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是個什麼樣的“貨色”

秦人祖先乃是周王室的“弼馬溫”,周平王時期由於掩護王室東遷有功,受封伯爵立國,領西周王畿舊地。長期與外隔絕,未遵周王室之教化,與西戎長期征戰,使得秦文化成為最野蠻、最缺乏人道主義精神的奇葩,也養成老秦人善戰,鬥狠的特性。由於秦人祖先出身卑微,地域偏僻,生產力落後,長期受到中原各國鄙夷排擠,地位甚至不如自稱“蠻夷”的楚國。春秋時期各國競相爭霸,秦國不甘落後,妄圖挺進中原分得一杯羹,可是在崤之戰中慘敗於晉國,向東發展之路被徹底堵死,退而經略西戎,成為西方的小霸主。三家分晉後,魏國率先崛起,秦國又慘遭吊打,險些滅國。後秦孝公得商鞅施行

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是個什麼樣的“貨色”

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是個什麼樣的“貨色”

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是個什麼樣的“貨色”

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是個什麼樣的“貨色”

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是個什麼樣的“貨色”

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是個什麼樣的“貨色”

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是個什麼樣的“貨色”

新法,經一段時間蟄伏後,猶如打通了任督二脈,戰鬥力直接爆表,像開了外掛一樣開始碾壓東方各國,最終統一中國,一時間好不威風,可惜好景不長,至二世而亡,國祚十五年,令人唏噓不已。秦國興於商君之法,亦亡於商君之法。秦國變法後,國家到底是什麼貨色呢?下面讓我們一探究竟。

商鞅變法主要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其主要內容有:

1.頒佈實行魏國李悝的《法經》,增加連坐法,輕罪重罰

2.廢除舊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禁止私鬥,頒佈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爵制度

3.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特別獎勵墾荒;規定,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勞役和賦稅,以農業為“本業”,以商業為“末業”,並且限制商人經營的範圍,重徵商稅。

4.焚燒儒家經典,禁止遊宦之民。

5.強制推行個體小家庭制度。

第二階段主要內容:

1.廢除貴族的井田制,“開阡陌封疆”,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2.普遍推行縣制,設置縣一級官僚機構;

3.遷都咸陽,修建宮殿;

4.統一度量衡制,頒佈度量衡的標準器;

5.編訂戶口,五家為伍,十家為什,規定居民要登記各人戶籍,開始按戶按人口徵收軍賦;

6.革除殘留的戎狄風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

從變法內容可以看出,商君之法有很多積極的意義,典型的就是二十級軍功爵,不論平民貴族只要有軍功戰績,都可以根據殺敵多少獲得相稱的爵位,獲得功名富貴。軍功爵類似現代管理學的績效管理制度,激發了秦人極大的戰鬥熱情,提高了軍隊戰鬥力。廢除貴族井田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產力,為秦統一六國提供了物質基礎。推行郡縣制加強了中央集權,形成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利於政令施行,集中力量辦大事。統一度量衡更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創舉。

商鞅變法也有相當大的侷限性。

春秋戰國,中國社會雖然動盪、混亂,但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卻是百家爭鳴,自由、開放、多元的。不同的思想和制度之間不斷碰撞,不斷促進社會的前行。而卻商鞅採取“愚民政策”,企圖統一民間思想以利於統治,對全國人民的大腦進行格式化刪除,徹底剪掉了知識分子思想的翅膀,中國人的智力開始持續下降。以“愚民”、“弱民”(推行小家庭制)為基本統治手段,扼殺民眾求學啟蒙的可能性。(附上商鞅“愚民”、“弱民”思想——“民愚則易治也,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昔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勝強敵,必先制其民者也”,“民貧則力富,力富則淫,淫則有蝨,……故國富而貧治,重強”,“民樸則弱,淫則強;弱則軌,淫則越志;弱則有用,越志則強”)

為了獎勵農耕和戰鬥,把商賈、隱士、學者、遊士、手藝人,合稱“五害”,加以打擊,自此秦國整個社會死氣沉沉,萬馬齊喑。

秦始皇的暴政,尤其是“焚書坑儒”,打擊異己,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連《詩》《書》等書也限期交出燒燬;禁止私學,殺死大批知識分子,始作俑者就是商鞅。

商鞅施行連坐制,編民五家為伍,十家為什,一個編制裡的百姓,有人犯法,其他人不向官府告密,會被株連腰斬,告密者則可得到重賞。整個秦國就變成了一個遍地告密者的“特務國家”。不獨鄰里之間,同床共枕的夫妻也負有互相告密的義務,從此將民眾牢牢捆綁在國家機器上不得動彈,也導致社會風氣的嚴重敗壞。

世人曰:“秦國之俗,貪狠強力,寡義而趨利”。這種自商鞅時代開啟的強盜政治,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秦國社會的道德水準;另一方面,又徹底扼殺了秦人受教育的機會,窒息了一切監督統治集團的輿論場。政府一手鼓勵民眾致富(努力耕作),一手控制、壓榨民眾(愚民弱民),“笑貧不笑娼”已經成了官方認可和宣傳的價值觀了——秦律公開“笑貧”,把窮當成原罪,在法律中用“人貉”一詞侮辱窮人。

宣太后也是出了名的淫亂,宣太后謂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盡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韓,兵不眾,糧不多,則不足以救韓.夫救韓之危,日費千金,獨不可使妾少有利焉。”意思是“我曾經服侍先王(秦惠文王),他用大腿壓在我身上,我就感到渾身疲乏非常吃力;可當他全身壓在我身上時,我卻不感到重。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姿勢對我有利。現在要救韓國,我們兵不多,糧草不足,根本救不了。要想救韓國於危難之中,必須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這樣做不會讓我感到有什麼好處。”拿床事說外交,雖然很新穎,比喻貼切,但是總是感覺這事難登大雅之堂,她卻能在朝堂上說的如此輕鬆,就怕是開放後的中國人在眾人面前對房事也是諱莫如深呀!國家權貴尚且如此,底層民眾道德水準可想而知。

總而言之商鞅變法強國本就是以整個社會的道德大倒退為代價而建立的,使秦國成為軍事一流,其他末流的高效率戰爭機器。一旦天下太平,戰爭機器就沒有理由繼續運轉,整個圍繞戰爭機器建立的短時平衡系統也就徹底崩潰了。

很有諷刺意味的是,商鞅也受到自己施行的酷法懲治,秦孝公死後,守舊權貴急於向商鞅發難,商鞅聞訊妄圖出逃秦國,不想被守關軍士攔住,聲稱“商君有令,黃昏後非公事不得出城。”商鞅無措,被迫投宿旅店,店主以“商君之法”留宿無憑證的客人是要“連坐”治罪為由,拒絕了商鞅。出關不得,留宿無門,商鞅最終被捕車裂,成為古代“不作死就不會死”的典範,這就是成語“作法自斃”的來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