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华为辉煌的背后,内控与成本管理起了多大作用,财务人值得参考

华为辉煌的背后,内控与成本管理起了多大作用,财务人值得参考

到过华为的人都会为其严苛的规章制度惊叹不已,华为员工和业界对此不无"狼性"之讥。这种讥讽显然是基于制度约束了自身前提下表达的,殊不知正是这种严格而又死板的规程减少了无数的内部摩擦和无数在其他公司需要权变的智慧。时时、事事律己律人的内控模式减少了员工的无效作业,降低了华为的内部成本。

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与管理是企业特别重视的地方,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除了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外,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对成本进行控制,使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得以优化,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的滞后性

由于受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影响,虽然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同时期的国外发展还是很慢的。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在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缺乏实际的应用性,新的成本管理与旧式的思想无法更好的进行衔接。不但没有相应的降低企业成本的投入反而使企业的资本有所降低浪费。传统的成本研究只局限在企业的内部,无法形成企业的战略思想,忽视了与其他管理方式的联系。

2没有进行创新

企业在对于成本管理方面的理解并不准确。现阶段国内的企业大多数都只是关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企业成本问题,忽视了企业内部其他方面的成本投入。成本的管理不是仅仅局限于降低成本的投入,最主要的是通过对于企业成本的节约,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企业其他方面的建设中,实现企业资本的最大化收益。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通过对企业投入性资本的降低已经不能成为主要的发展企业的手段。

3方法落后

企业成本管理不是简单的对于企业投入的资本降低管理。一个缺少全面性的科学性的成本管理是不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企业在成本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相当的薄弱,没有形成一套系统性成本管理。在对于成本管理的记录也不清晰,对于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没有有效的进行监督。企业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成本考核制度,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处在危险的境地,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的作用。更不能充分的调动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4主体不明确、职能不明确

长期以来,受传统经营管理思想的影响,企业的成本管理都是受财务部门的管理。没有设立专门负责企业成本管理的具体部门。更没有将企业的成本管理落实到相关的部门中去。而财务部门也没有相应的成本意识,只是片面性的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对于企业的浪费现象没有响应的进行监督,使企业遭受到了更大的损失。企业成本管理职能的不明确严重的影响到了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管理。

5没有全面性记录

企业中某些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并不是很熟练,导致了在记录企业成本管理数据的记录没有全面性的记载。有些管理人员更是对材料进行伪造,虚假的成本管理记录,严重的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进程,使企业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华为内控体系建设

上述的问题华为在最初发展阶段都经历过,但在不断的探索与成长中,华为已慢慢走出了迷雾。经过数年的努力,华为建设出了强大的内控体系。

2007年,内控管理作为IFS的子项目,开启了从零起步的变革大门。十年磨一剑,如今,华为的内控意识、内控机制、内控能力已浸入到各个业务活动之中,业务在哪儿,内控就在哪儿,形成了以“流程责任和组织责任”为基础的全球内控管理体系。

内控推行之初,财经被视为业务的对立面,内控目的似乎就是为了阻止业务快速通过。在混沌和迷茫中,渐渐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提出“内控价值要体现在经营结果改善上”的管理目标,并沿着这个目标把内控工作揉细了、掰碎了,一个一个区域、一个一个组织逐个讲解、逐个沟通、逐个松土,逐个确定本领域、本组织的内控工作目标。有了目标,就要承诺;有了承诺,就要实现;内控管理在经营活动中渐渐地扎了根、发出了芽,一线团队也渐渐接受了内控概念,愿意沿着内控的管理要求展开作业。

M代表处内控团队推行自动化验收、开票与核销系统,以提升OTC流程的作业质量,使得开票时间从80分钟缩短至10分钟,客户拒票率下降98%。

L代表处内控团队同样聚焦OTC流程改进,针对业务实际痛点,他们选择的主攻方向是PO与客户自动对接,项目实施后,当年减少3200万美元的应收账款差异和1100万美元的退货损失。

这些都是内控机制“润物细无声”的运行过程中,实实在在带来的经营收益。当庞大机器运转之时,内控既是润滑剂,又是制动器。改善经营、优化作业,内控是润滑剂;分权制衡、数据透明,内控是制动器。有效的内控管理,为“积极授权、有效行权”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让听得见炮火的组织,敢于行权、积极行权;让看得见全局的组织,合理授权、有效控制;这才是华为想要的管理和控制机制。内控机制的真正受益者是公司的各级作业组织,权力更多、责任更大、边界更清,每个组织都能在自己的权责边界内活得精彩、活得滋润。

华为的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华为在成本费用控制方面,主要关注五个方面:设计成本、采购成本和外协成本、质量成本、库存成本、期间费用。重点是控制设计成本、质量成本。

1设计成本

设计成本是指企业设计一种产品,从开始到完成整个过程所需要投入的成本。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根据设计方案中规定使用的材料、经过生产工艺过程等条件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它是一种事前成本,并不是实际成本,也可以说是一种预计成本。

设计成本会决定后期生产中的80%以上的成本。在生产制造环节降成本,非常之难,也为时已晚。控制生产成本需要将着眼点前移到设计环节,让产品的设计方案能做到生产最经济,未来消费者能收获更高的性价比。

2采购成本与外协成本

采购成本与外协成本取决于业务规模与议价能力,议价能力同样也取决于业务规模。要降低这两项成本,最佳的方式是不断拓展业务,实现规模经济。

3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一直是华为成本控制的重点。如果产品质量有瑕,必然会导致退换货,维修、运输等成本也会增高。如果公司的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产品质量问题还有可能导致公司整体形象受损,甚至给公司带来毁灭性灾难。三鹿奶粉、三星就是证明。

4库存成本

库存过高一方面会增加仓储费用,另一方面会增加资金占用成本。存货库存主要包括两部分:原材料和产成品。在市场生产过剩的情形下,企业都有控制产量的意识,维持一定的安全库存,做到订单生产。对于原材料,要重点关注版本升级造成呆料和死料。

5期间费用

很多企业把成本控制的重心放在了期间费用上。预算控制、总额控制、比率控制、人均控制,方法诸多,不一而足。控制效果一般不会太好。原因在于,期间费用在成本费用中比重一般不大,监管的难度却很大,本着成本效益原则,不应对期间费用过多干预。对期间费用的控制中心可以后移,体现在利润的考核当中。华为对期间费用控制的理念是不浪费就好。

总结

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永恒的主题。成本费用是利润的死地,费用过高,会消减企业的利润。因此企业往往会把控制成本费用当作增加企业效益的手段。

通过华为的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学习,相信你也总结出了一些工作方法。小编觉得企业做好成本管理与控制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要转变经营观念,加强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力度,2、借助现代的科技手段,推动成本电算化的实现,3、加大内控体系建设,使企业更好的实行成本管理。

未来,成本控制和管理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对企业实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