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哪些雲計算公司用的是自研技術?

時代電商雜談


雲計算是目前備受關注的一種前瞻性技術,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雲在國內市場一枝獨秀。近期,阿里雲副總裁李津發表了一次演講,強調中國的雲計算必須‘自主可控’。在演講中,李津聲稱,“中國只有兩種雲,一種是拿來主義的雲,一種是自主可控的飛天雲。自主可控才能走得更遠。”由於中興通訊近期被美國技術封鎖,引發了大家對核心技術的強烈關注。因此,大家對於雲計算公司是否擁有核心技術,技術是否自研產生了濃厚興趣。

阿里雲的這個表態引發了部分國內其他廠商的強烈不滿,有一家名為“青雲”的雲計算廠商發表了《討「兩種雲」檄》反對阿里巴巴的言論,認為阿里雲有違反廣告法的嫌疑,惡意貶低友商。青雲聲明自己擁有完全自主可控的雲計算平臺和技術創新能力,並表示這是業界共識。

對於這個情況,經過簡單分析就可以發現,阿里雲和青雲的陳述更多是對技術路線的不同解讀。根據國內另外一家主要的雲計算企業——UCloud的創始人季昕華表示,目前市場上表現突出的公有云大多是基於部分開源技術做的深度閉源開發,包括阿里雲在內的許多國內外知名雲計算廠商都採取了這個方針。深度閉源開發,正是阿里雲強調技術“自主可控”的原因。不過UCloud表示自己也是這種類型的雲,跟阿里雲宣稱自己是國內唯一一家“自主可控的雲”的說法,有些衝突。與之對應的是,前文提到的青雲在內的很多企業都採取了OpenStack開源技術架構。跟阿里雲不同,他們是在開源架構的基礎上進行開發,相比於閉源的阿里雲更依賴開源架構,自主可控程度較低。


對雲計算有一定的瞭解之後,再來討論誰是自研技術,會比較好理解一些。要說哪一家公司的雲計算完全採用自家的技術,絲毫沒有借鑑開源技術和其他廠商的技術,這是不太現實。但是,不同廠商的技術可控程度的確有所差異。阿里雲這種深度閉源開發的廠商,可以被認為採用了自研技術。這就類似於安卓系統雖然是基於Linux開發的,我們依然認為這是谷歌公司開發的。與之對應的就是,那些沒有進行深度閉源開發的雲計算廠商,就類似於國內很多手機廠商基於安卓系統推出的XX OS(實質上是UI)一樣,雖然有自主開發的部分,但是缺乏自主性。

鑑於大多數雲計算公司都是在開源技術的基礎上開發的,同時很少有哪個企業完全採用開源架構,不做任何研發。要評判誰是自研的技術,關鍵要看標準怎麼定。

按照UCloud的標準,阿里雲,騰訊雲還有UCloud等公司都是自研技術的代表。EasyStack、雲途騰、華為雲等則是開源架構的堅定支持者。按照阿里雲的標準,只有阿里雲才是自研技術,國內其他廠商都是“拿來主義”。原因很簡單,阿里雲是國內雲計算實力最強的公司,技術的自主可控程度最高。阿里雲是全球前五的雲計算大廠,在國內市場一枝獨秀。騰訊雲和金山雲雖然緊隨其後,但是差距非常明顯,其他廠商的差距就更大了。

因此,如果以阿里雲的技術自主性和技術實力作為技術自研的標準,國內敢說自己技術自研的雲計算廠商,的確只有阿里雲一家,畢竟其他廠商對於開源技術和開源架構的依賴程度是高於阿里雲的。但是按這個標準,放眼全球也就那麼幾家大廠商可以說是技術自研。具體可以參考全球雲計算市場份額排名。(不同口徑,統計數據有出入,阿里雲一般認為在3-5名之間)

同時還可以參考另外一家機構Gartner放出的IaaS魔力象限(越靠右技術前瞻性越強,越往上執行力越強),阿里雲也是全球五強之一。

因此,以阿里云為標準判斷哪些公司使用的技術是自研技術,那就很簡單了。國內僅此一家,就是阿里雲。國外也就寥寥幾家,包括全球遙遙領先的亞馬遜AWS,緊隨其後的微軟Azure,谷歌雲以及IBM等少數幾家廠商。Oracle雖然技術前瞻性比較強,但是執行力欠缺,市佔率不高,跟五強有所差距,但是實力依然不容小覷。至於其他廠商,在技術上和這六家都是有著顯著差距的,都不能認為是自研技術。

但是如果把標準稍微降低,廠商就會多一些。包括上圖第三象限的那些公司,還有國內的騰訊雲,UCloud等公司也勉強可以算是技術自研。都有自己的一些核心技術,也有閉源開發的成分。儘管不是特別強,但都有一定的競爭力。要說他們完全是“拿來主義”也是不太準確的,可以說是借鑑學習,但是產出還不是很明顯。

阿里雲雖然領先,但也有借鑑開源技術,也有向亞馬遜學習的成分在裡面。目前來說的確國內難逢敵手,只是要說其他廠商都是“拿來主義”,這個說法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是說服力也不是很強。阿里雲的技術都是自己研發的嗎?也不盡然。只不過經常長期投入已經不再依賴外部技術罷了。其他廠商的努力,也不能就全盤否認。與其說誰的技術自研,不如說誰的核心技術強,誰的對外依賴程度低,會更有意義一些。


鎂客網


在整個雲計算市場裡,當下涉足者雖然還蠻多,但是擁有自研技術的卻還是隻有這幾家。讓我們來了解下:

首先,必須要介紹的是美國的雲計算大咖“亞馬遜AWS”,常年都是市場第一的老大,作為老大自然有過硬的地方,這過硬的地方簡直沒話說。因為在AWS面世前,壓根就沒有“可借鑑的前輩”。還真的是靠自己一步步走出來,技術方面當然毋庸置疑是靠自研的了。為此,亞馬遜的老大貝索斯是這樣說的:“這個業務將會成為社會的基礎設施,必須投入技術研發。”這話,我認為沒毛病。

接著是微軟,不知道大夥是否對它印象深刻,畢竟它可是靠雲計算起死回生的。2010年2月份的時候,微軟正式推出Windows Azure後嚐到了甜頭,大步的向前走,開始了自研升級之路。到現在,全球範圍內,Azure已經能為全球52個區域提供超過200項公有云服務。向我們展示了,什麼叫做自研自強,此處應有掌聲送給微軟。

接下來,就是阿里雲了,阿里雲的自研之路和前面二者不同的是,阿里雲是在“質疑聲”成長出來的,眾所周知,我們此前的一些思維總是跟不上別人的節奏,就好比這雲計算。那個時候雲計算概念在國內的確很熱,但是沒人去做,甚至當時BT兩大佬都對雲計算表示”只可遠觀”的態度。不過,馬雲老師則表示很相信雲計算是有未來的,並在2009年成立了阿里雲。

但說一句走心的話,阿里雲也是摸著石頭過河走自研,這個過程十分坎坷。畢竟,當時不看好的聲音源源不斷,別說外部了,內部的人都覺得憂心忡忡。但是,在阿里雲自主研發的飛天(Apsara)誕生後,呵,這可不一樣了!打破了歐美國家四十多年的技術壟斷不說,還為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政府、機構等提供服務。此處我覺得掌聲應該都不夠了,可以放個鞭炮了……

在全球的一個格局下,毋庸置疑的是,這些雲計算巨頭它們都是選擇了技術自主!畢竟核心技術並不是只靠金錢就可以買到,真正的競爭力,是要自己做出來的!


互聯網深科技


本人認為糾結於是否自研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

雲計算本就是分佈式計算,一個普世的計算理想模型。

至於雲計算背後的技術支撐,我覺得可以忽略。拿來主義不應被貶低,消化吸收後為我所用才是王道。

目前的雲計算市場應該說比較喧囂浮躁,更多是博人眼球。

這個市場中玩家應該順應技術趨勢,洞察客戶需求,專注於產品和服務。而不是在那裡只說不做。

回答來自科技行者團隊成員——李祥敬


科技行者


雲計算的實現依賴於能夠實現虛擬化、自動負載平衡、隨需應變的軟硬件平臺,在這一領域的提供商主要是傳統上領先的軟硬件生產商,如浪潮信息、華勝天成、華為、中興通訊、聯想、方正科技、長城電腦、綜藝股份。



科技帶動旅遊


作為一個雲計算從業者,略有了解,我來聊一聊。

縱觀全球雲計算市場,普遍來看國外的雲計算巨頭幾乎都是自研系統:

AWS

2002年亞馬遜自主研發的雲計算系統AWS可以說是行業鼻祖了,因此技術也只能靠自研的途徑來獲取與突破。

Google Cloud

緊隨亞馬遜自研AWS的節奏,Google以數篇研究雲計算核心技術的知名論文,打開雲計算領域的大門,也可以說是自研雲計算核心技術的老前輩了。

Azure

而在Google之後,微軟也加入了雲計算研究的行列,從對外披露Azure服務平臺的詳細信息起,微軟正式入局雲計算,依然也是堅持自主研發不動搖。

再看回國內情況:

不分析不知道,國內情況則相反,除了阿里雲之外,幾乎都是套用國外系統的開源技術,這種被稱為“拿來主義”,或者是自研與拿來並存。

具體來說:

阿里雲-自研

也是國內唯一一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雲計算系統,同時自研技術已經屬於全球雲計算領域的前沿。剛剛獲得國家電子學會特等獎的飛天操作系統,更是世界矚目,這款由阿里雲自主研發的超大規模通用計算操作系統。現在已經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用戶超過200多萬。

其它:拿來主義雲

騰訊雲

騰訊雲入場時間較晚,核心底層系統使用的依然是開源的OpenStack。同時在遊戲、社交方面,騰訊雲雖有著自研的屬性,但總體好遠遠談不上核心技術的完全自主可控。

華為雲

華為雲也是國內大家熟知的雲計算系統,不得不說華為的確擁有極好的硬件優勢,但是雲計算自研技術卻是才起步。華為的底層系統跟騰訊雲一樣目前也是仍然套用開源的OpenStack,但是華為是在拿來主義的基礎上創新,也在逐步地探索自研道路,屬於拿來主義與自研並重吧。

金山雲

金山雲也是套用Openstack開源技術,在雲計算系統領域沒有自己的自主知識產權。


總的來說,中國雲計算不弱。如今,阿里雲已經超越谷歌,與亞馬遜、微軟形成全球雲計算市場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是從最近的中興事件有感,還是希望國內的雲計算服務商能夠儘快走上自研道路,畢竟只有像阿里雲這樣將核心技術掌握在手,才能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


小美的電商故事


如今也有很多公司正在迅猛的發展階段,在不久的將來也要成功上市。如:南京雲創存儲就是一家業內技術領先的專業雲計算雲存儲軟件技術公司,以實現上市為目標,整個公司的雲創人在攜手努力,公司也在高速發展。


用科技網路的眼光


憑靠雲計算上市的還沒有,包括國外,這個畢竟是新型行業。除非本生上市的大型企業。不過在北京的雲計算大會上碰到不少雲計算做的不錯的企業,比如:華為,雲創存儲 這些都有技術背景的企業。應該還是不錯的。


你是認真的孩子


馬雲的格局是柳傳志的百倍;在中國企業界目前真正能夠稱得上“教父”級的人物,就是:任正非、馬雲兩位;希望今後中國有更多的企業界“教父”出現,為中華民族復興做領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