03.07 疫情之下,我們該如何給孩子做好疫情的科普?

一直在學習努力


疫情定可防,我小孩我一般叮囑他要勤洗手,講衛生,在家待著,疫情期間,我兩小孩都一直在家裡,沒給他們出來過。


TK趣談


生命力最好的防護:

面對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焦慮和恐慌也在蔓延。孩子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其身心更容易受到侵擾和影響,尤其在對孩子意義非凡的春節寒假期間。

研究表明,積極的信念、平和的心態將能提升人體的免疫力,即使被感染,也不至於發病或者症狀輕微,自動獲得免疫。

這種來自於內在的生命力才是最好的防護。

所以在這個我們難以左右的特殊時期,做好孩子的心理防護,就是給孩子一份特別的愛。

相關文章:集眾之力,護航星寶成長 | 星寶藍書包專家在行動 第2期:劉春陽

大人情緒穩定是前提

我們經常說,“父母情緒穩定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此時此刻,父母或家人的情緒穩定,對孩子而言,更是最好的禮物。孩子常常通過父母的情緒和行為來觀察和體驗這個世界。

父母情緒穩定是一種內在和外在的影響力,會讓孩子有安全感。

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保持生活的穩定性:

雖然“疫情”是一個應激事件,但一定不要讓孩子感到“危機重重”。千萬不要手忙腳亂,自亂陣腳。讓孩子生活作息維持規律,保持生活的穩定性,是孩子心理穩定的重要內容。

避免信息過載導致的心理負擔:

對於年齡小一些的孩子,在分享有關信息或回答孩子的關於“疫情”的疑問時,一定要用符合孩子年齡的通俗的話講給孩子聽,可以輕描淡寫一些,一定要多傳遞正能量,讓孩子有信心。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一定要引導孩子合理看待信息,分清良莠,不要過度關注疫情相關報道,不要輕信疫情相關小道資訊,避免陷入視訊信息轟炸中。

讓孩子永遠心存希望,永遠相信黑暗不會長久,光明總會再臨。

相關文章:集眾之力,護航星寶成長 | 星寶藍書包專家在行動 第3期:梁愛民

別樣寒假別樣情:

由於“疫情”的不期而至,可能打亂孩子盼望許久的寒假計劃,外出旅遊取消了,跟著大人走親訪友也可能變少了,甚至外出的機會都大大減少了,多數時間只能“宅”在家裡。

這時候孩子的小心臟可能拔涼拔涼的。

所以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充足的積極關注,用心幫孩子將寒假過出彩兒來

如:

1.與孩子一起玩遊戲、學習做手工;

2.全家一起練習瑜伽;

3.一起讀一本書或繪本,然後討論故事的情節;

4.一起做飯,每個人負責不同的部分等。

讓孩子在困難中看到人與人之間的風雨同舟、守望相助的愛的存在,讓孩子永遠心懷感恩。

讓孩子將來能有超越父輩的心理能力,從而應對他們人生中可能出現的任何困難與挫折。

專家建議

教研院及專家團隊們將竭誠為各位家長提供幫助。

家庭訓練中,不可避免會出現很多家長從沒遇到過的問題,家長要及時與孩子所在機構的老師多溝通。

在老師督導下進行的家庭訓練也能夠保證預期的質量與效果。

相關文章:星寶藍書包專家在行動 第4期:陳豔妮 | 集眾之力,護航星寶成長

教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情緒管理不是簡單地壓抑、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是要在正確理解情緒、體察接納自身真實情緒的基礎上,掌握調適不良情緒的有效方法與技巧,讓自己成為情緒的主人。

管理情緒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能識別出自己的各種情緒,給每一個情緒準確地貼上標籤。

孩子能識別出的情緒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達出來,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就是處理情緒的開端。

能表達,他才能溝通,才能想辦法。有時,只需表達出來,情緒就解決了。

如果孩子出現如下情況,且影響了孩子正常的生活,需要尋求專業的幫助:

(1)0-5歲孩子:吸手指頭;害怕黑暗或動物,畏懼夜晚,黏住父母;大小便失禁,尿床,便秘;說話困難(如:口吃);食慾減退或增加。

(2)易怒,鬱鬱寡歡;睡眠失調,噩夢連連;沉默寡言;行為失控;興趣減退或喪失;生理性症狀:如食慾減退、月經失調等。


北大醫療兒童發展中心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我們的各種規劃,大人還好,還可以趁著買菜之際,出去放放風,但孩子們就有些難熬了,一般情況下,父母們是不會允許孩子外出的,而有的孩子,尤其是對於3-6歲的小孩子,會因為無法外出而各種鬧騰。其實給孩子做好科普,他們也會理解父母們的做法,配合我們做好防疫工作。

一、繪本+視頻

疫情發生以後,很多逆行者不顧自己的安危,奮鬥在防疫一線救人。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聯合多方力量創作了繪本《媽媽要去打怪獸》,以媽媽和孩子對話的形式,向孩子解釋了,春節媽媽為什麼不能在家。還解釋了這次病毒是什麼?會造成什麼影響?帶來什麼嚴重的後果。

我兒子是非常喜歡聽的,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聽2遍,還會問:“媽媽,你也要去打怪獸嗎?”或者“打怪獸的阿姨回來了嗎?小姐姐想她了”

現在兒子不會鬧騰著出門玩耍,因為他外面有病毒。

二、身體力行

因為先生很早就復工了,每天下班回來都要消毒,每次消毒的時候,都會跟兒子說一遍,現在外面有病毒,非常危險,然後介紹病毒的名稱、影響還有得病的後果,隨時隨地教給孩子如何做消毒,如何面對危險的病毒。

昨天帶孩子出去倒垃圾,他隨手拿著酒精噴霧,防護意識比大人還強。

三、遊戲中科普

因為宅在家裡,每天都要跟孩子玩一些親子游戲,所以會把病毒的科普融入到親子游戲中,比如玩捉病毒的遊戲,讓孩子戴好口罩,穿好“防護服”,戴好“護目鏡”等等,然後在杯子裡放入一小塊黑芝麻,讓孩子體驗病毒的危險,以及醫護人員的不容易。順便交代孩子,保護好自己,不出門,就是對醫護人員最大的幫助。


米拉說育兒


如何讓孩子瞭解到疫情呢?

一、用孩子的認知來講述疫情

孩子肯定問到了為什麼不能出去玩之類的問題,我們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來告訴孩子,比如繪本故事,角色扮演,手指律動等等。然後讓孩子瞭解病毒的危害性,很多英雄在跟病毒作鬥爭,我們能做的就是乖乖在家,不出門,不添亂。

二、和孩子一起討論為什麼病毒會出現?還出現過哪些病毒呢?

講述病毒起源於大自然的野生動物,引導孩子思考,這些吃野味的行為是否正確,我們如何做。告訴孩子注意飲食衛生?

曾經的非典很多家長都經歷過,可以編成故事給孩子聽。

三、讓孩子參與到疫情的防護中

針對年齡稍大的孩子,可以參與到家庭防護工作中,比如打擾衛生,玩具消毒等等,讓孩子有責任感和參與感,可以讓孩子做衛生小督察員,不僅解決了孩子無聊的難題,更讓孩子有了良好的衛生習慣。制定家庭衛生規則,在孩子對於病毒已經有了一個大體的瞭解之後,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衛生規則。比如吃東西前後洗手、不能抽菸喝酒、不亂丟垃圾、注意個人衛生等等。將這些規則打印出來,貼在家裡比較顯眼的地方。將監督員這個任務放在孩子的身上,為了起到榜樣的作用,孩子會自覺的遵守這些制定出來的規則,並且做一個合格的監督員。

跟孩子一起畫疫情手抄報,小年齡的孩子可以語言表達,家長繪畫,這樣還能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聊一聊疫情過後你最想做的事。學習七步洗手法,學習正確佩戴口罩,不挑食多運動等等,有很多可以做的事。可以由孩子發起家庭運動,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主的去組織,既可以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又可以讓孩子在家裡保持新鮮感。

趁著難得的時間,引導孩子對大自然的敬畏,對家庭的責任感,對社會的責任感。對於如何給孩子科普疫情,在家的朋友們還跟孩子一起做的什麼有意思的事呢?一起分享一下吧!😄







夏天69478


  利用豐富的科普材料,和孩子一起學習病毒及相關疾病的知識,包括病毒的類型、病毒傳播的途徑、病毒感染細胞的方式,病毒對人類健康的危害,病毒傳播與人類對生態環境破壞及食用野生動物的關係等等。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敬畏和保護自然生態的意識。同時啟發孩子:人類對病毒對自然的認識還很膚淺,尚有待於科學家去進一步探索。這樣循循善誘,激發孩子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給幼小的心田裡埋下科學的種子。

  認識人的社會性和相互協作的重要性

封閉期間,由於缺乏戶外活動和同伴交往,孩子會有諸多不適,家長可以針對這些反應啟發孩子體會和感受社會交往對個體正常生活的必要性。和孩子一起討論,讓他們認識到,正是因為有醫務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在夜以繼日地搶救,才可能使病人闖過鬼門關獲得康復;正是因為防疫人員的辛勤工作,疫情才正在被一點點控制並且趨於減退;正是因為有警察叔叔的日夜執勤巡邏,我們的社會才能保證基本的秩序;正是因為有發電廠工人在堅持勞動、通訊業行業員工在精心保障,我們才有可能在明亮溫暖的房間裡,通過網絡通過電視學習知識、保持溝通和了解疫情。


聖榆果兒


面對疫情,家長首先要做好個人防護,並指導和幫助孩子做好防護,然後在一個相對安全的家庭環境、難得充裕的共同時間裡利用危機事件對孩子做好啟發、引導和教育。

  1、保持適度的緊張和警覺,減少外出和群聚活動,和孩子一起做好必要的隔離

  面對病毒疫情傳染的不確定性,焦慮和恐懼屬於正常反應。從人類進化和個體生存的角度來看,焦慮和恐懼都有積極的適應意義,它們使人們迅速警覺,調動機體的能量,規避可能的風險。災難時期,家長要保持適度的緊張和警覺,給孩子明確的暗示:疫情未緩解,戶外還不安全,出門玩耍有傳染風險!這樣便於孩子老老實實呆在家裡,通過學習和遊戲來渡過危機時間。

  面對孩子的恐慌情緒,有的家長告訴孩子不要害怕,自己卻緊張得不行,這給孩子傳遞的是矛盾的信息。正確的做法是,承認並接納自己的恐懼,同時引導孩子認識並接納自己的緊張情緒,通過科學的防疫措施和生活學習的合理安排來規避風險,降低恐懼情緒。

  2、和孩子一起研究獲取可靠信息的方法

關於疫情的知識和信息鋪天蓋地,真假莫辨,信息過載嚴重。信息過載使人們被淹沒在信息的海洋中,無法及時搜索到正確、有用和關鍵的消息,這不但讓獲取有效信息的成本提高,甚至還會引發知識焦慮。要減少信息過載的不良影響,就要學會過濾和利用信息。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獲取真實和權威的信息的途徑,比如政府的官方網站的文稿,專業機構和科學家的科普文章等等;驗證信息真偽的方法:通過網絡搜索引擎等多途徑交叉驗證,通過權威人士驗證等等。

  主動獲取信息合理的時間節點。引導孩子尋找有效信息,學會獲取科學正確信息的手段和方法,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批判性學習習慣。這種習慣對孩子的自主學習、創造性學習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3、學習自我防護的知識

  對照國家衛健委,疾控中心等權威部門發佈的疫情防護手冊,學習相關的自我防護知識,練習相關的防護技能。尤其重要的是家長要帶著孩子反覆示範練習戴口罩、消毒等個人衛生和防護方法,把書上的東西變成孩子自己的知識和技能,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4、利用危機事件,強化生命教育

  生命是一切價值的載體!生命教育恰恰是我們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忽視的一部分。

  通過一些新聞報道和科普材料,啟發孩子想象和感受生命的脆弱和疾病的痛苦。讓孩子知道健康的重要性和生命的不可逆性。可以創造一些虛擬的危險情境,比如:碰到火災,碰到地震,碰到陌生人跟蹤,碰到大孩子欺凌,通過討論和角色扮演遊戲,調整孩子的在這些情境下的反應模式,這樣孩子就能學習一些生命防護的常識。也可以通過網絡組織小朋友們一起做相關遊戲,家長參與並且引導點評,效果會更生動,孩子的記憶會更牢固。

  5、學習病毒和疾病的科學知識,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好奇心

  利用豐富的科普材料,和孩子一起學習病毒及相關疾病的知識,包括病毒的類型、病毒傳播的途徑、病毒感染細胞的方式,病毒對人類健康的危害,病毒傳播與人類對生態環境破壞及食用野生動物的關係等等。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敬畏和保護自然生態的意識。同時啟發孩子:人類對病毒對自然的認識還很膚淺,尚有待於科學家去進一步探索。這樣循循善誘,激發孩子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給幼小的心田裡埋下科學的種子。

  6、認識人的社會性和相互協作的重要性

  封閉期間,由於缺乏戶外活動和同伴交往,孩子會有諸多不適,家長可以針對這些反應啟發孩子體會和感受社會交往對個體正常生活的必要性。和孩子一起討論,讓他們認識到,正是因為有醫務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在夜以繼日地搶救,才可能使病人闖過鬼門關獲得康復;正是因為防疫人員的辛勤工作,疫情才正在被一點點控制並且趨於減退;正是因為有警察叔叔的日夜執勤巡邏,我們的社會才能保證基本的秩序;正是因為有發電廠工人在堅持勞動、通訊業行業員工在精心保障,我們才有可能在明亮溫暖的房間裡,通過網絡通過電視學習知識、保持溝通和了解疫情。

  通過討論和做一些角色扮演的家庭小遊戲,讓孩子領悟到:社會是個整體,社會上的人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社會的運轉有序,還需要有政府的統籌和指揮。我們每個人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就是在為社會做貢獻。現在年紀小,我們就少出門,在家裡好好學習。長大了,我們也要像那些值得尊敬的大人一樣,在危機時刻衝到第一線,支持他人,奉獻社會。

  要做到上述一切的前提是:家長是一個樂於學習並且勤于思考的人,是一個願意以身示範勇於實踐的人,是個有耐心講方法的人。在孩子面前,家長不僅僅教育者,還要做好觀察者、陪伴者、示範者和引領者。

  如果你不是這樣的家長,請行動起來,現在就開始改變!

  教育不僅僅在學校裡、在課堂上,生活就是教育!病毒疫情是一場災難,但災難過後,我們的人民凝聚起來了,我們的國家強大起來了,我們的孩子成長起來了,不幸中的大幸!



麗姐帶你說生活


首先說到這次的病毒很可能來源野生動物市場。人類為什麼那麼喜歡吃野生動物?難道家禽家畜等我們慣常所見的魚肉蛋奶,都不能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慾嗎?

菜蟲一貫喜歡吃肉,他列舉了一下自己吃過的肉,無非是牛肉、羊肉、豬肉以及雞鴨鵝三種家禽。我跟菜蟲都想不明白,究竟是什麼樣的口腹之慾,才會促使人類要吃遍山珍野味飛蟲走獸呢?

我提出了兩個詞,一個是“敬畏生命”,一個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敬畏生命”,是我一貫信奉的一種生命哲學,其提出者就是史懷哲博士。很多年前,我曾經專文講過這個詞。大意是:人也是大自然的造物之一,是無數的物種之一,儘管居於食物鏈的頂端,但也仍需敬畏生命。因為每個生命都有其意義和價值,豐富多彩的生命才構成了我們的生態鏈、生物圈。缺了任何一環,都是不對的。


策馬走天涯喲


給孩子做疫情科普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家長給孩子做榜樣,當模範,大人做不好,讓小孩子做到也是天方夜談;
2、讓孩子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勤洗手,勤洗澡,經常更換內衣,自己的房間勤通風,經常曬被子,保持自己的房間整潔衛生;


3、有疫情時,戴口罩,少去人多的地方,咳嗽時用紙巾或曲肘遮擋,不要去直接用手扶摸小動物;
4、按時打疫苗,可以有效防病毒;
5、讓孩子把學到的防疫知識與同學分享和討論,有助於孩子活學活用;
6、有條件的情況下,多讓孩子參加應急演練,特別是地震、火災、觸電等。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464c20dfee204a1a998b0c9d3007b558\

喜上梅梢0001


疫情之下,我們該如何給孩子做好疫情的科普?

我來簡單的分享下我的經驗。

我家大寶六歲,幼兒園大班,疫情發生以來,他也感受到了變化,在此期間,我也給他進行了相關科普。

1-利用學校微信公眾號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漫畫介紹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到(是一種能人傳人的病毒),這個病毒傳播的方式(飛沫傳播),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如勤洗手,多通風,戴口罩,不出門,不聚餐)

2-通過與其一同觀看新聞,瞭解目前的形式以及這個病的危害性(如一旦感染此病毒,需要隔離治療),強調疫情期間一定要做好自我防護

3-每天按時檢測體溫,防患於未然。

4-告知他由於這個是一種新型病毒,目前治療沒有特效藥,相關疫苗也還在研發中。

5-告知為什麼要封城(阻止或減少人員流動,能有效降低人員的感染概率)

目前想到主要是以上幾點,歡迎大家補充!





一直在路上學習


首先您得判斷,自己孩子多大了,可以接收什麼程度的科普教育了。我覺得講太多沒有意義,可以抓住兩點展開:第一,核心是增強自身免疫力,從飲食,運動,良好作息導入。第二,主動防禦,給孩子說明一個觀點,我們要做的是儘量不要讓病毒上身,需要用口罩,勤洗手,勤通風來拒絕病毒傳播。講到點子上面,然後又比較好接受,這樣的科普可能效果會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