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日本在与美国的贸易战中惨败,中国却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

日本在与美国的贸易战中惨败,中国却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

01

又一场大国贸易冲突

随着贸易战开打,中国两国已经不可避免的进入到“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而现今的传统意义的战争很难爆发,虽然在中美双边贸易上的战场,硝烟正在弥漫!

而上一场大国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就发生三十年前的日本。

02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讲故事前,要先聊聊房价。

经济学家说,中国改革开放后这四十年的路子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一模一样,就差一纸“广场协议”去奏响最后交响曲的高潮。

曾经很多专家拿中国跟日本作比较,盼着房价也会出现日本90年代的大崩盘。但中国房价坚挺的力度似乎不被众人的意志所摇动。

《资治通鉴》里有句箴言

鉴古知今,以史资政。

老一辈经常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人类整个历史社会,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轮回演绎。不管是中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还是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还是目前所爆发的贸易战,你都能在各个国家的历史中寻找到相类似的答案。

我们来回放这一段时空场景,剖析下这个曾经的二战战败国,这个战后迅速崛起、近乎匹敌美国的日本。

03

中日经济发展对比

01

战败日本,老美接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遭受到了严重的摧毁。各方纷纷呼吁美国占领日本当局来主持。

1945年,在美国的主导下,开始对日本政治、经济、教育、农地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

日本在与美国的贸易战中惨败,中国却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

▲杜鲁门总统展示《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方针》

由于战后金融资本的支持和来自美国先进技术的引进,日本经济特别是工业制造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日本这一时期对标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1980年沿海四个经济特区率先依靠优惠政策进行大规模招商引资和技术引进。邓小平南巡后,改革步伐加快,大陆工业制造业迅速蓬勃发展。

为了使日元在国际上有足够的信用,日本政府采取了锚定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牌价360:1,低估的汇率使得日本增加了出口的竞争力。

1994年,中国放弃双轨汇率,实行单一汇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直接贬值到8.7:1,大大增强了中国商品出口的竞争力。

02

日本的崛起

之后的二十多年,正是由于美国强大的金融和技术支持,日本飞速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加工制造出口大国,一举成为发达国家。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与此同时,在日韩新等制造业转移大陆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迅速爆发增长,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出口大国,2005年超过法国,2006年超过英国,2007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也正是在这二十多年里,日本政府在国内的建设发展也没闲着,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大规模的进行基建投资,城市建设、全国上下开始修高速公路和铁路。

中国过去几十年大规模进行基础建设和城市改造,国内投资主要就是房地产、基建和制造业,前两者占了总体量的七成以上。

非常著名的日本新干线就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之前日本政府修的。这是全世界第一条进行旅客运输、用于商业运营的高速铁路,整个铁路贯通了日本全国。

1998年5月,广深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完成,从此之后,中国高铁建设便一发不可收拾。2016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65%。

日本在与美国的贸易战中惨败,中国却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

▲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日本新干线

于是在外需和内需的双驱动下,日本的高速发展一直持续到80年代。GDP增速每年都在10%以上。

从1978年到2007年三十年间,中国经济增长22倍,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中国经济依然保持在7%上下的中高速发展。

03

危机前夜的繁荣

到了80年代初期,日本的经济增速和生产效率等各方面已全面超越美国,1980年到1984年,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已经从76.6亿扩张到461.5亿美元。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显示,2017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比上年增长10%,达到275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强大的日本经济和国际收支双顺差造就了日本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赚了大量的外汇,积累了殷实的财富。

2001年之后,中国通过多年的双顺差积累了巨量的外汇储备,2014年曾达到4万亿美元之多。虽然此后外汇有减少,但也一直保持在3万亿美元之上。而居民与企业部门存款持续攀升。

美国人终于帮日本造就了一个不亚于二战前强大而富裕的日本!(这就是小日本的近代发家史。)

但是,日本真的强于美国么?不不不,你启动资金来自美国,你的技术来自美国,你怎么可能狂妄到踩在美国的头上呢?

04

内忧外患下,日本难以为继

1985年,美国由于实在无法承受巨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于是,美日法英德五国央行和财长召开了《广场协议》,强迫日元大幅度升值。

日本在与美国的贸易战中惨败,中国却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

▲签订广场协议的五国财长

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连续三年升值了86%。快速升值的日元大大削弱了日本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日本为了对冲日元升值产生的成本冲击,开始制定提升内需,对居民的消费升级进行拉动,希望通过提升内需来尽量平衡国内经济。(“扩大内需”这个词是不是非常熟悉?)

为此,日本政府从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之后,五次大幅下调利率,希望居民部门能去大量消费,希望国内的投资能够持续。

但摆在日本政府面前一个难题就是,日本能盖的房子都盖完了,能搞的基建都搞完了,日本上个世纪80年代的城镇化率就已经到了90%以上了。

日本在与美国的贸易战中惨败,中国却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

▲1982年日本东京

而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已经到了一定高度,再让他消费,没任何动力。

于是,让日本政府没想到的是,利率的下调不仅没有拉动起消费,反而使得金融性资产过度膨胀,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房地产和股票。

中国为了拉动内需,2011年7月开始持续下调居民贷款利率,到了2015年底,开始布局更低的利率环境,商业银行房贷利率打折,首付降至两成。

05

大崩溃开始

日元的低利率环境刺激居民开始不断的买房子买股票,这时候泡沫开始出现。房子越涨,银行就越愿意给房子抵押放贷,放贷出来的钱又重新流入到房地产,然后居民把新购的房子继续去进行抵押,周而复始,房价一直涨。

这跟中国2016年、2017年发生的房价暴涨一模一样。大家看看身边都深有体会。

但是,疯狂的背后就是崩溃。

注意:日本的该剧情在中国没有上演

随着利率从底部逐渐抬升,日本的人口结构也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终于,大反转出现了!——日本泡沫开始崩溃。

房价大幅暴跌,股市崩盘,无数高杠杆的人们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日本在与美国的贸易战中惨败,中国却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

▲泡沫破碎后,东京住宅暴跌

06

聪明的日本资本

在泡沫到达顶点之际,日本的企业开始大规模抛售地产,把产业转移出海。随着日本企业大量产能转移出海外后,日本本土的企业便开始出现空心化。

工厂已经不需要那么多工人了。很多企业开始降薪裁员。这更使得日本居民部门的消费意愿进一步降低。

于此同时,日本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人们为了养老顾虑,更依赖于储蓄。

依靠日元高汇率,日本政府鼓励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投资,这样可以通过资本项目下的逆差来平衡贸易摩擦。

日本资本在国外进行体外循环的一种状态。所以,日本的本国经济出现了停滞。

04

中国接下来怎么走?

日本90年崩盘之前的整个发展路径跟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一直到2016、17年房价暴涨之际,简直一模一样!

但是,之后呢?本次特朗普开打的贸易战会不会让中国走上日本的签订“广场协议”后的道路?

在这里,小侠想说,大概率不会。

我们并不用担心中国会发生日本一样的问题。

因为中国有强大的当局控制力。

终止你买卖房子的经济行为,减少抛售;

不让企业资本没事儿瞎出海;

严制中高端产能迁出;

我们的城镇化率还不算高,基建房地产还有的搞等

复盘日本,能对中国现在的国情理解的更多。也更能对比性的看待目前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

最后,顺带聊下大家说的比较多日本所谓的工匠精神。其实日本早些年造的东西质量也很糟糕,很多商品抄袭美国欧洲的东西,也是一个山寨大国。

到了90年代崩溃之后,日本的经济总体量已经做不上来了,那你只能以质取胜,这样才能打开你的销路。所以,与其很文艺上的说是工匠精神,不如说是经济环境的改变促成的日本工匠精神的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