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廊橋遺夢》:婚姻不幸,所以出軌有理?

《廊橋遺夢》:婚姻不幸,所以出軌有理?

電影《廊橋遺夢》劇照

今天,我們來聊聊奧斯卡經典電影《廊橋遺夢》。

相比愛人的出軌,更讓人觸目驚心的是父母的出軌。

好比《廊橋遺夢》裡,人到中年的子女們讀到母親的遺書,翻檢遺物,才得知母親弗朗西斯卡隱秘的情事。不管父母哪一方的出軌,對子女的衝擊都是非同小可的,會讓他們質疑父母感情的深度與忠貞程度,懷疑婚姻的價值,這都將消解他們自身面對婚姻與感情時投入的意義。

電影構築了一段看起來非常美好的情事。

家庭主婦弗朗西斯卡,少女時從意大利嫁到美國,喜歡讀葉芝的詩,聽優雅舒緩的藍調音樂,結婚日久年深,子女長大後不再喜歡與母親談話,丈夫性格寬厚但呆板無趣,她的生活被日復一日的繁重家務湮沒,淪為家人的保姆,心境好似墜入枯井般孤獨。

這時候,浪跡天涯的攝影師羅伯特·金凱出現了。

他是許巍歌裡唱的那種,永遠向著遠方獨行的浪子。他體貼紳士,隨手採擷田野裡的鮮花送給她,以答謝她的指路;他風趣又見多識廣,親切地和她開玩笑,手舞足蹈地講述自己經歷的種種傳奇;他內心坦蕩,不粉飾自己超然世俗的生活方式,也不避諱跟旅途上的人妻深夜談心。

他們的共同點很多,都抽菸,都愛聽優雅的藍調音樂,都傾心葉芝的詩歌,都有一顆敏感多思而嚮往自由的靈魂。他們深夜談心,她的提問切中要害,他也從不違心作答,他們是棋逢對手的聊天對象。

這個人大概是她少女時代一直幻想的那種男子,風度翩翩,才華橫溢,靈魂如同不羈的鳥兒,過著詩歌和小說描述的那種不同流俗的生活。

《廊橋遺夢》:婚姻不幸,所以出軌有理?

電影《廊橋遺夢》劇照

無論如何,電影裡的她都顯得太迫切和主動了,彷彿刻意要用一場出軌來彌補自己半生困於灶間爐臺的苦悶。為他指路後,她留他喝冰茶,再留他吃晚飯,更是主動打電話約他見面。然後,肉體,精神,該發生的都發生了。

羅伯特·金凱有過一段婚姻,宣稱自己反對現代禁錮自由的婚姻制度。對他而言,旅途中的豔遇無非是常見的浪花浮蕊,不值一提,浪子的魅力在於薄情,做一個浪子的要訣也在於薄情。

但在四天的朝夕相對後,他也對戀戀不捨的主婦說出“一生中這樣確定的愛唯有一次”這樣的話。

照理說,弗朗西斯卡這樣的寂寞主婦,他在旅途中能遇見一打,無非是家庭生活苦悶,又嚮往對酒當歌浪跡天涯的傳奇故事,心野了一下,大家就只當偶然的露水情緣,像鄭愁予的詩句“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告別後各自忘記,才是正常的。哪怕真的能跟他在深夜推心置腹地聊幾句,無非是文藝中年遇見同道中人的惺惺相惜,這種鄭而重之的告白,顯得有點太反常了。

兩人還分別要求死後火葬,把骨灰撒在約會的橋邊,跟那輕飄飄的四天相比,這感情的分量居然這麼“重”,簡直太草率了,真的無法說服我。

好吧,出軌就出軌了吧,沒能跟他走,弗朗西斯卡在丈夫回來一起購物的路上,把車把都攥出血汗來。遲鈍的丈夫對著她的淚流滿面,也就只是問了一下,並未深究,回到家裡,大家又是死一般的沉寂。大家難道都沒發現主婦的變化了嗎?

弗朗西斯卡要求死後火葬,把骨灰撒在大橋邊。作為子女,他們非常不解,但聽了她四天的故事後,反而理解了母親。這理解也使我不解。

不過看到後面,我就理解了。電影裡就這麼幾個角色,都是中年,導演無意識中拍出了一種貶損婚姻的感覺,似乎日久年深的婚姻都是無趣的,像被油煙薰染過的白牆壁一般,變得又灰又黃,透著油漬的膩,讓人作嘔:

讀完母親的遺書,弗朗西斯卡人到中年的女兒和兒子一起聊天,聊各自對婚姻的感受。女兒問兒子,你跟妻子在一起這麼久,有想過跟別人發生一夜情嗎?兒子說,無數次;女兒說,我記不起何時同丈夫有過激烈的性愛,一次也沒有;鎮上,狄先生與姓雷的女子有染鬧得盡人皆知,後面才知狄先生的原配是性冷淡;弗朗西斯卡的閨蜜來拜訪,絮絮叨叨地傾訴著自己與丈夫的對話,告訴丈夫自己想出來後,丈夫脫口而出“那誰給我做飯?”

諸如此類。

彷彿是,子女們也人到中年,體會到了婚姻的種種無奈與瑣碎,平淡與不甘,才能對母親當年遭受的痛苦感同身受,繼而能理解她的出軌。

但這個故事裡最大的受害者,是那個雖然無趣但寬厚的丈夫。他一直被矇在鼓裡,到了油盡燈枯之際,還對妻子說,我知道你少女時代有過夢想,很抱歉我沒有滿足你。正常的家庭裡,男人得知妻子出軌,為了現世安穩可能會把屈辱和憤怒一同嚥下。但他說出了這樣的話,主婦不會覺得慚愧麼,誰的一生不是一生啊。

選擇了安穩的歸宿,最後會因浪蕩的誘惑,而紅杏出牆;選擇了兩人一起浪跡天涯,最後可能厭倦無休止的漂泊,想給自己找停泊的港灣。只能說,人的本性就是躁動的,永遠不知道知足。

弗朗西斯卡在信裡說,若沒有那四天的回憶,她無法繼續在家庭裡為家人奉獻。這句話聽著多麼耳熟,熱門日劇《晝顏》裡,利佳子的名言難道不是“白天偷情,晚上回家才能心甘情願地為丈夫洗內褲”麼?

導演想拍出情感與理智的糾葛,倫理道德與人性慾望的矛盾,於是那四天被細細地描畫,以便讓觀眾深切地感受他們相遇時的驚喜,肉體與精神的雙重契合,不得已分離的痛苦與眷戀。儘管雙方都因保留了剋制的分寸,能贏得觀眾的尊重,儘管這個故事也足夠讓人動容,但是抱歉,若我是弗朗西斯卡的子女,我無法遵照她遺言的要求,我無法原諒一個因心事太多、在現實中得不到滿足就出軌的母親。

另外,弗朗西斯卡對著羅伯特陳述的那一段關於女性命運的話,當為警鐘,永不過時:

“當女人做出抉擇結婚生子後,在某方面,她的生命開始了,在另一方面卻停止了。她建立了現實的人生,而把她個人的需求放到一旁,好讓她的孩子能長大成人。當他們離去時,亦把她現實的一生帶走。此時,她不能再過回自己的生活。也不記得是什麼令她活著,因為許久沒人問過她,她也沒有問過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