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他們是“逆行者”也是平凡英雄

深晚報道 | 他們是“逆行者”也是平凡英雄

深晚報道 | 他們是“逆行者”也是平凡英雄

春節過後,返深客流開始多起來了,現在正是防控疫情的關鍵時刻。深圳全城正全力以赴防控疫情,除了大量醫生、護士、警察等奮戰在抗疫一線,還有很多如公交司機、環衛工人、小區保安等人群,他們在為維持我們這座城市正常運轉而默默工作。今天我們把目光聚焦到他們身上,聽聽他們在防控疫情中的心聲。

12 路公交車司機 易鵬

公交司機:乘客的鼓勵讓我們備受鼓舞

深晚報道 | 他們是“逆行者”也是平凡英雄

▲易鵬在駕駛公交車。深圳晚報記者 董玉含 攝

我是易鵬,今年 38 歲,加入深圳巴士集團公汽分公司剛一年,今年也是我第一年沒有回老家過年。我老家在湖南衡陽,家裡還有小孩。原本打算春節前回老家的,也跟車隊申請好了,但沒想到突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思量再三,最終決定留下來和同事們一起防控疫情。

我駕駛的公交車線路是 12 路,由福田農批市場開往羅湖火車站,都是大客流站,疫情期間尤其需要注意。公司對疫情的防禦措施反應很快,我們每天在出車前和收車後,都會有專人對車廂進行仔細地清潔和消毒。司機也會對自己的駕駛室進行消毒,我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後,還有中途吃飯停靠場站的時候,都會用專門配備的消毒液進行洗手消毒。

1 月 25 日,即大年初一,公司在車廂張貼了告示,所有乘客需要佩戴口罩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我們則是早早就戴上了口罩,大多數乘客也都很配合。但是也有少數乘客還不知道情況。我記得是 1 月 26 日,我開車到福田區蓮花一村附近,在深業上城公交站臺停靠,有一名男性乘客準備上車。我看他沒有戴口罩,當時就提醒他需要戴口罩才能乘車。但是他說自己現在沒有口罩,想先上車。我馬上制止了他,讓他必須戴口罩乘車,當時場面一度有些尷尬。幸好車上還有其他乘客,大家一致發聲,建議他回去戴口罩,小夥子才離開了。

現在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大家同心協力才是最重要的。我開車一年多,車上很多乘客都已經 " 臉熟 " 了。比如每天從福田農批市場買菜回去的大爺大媽,經常坐我的車。他們時常在車廂內感嘆,非常時刻,公交司機還每天堅持營運,他們都覺得很感動。其實,我們這行,關鍵時刻堅守一線已經是常事了,但每次聽到乘客的鼓勵,仍讓我備受鼓舞,覺得身上的勁兒又足了一些。

我們會堅守一線,做好防控,保障每位乘客的安全。在我看來,心態是防控的關鍵。我認為,這一切終將會過去,我的車廂會和以往一樣載滿乘客。等這場 " 戰疫 " 結束,我再回家看看老人和小孩,和他們講講我在深圳 " 戰疫 " 的故事。

天虹商場(深南店)高級客服經理 金玉

商超服務員:做好個人衛生防護,繼續堅守崗位

深晚報道 | 他們是“逆行者”也是平凡英雄

▲天虹商場工作人員金玉。 深圳晚報記者 林煒航 攝

我們天虹商場在 1 月 21 日接到通知,要求對商場進行全面消毒。我們每兩個小時就對商場公共區域進行消毒,包括大門、扶手電梯、觀光電梯、洗手間等,每一次消毒都有記錄,並向市民公示。

這段時間我能明顯感受到大家的衛生意識提高了很多。我們商場有部分員工受到這次疫情影響,沒有回家過春節,一些老家在廣東的同事也都留在了深圳。大家平時除了上班,都儘量不出門。

1 月 22 日,我回了四川西昌老家,1 月 29 日回到深圳。需要我繼續堅守崗位的時候,我就義無反顧地回到深圳。我認為只要做好了個人的衛生防護,就不用過分擔憂。其實深圳很多小區、商圈都做了很充足的防護措施。回來之後也會擔心老家那邊的情況,家人也會詢問我在這邊的工作狀況,大家就通過微信聯繫,互報平安,讓彼此放心。

在商場接觸的人、物品會比較多,以前洗手的次數不會特別多,但現在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洗手,觸碰到各種物品之後也會第一時間洗手,次數比以前多了很多,已經數不清每天要洗手多少次了。自己還帶了一些酒精噴霧、消毒液在身上,隨時進行消毒、清洗。

現在我們所有同事上班期間都要佩戴口罩,每 4 小時更換一次,而且要求大家勤洗手。我們除了有自己的清潔員工每兩小時消毒一遍,還請了消殺公司對商場整體範圍進行消毒。我們還會為進入商場的市民測量體溫,同時要求大家佩戴口罩。我們建議大家購買物品回家之後,最好還是擦拭、消毒之後再使用,這樣可以更有效防止病毒傳播。

羅湖東湖街道某垃圾轉運站環衛工人 王中清

環衛工人:讓市民放心了,我也才能安心

深晚報道 | 他們是“逆行者”也是平凡英雄

▲環衛工人王中清在垃圾轉運站進行全面消毒消殺。 深圳晚報記者 馮明 攝

我是一名環衛工人,乾的活是環衛工作中人們認為 " 最髒 " 的環節——垃圾轉運。我在東湖街道的一處垃圾轉運站工作。每天,附近的生活垃圾都會先集中到這裡,再由垃圾收運車將它們運走處理。

我從事環衛工作已經有十幾年了,一直在努力讓垃圾站變得更有序、更乾淨、更衛生。

環衛工作一天都不能缺人。今年春節前,由於疫情影響,作為每天都和生活垃圾直接打交道的人,我覺得自己的工作責任重大,因此決定放棄回家,堅守崗位。

疫情發生以來,我對垃圾站的清洗做得更加細緻了,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周邊居民負責。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還發布了《環衛行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預防性消毒工作指引》,要求果皮箱、玻璃鋼塑料垃圾桶、小型垃圾屋等垃圾收集容器,每天必須用消毒劑溶液消毒一次。

目前全市的垃圾站生活垃圾都要求做到日產日清。每天垃圾清運工作完成後,我都立即打掃沖洗垃圾站,隨後還背上噴霧器,用消毒液對垃圾站周邊蚊蟲孳生地、垃圾壓縮箱、垃圾桶、清運車輛、下水井、衛生死角等進行全面消毒消殺。工作量雖然增加了,但這是應對疫情的重要環節,我一刻也不敢鬆懈。

以前幹活,覺得不怕髒不怕累就行,現在真心覺得還得科學、細緻,既保護別人,也保護自己。目前城管部門要求我們上班必須戴口罩、手套,做好個人防護,公司配發了防護用品,每天還得測量體溫。

有些人看到我們清洗消殺,會避開,也有的人會向我道一聲辛苦。我覺得自己做好本職工作,做好消殺,讓市民放心了,我也才能安心。

羅湖區東曉街道保安 段洋

小區保安:送菜送藥帶垃圾下樓 " 一條龍 "

深晚報道 | 他們是“逆行者”也是平凡英雄

▲小區保安段洋 ( 右)正在給進入小區的業主檢測體溫。受訪者供圖

我今年 32 歲,在羅湖區百仕達三期小區做物業保安工作,近段時間我上早班,從早上 7 時到下午 3 時 30 分。我的工作崗位是大門口和側門,跟另外兩位同事一起,手持 " 測溫槍 " 上崗。

我們小區算是對疫情反應比較快的,年初一開始我們物業就佈置:對業主、外來車輛、訪客、外賣快遞人員進行區分,測溫、登記信息。

進來的業主車輛,持有月卡,測量體溫顯示正常後,我們就正常放行。有體溫稍高一些的話,我們還會進行再次甄別,有些業主體溫高,可能是車內溫度比較高,我們就請他們下車來再檢測一次。

近段時間,返深人員增多,我們物業管理處的登記更加詳細,我們都要看業主、訪客證件,看加油票,核實是他們從哪裡回來的。我們這裡是 7 棟樓 1000 多戶業主安全的第一關,不嚴格不行。大部分的業主、訪客還是很理解我們的工作的。

在小區業主群裡,我們管理處經常會將登記信息隱去相關資料後發到群裡,同時也發一些保安們忠於職守的照片。有一次,有業主就把我手持 " 體溫槍 " 照片給 p 圖了,加上了畫外音,戲稱被我的 " 體溫槍 " 指的自己是《無間道》裡的演員劉德華,很多業主都說要笑趴了。

大年初一之後,包括外賣和快遞人員在內的非小區居民都不許進入小區,所以很多業主感到不便。我們專門設置了區域,放快遞和外賣物品,有外賣到了,不便下樓的業主把電話打到物業管理處,我和我同事就變身 " 跑腿 " 了,樓上樓下當起了 " 搬運工 "。

每天當班的時候,我大約都要樓上樓下跑十來趟。印象最深的是,有個老太太好像是腿腳不方便,電話打到物業服務中心,我立刻就提著在網上下單的菜送上門去了。還有一位居家觀察的人是高血壓患者,降壓藥沒了,求助我們物業服務中心,我們連忙幫忙買藥。

近段時間比較累,但還是比較充實的。有一點我們也做得特別好,下樓的時候,我們都會幫忙把這些不方便下樓的業主們的生活垃圾帶下樓。

統籌:深圳晚報記者 成功 周婉軍

採寫:深圳晚報記者 陳龍輝 林煒航 董玉含 易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