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 絳縣鄉賢齊聚杭州共話家鄉發展

絳縣鄉賢齊聚杭州共話家鄉發展

在日前舉辦的絳縣鳳還巢計劃暨招商引資(杭州)推介會上,20多位絳縣籍在外鄉賢匯聚杭州,共敘鄉情,暢所欲言,共話家鄉發展。

激活鄉賢“細胞”助力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宏偉目標,絳縣以此為契機適時提出“兩鄉五區”建設發展戰略,中共絳縣縣委宣傳部充分發揮架橋樑聚人心作用,調動全縣上下,充分挖掘、弘揚新鄉賢文化,依託各地商會、鄉賢聯誼會等載體,向鄉賢引才、借智、籌款,推動農村賢能“鳳回巢”,引導鄉賢反哺桑梓,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支持。

人才是關鍵,抓牢人才第一引擎

就絳縣如何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動全縣提速發展,鄉賢們獻計獻策,說得最多的是“教育”“人才”。

特邀代表,浙江省山西商會顧問、杭州計量學院副院長張高會認為,絳縣“兩鄉五區”建設藍圖的提出,讓他看到家鄉的發展已步入正軌,去年來全縣教育的重大進步,更是讓人倍感振奮,他希望絳縣繼續實施“人才強縣”戰略,把留住人才、培育人才作為當務之急,要用一種終身學習的理念和精神教育去廣大人才,同時,政府要推出相關配套設施,想辦法把高端人才留住,為尖端人才量身打造適合的平臺。

絳縣精神是絳縣文旅獨有的特色品牌

2016年,絳縣縣委、縣政府結合實際,提出了建設“兩鄉五區”的發展思路,即建設全國櫻桃之鄉、絳老長壽之鄉,省域特色農產品加工區、新型能源集聚區、機械製造轉型區、通航產業示範區、文化旅遊融合區。

圍繞文化旅遊融合區這一思路和目標,特邀代表、鎮江晉商會秘書長喬林勇認為,絳縣原生態風景秀麗、邊山峪口眾多,氣候宜人,是《左傳》有記載的“天下第一縣”,是堯王故里、晉國古都,境內國保單位10處,傳統文化深厚。除此之外,絳縣還有三種精神是其獨處有的文化旅遊品牌,一種是是以中條山抗戰為背景的抵禦外敵入侵的民族精神;一種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大批山東、河南移民來絳逃難,定居絳縣,並在當地紮根開始生產生活,絳人所表現出的淳樸博愛的包容精神;還有一種是六、七十年代,大三線建設時期,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兵工人投身絳縣,開始“好人好馬上三線”的艱苦創業精神。這三種精神如果以抗戰特色小鎮為載體、結合當地分指遺址和紅色文化,打造獨具絳縣精神的文旅品牌,一定會叫好又賣好,實現富民強縣的最終目的。

水流千里終歸海,樹高千尺不忘根

首屆絳縣鄉賢杭州座談會的召開,拉近了絳縣與生活在全國各地絳縣鄉賢們之間的距離。家鄉的發展牽動鄉賢們的心,為家鄉出一份力是他們共同的願望。

特邀代表,浙江浩帆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永利認為,自己在杭州創業,隨著年齡的變大,很希望回家鄉發展,只要老家有需要,只要一聲召喚,定全力以赴。

特邀代表,浙江五菱4S店網銷主管王寧表示,願發揮自己在汽車維修行業積攢多年的優勢,為家鄉建一座正規的汽車維修廠,助推家鄉第三產業的發展和解決剩餘勞動力就業的問題。

特邀代表,在螞蟻金服工作的孫志強認為,絳縣的農特土產品在城裡是非常“走俏”,近年來,阿里巴巴扶貧,要樹10個標杆縣,螞蟻金服與阿里巴巴合作,一方面可以幫助家鄉給農民放貸款,解決老鄉因融資難不能脫貧致富的問題,服務小微企業和實體經濟,一方面可以在全縣189個行政村發展“淘寶村”,讓藏在山裡無人識的農產品“觸網”,壯大絳縣電商實力,讓農民不再為農產品的銷售無門而發愁。

拉好鄉情紐帶講好絳縣故事

絳縣縣委書記王宏偉表示,絳縣有挖掘不盡的發展潛力,但也存在發展瓶頸,中共十九大召開,給絳縣發展帶來難得的契機。新時代,發展永遠是第一要義,大批絳縣鄉賢的活躍為絳縣經濟社會的發展、絳縣的鄉村振興帶來了生機和活力。致富不忘思源,絳縣誠邀在外優秀人才關注家鄉、投資家鄉、反哺家鄉,服務家鄉發展。

絳縣縣委副書記、縣長薛玉馬錶示,政府將發揮好鄉賢和家鄉聯繫的“連心橋”作用,打好“鄉情牌”,做好“孃家人”,不斷優化服務環境,全力發揮“匯聚眾智、項目對接、人才合作”的平臺作用,讓絳縣經濟社會發展“熱鬧”起來。

絳縣宣傳部長解偉龍表示,絳縣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哺育出眾多優秀人才,也孕育了深厚的鄉賢文化,絳縣將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激活傳統鄉賢文化,為美好絳縣提供強大的精神文化支撐。

據瞭解,截止目前絳縣共匯聚鄉賢100餘名,此次鄉賢會認籌項目9個,投資總額達21.8億元。(張婷婷 宋雅彬 丁衛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