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13岁被北大挖掘培养4年,赴美留学后一去不回,入美籍嫁美国老头

人才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希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未来,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才层出不穷。但在科技落后、物质匮乏的上世纪,由于时局动荡、战乱频繁,我国的人才却屈指可数,改革开放后,我国重新制定了人才计划,为了培养和引进人才,各大高校在上世纪80年代结合实际,破格录取一些独特天赋、聪慧好学的人精心培养。一个人才的培养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时间、金钱,这些人才享受着国家的特殊奖励、优厚津贴,但并非每个人都会像钱三强那般心系祖国。学有所成的这些人才会何去何从?

人才抉择无关乎对错,关乎于本心,毕业后何去何从考验才子本心!

有的人秉承使命,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感恩祖国的培养、感动母校的付出,在去往国外留学之后,毅然决然地放弃高薪回到祖国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有的人背信弃义、抛根忘祖,为了一己之私远离国家、背叛母校。这些人的抉择无关乎对错,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

13岁被北大挖掘培养4年,赴美留学后一去不回,入美籍嫁美国老头

有这么一个女子,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她在13岁时被北大发掘,精心培养四年,毕业后,她赴美留学,一去不回,后来入了美籍,嫁给了一个美国老头,跨国恋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已见多不怪。

出生于书香门第,成名于豆蔻年华,这个女孩生来就赢在起跑线?

1971年,这个女孩出生在哈尔滨的一个知识分子家中,她的父亲毕业于山东大学,是某高校的一位教授,她的母亲也常年从事文字工作,这个女孩出生后,父母给她取名为田晓菲,对其寄予厚望。在书香门第的家庭中,田晓菲在耳濡目染中对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天的优良基因加上后天的引导,田晓菲自幼勤奋好学、天分颇高,小小年纪就能识字上千。

13岁被北大挖掘培养4年,赴美留学后一去不回,入美籍嫁美国老头

14岁的田晓菲在父母的鼓励下,开始拿笔题诗,她不仅在天津日报发表了第一首诗,后来还陆续出版了五本诗集。诗集对于一个人的文学素养、知识储备具有极大的考验,但田晓菲通过自身专研对这些诗集格式早已轻车熟路,成为了名噪一时的文学“小神童”。在此期间,她结识了很多文学坛的大亨,按照她这样的发展速度,田晓菲的一生必定前程似锦、不可估量!

13岁时,田晓菲因表现突出,斩获奖项众多奖项,15岁被北大破格录取,成为天之骄子的一员。在此期间,她和著名诗人海子还有过一定的诗集交谈心得,年少有为的田晓菲明显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了众人想要的模样。

为了爱情更改国籍、一去不回,值得吗?

田晓菲从北大毕业后,选择了去往美国的哈佛留学,攻读哈佛的文学博士。北大给了她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为她提供了一个施展自我的平台,很多人以为田晓菲学有所成之后,必定会凯旋归来。然而她到美国后不久,却发生了一件令所有人震惊不已的事情:田晓菲在哈佛读书刻苦努力,1998年6月顺利拿到了哈佛文学博士学位,年轻的她和自己的导师欧文开始了师生恋,这段恋情一经爆出,就引发了国内外的轰动。

13岁被北大挖掘培养4年,赴美留学后一去不回,入美籍嫁美国老头

欧文比田晓菲大了25岁,且不说国际文化差异,田晓菲在父母的一路指导下,难道要远嫁他国一去不回吗?这令田晓菲的父母难以接受,但田晓菲决心已定,她力排众议、不顾世俗眼光在1999年的元旦和欧文成婚。

后来的她索性改掉中国国籍,留在美国一去不返,放弃了家人、梦想、荣誉,跨了种种障碍远赴重洋只为一生所爱。二人婚后相敬如宾、恩爱有加,田晓菲从一代神童逐渐隐藏天分成为欧文背后相夫教子的妻子。

13岁被北大挖掘培养4年,赴美留学后一去不回,入美籍嫁美国老头

虽然田晓菲找到了人生真谛,但她这个行为却一直饱受争议,有人说:北大把她辛苦培养了四年,结果却是为他国做嫁衣,田晓菲固然有才,也不应抛弃自己的祖国;也有人说:人往高处走,中国女人大多在爱情中失去理智,欧文是她的一生挚爱,为了丈夫留在美国也无可厚非,田晓菲留在美国,或许一半为了爱情,一半为了前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