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信用社定期存一年一萬元,獎勵一百元,是怎麼回事?

奮鬥一生無成事


為了吸引客戶過來存款,完成存款任務。直接獎勵現金應該算是違規的貼息行為了,如果被銀監局或者人民銀行查到是要被處罰的。


雖然直接獎勵現金的行為屬於違規,也比較少見,但是諸如存錢送米、送油、送杯子送紙巾之類的活動大家想必都見怪不怪了。在本質上,這跟直接獎勵現金屬於同樣的性質,但是因為繞了個彎,所以就不會被處罰。

每家銀行對於存款利息都是規定得比較死的,下面的分支機構是沒有權限改變存款利率的。那麼你們家銀行利息跟別人家利息都差不多,客戶就不一定來你們家存錢了嘛。為了吸引更多的客戶和更多的存款,各家網點或者分支機構就八仙過海各送好禮,你送大米我送油,你送被子我送錢,這樣來吸引客戶了。


那麼銀行為什麼會這麼下血本地貼錢給客戶呢?這就要說到銀行的存款考核任務了。以我們這邊的某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為例,對網點考核存款相對於上一年的日均增量,每增1萬大約可以拿到獎金40元左右。如果是股份制銀行和地方性銀行,那麼獎勵的金額會更多。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農信社給了100塊這麼高的獎勵,那他們不就賠本了嗎?第一,農信社本身的獎金肯定要高得多,所以不說賺,也不會虧太多;第二,除了金錢上的直接獎勵,還是有任務在的。比如一個網點如果今年完不成3000萬的增量,輕則年終獎金減少,重則網點主任撤職。所以,如果處罰很重的話,就算賠本也是得完成任務的。


就醬!

歡迎大家關注我,“銀行二三事”,帶你走進銀行人的世界!


銀行二三事


信用社存一萬獎勵一百元的事情,在各大信用社擺在紙面上的規定肯定不會出現現金獎勵的字樣,這樣的獎勵法獎到最後還不賠死了,增大攬儲成本。倒是本地的郵政儲蓄銀行,存一萬給六十塊錢。之所以出現這種不正當競爭的事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攬儲任務的壓力所迫。現在所有銀行幾乎都有存款任務,而且越來越重,銀行之間存在競爭不說,銀行內部之間也會有網點之間的競爭,個人有任務,每個支行也有任務,大家禮品都差不多的情況下,有些銀行就採取了直接給現金的辦法,但是一萬給一百元,太高了,一年利息才200元呢。

第二,這種不正當行為只代表個人行為,不可能是整個銀行公開支持和宣傳的情況。據瞭解,單位不可能拿出專門的費用當做給客戶拉存款的費用,存款任務都分到個人頭上了,完不成要扣工資。既然扣工資,不如把預扣工資的錢用來拉存款,所以就為了自己的任務,下血本,自行支付這個獎勵費用了。



第三,開弓沒有回頭箭。最早開始的郵政儲蓄銀行都是用禮品吸引客戶,例如米、面、油、洗衣粉之類的,其它銀行紛紛效仿。慢慢地客戶胃口大了,禮品已經不管用了,銀行員工開始自掏腰包,以錢買錢的方式去花錢買存款,最初十塊二十塊到最後可能績效工資都不夠買存款獎勵客戶的錢多,長此以往下去形成惡性循環了。


一家兩家的銀行還好一些,現在一些基層銀行基本都是這樣了,客戶進門先問存款的好處,沒有好處人家不存,弄得銀行之間互相攀比誰給客戶的甜頭更甜。眼見數據指標呼呼地漲,也沒有人過問存款怎麼漲的,簡直就是“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財富公元


有可能是真的。但肯定不會是公開的,而且不是銀行給的,是銀行人員私人私下給的。為什麼?

存款送禮是郵政銀行首先發起的。郵政銀行成立晚,大業務無力與國有四大銀行競爭,他的定位是廣大平民的小業務,但小業務信用社是強項,他成立於五幾年,經過幾十年積累,信任度很高,小額存款基本上在信用社,同等條件郵政銀行根本無力與信用社競爭,前幾年銀行掛牌利率因受行業協會的制約,同一地方各銀行都一樣。郵政銀行不能提高利率拉存款,想出了存款送禮拉客戶存款,使信用社大量存款被郵政銀行拉走,信用社也採取了對應存款送禮,存款迴流,郵政加大送禮拉存款,禮越送越大,由原來的年底送禮拉存款變成了全年送禮,客戶不送禮就不存,那裡禮多禮實惠就到那裡存款。

除了存款送禮,銀行都給下面支行與分理處及銀行工作人員拉存款任務,完不成罰款,完成超額完成發獎金,而且每年增加任務。有部分無法完全任務的銀行人員可能會私下給客戶送禮或現金的方式拉存款,目標任務遠的他們只能認罰了,目標任務近了會採取私下送禮拉存款完成任務免罰款。

存款送禮一般都是營業網點給的,基本是公開的,但私下送錢是絕對不會公開的,送到的也只能是個別客戶,送多了他們要倒貼工資了。


平78514851


現在銀行為了拉存款花式多樣,以前聽過有送紙巾的,送油的,送米的,送優惠券的,現在有直接送現金了。

這都是銀行的存款壓力大,因為有存款才能放貸款,不只是銀行自己任務指標,銀監局等監管部門對銀行也有“存款偏離度”等監管指標的。

所以每到季末年末的時候,銀行的存款壓力都是非常大的,而有的銀行因為任務重,就通過各種手段來吸引儲戶,上面說過了,要送米的,送油的,甚至還有題目所說的送現金的。


90皮沙發


要吸收存款

自然是因為存款壓力大,信用社其實也是屬於銀行一類的金融機構,農村信用合作社起初主要在合作社員中進行存貸互助,後隨著經濟發展,漸漸擴寬經營渠道,現在與商業銀行沒有區別。

信用社要是能夠達到監管當局相關要求,還可以申請升級為農村商業銀行。

而信用社與銀行同樣作為面對群眾的金融機構,對於存款的需求自然是相同的。但由於信用社面對的對象範圍較窄,所以信用社吸收存款的能力自然也沒有銀行強。

現在銀行自己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存款不足,更不用說信用社會為了吸引存款給出的獎勵啦。

有存款任務指標

信用社、銀行自己對存款也會有一個任務指標,比如要在一個月或者半年裡面吸收多少存款,上級部門也會對其有一定的存款指標要求,如果達不到要求,可能獎金就會少,甚至沒有年終獎。

所以每到季末年末的時候,銀行的存款壓力都是非常大的,而有的銀行因為任務重,就通過各種手段來吸引儲戶,農村信用社自然也不例外。

不提倡獎現金

實際上儲戶存款銀行直接獎勵現金應該算是違規的貼息行為了,如果被銀監局或者人民銀行查到是要被處罰的。

而有的信用社去那存款會發米和油,存錢送米、送油、送杯子送紙巾之類的活動大家想必都見怪不怪了。在本質上,這跟直接獎勵現金屬於同樣的性質,但是因為繞了個彎,所以就不會被處罰。

針對最近銀行推出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等多種攬儲理財產品瘋狂攬儲行為,6月12日,銀保監會、人民銀行8日聯合發文,將商業銀行月末存款偏離度監管指標值由原來的3%調整至4%,同時要求商業銀行不得設立時點性存款規模考評指標。

這就更加考驗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攬儲的壓力了,但同時也可以避免市場亂象和存款過度波動,有利於提高存款的穩定性,使銀行更為合理地開展存款業務。

金十君在這插一句話:只要銀行和信用社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提升自己的服務質量,不要再用各種霸王條款欺負人,人們還是願意把錢存在你這的。

號稱“金飯碗”銀行業為何不斷湧現離職潮?2018年全國企業退休工資究竟能上調幾何?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這種攬儲獎勵並不是一直給的,一般只是在銀行月底、季末考核時才會有。不過這些都是上不得檯面的政策,既不會打宣傳語也不會有相關的宣傳資料,對儲戶來講是件好事,在銀行圈裡卻是個異類。這種土辦法郵儲和農信社用的比較多,但是屬於銀監部門嚴厲整頓的市場亂象之一,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現在的銀行存款競爭力度非常大,不少銀行為了攬儲都在挖空心思的搞活動,常見的送米、送油、送鍋碗瓢盆,直接返錢的不多,一萬元定期就獎勵一百元的更不多見,這些都在傳遞一個信息,銀行已經不能躺著數錢了。2018年外資銀行的全面放開,競爭勢必會更加激烈,如今的理財渠道越來越多,人們對網絡、券商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選擇銀行存款的人群在逐漸的減少。

2017年居民儲蓄增長率首次為負,2018年又放開了存款利率上浮上限,餘額寶的規模已經超越了交行的個人儲蓄存款規模,以後銀行間競爭以及銀行和互聯網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小銀行將是在夾縫中求生存,出臺一些獎勵政策,隨是下策,但於我們儲戶有利,亂象不亂象的,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不立而立


1、你所說的這個情況屬於違規攬儲,應該只是個別地方的農信社行為,因為高息違規攬儲被銀監抓到,可是要被大大的罰款,特別是2017年以來銀監會開出的罰單是一張比一張大,最高的一張罰款都已經7億多了,抵得上不少農信社一年的利潤總額。至少我本人目前來說,還沒見過直接發錢的,更常見到的應該是依據你存定期多少金額,多長期限,給予不同的禮品,比如:餐盒、杯子、油、米、抽紙等等。



2、農信社為什麼這麼做?一切還不都是生活所迫。以前農信社蝸居廣大鄉鎮,除了大鎮上的農業銀行基本就沒競爭對手了,農民的錢基本自動存到它那裡,後來成立了個郵儲,這兄弟網點可是全國第一多,基本遍佈各個鄉鎮,是農信社強有力的對手,再後來隨著農村的經歷的不斷髮展,一些經濟重鎮陸陸續續的出現了建行、工行及中行,甚至喪心病狂的股份制商業銀行都去了,競爭形勢越來越嚴峻。



3、隨著義務教育以及網絡的普及,鄉鎮居民的理財意識不斷覺醒,而且大夥也知道,四大行這些規模實力遠遠強於農信社,在利率水平同等的情況下,明顯錢越來越多的流入這些銀行。直到2015年央行放開存款利率上浮限制,農信社靠著較高的上浮比例才扳回了一城。但是大銀行規模實力強悍,現在又推出了貨幣基金及理財等,這些收益率遠高於農信社的存款利率,因此,存款又有外流的趨勢。怎麼辦?要截流,那就只能出現你說的這種情況了,多留住一部分是一部分,畢竟銀行經營最重要的的利差,沒有存款,連貸款都沒得放。

總結:都是競爭壓力所迫,其實金融業在中國屬於競爭較為激烈的行業了,全國的金融機構高達幾千家,相比石油、通信、菸草這些行業,金融業的生存壓力更大。


鯉行者


題主說的情況在信用社確實屬於比較普遍的現象,不過這也是其為了吸收儲蓄存款不得已而為之的行為。


  • 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存款分佈情況

可以這樣說,農村市場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存款都被信用社和郵儲銀行佔領了,其中信用社的存款佔比還要比郵儲更大一些。這兩家銀行網點的分配情況大家應該也有所瞭解,市區裡面農信社和郵儲的營業網點並不算多,但是在廣大的農村市場到處可見農信社和郵儲的分理處,它們的業務重點也是在農村市場的定期儲蓄方面。畢竟市裡大企業、大單位的存款都被國有銀行與股份制銀行、地方銀行瓜分的差不多了,尤其是地方銀行受地域保護的因素更是佔據了其中大半的城區存款。

  • 農信社如何保護自己的市場

農村市場的存款多是老百姓的儲蓄存款,以前其他銀行說實話對這一塊確實不太重視,農信社成立的初衷就是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可以說農信社一半以上的存款都來自於農村。相比大企業動輒上億的資金流動,這部分儲蓄存款可以說是非常的穩定,在看到這麼好的存款有利可圖時其他銀行怎麼可能不眼紅?各大銀行也紛紛在農村設立營業網點搶佔市場。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信用社也是想了很多的辦法,例如在各村聘請比較有威望的人作為代辦員,讓其在村裡拉存款,並按存款比例給予代辦員維護費;還有就是題主說的這種,在銀行存多少存款獎勵一定比例的現金,變相的提高存款利率;再有就是存款送禮品、送積分等等。形式不一而足,但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維護和提升存款。



綜上所述,農信社拉存款獎勵現金是普遍現象,我們也要客觀的去看待,畢竟銀行為了生存採取一定的措施既是必要之舉也是無奈之舉,最終受到實惠的還是我們的儲民朋友們!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從銀行看人生、由財富見成長,我是銀行理財規劃師——銀行小學生。


奇葩財經說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信用社屬於“高息攬存”。也就是說信用社在掛牌利率外,每萬元再給獎勵100元,按照信用社允許基準上浮40%的比例,這樣的話實際存款利率為3.1%。

現在信用社日子不好過,農民理財意識漸漸覺醒,存款也是越來越難拉。同時,大銀行推出結構性存款和理財,存款利率或收益率遠高於信用社的掛牌利率,但信用社又沒這些個產品,導致存款分流更加厲害。

所以信用社出這個招數,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這個所謂的獎勵,信用社一定會說不是信用社獎勵給你的,而是信用社員工自己補貼給你的。這個主要是應付監管的託詞。至於為什麼是一年,這個跟這家信用社的負債結構有關係。

不過這個對於存款人來說,倒是個好消息。首先這個存款是合法的,受存款保險保障的;其次可以多收利息,管他信用社怎麼解釋,只要獎勵到手就行。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財譚


說兩句

整個國家人口就這麼多,能通過勞動力賺錢的人也不過幾億,而存款是銀行利潤的來源,那麼很明顯爭奪客戶資源成了重中之重。

那麼吸引客戶的除了利率高,服務好還有什麼呢,那就是禮品了,更直觀也更實用,每年9月12月3月各位可以去銀行看看,五花八門的什麼都有,鍋碗瓢盆,油鹽醬醋,只要存款達到一定額度就有。

而比物質更直觀的還有什麼,錢啊,存款還返現金,可見銀行為了搶奪市場可是下了血本了,要是老一輩肯定會去,要是我,不去,這不還有支付寶互聯網理財麼。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