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今天不仅属于熊孩子,也属于国家未来之希望

今天不仅属于熊孩子,也属于国家未来之希望

今天不仅属于熊孩子,也属于国家未来之希望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这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收尾的句子。

这段文字,写于大厦将倾之际。

那是一个百分之八十的中国人都吃不饱饭的时代。

那是一个活过了今天不知道还能不能有明天的时代。

那个时代,人们的压力不知道比今天大了多少倍。

那个时代,社会的黑暗不知道比今天重了多少倍。

可是,那样一个时代,人们还是愿意相信少年有希望,愿意相信国家有希望。

为什么?

1

2013年5月,8岁的曹俊明被查出患有脑瘤。

经过不断地尝试和治疗,曹俊明的病情,本已有所好转。

但是在2016年底,曹俊明的病情再次恶化。

弥留之际,这个11岁的孩子,临终的遗言是捐献自己的遗体。

他对自己的父亲说:“我死了,所有器官捐给有用的人,……爸爸,你给签字啊!”

今天不仅属于熊孩子,也属于国家未来之希望

今天不仅属于熊孩子,也属于国家未来之希望

今天不仅属于熊孩子,也属于国家未来之希望

这个孩子,用自己短暂的生命,为我们驱散了身边的黑暗。

......

我们这一代人,有多久没有看到升国旗,唱过国歌了?

但是我们应该还都记得,上学的时候,每周一站在国旗下的日子吧。

庆幸的是,这一代的孩子,也记得。

今天不仅属于熊孩子,也属于国家未来之希望

2

不管你承不承认,现在的孩子,已经一代更胜一代了。

当然,这有前人铺路的原因。

但是孩子们自己的努力,我们也不能视而不见。

我上学的时候,教室后墙上的黑板报,大概是这样的。

今天不仅属于熊孩子,也属于国家未来之希望

而现在的孩子们的黑板报是这样的:

今天不仅属于熊孩子,也属于国家未来之希望

这样的:

今天不仅属于熊孩子,也属于国家未来之希望

还有这样的:

今天不仅属于熊孩子,也属于国家未来之希望

有人说这是玩物丧志,不务正业,不好好学习。

可是我看到的,却是一个民族创造力的启蒙和希望。

从前形容一个人心地纯良的时候,总是说“赤子之心”。

但是现在我们再提起孩子们,更多的是用时代去划分。

“80后是没目标的一代”。

“90后是被非主流教坏的一代”。

“00后是被网络污染的一代”。

孩子们没有长大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标签,已经无声无息的贴在了他们的头上。

今天不仅属于熊孩子,也属于国家未来之希望

可是你要知道,做毒奶粉的不是他们,卖假药的不是他们,在社会上做着蝇营狗苟的龌龊事的不是他们。

为什么被看不起的却是他们?

有人说:这一代的孩子已经被互联网和虚拟世界毒害了。

我承认,从90后开始,孩子们对于网络的依赖越来越严重了。只有一小部分的孩子能够在没有网络的环境里生活自如。

今天不仅属于熊孩子,也属于国家未来之希望

但是这事怪谁呢?

各位家长们扪心自问一句,你们下班之后有多少时间陪伴孩子?

周末陪孩子郊游?

假期带孩子旅行?

和孩子一起做点手工?

亦或是全身心地投入,陪孩子一起开心地玩一个下午?

现实中,能做到以上的家长,也是少数吧。

3

今天是六月的第一天。

这个月份,来自于古罗马神话中的一位女神——Juno。她是一位掌管孕育的女神。

而六月一日,是国际的儿童节。

1942年6月10日,德国法西斯枪杀了一个村落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

图片来自影视作品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

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现在,儿童节已经成为了诸多节日噱头中的一个。

成年人在朋友圈卖萌撒娇。

商家们在商场里打折促销。

所有人都可以打着儿童节的旗号开心。

今天不仅属于熊孩子,也属于国家未来之希望

但是真正该过节日的人,却被忽略了。

本应得到陪伴的孩子,在他们的节日里,依然没有得到陪伴。

也不一定是父母们不想陪伴孩子。毕竟孩子放假了,但是父母还是要上班。

所以我一直在想,如果只给孩子们放假,不给应该陪伴他们的父母时间,孩子们过的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节吗?

在我们的教育环境里,最大的缺失,就是父母的陪伴。

很多父母会在孕期就给孩子做胎教,会在孩子去幼儿园之前陪孩子一起开拓智力。

但是当孩子走进小学、初中的校园的时候,这些陪伴就突然都消失了。

因为家长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们“长大了”

陪伴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孩子在三观的建立上误入歧途,变成了所谓的“熊孩子”。

“熊孩子”每年都会成为社会话题中的热点。

小孩子们肆意胡闹,损坏了公物,破坏了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网友们发帖曝光,下面的评论说:这样的小孩就该打,就该狠狠教育。

熊孩子固然讨厌,但是他们的家长更应该反省。

难道你真的要我去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怀揣着对社会的恶意,来到这个人世间的吗?

今天不仅属于熊孩子,也属于国家未来之希望

那你又如何解释文章开头,曹俊明那样的孩子呢?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后辈的沉沦,前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啊。

......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真的希望读到这一篇文章的每一个家长,能抽出一天的时间,来陪陪自己的孩子。

一天不行,就抽一个下午,一个下午不行,就抽出一小时。

如果一年里,我们每个人只能有一天愿意分享快乐,愿意用善良和温暖来面对整个世界。

我希望是今天。

因为今天这个节日,是属于我们希望的节日。

祝愿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祝愿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