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媽媽,你什麼時候才離開醫院?我們都在家,你怎麼還不回來?”

“媽媽,你什麼時候才可以離開醫院?你看爸爸每天就不上班,我們都在家,你怎麼還不回來?”

“外面有病毒啊,媽媽不能把病毒帶回去。”

“那我開車去接你!”

“你用什麼車接我?”

“我開自己的白車!”

白車是大女兒的玩具,聽到女兒說要開車接自己回家,蘭若被”童言無忌萌翻了“的同時又有一絲心酸。

吃過晚飯,住在醫院隔離房間的她給家人撥通了視頻電話。電話的另一頭,蘭若三歲的大女兒歡呼雀躍,她跟媽媽分開已經一個多月了。大女兒拿著手機滿屋轉,給媽媽看家裡有什麼好吃的、跟媽媽說外面有病毒自己不能出門,當然,還有打妹妹的“小報告”。

這一天是3月2日——蘭若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出院後的第六天。

在醫院住得久了,為同事理髮成為“副業”

蘭若出生於1988年,是武漢市漢陽醫院神經外科ICU病房的一名護士,今年是她參加工作的第四年。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1月23日,除夕前一天,蘭若被調到呼吸內科重症病房緊急支援,吃住都被安排在醫院的宿舍裡。“病房裡大概有十幾個病人,上呼吸機的就有好幾個“,這是蘭若初入病房時看到的景象。第二天晚上六點半,她和同事們匆匆吃過年夜飯後,又全副武裝投入戰鬥。

“媽媽,你什麼時候才離開醫院?我們都在家,你怎麼還不回來?”

因為長髮平時打理起來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也極易攜帶病菌,蘭若狠了狠心,在閨蜜的幫助下把自己留了兩年多的長髮剪短了一半,成了齊肩發。而蘭若也嘗試著幫閨蜜和其他同事剪短了頭髮,她說,在院裡“住”了這麼長時間,總要有個“副業”。

“媽媽,你什麼時候才離開醫院?我們都在家,你怎麼還不回來?”

患者激增,科室裡缺人手是當時最大的問題。搶救病人忙起來的時候,蘭若連防護服都來不及更換。如此一來,感染的風險也增加了。

2月1日,蘭若開始出現發熱 、乾咳、身體乏力等症狀。CT檢查的結果呈現左下肺感染性病變,有磨玻璃狀陰影,蘭若隨即被安排住院治療。

千方百計瞞著家人,”沒必要告訴他們”

2月4日,咽拭子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2月8日轉為陽性。再加上身體逐漸出現的發熱、胸悶和低血糖併發症,蘭若的情緒一度比較低落。

“汪媽媽,今天還好嗎?”“用的東西夠不夠?”“明天給你烤火腿腸哈”......同事們每天的噓寒問暖給了蘭若很大信心。和蘭若同住一個病房的還有兩位患者,“一個二十多歲,一個四十多歲”。蘭若回憶說,這位阿姨心理壓力很大,經常會因為自己的病情流眼淚。蘭若除了向病友們普及新冠肺炎的病理知識外,也經常和大家互相鼓勵。

接到需要緊急支援呼吸內科重症病房的通知時,蘭若就做好了打持久戰、不回家的準備。她準備了日常用品和衣服,吃住都在醫院。1月26日,蘭若的母親發來微信:

“外來人員都來支援,何況你是本地的,也沒有理由休息。”

“對你們來說看多了是感覺有點怕,再想哦,說蠢點,人的生死都是一定的,所以說該勇敢還是要勇敢”。

這一天,蘭若在朋友圈裡寫道:有這麼理解我的爹媽,我感到很欣慰,相信一切都會很快過去,一起加油。

“媽媽,你什麼時候才離開醫院?我們都在家,你怎麼還不回來?”


一週後,蘭若感染住院,她選擇瞞著家人,但心裡一直牽掛一歲零幾個月的小女兒。“沒必要告訴他們,也不能來醫院陪護,總往醫院跑,交叉感染的風險很大。”蘭若解釋說。

蘭若工作的時候不帶手機,接不到家人的電話是常態。住院後,她繼續保持著這種“常態“。住院治療前期,蘭若的病情比較嚴重,尤其是每天早晨需要吸氧,整個人的狀態很不好。如果這時家人打來電話,她會果斷掛掉。等到一天的治療結束,自己狀態恢復,蘭若才會開視頻。因為家人之前知道蘭若住在醫院安排的宿舍裡,所以視頻背景中的病床和醫院標準配置的被子、枕頭並沒有露出破綻。

直到2月中旬病情好轉,蘭若才把自己住院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自己的先生。

生而有幸 收穫無數感動

2月14日,情人節,蘭若卻認為是“情人劫”。她把同事們送來的營養品、水果、零食擺在桌子上,桌子的中間還有一束花——蘭若拍了一張照片作為朋友圈的配圖,並寫道“希望疫情早點過去,希望早日戰勝這一劫。願大家以後的日子平安喜樂,萬事勝意。”

“媽媽,你什麼時候才離開醫院?我們都在家,你怎麼還不回來?”


2月25日,蘭若住院的第24天,核酸複查結果為陰性,她順利出院。說是出院,其實是從治療區轉入隔離觀察區。蘭若科室的護士長把她接到了VIP病房——這是為出院的護士精心準備的,衣櫃、冰箱、微波爐一應俱全,這一天的下午,病房裡陽光正好。

在蘭若生病住院期間,“神外大家庭”的同事們對她的關心也是無微不至。蘭若說,護士長每天都會來看自己,因為擔心煮雞蛋不好消化,護士長就把蒸雞蛋送到病房來,偶爾還會帶一些水果和零食。烤腸、餡餅、蛋糕......因為擔心蘭若在病房裡沒有新鮮東西吃,同事們就換著花樣給蘭若做好吃的。蘭若和同事們開玩笑說,“我這真是豬一般的生活呀......還是個幸福的豬。”

“媽媽,你什麼時候才離開醫院?我們都在家,你怎麼還不回來?”

病房之外,感動仍在發生,就像黎明的那道光一樣穿越黑暗,打破一切恐懼。

蘭若居住的小區受疫情影響暫時封閉,超市不是關門就是需要團購。家裡老人和孩子的生活本該是蘭若操心的家事,護士長也沒給蘭若“留機會“。家裡沒有菜了沒有米了、孩子的紙尿褲不夠用了,蘭若的護士長都會及時送到,而護士長忙完一天的工作還沒來得及好好休息。“還有院辦秋秋老師雪中送炭的紙尿褲......"

蘭若知道,護士長也是一位寶媽,從年前到現在沒回過一次家。“護士長每次去我家的時候都會問我家的兩個姑娘喜歡吃什麼,下次她肯定會想辦法送來,”蘭若的聲音有些低沉,“護士長除了照顧我還要為我的孩子操心,我倆都是孩子的媽媽,我不知道怎麼報答她。”

小區的業主們在之前成立過一個業主維權基金,“有一萬多塊錢”。大家經過協商認為,一萬塊錢雖然不多,但是給小區裡在抗擊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家裡買點東西,讓他們安心奮戰,這筆錢才用得有意義、有價值。業主們迅速行動,把每棟樓裡的醫生、護士家人拉進了群,群名是“給醫生護士溫暖加油站”。群裡的業主說,盼望他們早日戰勝疫情,平安歸來後再為英雄們接風洗塵。統一購買的大米、食用油、方便麵等物資送到後,業主志願者們親自送到了每位醫護人員的家中。

“媽媽,你什麼時候才離開醫院?我們都在家,你怎麼還不回來?”


發起人尚先生在業主群裡動情地說:“種下一棵樹,收穫一片綠蔭。獻出一份愛心,托起一份希望。愛是大家共有的,只有心到愛才會永恆。”

蘭若平日裡喜歡跑步,在病房裡經常會下床活動,運動量循序漸進地增加。空閒的時間裡,她也會追劇,“看完了《下一站幸福》,現在在追《親愛的 熱愛的》”,電話那頭蘭若笑得很開心。她說,自己正在和閨蜜商量,等疫情過去以後要去雲南旅遊。

(為保護受資助者隱私,蘭若為化名)

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所有人的心,醫務人員為抗擊疫情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1月26日開始,字節跳動向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捐贈成立的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字節跳動醫務工作者人道救助基金已全面啟動。目前,捐贈金額增至4.03億元。

截至2020年3月5日,基金已經為三十九批共2003名疫情防控一線醫務工作者提供資助。其中為1978位因抗擊疫情而不幸感染的一線醫務人員,每人獲資助10萬元;為25位因抗擊疫情而不幸殉職的一線醫務人員,每個家庭獲資助100萬元。蘭若是第二十二批收到基金資助的醫護人員之一。


申請方式

2.打開今日頭條、抖音搜索“字節跳動醫務救助基金”

“媽媽,你什麼時候才離開醫院?我們都在家,你怎麼還不回來?”

基金介紹

往期資助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