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霍乱时期的爱情》:我对死亡唯一的遗憾是没能为爱而死

一、有一种爱情,叫做一等就是五十一年

费尔米娜的丈夫去世了。她送走参加葬礼的宾客,回到自己的屋里,却发现还有一位老人没有走。那老头对她说了一句很不合时宜的话,按我理解的意思就是:“你老公终于死了。这一天我可等了51年9个月04天呐!”

……

相信你们也会和我一样觉得无语。这奇葩的情节就是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开头。

《霍乱时期的爱情》:我对死亡唯一的遗憾是没能为爱而死


着实不可思议,竟然有个人等你等得那么久,还把天数(没有计算机的年代)记得那么精准。你竟然还不知道。

《霍乱时期的爱情》又译作《爱在瘟疫漫延时》,改编自作家中的作家(就很厉害的意思)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同名小说。马老在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最有名的作品是《百年孤独》,但对我影响更深的是他的《霍乱时期的爱情》。

二、一则哀伤而动人的爱情故事

年轻的阿里萨是一名电报员。有一天,他去为一位骡商送信,无意中遇见了骡商的女儿费尔米娜,心顿时为这位美丽的女孩而倾倒。

《霍乱时期的爱情》:我对死亡唯一的遗憾是没能为爱而死


如果你没有见识过拉丁人的热情奔放,你可以看看阿里萨,他像一头发情的公马恬(fei)不知(chang)耻(yong)展(gan)地展开追求攻势。

他总算是个斯文人,不来硬的,只想写情书,用文采来打动人。他的母亲也值得敬佩,为儿子支招。(打岔一下:故事中有很多追女孩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很浪漫优雅,单身公狗们可以学学,融会贯通。)

《霍乱时期的爱情》:我对死亡唯一的遗憾是没能为爱而死


一开始费尔米娜表示抗拒,但贞女怕缠郎,阿里萨乘着费尔米娜做礼拜的机会,把情信塞入她的手里。女孩没有拒绝,而是叫男孩等回信。

这意味着男孩已成功了一半。

那时霍乱在那个城市漫延。在回家途中,阿里萨深感不适,发热冒汗,在家门口呕吐。母亲以为儿子得了霍乱。

原来那不是霍乱,而是爱情。爱情的症状与霍乱何其相似

这并不是作者故作戏剧性,确实是有心理学的依据:过多的生活改变,甚至是“开心”的改变也会改变身体的内分泌的动态平衡,影响我们的健康。

他们的爱情进展迅速,阿里萨在女孩的窗台下向她求婚。女孩子答应了。

《霍乱时期的爱情》:我对死亡唯一的遗憾是没能为爱而死


那只不过是私定终身。没有得到女方父亲的应承。父亲土豪粗鲁,只想把女儿嫁给有钱人,他找阿里萨谈话。

阿里萨对爱情的坚定让粗汉也没办法,最后只能亮出腰间佩戴的手枪,恐吓说:“不要逼我开枪。”

阿里萨为了爱情不要命,用手指着自己的心脏位置说了一句非常英雄的话:

“朝我开枪吧。没有比为爱而死更光荣的事情了。”

《霍乱时期的爱情》:我对死亡唯一的遗憾是没能为爱而死


粗汉最怕遇痴汉。粗汉彻底没辙了。不能迎面交锋,只能回乡下躲避。

相信时间吧,在不知怎么办的时候,时间会帮我们解决它——骡商不亏是生意人,深得时间的妙用之道。

这对恋人被迫分开了。

多年以后,费尔米娜回来了。他们都还是单身。但在重逢后的第一次见面,昔日恋人重现眼前时,费尔米娜仿佛失落了什么,面前的男孩不再是她心中的那位了。

她对阿里萨说:“忘掉它吧。

我的心理分析是,她依然是爱着阿里萨的,但只是爱记忆中的那个阿里萨。

记忆是会骗人的,它会不断的过滤掉事物不好的部分,代之以完美,久而久之,你心中的那个人过度完美,不再是现实中的那位了。

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尽管童年有很多不愉快的经历,但总是会想念童年很美好,很想回到过去。

我也奉劝诸位,如果你暗恋着某个人,又好久没有看见过他/她了,那就不要再见面了。把这份美好永远藏在心里吧

他们分手了。费尔米娜嫁给了德高望重的医生。

被爱情伤透了心的阿里萨做了一个决定,他要等费尔米娜,一直等,直到她丈夫去世。

这一等就是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

是很多人一辈子的生命长度。

三、那段美好的看小说经历


我第一次看小说版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正读高二。

那是向学校图书馆借的书,冲着加西亚-马尔克斯这位作家去的。

当时中国大陆还没有获得马老任何一部著作的版权,出版的书都是盗版货,所以比较难找。书名也很特别,我如获至宝。

《霍乱时期的爱情》:我对死亡唯一的遗憾是没能为爱而死


那是一段难得的阅读经历,至今我还能感受到那股美好的余润。

我是在上课和晚自习的时候偷偷看的,也许是因为在老师的眼皮底下,看书难得,专注力反而更加敏锐,对书里内容的感受也就更加深刻。

也许是书中描写了很多超越禁忌的爱情,而我偷看闲书也是在犯禁,所以,虽然我那时涉世未深,但对主人公的情感多多少少也能体会得过来。也真是难以置信。

有了这段愉快的阅读经历,多年以后我才懂得,让你无悔年少时光的那些事情,往往是你所做的那些被禁止的事情。

就像电影里说的,趁年轻,多尝试不同的滋味吧。

四、《霍乱时期的爱情》给我的启示

如果要问哪本书对我影响最大,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红楼梦》。”

如果再问我哪本对我影响第二大,我会说(同样是毫不犹豫地):“是《霍乱时期的爱情》。”

它改变了我很多看待人情世故的观念——原本的那些观念是陈腐的、伪善的。

首先,让我明白到追求爱情比追求权力、功名、利禄更加值得也更加可贵。

就如86版的西游记里的一首歌《女儿情》所唱的:“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


其次,阿里萨在苦等费尔米娜的五十一年里,并没有结婚,但不是傻头愣目、古佛青灯、去情断欲,而是不断地寻花问柳,一共和622名异性交好过。

《霍乱时期的爱情》:我对死亡唯一的遗憾是没能为爱而死


这真的震撼到我那时年弱的三观了……原来,爱情的坚贞不一定要和卫道士所说的那样,非她不亲近,有时候和别人的情爱也不损爱情的纯洁,只要那人是真诚的、直率的

阿里萨不值得讨厌,他处事很温柔,和每一位异性的交往的都出于纯洁的爱情,没有权力欲、没有占有欲,更没有引以为耀

《霍乱时期的爱情》给年轻的我很多自己无法亲自去经历的情感感受,让我不再盲目地用世俗的眼光去评判人和事物,而是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慈悲。这也许是读书的真谛。有些人读了一辈子的书,思想反而越来越狭隘,正合了古人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

多年以后,我经历了不少的事情,如今重看这个故事,也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总结如下:

一、有时候爱情使人痛苦,但没有爱情的生活有点可悲;

二、把爱情当做养分,没有爱就会窒息的人很难得也很可爱的;

三、绝大多数人虽然有另一半,但没有爱情;

四、瘟疫并不能让爱情枯萎,反而会使其历久弥坚,也许,爱情本来就是一种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