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我國為什麼對糧食徵收高額進口關稅


我國為什麼對糧食徵收高額進口關稅


基辛格說過,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可以見到糧食能源自給自足多麼重要,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這個回答裡大部分都完全不懂國際政治關係。對一般國家而言,貿易糾紛在經濟學上一定是雙輸的。但是對於大國而言,關鍵在於誰輸得起。歷史經驗證明,大國之間的較量,更多的不是經濟行為,不是以經濟利益為目的,而是一種國際政治行為,是以國家利益為目標的。

國際政治競爭不是“正和遊戲”,而是“零和遊戲”。經濟學與政治學的邏輯有很多不同,一個主要的區別在於:經濟學研究的以最少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益;與經濟行為不同,國際政治的邏輯是隻要我贏,贏家通吃,為了戰勝對手,犧牲多少無所謂,在所不惜。一、二戰是這個道理,美蘇冷戰也是這個道理,中國的成王敗寇還是這個道理。因為你輸了,基本上會失去一切。

糧食安全與能源安全、金融安全並稱為當今世界的三大基本安全。

糧食不像其他商品,少一點只會漲價,糧食少一點都會餓死人,是一個硬需求。而穩妥,就是要保證糧食運輸、銷售等環節的穩定,波動不能太大,讓每一個人都能吃到糧。糧價如果上漲過快,低收入人群就會迅速陷入飢餓狀態,國家的經濟政治會面臨非常巨大的危險。日本、歐洲在二戰後,美國在大蕭條後,都曾經在這個問題上有過沉痛教訓。美歐日現在每年在糧食生產上支付著巨大的補貼,主要原因就是糧食是政治安全的底線。

不能將自己的飯碗放在他人手上。我國年糧食產量和消費量大約佔世界糧食產量和消費量的四分之一。目前,全球年糧食貿易總量將近2.5億噸,僅相當於我國年糧食消費量四成多,按照海關公開的數據,2018年中國進口的糧食總量達到了1.085億噸,繼續為全球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佔到世界糧食貿易量的40%。如果僅憑國際糧價低於國內糧量而大量放開進口,不僅使國內糧食種植面積繼續萎縮,而且如果國際市場糧食供求呈偏緊態勢,大量進口糧食不僅會引發國際市場糧價大幅度上漲,而且國際市場也根本無法滿足我國巨大的糧食需求。因此,如果放鬆國內糧食生產,過度依賴國際市場,無異於將自己的飯碗放在他人手上,在戰略上極易受制於人,在關係國家生存發展的國際競爭中處於被動。

中國是否一定不能依靠糧食進口,前蘇聯就曾經長期進口糧食。如今世界畢竟要講人權,如果中國陷入饑荒,美國也不至於真對我們禁運,只是援助多少會附加一些條件。即便什麼條件也不附加,恰好那一年美國糧食也減產呢?2008年糧價上漲時,不少糧食出口國立即宣佈禁止出口,人家首先要保證本國安定的。

如果中國要依賴糧食進口,那必然就要建立一支強大的能夠與美軍抗衡的軍隊,方能確保糧食安全。所謂確保,就是在糧食出口國減產時,我們也能把糧食運回國內,而置當地人於飢餓狀態。當然,還有一條路,那就是接受某個強權的保護。但這也有個前提,即你的糧食需求不會嚴重衝擊國際供給。但很不幸,基於中國眾多的人口,這個前提是不存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