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農村山上野生蘭花能不能挖?

淳樸鄉村輝哥


蘭花也稱惠蘭,有人工培植和野生兩種,野生蘭花生長在農村的山丘地帶,農村的山上比較常見。


那麼農村山上野生蘭花能不能挖?

法律規定不能挖。

山上野生的蘭花是一種非常珍貴的植物,國家法律將蘭花規定為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品種之一,必須對野生蘭花進行保護,禁止任何人上山隨意挖採及破壞。違法挖採山上的野生蘭花,一經發現,輕則罰款,重則處以刑事責任。這是從法律的意識角度理解,山上的野生蘭花是不能隨意挖的。


實際上在邊遠農村的山上隨便挖也沒人管。

在很多邊遠農村,不要說挖野生蘭花,山上的樹木被農民坎光了也沒人管,那些花花草草在農村人眼裡就是一棵廢草,你挖了誰也不會管,也沒幾個農民知道那玩意兒是國家法律重點保護的植物。記得小時候,我們老家山上的樹根根都被農民挖來燒火了,什麼蘭花草有時候跟雜草一起割來墊牛圈,當然現在時代不一樣了,但在邊遠的農村,上山隨意挖蘭花仍然沒有人管。


農村山上的蘭花能不能挖取決於地方政府對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與管理。

為了搞好生態環保建設,很多有條件的農村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管理,大量植樹造林,保護生態植物和野生動物,為了確保綠水青山,很多地方的農村山上已經安排有專業的看山員,護林隊,這些人每天專門上山巡查,禁止任何人對山上的樹木及野生植物隨意坎伐,隨意挖採,像這樣的農村山上的野生蘭花,最好不要去挖,一但被護林隊的看山員發現,想對你罰款或者追究刑事責任是完全有可能的。對於那些邊遠農村,什麼都沒人管的,你挖了也沒人管。

總之,栽花種草,修身養性,對於喜歡種植蘭花的人來說,護花使者還是要取之有道,法律規定不能挖的東西,即使在山上沒人管,我們也自覺的不去挖。那些在山上有人管理的地方,即使非常愛野生蘭花,也別去任性挖,否則,看山的人想整你,代價也是非常大的。在那些沒人管理的地方,你挖了也沒人知道,愛護生態環境,保護野生植物,雖然說人人有責,很多時候也只能取決於各人自覺。

關注阿洪頭條號,瞭解更多政策知識及生活趣事。

阿洪168


山上的野生蘭花能不能挖?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還是先來看一看,發生在2017年的兩個新聞報道。

河南省盧氏縣農民秦某在農田附近的山坡上採挖了3株蘭草,被森林民警查獲。經鑑定為蕙蘭,屬於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秦某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並處罰金3000元。

還是在河南,2017年3月4日,警方接到舉報電話稱,有人在洛寧縣陳吳鄉沙坡嶺南側的溝內採挖野生蘭草。接警後,警方立即派員趕到事發現場,在沙坡嶺附近公路上將採挖蘭草後駕車駛離的嵩縣人張某等5人抓獲,當場查獲野生蘭草6棵。經審訊,張某等5人在3月2日至4日,分別在山西省某地採挖野生蘭草2棵,後又在洛寧縣境內採挖野生蘭草4棵。經相關專家鑑定,現場查獲的6棵野生蘭草均為蕙蘭,屬蘭科蘭屬植物,系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張某等5人的行為已構成非法採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被森林公安部門採取取保候審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審理中。



背景資料

中國早已加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在此公約中就包括了蕙蘭所在的蘭科植物。蘭花還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這裡所指的蘭科植物主要就是國蘭,包括春蘭、蕙蘭、建蘭、墨蘭、寒蘭、連瓣蘭和春劍在內的七個系列。


為什麼蘭科植物受到如此的保護呢?

一是蘭科植物的稀缺性,蘭科植物的種子主要合適的並且特殊的共生菌來幫助萌發。二是人為的過度採挖,野生蘭的資源面臨滅絕。三是人為採挖破壞了植物的鏈的生態系統,會導致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無論是自己賞玩,還是以蘭謀利,記住了山上的野生蘭花不能挖,挖野生蘭花就是犯罪!


梅蘭竹菊張三丰


大家好,我是山裡伢伢,我家門前對面的山上就有很多蘭花,我來回答你蘭花能不能挖。

蘭花宿有“花中君子”之說,與梅、竹、菊合稱“四君子”。是很多文人墨客筆下不絕的素材,蘭花代表賢達之士,有著與世不爭的性格。

孔子愛蘭,寄情於蘭草,以蘭的風雅自持,修養心性。他曾說:“芷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花中君子,內斂高潔,純和幽遠。深山空谷中,斜陽夕照下,自有一段風流況味,耐人追憶。

蘭花的品種也很多,我們家對面山上的蘭花,我還不確定是什麼品種,但想來應該不屬於那種稀缺的名貴品種,畢竟漫山遍野,已經不足為奇。

山上常見的蘭花兩種顏色,一種顏色偏褐色,另一種顏色靚麗,我們稱其香花,每當我們上山採摘蘭花的時候都喜歡摘顏色靚麗的那種,果然人都是看顏值啊!

這兩種顏色的蘭花草,只有在蘭花開始生莖到開花的時候才能辨別出來,因為其莖和花的顏色是一樣的。錯過這段時間就很難辨別出來,因為葉子都長得一樣。

今天上午公公還去山上挖了一些蘭草回來栽到院子裡,下午就看到這個問題,那麼我的答案就自然而然的來了。

像這種野生蘭,在農村山上很普遍,現在很多村民都喜歡挖回來栽進自家院子裡,一來可以當免費的盆景,因為蘭草一年四季都是長青,即使在冬天也可以為院子增添一許生機。二來,每當春天,蘭花開放,整個院子都飄香,晚上開窗而眠,屋內都能聞到淡淡的花香。

當然也有很多人,在蘭花盛開的時候去採摘回來,插到裝有清水的瓶子裡,放在家裡,整個屋子都散發著香氣。

很多網友說蘭花是稀有珍貴植物,不能挖,可是在我們這邊似乎沒有這樣的認知,也許是這種野生蘭根本就不值錢吧。大家採花挖苗,或自己移栽或送人,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村裡偶爾也會有一些上了年紀的人採了蘭花或挖了蘭花苗去集市上賣,在我看來,這無可厚非。反而同情他們,若不是有苦衷,定不會願意肩挑背扛的爬山,在荊棘叢生的樹林裡穿枝拂葉,曲背刨土。再辛苦的挑到集市上去換取根本不對等的勞動和經濟價值。

這其中最得利的應該就是那些花卉中間商,他們很有可能就是用這種不值錢的野生蘭誤導消費者然後再高價賣給不識貨的人。可隨著消費者的認知度越來越高,漸漸的一些商家也減少了這種野生蘭的收購量。畢竟,群眾的眼睛只會越來越亮!

總之,農村山上的這種野生蘭是可以挖的,只要不過度採挖,我覺得都無可厚非,畢竟農村人也沒這麼傻,會讓這種老天恩賜的可再生的,偶爾還能換取點小錢的野生植物一下子就香消玉殞,永不復來日!


山裡伢伢


這個不是蘭花。從株形和植物形態上看,應該是麥冬的一種。

辨別蘭花,一般從根,莖,葉,花,果幾個方面去辨識。

根:蘭花的根屬半氣生肉質根,粗壯肥大,呈黃白色。這是蘭花有別於其他植物的重要特徵,也是辨識蘭花的重要依據。

莖:蘭花的莖是假鱗莖,主要用以儲存養分和水分。條件成熟時會從根基部長出新的花芽或葉芽,進行有性無性繁殖,假鱗莖形狀大小依蘭花品種不同而有所差異。

葉:蘭葉是蘭花的營養器官,主要通過光合作用製造養分供應植株生長。通常國蘭(即春蘭,蕙蘭,墨蘭,建蘭,寒蘭)的葉形多為劍形或長帶形。

花:蘭花的花主要由七個部分組成,即萼片3枚(外3瓣),花瓣3枚(內3辨)和蕊柱1枚。其中花瓣又分“捧瓣”和“舌瓣”。花瓣分佈在花的內輪,所以傳統賞花稱其為內三瓣,其形狀與花萼近似,左右兩瓣稱“捧瓣”,中間一瓣稱“唇瓣”或“舌瓣”,形狀多變,是整朵蘭花最精彩的一部分。傳統賞蘭根據花舌形狀、形態,有如意舌,劉海舌,龍吞舌,尖舌等之分。而其他蘭科植物的舌瓣形狀就更是多樣精彩了。闢如下圖的大花無柱蘭。

果:蘭花的果呈三角形或六角形,成熟時果皮呈黃褐色。種子極小,數量極多。單粒種子很難通過肉眼觀察清楚,一般剝開朔果看到的都是一團團的䋈狀物。這些就是蘭花的種子。

好了,以上就是蘭科植物的基本形態特徵,一般來說,在野外,一株植物的根,花,果只要符合以上特徵,基本就可以確認為蘭科植物了。

但對愛蘭人士而言,發現蘭花的從來都不是這五個特徵,而是蘭的氣質。哈哈,這樣說聽起來很玄,但卻是真的。我經常跟夥伴們野外徒步穿越,同行中明明有對蘭花形態特徵瞭若指掌的,但往往卻是過蘭花而不識。倒是我這個常跟在末尾的人,老遠就看到了挺立在草叢裡的蘭花,屁顛屁顛的跑去拍照留影,然後又引得他們折回來拍照,欣賞!

好了,題外話結束,回答題主最後一個問題。由於蘭花極高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蘭花野生資源已愈來愈稀少。如我們江浙地區,作為傳統蘭產區,現在卻很難見到大片自然生長的野生蘭花。書上描述的漫山遍野蘭花香的場景,也只能通過字裡行間去想象。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哀。

我不知道其他蘭產區的情況如何,如貴州,湖南。雖然有跟那邊過來打工的兄弟聊到這個話題,得到的答案是山上多的是,漫山遍野的!若真是這樣,那也該是欣慰的。懇請當地人們好好珍惜,愛護她們!保護好這可愛的花中精靈。

這世界,沒有哪個物種的繁殖是輕鬆的,而毀滅卻往往只在我們的一念之間。

在我國,大部分蘭科植物都是珍惜保護植物,隨意採挖可能會觸犯法律!所以,野外看到蘭花,欣賞,留影即可,不要隨意採挖!



天涯華章


題主的這個問題提得好!但是不全面。我以為應該這樣思考,即“山上的野生蘭花能不能允許過度採挖?”,這樣的提問,才會更加容易引導大家,如何面對野生蘭花的生存問題。

大家知道,野生蘭花大多生長在高大的喬木林中,灌木林少有分佈,主要產於松樹和櫟樹的混合林以及竹林中。近些年來,居住在林區的養蘭人,為了以蘭養家,不斷深入山林間採挖野生蘭苗。但是,這裡邊有一個問題需要引起大家的關注,那就是“過度採挖”的問題。

誠然,野生蘭花屬於野草,並不受森林法的保護。只要農民不破壞山林及生態系統,挖掘野生蘭花無可厚非。但是,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雖然說野生蘭花可以採挖,但是我想請那些挖蘭花的人們捫心自問一下,過多過頻採挖野生蘭花,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想必沒有人會給出確切地說法。

那麼問題來了,農村山上的野生蘭花可不可以無節制的採挖呢?我想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如下幾點來看。

首先,野生蘭花的權屬歸誰所有。大山是歸國家所有,樹木也是國家的寶貴財富。那麼野生蘭花就當仁不讓的收歸國有才對啦。既然如此,那麼就應該引起當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再也不能視而不見,任由其過度採挖。記得前幾天還在網上看到過這樣的報道,說是雲南等省份的相關部門,已經開始出臺有關管理規定了,大致是說未經允許,任何個人或組織是不得進山過度進行採挖野生蘭花的。雖然只是一篇報道文,但是從一個方面說明,還是有部門看到了這一問題,相應的介入管理。

其次,生態系統的保護需不需要禁止野生蘭花的過度採挖。大家知道,生態系統是有著自身的生長環境鏈條,樹木山林,小溪河流,甚至是一草一木,都有著其生存的必要空間,萬一遭到人為破壞,必將反饋到大自然的整體鏈條。小到溼地雨淋的生長受阻,大到動植物生產空間的不良反應,甚至會關聯人類命運的生存環境。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許多自然災害的發生,都驗證了這一論點。篇幅的原因,這裡就不必贅述。

再是,居住在生長野生蘭花地的農民或者是居民,真的是為了生存而不得不採挖野生蘭花嗎?也許少數人是,但是絕大多數還是受到利益鏈的驅動,才以此為業,不惜一切代價,進山過度採挖。真對這後一種情況,依我看還是需要商榷的,畢竟野生蘭花若不加限制的過度採挖,總有一天會被採挖絕種了。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試想一下,那麼多人進山尋找採挖野生蘭苗,而且是大有挖近所有野生蘭苗名品的勢頭,你說它們會不會早晚一天決生了呢?我看會有那麼一天的。所以,還是奉勸那些所謂的“以蘭養家餬口的人”,請手下留情吧,留給子孫後代一點念想,別把野生蘭花的種源都給挖絕了。

以上觀點,僅僅是個人的一點粗淺的看法,若有不當之處,還望海涵。不喜勿噴!





雨中飄雪11


農村山上到處遍佈著蘭草,每到春天花香四溢。那種香味沁人肺腑,讓人留戀忘返。

蘭花的品種多種多樣,有春蘭丶惠蘭丶建蘭丶寒蘭及墨蘭,其中最珍貴的要數墨蘭。有些蘭花甚至價值連城。每當蘭花盛開之時,有好多人去山坡上挖蘭花買錢,收入不非。

蘭花,是一種清爽談雅的花,雖沒有牡丹雍容華貴但卻清香怡人。它的葉子不畏嚴寒酷暑,四季長青。

野生蘭花十分珍貴,希望人們對它多一點尊重少一點採挖。





黃黃苗01


深山發現的蘭花自然是野生蘭花了。我這鄉下很遠的深山裡,就有很多品種的野生蘭花,有春蘭、建蘭、寒蘭等。


看野生蘭花生長在哪裡了?旅遊景區旅遊路線中發現的野生蘭花最好不要去挖,野生蘭花生長不容易,留著給過路的大家欣賞吧。

在其他山峰中的野生蘭花可以挖,因為蘭花在深山山峰中,一生長就是一叢一叢的,挖的時候需要留下小苗幼苗,不能把野生蘭花挖光了。



武夷山獨行俠


我是好攝農夫,頭條號:鄉村蒐羅社。一個喜歡野生蘭花的農夫,用自己的實踐與實例說事,如果喜歡就點個贊留下你的評論。


從葉片上看應該是蘭花,但明顯不是蕙蘭,可能是春蘭、豆瓣一類,因為葉片較為光滑。如果不能確認是否蘭花,只須從兩個方面判斷一下就可以了。

一、看葉片,蘭花不管是什麼品種,都會有葉脈,只不過各蘭種的葉脈清晰度不一樣。蕙蘭的葉脈很深很硬,春蘭建蘭的就稍淺一些,只要逆光就可以看出來,與其他的野草葉脈是不一樣的。

然後用手指甲輕輕掐一下葉片,蘭花葉片是革質葉而非肉質葉,輕掐不會留下很深的指甲印。而山上與蘭花相似的其他野草,葉片大多是多汁的肉質葉,輕輕一掐能留下深痕。

二、看根系,這是最好分別蘭花與其他野草的,蘭根是肉質根,不論蘭苗健壯與否,它的根系永遠都不會變,除非是爛了或者空了。但即使是空根也可以看出,會有一層蘭根皮,中心有一條營養輸送線相連。而其他的野草的根系與蘭花根完全不是,大多是像鬍鬚一樣的根。

從圖上看這即使是一棵蘭花,也沒有采挖的必要,因為這棵蘭的葉甲細長而瘦弱,葉片柔長而無力。就算你採來種植,在短時間(兩年)內都很難復壯,更開不出什麼好花來。

以上也只是好攝農夫自己所經、所見的一些看法,見解可能有些片面與侷限,僅供蘭友參考。如果還有其他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鄉村蒐羅社會一一回答。


鄉村蒐羅社


蘭科植物在全世界有700屬20000多種,主產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少數種類分佈在溫帶。我國有蘭科植物194屬1620種,分佈範圍廣泛,具有原始類型到高級類型的一系列進化類群。2001年,野生蘭科植物作為國家重點保護物種已列入《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總體規劃》(2001-2030)的保護範圍,蘭科植物的保護受到高度重視。


因此題主問農村山上的野生蘭花能不能挖,答案是不能隨便採挖的。要想栽培蘭花,儘量人工繁殖栽培為好,蘭花的繁殖並不難,

人工繁殖栽培的很多,不要隨便採挖野生蘭花,保護野生植物資源吧。


老姚談植物


是蘭花,細葉蓮瓣蘭。

至於可不可以挖?這就要看當地政府對野生蘭花保護方面有沒有文件規定,如果有限制採挖野生蘭花的硬性規定,那就不能挖,如果沒有,挖回來養養,萬一是一株稀品蘭花,那可不得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