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武汉肺炎为国际公共卫生事件,意味着什么?

来源/后院活动部

世界卫生组织(WHO)紧急委员会周四(1月30日)召开会议,宣布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并就如何控制疫情提出建议。

特撰此文,以飨读者。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武汉肺炎为国际公共卫生事件,意味着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武汉肺炎为国际公共卫生事件,意味着什么?


01,意味着什么?


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第三次就中国的疫情召开紧急委员会会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Dr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宣布这一决定时,对中国政府应对疫情的努力和及时反应表示赞扬了中国政府在抗击疫情方面的“非凡努力”和及时反应以及对国际社会提供的协助。他说,此举不是不信任中国,而是为了保护那些卫生保健系统比较薄软的国家,他仍然相信中国政府能够控制病毒并治疗感染者。

他对媒体说:虽然将中国武汉发起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定义为“国际公卫紧急事件”,但并不限制去中国旅行和与中国经济来往联系。谭德塞说,“这一宣布不是对中国的不信任,而是担心疫情在卫生条件不佳的国家扩散。”

世卫的决定并不是对中国投反对票。“我们最大的关注是这一病毒有扩散到卫生保健系统较弱而且应对能力不足的国家的潜在可能性。让我把话说明。这一宣布不是对中国的不信任票。相反,世卫组织继续对中国控制疫情的能力抱有信心。我再重复一遍。让我把话说明。这一宣布不是对中国的不信任票。相反,世卫组织继续对中国控制疫情的能力抱有信心。”世卫组织考虑的主要是那些弱小国家预防传染病的困难。

为了因应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法国航空公司(Air France)30日宣布,暂停所有往返中国大陆的定期航班,直到2月9日为止。法国航空先前于1月22日停飞往返湖北省武汉市的班机。29日曾经决定将减少一半巴黎与北京和上海间的航班班次。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目前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确诊病例增加,是做出这一宣布的主要原因。目前,中国国内以及世界范围内的病毒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都增加,引发多国决定从武汉撤侨,多国航空公司停飞来往中国的航班。

所谓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PHEIC),是指按特殊程序确定的不寻常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以下两个特点:

通过疾病的国际传播构成对其他国家公共卫生风险;以及有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而是否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依据的标准是:

  1. 对公共卫生影响的严重性;
  2. 事件性质的突发、不寻常或意外;
  3. 事件有可能在国际间传播;
  4. 事件有可能引致限制旅行或贸易的危险。


02,可能采取什么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一旦确定某个特定事件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则根据于2005年各成员国协商达成的约定——《国际卫生条例》,必须对这一事件立刻做出反应。

根据对每个突发事件的具体细节,世卫组织总干事将建议受影响的缔约国及其他缔约国应该采取的措施,其中可能包括:

  1. 采取有一定时间限制、影响国际旅行和贸易的措施;
  2. 采取影响旅行的措施,以避免疾病的国际传播;
  3. 可能要求旅行者出示健康信息、基本检查结果和疫苗接种文件;
  4. 对国际交通工具及机场、港口和陆地过境点采取常规公共卫生措施;

世卫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将促使世界各国拨出额外的经费和资源,掌控和遏止病毒的蔓延。

本次,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所有国家和全世界都提出了建议,其中包括:

证据显示限制人员和货物流动不一定有效果,而且会分散干预疫情的各方资源;另外限制人员货物流动也可能干扰必要的援助和技术援助,可能会影响各行业,对受影响的国家造成经济上的负面影响。


近年有哪些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最近10年中,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过5次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 2009年H1N1流感(俗称猪流感)病毒疫情
  2. 2014年野生型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病毒疫情
  3. 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
  4. 2016年巴西寨卡病毒疫情
  5. 2018-2020年刚果(金)埃博拉疫情


03,为何此时要定?


本次从武汉开始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至今已经有7700多个确诊病例,170人死亡,确诊的病例人数已经超过了中国在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萨斯)的确诊人数。

目前,全中国各个省份和自治区以及多个国家都已经出现了确诊病例。中国政府也采取了封城、暂停交通、推迟学校开学、工厂开工以及关闭公共场所等诸多前所未有的严厉措施遏止病毒继续扩散。

对世界卫生组织在决定中国疫情是否构成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所采取的谨慎态度,舆论一直在施压。

但是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在这方面很谨慎,在决定是否宣布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谨慎态度也是有先例的。最近的例子就是埃博拉疫情。

2019年7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埃博拉疫情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前,这一疫情持续了近一年时间。

为此,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 )曾经在2018年7月18日刊发评论认为:世界卫生组织此前的犹豫不决让“世界卫生部门的领导人们感到失望,称如果早点宣布埃博拉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将可能提升国际支援的水平,发放更多的财政资源帮助在疫区的应对小组。”

该评论还认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委员会当时也认识到跨边界的埃博拉病毒传染,但“他们认定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比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要大。”

评论说,当时的决定“显得对政治层面的考虑大于技术层面,而这么做是个错误。”

世卫组织突发事件委员会主席乌桑(Didier Houssin)周四表示,向世卫组织领导层建议宣布紧急状态的决定几乎是一致的,理由是中国的病例越来越多,受影响的国家越来越多,而且“一些国家采取了有问题的措施”。

乌桑说,该决定将使世卫组织能够更好地协调国际社会的反应,并要求那些违反世卫组织标准的国家承担责任,这些标准可能涉及旅行、贸易、检疫或筛查。

谭德塞说,“世卫组织不建议、实际上反对任何针对中国的旅行、贸易和其它限制措施。”

实际上随着疫情的扩散,多国政府和航空公司已经采取了关闭边界和停飞班机等措施。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答记者问。华春莹表示,中国同世卫组织一直保持着密切沟通和良好合作,世卫组织专家赴武汉进行了实地考察,总干事谭德塞于日前访华,同中方就疫情防控工作充分交换了意见,对中方防控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中国抗击疫情为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表示高度赞赏。中方愿继续同世卫组织及各国一道,共同维护全球和地区公共卫生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