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故事:农民挖到一“魔壶”,只能出水不能装水,X光检测后专家心悦诚服


1968年的春天陕西彬县城关镇的一位农民正在田里翻土时,偶然挖出来一个青色的瓷壶,他发现这个壶没有壶盖,也没有能注入液体的地方,便以为此壶是个瑕疵品。

他将之带回家会后就再也没有管它,直到1982年的一天,农民的亲戚回乡探望他,正巧这亲戚是中科院考古所的专家,于是他一见那把壶就认定它来历不凡,并立刻将之送到陕西省博物馆。

故事:农民挖到一“魔壶”,只能出水不能装水,X光检测后专家心悦诚服


后经专家鉴定,确定该壶为北宋年间耀州窑烧制的青花瓷,还将之命名为北宋耀州窑青釉剔花倒装壶,至于为什么会有“倒装壶”这个名字,则又是另外一个原因了。

陕西省博物馆的考古专家们刚见到这把造型独特的壶时,也和农民一样纳闷,因为它根本没有盖子,只有一个壶嘴,那古人又是怎么把液体装进去的呢?

故事:农民挖到一“魔壶”,只能出水不能装水,X光检测后专家心悦诚服


后来专家们仔细观察,发现壶底有一个小孔,再用X光线检测后才知道,原来这把壶是倒装壶。

所谓倒装壶,就是利用了虹吸原理,在壶的底部设计一个小孔,人们将液体注入壶内后,再利用连通器内液体等高的原理。

由中心漏注来控制液面,所以壶内的液体不会才底部的小孔流出,但稍微倾斜壶身,则会从壶嘴流出。

故事:农民挖到一“魔壶”,只能出水不能装水,X光检测后专家心悦诚服


其实这种壶在我国宋辽时期很流行,但古代匠人能有这么强大的智慧和创造力,实在让人佩服,也难怪倒装壶刚面世时,人们都称它为“魔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