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今天不僅屬於熊孩子,也屬於國家未來之希望

今天不僅屬於熊孩子,也屬於國家未來之希望

今天不僅屬於熊孩子,也屬於國家未來之希望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

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

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

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

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這是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收尾的句子。

這段文字,寫於大廈將傾之際。

那是一個百分之八十的中國人都吃不飽飯的時代。

那是一個活過了今天不知道還能不能有明天的時代。

那個時代,人們的壓力不知道比今天大了多少倍。

那個時代,社會的黑暗不知道比今天重了多少倍。

可是,那樣一個時代,人們還是願意相信少年有希望,願意相信國家有希望。

為什麼?

1

2013年5月,8歲的曹俊明被查出患有腦瘤。

經過不斷地嘗試和治療,曹俊明的病情,本已有所好轉。

但是在2016年底,曹俊明的病情再次惡化。

彌留之際,這個11歲的孩子,臨終的遺言是捐獻自己的遺體。

他對自己的父親說:“我死了,所有器官捐給有用的人,……爸爸,你給簽字啊!”

今天不僅屬於熊孩子,也屬於國家未來之希望

今天不僅屬於熊孩子,也屬於國家未來之希望

今天不僅屬於熊孩子,也屬於國家未來之希望

這個孩子,用自己短暫的生命,為我們驅散了身邊的黑暗。

......

我們這一代人,有多久沒有看到升國旗,唱過國歌了?

但是我們應該還都記得,上學的時候,每週一站在國旗下的日子吧。

慶幸的是,這一代的孩子,也記得。

今天不僅屬於熊孩子,也屬於國家未來之希望

2

不管你承不承認,現在的孩子,已經一代更勝一代了。

當然,這有前人鋪路的原因。

但是孩子們自己的努力,我們也不能視而不見。

我上學的時候,教室後牆上的黑板報,大概是這樣的。

今天不僅屬於熊孩子,也屬於國家未來之希望

而現在的孩子們的黑板報是這樣的:

今天不僅屬於熊孩子,也屬於國家未來之希望

這樣的:

今天不僅屬於熊孩子,也屬於國家未來之希望

還有這樣的:

今天不僅屬於熊孩子,也屬於國家未來之希望

有人說這是玩物喪志,不務正業,不好好學習。

可是我看到的,卻是一個民族創造力的啟蒙和希望。

從前形容一個人心地純良的時候,總是說“赤子之心”。

但是現在我們再提起孩子們,更多的是用時代去劃分。

“80後是沒目標的一代”。

“90後是被非主流教壞的一代”。

“00後是被網絡汙染的一代”。

孩子們沒有長大的時候,各種各樣的標籤,已經無聲無息的貼在了他們的頭上。

今天不僅屬於熊孩子,也屬於國家未來之希望

可是你要知道,做毒奶粉的不是他們,賣假藥的不是他們,在社會上做著蠅營狗苟的齷齪事的不是他們。

為什麼被看不起的卻是他們?

有人說:這一代的孩子已經被互聯網和虛擬世界毒害了。

我承認,從90後開始,孩子們對於網絡的依賴越來越嚴重了。只有一小部分的孩子能夠在沒有網絡的環境裡生活自如。

今天不僅屬於熊孩子,也屬於國家未來之希望

但是這事怪誰呢?

各位家長們捫心自問一句,你們下班之後有多少時間陪伴孩子?

週末陪孩子郊遊?

假期帶孩子旅行?

和孩子一起做點手工?

亦或是全身心地投入,陪孩子一起開心地玩一個下午?

現實中,能做到以上的家長,也是少數吧。

3

今天是六月的第一天。

這個月份,來自於古羅馬神話中的一位女神——Juno。她是一位掌管孕育的女神。

而六月一日,是國際的兒童節。

1942年6月10日,德國法西斯槍殺了一個村落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餘人和全部嬰兒。

圖片來自影視作品

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各國代表憤怒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分子和各國反動派殘殺、毒害兒童的罪行。

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

現在,兒童節已經成為了諸多節日噱頭中的一個。

成年人在朋友圈賣萌撒嬌。

商家們在商場裡打折促銷。

所有人都可以打著兒童節的旗號開心。

今天不僅屬於熊孩子,也屬於國家未來之希望

但是真正該過節日的人,卻被忽略了。

本應得到陪伴的孩子,在他們的節日裡,依然沒有得到陪伴。

也不一定是父母們不想陪伴孩子。畢竟孩子放假了,但是父母還是要上班。

所以我一直在想,如果只給孩子們放假,不給應該陪伴他們的父母時間,孩子們過的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兒童節嗎?

在我們的教育環境裡,最大的缺失,就是父母的陪伴。

很多父母會在孕期就給孩子做胎教,會在孩子去幼兒園之前陪孩子一起開拓智力。

但是當孩子走進小學、初中的校園的時候,這些陪伴就突然都消失了。

因為家長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們“長大了”

陪伴的缺失,直接導致了孩子在三觀的建立上誤入歧途,變成了所謂的“熊孩子”。

“熊孩子”每年都會成為社會話題中的熱點。

小孩子們肆意胡鬧,損壞了公物,破壞了環境,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網友們發帖曝光,下面的評論說:這樣的小孩就該打,就該狠狠教育。

熊孩子固然討厭,但是他們的家長更應該反省。

難道你真的要我去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懷揣著對社會的惡意,來到這個人世間的嗎?

今天不僅屬於熊孩子,也屬於國家未來之希望

那你又如何解釋文章開頭,曹俊明那樣的孩子呢?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後輩的沉淪,前輩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啊。

......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我真的希望讀到這一篇文章的每一個家長,能抽出一天的時間,來陪陪自己的孩子。

一天不行,就抽一個下午,一個下午不行,就抽出一小時。

如果一年裡,我們每個人只能有一天願意分享快樂,願意用善良和溫暖來面對整個世界。

我希望是今天。

因為今天這個節日,是屬於我們希望的節日。

祝願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

祝願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