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备战2020中考,网课效果差怎么办?疲劳的老师们可以尝试这样做

自从开设网课以来,学生在听课和作业方面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听课迟到早退时长不够;听课不认真,一心多用;课后作业,敷衍了事。老师进行远程监控,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每天督促监管但是收效甚微。一天下来,老师和家长都疲惫不堪。

于是很多人呼吁取消网课吧,太累了没效果。

取消网课就意味着孩子放任自流,以前养成的学习习惯付诸东流。更何况高三、初三的孩子等不起,因此怎样保证上网课的质量,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成了每一个老师日思夜想的问题。结合着其他老师的教育经验,加上自己的摸索,现在已经能够比较理想的完成网课的教学,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不断改进。

检查每节课的听课笔记,是每天晚上的必修课。

学生们把听课笔记作为一项作业上传,晚上逐一检查,是我每天的必修课。翻看学生们的笔记,就能够感受到孩子们上课的听课状态。上课应该记些什么,重点有无突出,知识点有无疏漏,听课的环节是否完整、用心。听课笔记上会有非常明显的体现。

对于笔记做的非常优秀的同学,会在钉钉群里评为优秀作业公开展示。对于作业不认真的同学,我在私下找他沟通原因,并且联系家长,希望家长帮忙沟通。

把孩子按到电脑前听课不是目的,孩子能够用心听课,自主听课才是最终的目的。

备战2020中考,网课效果差怎么办?疲劳的老师们可以尝试这样做


同时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不管是漂亮不漂亮,必须保证格式清楚,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最近我在讲《陈涉世家》,因为还没有课本。于是从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我和学生都是提前整理原文,课上带着学生疏通文意,整理识记重点的词语、特殊句式,自己找题巩固。绝大多数学生学生笔记做得非常认真,说明上课的听讲状态不错。

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在批改学生们的笔记和作业的时候,对于尖子生严格要求,对于中等生小目标要求,对于后进生鼓励夸赞。批改学生们的作业是老师和学生沟通的一种方式,老师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学生们学习的态度。

尖子生一般自律性强,但是有些存在着马虎、书写差等瑕疵,因此对尖子生的要求要严格一些:作业、笔记尽量做到完美近乎无可挑剔。

中等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听话但是不很聪明的,另一种是聪明但是浮躁不听话。前一种学生习惯于老师指哪打哪,让做什么做什么,但是自己不太会主动学习。后者是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喜欢投机取巧,比较懒散。因此对中等生总会提出一些比较小的要求,例如,课文背得更流利一些,笔记的排版更清楚一些。有事可以根据具体的作业做明确的要求,一般来说,初三阶段在中等生身上花费的时间更多一些。

对于后进生,无论有没有升学希望都不应该放弃。因为后进生是可能带坏班风的一部分力量。对后进生放低要求,只要跟着学,哪怕仅仅学一些基础知识也可以。因此在批改后进生的笔记和作业的时候,我基本以鼓励和夸赞为主,目的是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不过早地放弃自己,能够用力跟着整个集体前进。

备战2020中考,网课效果差怎么办?疲劳的老师们可以尝试这样做

(这是中等生的笔记,版面有些乱,但是比较用心)

课上鼓励学生互动,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思考的乐趣。

网课和现实授课最大的区别就是互动性受限。即使这样并不代表不能互动,有时做习题的时候,我让学生连麦讲解,我在讲课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打字参与。一般我会对学生的互动给一些评价,如果答对的我会表扬一两句,如果答错的我一般用比较幽默的语气纠正一下,对于与课堂无关的语言严令禁止。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尝试,现在上网课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老师的讲课中,每次讲完课,都能看到学生上课积极发言的屏幕。

备战2020中考,网课效果差怎么办?疲劳的老师们可以尝试这样做

(英语课上同学们依然在积极互动)

把学生的网课和小组量化紧紧联系在一起,起到组员之间的监督作用,效果非常理想。

在校期间一直喜欢用小组量化的方式,学生绑定在一起就是一个小集体,能够起到互相监督,互相督促的作用。自从网课之后就忽略了量化小组的作用。每天一个一个学生找,一个个去催,很累也很急躁。这时我又重新启用了量化小组制。

我给的奖励政策是:小组成员每天上课的时长、笔记和作业,包括体育打卡,每天每项记一分,都有专门的班干部负责。每周末汇总一次,表现差的小组罚抄600字作文一篇。开学之后,按照各小组的量化总分进行排座位,分数靠前的小组优先选座位。这种奖罚相结合的量化制度,很快发挥了作用。从听课的人数、时长、笔记的质量、作业的质量、体育锻炼打卡情况,都有了非常大的改观,经常能做到全勤。

而我也被解放了出来,可以准备一些教学上的内容。

备战2020中考,网课效果差怎么办?疲劳的老师们可以尝试这样做


总结:现在感觉孩子们又慢慢回到了在学校那种状态:

从无序到有序,慢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学习的自觉性。各小组之间互相比较,小组内部之间的组员互相监督比较。小组量化制非常适合初中阶段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还可以优化和拓展,探索更好的教学和管理方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用心去思考,办法总比困难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