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郴州都出了哪些名人?

zpeng0815


郴州名人輩出,列舉一些:

鄧力群,桂東縣人,革命家理論家,2015年逝世,終年100歲。

鄧華(如圖),郴縣人,共和國開國上將,曾任志願軍副司令,副總參謀長。

鄧中夏,宜章縣人,黨的早期領導人之一,曾任勞動組合書記部主任。1933年英勇就義。

黃克誠,永興縣人,共和國開國大將,曾任新四軍三師師長兼政委,建國後曾任總參謀長、中紀委副書記。

陳光,著名戰將,宜章縣人,曾任八路軍115師代師長、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務。

李濤,汝城縣人,共和國開國上將,曾任軍委技術部部長。

朱良才,汝城縣人,共和國開國上將,我軍優秀政治工作領導者。

歐陽海,桂陽縣人,革命烈士,因為保護群眾攔住驚馬而犧牲。

劉放吾,桂陽縣人,國民革命軍將領,在遠征軍入緬作戰中立有大功。

李韶九,嘉禾縣人,既是革命烈士也是執行錯誤路線冤殺紅軍將士的人。

肖克,嘉禾縣人,共和國開國上將,曾任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

曾中生,資興人,我軍36位軍事家之一,1935年被張國燾冤殺。

曾希聖,資興人,共和國開國上將。曾任安徽省委書記。



磨史作鏡


曹裡懷曾任廣空司令員,我岳父在廣空與他共事近十年,後曹調空軍副司令員,我岳父9.13事件前也調任空軍保衛部長;資興還有位老紅軍譚正文,上個井岡山,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徵,在延安時曾在井岡山革命過的不到二十人,與毛澤東一起照相《井岡山的同志們》建國後任北京市第一公安局局長,中南局社會部部長兼省公安廳廳長,文革前任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專業審查日本戰犯,因勞累過度,積勞成疾,文革前去世。他與劉伯承元帥是親家,兩家的後代與我長期有聯繫,我每次去北京出差,都會去看望他(她)們,這些老革命和子女為我軍的建設都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不能忘記他們......


紅色文化藝術


郴州和永州,是湖南最南端的兩個地級市,郴州下轄二區一市八縣二區:北湖區、甦仙區。一市:資興市,八縣:桂陽縣、宜章縣、永興縣、嘉禾縣、臨武縣、汝城縣、桂東縣、安仁縣

郴州在近代是紅軍湘南起義的主要戰場,因此這裡走出了很多開國將軍,聽我給你好好盤點一下。



1,黃克誠大將


黃克誠1902年10月1日生於湖南省永興縣貧農家庭。湘南起義中參加紅軍,擔任在紅軍中曾擔任團長,師政委等職務,抗日戰爭期間曾擔任344旅政委,八路軍縱隊司令,新四軍第三師師長。解放戰爭中曾任東北野戰軍副總司令,主管後勤。建國後擔任解放軍總參謀長天津市委書記等職務。

2,肖 克上將


蕭克,1907年生於湖南嘉禾泮頭小街田村,在紅軍中曾任團長、師長、軍長、軍團長、方面軍副總指揮。抗日戰爭中,蕭克擔任120師副師長,搭檔還是賀龍元帥。解放戰爭中,蕭克擔任了四野的第一參謀長,對湖南和平起義,消滅白崇禧集團餘漢謀集團作出重要貢獻。蕭克在授勳問題上,是上將中排名第一的,但是很多人說他的資歷做大將綽綽有餘,不過最終紅二方面上大將軍銜的代表是資歷更淺的許光達。

3,鄧華上將

鄧華1910年生於湖南郴縣,湘南起義後參加紅軍,曾任紅軍的團政治委員、師政治委員,抗日戰爭中曾任軍分區司令員、旅政委,解放戰爭中擔任縱隊司令、兵團司令率部參加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湘贛戰役、廣東戰役等,抗美援朝戰爭中,曾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副政委,司令員兼政委。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4,朱良才上將。

朱良才1900年生於湖南汝城,曾任紅一方面軍的師政委、軍政委,抗日戰爭中擔任晉察冀根據地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中創辦了華北軍政大學任副政委。朱良才長期擔任我軍政治工作的重要職務,為我解放全中國貢獻良多。

5,李濤上將 。


李濤上將1926年就參加了共產黨,秋收起義中參加紅軍,在紅軍中擔任過營黨代表、支隊政委、縱隊政委、師政委、軍政委等。抗日戰爭中李濤擔任八路軍高級參謀,針對西北軍、東北軍、川軍做了很多統戰工作。




另外,解放軍的開國中將中,有蕭新槐、歐陽毅、 唐天際等人,未獲得授銜的解放軍高級將領還有曾中生、陳光等人。


歷史知事


郴州市素有湖南“南大門”之稱,為中原通往華南沿海的“咽喉”。自古既是“兵家必爭之地”,又是“人文毓秀之所”。郴州歷史悠久,是國家優秀旅遊城市,郴州總人口數量有460萬,歷史上的郴州也是能人輩出的地方。

黃克誠(1902—1986),郴州永興人。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蕭克(1907—2008),郴州嘉禾泮頭小街田村人,黃埔軍校四期畢業。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鄧華(1910—1980) ,湖南郴縣人。參加了古田會議、長征、湘南起義、平型關戰鬥、百團大戰、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湘贛戰役、廣東戰役等,組織指揮了海南島戰役。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80年7月3日在上海病逝。

邵陽


我老家是郴州嘉禾的,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郴州人,小時候經常聽長輩們聊一些先輩們的事蹟。

現近代

李瀝青(我們村的)

李瀝青,1921年10月生,郴州市嘉禾縣田心鄉田心村人,中共黨員。1945年考入中山大學中文系,期間投身愛國民主運動。1947年秋回嘉禾從事地下革命鬥爭。新中國建立後,歷任嘉禾縣文教科科長、副縣長,郴州地區藝術劇院副院長、戲劇工作室主任、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顧問,湖南省湘崑劇團副團長,中國戲劇家協會、中華詩詞學會、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湖南省文聯委員,省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名譽理事,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顧問,省詩詞協會、省楹聯協會會員,郴州市詩詞協會、市楹聯學會名譽會長等職。曾是湖南省政協委員。離休後,享受副廳級待遇。 1941年發表處女作《我歌唱宜河》。20世紀50年代,收集整理嘉禾民歌千首。出版著作有民間故事《小氣鬼》、《綠滿樓上吟》、《綠滿樓詩文選》、長篇歷史小說《湘南起義》、《湘南起義史稿》(主編、獲省首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現代戲《騰龍江上》(合編)以及郴州地區民間文學三套集成本(主編)。是湘崑劇種的發現者和發掘者。整理傳統湘崑劇《三闖負荊》、《桃花扇》、《龍舟會》等5個,移植改編現代劇《箭桿河邊》、《海防線上》等6個。新編歷史劇《寇準罷官》、現代劇《蓮塘曲》等。

蕭克

嘉禾縣人(1907~2008),1907年7月14日生於嘉禾縣泮頭鄉一個書香門第家庭。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事學院院長兼第一政委。

雷子文

崑曲傳承人。雷子文,男,漢族,1943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1957年考入湖南省嘉禾縣崑曲演員訓練班,工淨行,1960年調郴州專區湘崑劇團,曾任團長、支部書記等職,從事崑劇事業四十多年。

李雲傑

(1889-1936) ,國民黨第二十七軍上將軍長。嘉禾縣人,1889年生於嘉禾縣城一貧民家庭。少年時由叔父李國柱接濟讀完私塾,後人長沙明德中學學習,又就讀於長沙陸軍小學、武漢軍官預備學校,再入河北保定軍官學校,習工兵科。

黃益善

(1899-1935) 紅十二軍政治部代主任,革命烈士。嘉禾縣人,1899年生。1919年秋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參加進步學生團體心社。1922年轉為社會主義青年團員,任《嘉禾學生》週刊。192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4月5日,湖南外交後援會成立,被推選為該會調查委員。因積極參加該校學生驅逐校長劉志遠的活動和參加赴省學生代表團到省政府-,被開除學籍。回嘉禾後,參加建立中共嘉禾縣黨小組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嘉禾縣特別支部,任黨小組長和團特支書記。1924年8月,參與創建中共嘉禾縣特別支部。1926年3月,赴廣州農-動講習所第六期學習。後受中共湖南省委派遣,以省農-動特派員身份回嘉禾領導農-動,任縣農民協會委員長、縣審判土豪劣紳特別法庭庭長、縣農民自衛軍總指揮。1927年8月參加了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因縣組織中共嘉禾南區支部,任書記。

李必藩

李必藩(1892—1938),字子琪,黃埔軍校訓練處長,湖南嘉禾人。武昌陸軍中學堂、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工兵科畢業。1938年在徐州會戰中壯烈犧牲。

李昌祉

(1906-1933) 中共南京軍委書記,革命烈士。嘉禾縣人,1906年生於嘉禾縣盤江鄉。家境貧困,幼時過繼給叔父為嗣。1924年考入縣甲種師範,參加進步學生團體共學社。1925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春考入廣州憲兵教練所,參加了北伐戰爭。1927年夏,在中共黨員蔣先雲部七十七團任排長。

李國柱

(1879-1949) 孫中山-參軍,民國初年將領。嘉禾縣人,1879年生。1905年留學日本,就讀東京弘文專科學校。先後與黃興、孫中山結識,積極參加同盟會的組建工作,併為實踐同盟會的綱領而四處奔忙,成為同盟會早期的骨幹成員。

雷忠

(1901-1938) 國民革命軍皖北軍事聯絡委員兼遊擊副總指揮,抗日烈士。嘉禾縣人,1901年出生。自幼聰穎好學。中學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在得知國民政府北伐後即投筆從戎。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步兵科。畢業後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

蕭克允

蕭克允(1899-1933)嘉禾人。又名武信、克勇。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後,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參加秋收起義,並隨起義軍上井岡山。1931年任湘鄂贛紅軍獨立第二師參謀長。1932年任湘鄂贛紅軍獨立第二師政委,率部參加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反“圍剿”作戰。1933年任鄂東南紅軍獨立第三師師長。同年在湖北通城進行反“圍剿”作戰中犧牲。

黃克誠

(1902-1986)中共中央-書記,中央紀委第二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郴州永興縣人。

曾中生

曾中生(1900-1935),原名曾鍾聖,中國工農紅軍傑出指揮員,軍事家。1900年6月生,湖南興寧縣(今資興)人。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在校期間,參加中共黨組織領導的“青年軍人聯合會”,是《青年軍人》撰稿人之一。
曾希聖
曾希聖(1904~1968),字騰光,出身於湖南省資興縣東鄉牽牛坳。曾希聖於民國10年(1921 年)考入衡陽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次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北伐時,在國民革命軍第八軍,任團教導員、教導團軍事隊長等職。“四·一二”政變後,曾希聖加入了共產黨。民國18 年在漢口中共-長江局辦事處任參謀、長江局軍委秘書長,協助軍委書記劉伯承工作。

鄧華

鄧華(1910—1980)中共中央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副總參謀長。湖南省郴縣(今郴州市北湖區)人,1910年生。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2月參加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獨立第七師政治部組織幹事。上井岡山後,在紅四軍三十三團任宣傳中隊長、六連-表、一營營委幹事。1929年3月,任紅四軍三縱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12月下旬參加古田會議。1930年6月後,任紅十二軍教導大隊政委、紅十二軍三十六師政委、紅二十軍六十六師政委。1933年6月後任紅一軍團一師三團、二團政委。參加創建和保衛井岡山、中央革0據地的鬥爭。

李濤

李 濤(1905-1970)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委技術部部長兼政治委員。湖南省汝城縣人,瑤族,1905年9月8日出生於汝城縣延壽鄉新坡村一個耕讀世家。曾就讀於汝城縣模範小學、濂溪高小、湖南省郴州第七聯合中學。1926年初,在郴州加入中國共產黨。5月,受郴縣黨組織派遣,回汝城開展建黨工作,發動群眾支援北伐。

曹裡懷

曹裡懷(1909-1998)中共中央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空軍副司令員。湖南省資興縣(今資興市)人,I909年11月15日出生於資興縣柏樹村一個貧苦家庭。1926年從縣樂成高小畢業。1928年春參加湘南起義。同年5月在井岡山加入中國共產黨。任紅三十二團二營技術書記。1929年1月後,任紅四軍軍部秘書處文書、紅四軍二縱隊連-表、紅三軍軍部參謀、紅三軍七師作戰科科長、師參謀長、代理師長和少共國際師師長、紅五軍團參謀長。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鬥爭。1934年10月長征開始,他協助軍團長董振堂、軍團政委李卓然指揮紅五軍團擔負後衛,掩護紅軍主力突圍。

肖新槐

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中將 (1907~1980)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1955)。字賢懷,又名蕭興懷,蕭榮新。1907年1月7日生於湖南省宜章縣沙坪鄉分水坳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時天資聰穎,但因家貧只入私塾半年,八九歲起即開始參加繁重的農家勞作,幫助父母養家餬口。他目睹舊社會的貧富不均和社會地位的不平等,對惡勢力疾惡如仇,十五六歲起即常為窮弟兄包打不平,並立志將來“定為窮人討回公道”。1927年秋湘南地區工農運動在南昌起義和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影響下蓬勃發展,他毅然投身當地工農革命軍,轉戰於宜章、汝城、資興等縣境。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唐天際

唐天際(1904-1989)中共中央紀委常委,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總後勤部副部長。湖南省安仁縣人,原名唐時雍,1904年11月1日生於安仁縣華王鄉一個農民家庭。1921年考入湖南法政專門學校。192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9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5年經中共黨組織批准加入國民黨,並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參加過東征、北伐,曾任國民革命軍前敵總政治部宣傳隊分隊長、第三十六軍一團三營-表、第二十軍軍部特務連副連長。
歐陽毅
歐陽毅(1910—2005)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湖南省宜章縣人,1910年出生於宜章縣麻田鎮。1926年任宜章縣學生聯合會副主席。192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1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參加了湘南起義,後上井岡山。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十師黨委秘書長、中華蘇維埃國家政治保衛局秘書長等,參加了一至五次反“圍剿”鬥爭。紅軍長征入川后,一、四方面軍會合,任紅四方面軍保衛局秘書長、總部一局局長、西路軍總指揮部第五局局長、保衛局偵察部長等職。

朱良才

朱良才(1900—1989)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北京軍區政治委員。湖南省汝城縣人,1900年9月27日出生於汝城縣外沙村。1925年投身革命,積極參加黨領導的農-動,任村農民協會委員。192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翌年1月參加湘南起義,隨後上井岡山。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軍軍部秘書、連-表,永新縣煙崗區區委書記,三縱隊七支隊政治委員,紅九師政治委員,紅十五軍政治委員,博生師(即紅十四師)政治委員,紅三十四師政治部主任,軍委總衛生部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紅三十一軍政治部主任,紅四方面軍教導團團長兼政治委員,紅三十軍政治部副主任,援西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鄧中夏
鄧中夏(1894—1933)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主任,紅二軍團政委。湖南省宜章縣人,1894年10月出生於宜章縣太平裡鄉鄧家灣村。1915年考入湖南高等師範中文科。1917年考入北京大學國文系。1918年以後,在俄國十月革命影響和中國共產黨創始人李大釗的啟發教育下,開始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參加五四時期一系列革命活動,成為革命青年的代表人物。

曾志

曾志(1911-1998)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央組織部副部長。湖南省宜章縣人,女,1911年4月出生於宜章縣一清貧的知識分子家庭。曾就讀於衡陽省立第三女子師範學校。15歲走上革命道路。1926年考入衡陽農-動講習所。在嚴格的軍訓和鬥爭中,20名女生只有她一人堅持下來,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堅強、有為的女將。參加了湘南起義和井岡山的鬥爭。紅四-戰贛南閩西時,隨毛澤東做群眾工作。後奉命在廈門、福州、上海等白區城市進行黨的地下工作,艱苦備嚐。歷任紅四軍前委組織幹事、-股長、閩西特委書記、紅軍後方總醫院黨總支書記。1932年任福州中心市委秘書長。

何昆

紅軍第14軍軍長 何昆(1898-1930)羅少彥何昆,又名何坤,化名李維森,1898年9月出生在湖南省永興縣。從小性格剛強,見義勇為,並練就一身好武藝。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在周恩來等共產黨人的薰陶下,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劉同

劉同,1981年2月27日出生於湖南郴州,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媒體人、青年作家,現任光線影業副總裁。2014年6月,劉同出版作品《你的孤獨,雖敗猶榮》,榮獲噹噹網2014年度好書非虛構類圖書第1名,亞馬遜2014年度圖書“我們的智慧”獎項,以1800萬年版稅再次入選2014年第九屆中國作家榜,位列前四強,榮獲“年度最暢銷跨界作家”“年度最佳勵志書”兩大獎項。

歐陽毅

歐陽毅(1910—2005)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湖南省宜章縣人,1910年出生於宜章縣麻田鎮。

陳光

陳光(1906-1954)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代理軍團長,廣州軍區副司令員。湖南省宜章縣人,1906年2月26日生於宜章縣慄源堡一個貧農家庭。192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1月參加湘南起義,任赤衛隊隊長、工農革命軍第三師特務連連長。上井岡山後,歷任連長、游擊隊隊長、副支隊長、支隊長、紅四軍三十團團長。他作戰勇猛頑強,一馬當先,衝殺在最前面,所帶領的幹部、戰士也相當勇敢,特別能戰鬥。

楊紹良

楊紹良(1919-1983) 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湖南省宜章縣人

張際春

張際春(1900-1968) 中共中央委員,第二野戰軍副政委,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湖南省宜章縣人

曾日三

曾日三(1904-1937) 紅五軍團政治部主任,紅九軍政治部主任,革命烈士。 湖南省宜章縣人

高靜山

高靜山(1901—1933) 紅九軍政委,紅十二軍政治委員,革命烈士。 湖南省宜章縣人

胡少海

胡少海(1898—1930) 紅二十軍、二十一軍軍長,革命烈士。 湖南省宜章縣人

陳東日

陳東日(1902-1931) 紅二十軍政委,紅軍學校分校校長,革命烈士。 湖南省宜章縣人

陳奇

陳奇(1904-1932) 紅十五軍政治委員,紅四軍第十師師長,革命烈士。 湖南省桂東縣人

李賜凡

李賜凡(1908-1935)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候補執行委員,江西省軍區司令員。 湖南省宜章縣人

李燦

李燦(1901-1932) 紅八軍軍長,革命烈士。 湖南省宜章縣人,1901年1月1日生於宜章長衝村李家。

毛科文

毛科文(1898-1929) 中共中央候補委員,革命烈士。 湖南省宜章縣人,1898年2月29日生於宜章縣毛家村一戶貧苦農民家庭。

鄧亻壹

鄧亻壹,鄧 亻壹(1903—1931) 紅十二軍軍長,革命烈士。 湖南省郴縣(今郴州市甦仙區)人, 又名鄧益,1903年出生於郴縣棲鳳渡一個農民家庭。

鄧毅剛

鄧毅剛(1904—1932) 中共中央局秘書長 湖南省汝城縣人,1904年8月30日出生於汝城縣附城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黃埔軍校畢業後參加北伐,任革命軍初級軍官,在北伐戰爭中加入中國共產黨。

龍厚生

龍厚生(1891-1937) 紅軍川滇黔邊區遊擊縱隊司令員,革命烈士。 湖南省永興縣人,1891年生於永興縣龍形市鄉龍江萍村。

劉雲

劉雲(1904-1930) 中共第一個飛行員。 湖南省宜章縣人,1904年生於宜章縣笆籬鄉。

明清——古代

曾朝節

曾朝節(1534~1604),字直卿,號植齋。湖南臨武人。明神宗萬曆五年(1577)丁丑科沈懋學榜進士第三人。

鄺埜

(1385年-1449年),字孟質,別號樸齋,湖南省宜章縣城南鄉新田村鄺家門自然村人,出自宜章廣田洞鄺氏。明朝中期兵部尚書。

何孟春

 何孟春(1474-1536),明代文學家,漢族。官至明工部、吏部侍郎。何孟春字子元,號燕泉。郴州(今屬湖南)人。

何孟春

(1471-1536年):字子元,號燕泉,郴縣永寧鄉(今北湖區魯塘)人。官至代吏部尚書(二品)。為官秉公正直,不畏權貴,為學精工詩文,博學多才。告老還鄉回郴,著有經、史、子、集400卷,600多萬字,其中《餘冬敘錄》、《燕泉文集·詩集》、《孔子家語注》、《何文簡疏儀》等著作,分別收入《四庫全書》,逝後葬於魯塘仙崗嶺《明史》立傳。清代,地方官和郴人士為紀念他,命名了“燕泉路”、“燕泉河”。

袁子讓

字仔肩,郴州人,任四川嘉定知州,著名《香國海棠賦》,官至京都兵部員外郎,愛民如子,深負重望。逝後葬城梨樹山東坡嶺。

洪大全

洪大全(1823-1852)清末湖南天地會首領。湖南興寧(今資興縣,位郴州市東北)人。

還有很多名人就不一一介紹了。我是郴州嘉禾人,人在長沙,歡迎郴州老家的人來長沙遊玩,也歡迎關注我,長沙遊:csw0731


長沙遊


唐代 王吉顯登狀元及第。

後晉 王思溥官至丞相。黃承璣天福戊戌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宋晉曹靖寶元元年(1038)進士,曾擔任益陽縣令,頗有政聲,史稱“曹侯”。黃昌期開禧戊辰登第,官至太子太保。黃昌奇嘉定戊辰登第,官至太子太保。黃勳端平乙未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李廷評寶慶壬辰進士,官至翰林學士。李邦聚鹹淳二年會元,官至翰林學士。黃仕朝嘉定癸未進士,官至左都御史。黃鑰紹興乙丑進士,官至兵部職方司。黃錡淳熙乙未進士,官至禮部左右膳士。黃銳淳熙乙未進士,官至工部屯田部郎中。元代曹一本大德元年狀元及第,官至左春坊。曹一筵大德元年二甲傳臚,官至翰林學士。黃師郯至正辛已解元,甲申禮部會元。黃薦大德戊戌進士,官至大學士。黃知剛延佑戊午登第,官禮部朗中、東閣大學士。黃克勤延佑乙卯進士,官至翰林學士。李享卿至正壬辰進士,官至翰林學士。黃宏隆至元巳醜進士,官廣西巡按。黃子玫至元癸卯武進士,官征討大將軍。黃仲權至元壬午武舉人,官明威將軍。明代焦起良永樂丁酉舉人,戊戌進士,官吏部給事中升戶科都給事中。袁王己天順壬午舉人,甲申進士,官刑部朗中。曹隆景泰庚午舉人,甲戌進士,官禮部主事。李朝順官監察御史兼廣東巡撫。李端天順丁丑進士,任杭州知府,升河南按察司。歐瑄成化乙酉舉人,壬辰進士,官四川布政使。黃師葵官至殿前指揮。其九子一媳均受洪武蔭封,分別任廣西永安、陝西寧羌、廣東德慶、雲南南州、河南陝州、浙江海寧、廣東崖州、雲南賓川、廣西鬱林知州。清代戴榮順治七年,在靖南王藩下,屢立戰功,由參將升至總兵。胡俊選康熙十五年,奉徵南將軍穆恢復招撫廣營投誠有功,提授衡州府寧溪衛千戶。焦亮生於道光三年,曾任湖廣天地會首領,化名洪大全。後加入太平軍,封天德王。曾上書王洪秀全,並隨太平軍攻佔永安州城。咸豐二年(1852年),四月,焦亮率部從就安突圍,於仙回嶺戰敗被俘。後被清軍解送北丄京,並英勇就義。焦玉晶焦亮之弟,生於道光八年(1828年)。咸豐五年(1855年),焦玉晶與許月桂(焦亮妻)招軍蓼江市,稱“湘粵桂三省軍菅軍師”,擁數千人之眾聯絡湖廣天地會進行反清鬥爭,並先後攻佔郴州、桂陽、嘉禾、寧遠、江華,在轉戰廣東途中兵敗被俘,被清巡撫駱秉章殺害。近代曾中生州門司鄉人,生於1900年。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受黨組織派遣去莫斯大學學習,參加了中丄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曾先後任中丄共南京市委書記、中丄共鄂預皖特委書記兼軍委主席、中國工農紅軍軍事政治學校第四分校校長、紅四軍政治委員、黃安獨立師師長、中丄共川陝省委委員、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長。程子楷香花石鼓人,1872年4月生。曾留學日本,並謁見孫中山先生,成為首批同盟會員。1946年,國民政丄府為程子楷舉行國葬,並追授上將軍銜。曹向經蓼江市人,1900年生。參加過北伐戰爭,曾任北伐軍團長,授少將銜。曾希聖州門司鄉人,1904年生。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曾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營教導員。譚政文坪石稅里人,1910年生。1926年參加革命,曾任縣蘇維埃土地委員。白薇渡頭鄉秀流村人,1893年2月5日生。解放後,白薇曾先後主動要求到北大荒、新疆等地體驗生活,寫出了一批反映新生活的作品,並先後擔任中國文學藝術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全國政協第二、三、四、五屆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委員會委員。1987年病逝於北丄京。曹裡懷七里鄉人,1909年11月生。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丄共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1982年後任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袁亞湘蓼市鄉人,生於1960年,1982年留學英國劍橋大學。2013年3月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現任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藝腥(1836—1895),字阿異,號大潛山人。清朝大將軍,其於清光緒十年(1884)率部堅守郴州、連山關4個月,苦戰10餘場,使敵人未能寸進,保證了郴州太平。唐修國(1956— ),唐修國,湖南安仁縣人,高級工程師,三一公司創始人之一,現任三一集團董事,三一集團總裁。2009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排名第213位。黃克誠(1902—1986),湖南永興縣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鄧力群(1915— ),湖南省桂東縣流源鄉人。歷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等職。蕭克(1907—2008)原名武毅,湖南省嘉禾縣泮頭鄉小街田村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上將軍銜。鄧華(1910—1980),原名鄧多華、字實秋,湖南省郴州(原郴縣)今魯塘鄉陂副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歷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瀋陽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周遠清(1940— )湖南桂東縣寨前鎮人,在清華大學,歷任教研組的副主任、主任,副系主任、系主任,教務處處長、副教務長、副校長。後任國家教育部副部長,2000年11月當選為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原野牧夫(1965— ),原名張雁,字祖豪,號明清居士,湖南永興縣人。唐天際(1904-1989),原名唐時雍,曾用名唐文發、唐天濟。生於湖南省安仁縣楊柳田村。授予中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89年2月20日在北京逝世。


愛歷史的三井壽


李大倫,


只要有根興許從先發芽


被遺忘的烈士



借個馬甲


曹日暉(1904-1955),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國軍陸軍中將,郴州市永興縣碧塘村人,曾率部參加過淞滬抗戰,中條山等戰役,後被胡宗南軟禁去了臺灣,任臺灣國防部中將參議,1955年因腦溢血病逝臺灣。



yuchang413099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