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鉅野教案怎麼一回事?

青澀人生很苦惱


鉅野縣位於山東菏澤,當時隸屬魯西南的曹州府,因此鉅野教案也稱曹州教案。鉅野教案是甲午戰爭之後,中國人民反對洋教鬥爭的典型事件,曾經轟動全國。因為民教鬥爭,教堂神甫被殺,德國侵略者逼迫曹州官府嚴懲兇手,使鉅野的勞苦大眾被錯捕,錯殺數十人。

曹州府的鄲城東劉莊有一位叫劉德運的貧苦農民,他有一身好的拳腳功夫,也會一門接骨熬藥的醫術,在鉅野一帶行醫,養家餬口。劉德運收了一位名叫魏百溪的徒弟,從此擴大行醫範圍,為了生計,他們也做一些攔截錢財的勾當,但是從未為難和他們一樣的窮苦百姓。幾年後兩人積攢了一些錢財,劉德運回鄉務農,但是魏百溪卻難改惡習,仍然遊手好閒。劉德運看在曾經師徒的面子上資助過魏百溪,並勸其安分做人,魏百溪在劉德運的身上要不到錢,便懷恨在心,伺機報復。

魏百溪向衙門揭發劉德運曾經攔路搶劫,當過土匪。縣令下令去抓人,劉德運夫婦走親戚當口未歸,在家裡的女兒卻被毒打。劉德運認為官府欺人,洋人霸道,不殺難以解心頭之恨,便在1897年11月日夜襲天主教堂。當天教堂裡有陽穀縣神甫能方濟、鄆城神甫韓加理略,二人去兗州參加瞻禮,路過教堂借宿,而張莊的神甫薛天資在後門。劉德運等人手持利器殺死了兩個神甫,薛天資在驚亂中躲到陰溝裡才免於一死。

事件發生後,山東巡撫和曹州知府很多人被革職查辦,德國侵略者以此為由,不僅讓清政府賠償,還強行租借了膠州灣。鉅野教案充分反映了窮苦百姓和外國侵略者傳教士之間多年的積怨,它是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的典型事件,鉅野教案和大足教案、冠縣教案,揭開了19世紀末義和團運動的序幕。


蝦吃


這個問題很複雜,真不是一言兩語能說清楚的。

首先亮明一個觀點,既“鉅野教案”雖是德國侵佔膠州灣的導火索,但即是沒發生“鉅野教案”,德國也會找別的藉口侵佔膠州灣。

先簡單說一下,“鉅野教案”過程也沒什麼好說的,大概就是民教衝突引發,一夥人趁月黑風高潛入鉅野磨盤張莊教堂意欲行竊,不料遭遇抵抗而臨時行兇。於是殺死了在此借住的能、韓二教士,張莊教堂神父薛田資逃遁。此教案使升任川督的山東巡撫李秉衡免職並用不啟用,德國租借膠州灣,賠了些銀子,允許德國在兗州及其他地方建教堂。

逃走的薛田資後來調至日照,引發了日照教案。

————————————————(以下內容為二次更新)

1897年11月1日,在今菏澤市鉅野縣麒麟鎮磨盤張莊,發生了震驚中外的“鉅野教案事件”,據清宮檔案記載,是日夜,鉅野縣及嘉祥縣的惠朝現、雷協身、蕭盛業、姜三綠、張允等二、三十人手持刀槍闖進位於磨盤張莊的天主教堂,將在此借宿的韓理、能方濟兩位神父當場殺死,之後,德國悍然出兵膠州灣,侵佔了青島等地,逼迫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界條約》,掀開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並引發了中國近代史上轟轟烈烈的反帝反洋教運動。

近代以來,有關“鉅野教案事件”到底誰才是真兇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其實早在民國時期,甚至有一種觀點認為“大刀會匪的行兇,是受德方的賄買”。這種觀點見著於中華民國時期福建著名教師王文傑所著的《中國近世史上的教案》一書,不過王文傑最後所下的定論則是“確否很難斷定”。

1959年,剛從山東師範大學畢業的駱承烈先生寫了《從“鉅野教案”到山東義和團》一書,書中首次提出了“鉅野教案”真兇為劉德玉、侯七一說,並將此次殺死天主教神父事件上升為勞動人民自發自覺的反帝反洋教運動。後來,鉅野縣委便延續了這個論調,鉅野縣政協於1985年出版了《鉅野教案調查記》一書,認定殺死傳教士的就是劉德潤——即駱承烈先生筆下的劉德玉,另外還有奚老五、奚金蘭、奚效方、奚際春、侯七、王崑崙、曹傳清、曹作明等人。這份名單,與清宮檔案中的真兇名單完全不同,值得一提的是,清宮檔案的記錄中有嘉祥人雷協身和蕭盛業的身影,而在鉅野政協給出的這份名單裡,全部是鉅野縣人氏。言外之意即是,“鉅野教案”事件是一次在鉅野土地上發生的,轟轟烈烈的反帝反洋教事件,怎麼可能會有高覺悟的嘉祥人參與?

在清宮檔案的記錄裡,“鉅野教案事件”是一次強盜意欲行劫,卻突遇抵抗臨時用強起意殺人的事件;而在鉅野政協文史委員會的調查裡,“鉅野教案事件”則是一次人民群眾對抗帝國主義,自發組織起來的一次反帝反洋教事件。在民國九年出版的《鉅野縣誌》裡,“鉅野教案事件”只記錄為一句話,“盜殺德意志二教士”,再結合王文傑教授《中國近世史上的教案》一書,這說明民國之前,關於“鉅野教案事件”,社會上普遍認可鉅野縣知縣許廷瑞所下的“盜殺”結論。說鉅野教案事件是一次反帝反封建反洋教運動,只在本世紀五十年代之後才興起,很難說這其中沒有宣傳需要或者政治意義。

事實上,之所以發生“鉅野教案事件”真兇之爭,與當時撲朔迷離的談判過程有很大關係,其中包括德國公使海靖給清政府的照會文、張汝梅給李秉衡的電報文、李秉衡給朝廷的奏摺以及磨盤張莊神父薛田資的著作等,也正是史料記載中存在隱隱約約的疑點,才使得後世對“鉅野教案”事件真兇破費猜測。

以上本人提到的所有史料,我都細緻地讀過、研究過,並將這些史料進行了去偽存真地鑑別,有興趣地朋友可以看一下我以前在頭條發表的文章,也可以與我聯繫共同商榷。


讀史梨樹下


教案是晚清社會一道特殊而無奈的風景,從1856年到1899年的43年間,共發生重大教案700多起,把朝廷弄得焦頭爛額。

山東的鉅野教案(外文名:Juye Massacre)發生於1897年,與1898年爆發的“重慶大足教案”、“山東冠縣教案”,在歷史上並稱為揭開義和團運動序幕的三大教案。鉅野教案發生與謠言(如催生折割、西人掠食小兒)、傳教士在地方的跋扈和民間信仰不同息息相關。地方官府懼怕洋教士而不作為,也是催化因素。當時鉅野一帶曾流傳著這樣一幅對聯:

洋教士,喪天良,害天理,天誅地滅,天才有眼;狗貪官,結地痞,刮地皮,地瘠民貧,地都不毛。 鉅野教案之後,山東完全成了德國的勢力範圍,正如當時日本《外交時報》所稱:

華政府于山東一舉一動,皆受德人指使,似滿洲之實權歸俄人掌握。彼山東之實權,亦將歸諸德人矣。鉅野地處魯西南大平原腹地,位於菏澤東部,因古有大野澤而得名,民間信仰與社會團體頗為發達,如大刀會、梅花拳等盛行。列強在山東的爭奪利權激化了與民眾的矛盾。加上清政府放縱洋教士,壓制民間力量,矛盾愈演愈烈。

光緒十六年(1890)之後,德國奪得法國在山東傳教的護教權後,開始在山東積極進行傳教活動。磨盤張家莊教堂德國天主教神父薛田資(1869―1928),橫行鄉里,藉端訛詐,霸佔田產,包攬詞訟,強姦、騙賣婦女,激怒了當地群眾。不僅如此,薛氏在當地發展教會勢力,唆使教徒欺壓平民,激起極大公憤。清廷的官員在鉅野對傳教士及其教徒百般庇護,導致德國來華傳教士肆無忌憚,橫行鄉里,敲詐勒索,作惡多端,清朝官吏畏之如虎,敬若上帝,是非混淆,百般袒護。百姓們飲恨吞聲,積怨痛恨,遂至一發而不可制,終於爆發了震驚中外的鉅野教案。

1897年11月1日夜,陰雲密佈。鉅野縣十多個手拿匕首,短刀和紅纓槍的人,闖進磨盤張莊教堂,殺死了偶爾來鉅野的德國神甫能方濟和韓理迦略。能、韓二人本分別在陽穀和鄆城一帶傳教,因去兗州天主教總堂參加"諸聖瞻禮",路此天晚而宿。

而罪魁禍首張莊教堂神甫薛田資,主讓客先安頓暫住,故此韓二人成了替死鬼。薛田資聽到動靜後,發現情況不妙,倉惶逃往濟寧,電告德國駐華大使並轉德國政府,11月6日德皇得到消息。

1897年11月13日,即教案發生後的第12天,德政府派軍艦多艘,“開士”號、“晚蔡司”號、“康茂冷”號侵入青島,強行佔領膠州灣,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德《膠澳租界條約》。同時要求清廷懲辦了山東巡撫李秉衡、兗沂曹濟道錫良、曹州鎮臺萬德力、鉅野知縣許廷瑞等近十名地方官;賠銀20萬兩,並在鉅野、濟寧、曹州等地建造教堂及傳教士防護住所。而其他列強援例效尤,趁火打劫,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清政府為縮小事態,給洋人一個交代,故意歪曲事實,把鉅野教案定性為: 奸民“起意行竊”、“強盜殺人”——實際上晚清大部分教案皆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