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捕蜻蜓——童趣拾貝之二

捕蜻蜓——童趣拾貝之二

蜻蜓是我小時候最羨慕的小動物,它們是那麼的自由自在,那麼的輕盈,那麼的絢爛多彩。可是它們並不是一年四季都出現的,而是在夏天的某一天突然就成群結隊的飛過來了,在炎熱的夏日送來幾分驚喜,看著它們輕盈的姿態好似自己也能感受到一絲絲的清涼。所以,一到夏天就掛念著它們,時不時在心裡嘀咕為什麼它們還沒有飛來。

等到他們來的時候,夥伴們自然都歡呼雀躍了,我當然也不例外。小時候不知道怎麼回事,只是看到喜歡的、想要的東西,就會不知天高地厚,很直白地大聲說出來,然後就是想方設法地去得到,以至於不依不饒不眠不休,甚至是無理取鬧地哭鬧。不管能不能得到,總是用盡自己全部的力氣去爭取,得到了便罷手,得不到也是“不了黃河心不死,不撞南牆不回頭”。

這五彩繽紛的蜻蜓,是那麼的美麗,就像一群小精靈。夥伴們都覬覦著,都想握在手中,佔為己有。

於是,到了夏天,到了蜻蜓結隊,如夏花般盛開的時候,上學早上都起不來的,天一亮就早早爬起來了。他們要趁著早上的時候準備捕蜻蜓的工具,去晚了可就趕不上趟了,一個個開始牢記“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說起這捕蜻蜓的工具,也並不複雜的。

一、選一個合適的樹杈

樹杈也是有講究的,主要是開的叉要恰到好處,叉要開在合適的高度,保證樹杈下面的長度合適,為後續工作創造條件,“磨刀不誤砍柴工”。當然了,這裡的樹不是高大的喬木,而是小的灌木,沒有人能像魯智深那樣拔著一棵樹就跟玩似的。為了美觀起見,灌木需直,樹杈要開得對稱;為了實用,樹杈的長度也不能太短。比較講究的,用竹竿代替小樹幹,用騰條或是鐵絲凹成圓形,然後固定在竹竿的頂端,這樣捕蜻蜓的工具就算做成了。歲數小點的不具備做工具的能力,就央求大一點的哥哥姐姐或是撒個嬌讓大人幫忙做。但是大人一般是沒時間搭理的,畢竟要忙著幹活。

二、“織網”

這就不是真的“織網”了,而是去偷網,偷蜘蛛的。說偷有點不文雅了,就姑且學孔乙己說是借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這就是剛說的,夥伴們爭相早起的原因,因為起晚了,網都被別人借完了。於是乎夥伴們一大早就往角角落落裡面鑽,越是角落裡蜘蛛網越多越大,老樹林裡、屋簷下、草堆旁,都是尋覓蜘蛛網的好去處。找到網之後就往做好的樹杈上捥,一層一層的捥,著急麻慌地,好像怕別人來搶似的。

三、捕蜻蜓

捕蜻蜓是個技術活,要像一個獵人打獵那樣。要有獵人般的小心警覺,像獵人那樣邁著輕盈的步子,像獵人的眼睛那樣銳利,還要像獵人那樣動作迅速而果敢。瞅準時機,將織好網的樹杈放在合適的位置,以合適的速度去接近蜻蜓,太快或太慢都不行。太快了產生的風比較大,蜻蜓感覺到就會一溜煙地飛走了;太慢了,不足以產生足夠的慣性把蜻蜓粘住。不同的蜻蜓停在不同的位置。小樹林間,尤其是柏樹間,多停留的是暗色的蜻蜓,其中有種頭髮亮的俗稱“鐵頭蜻蜓”;田間地頭,多半是彩色的蜻蜓,以橙黃色為主;池塘邊,多半是亮色的蜻蜓,有種尾巴特別硬,而且是彩虹色,個頭比較大,俗稱“棒子蜻蜓”,是大家爭相捕捉的對象,但是也是最難捕捉到的。粘在網上的蜻蜓,不安分地在網上,撲騰著翅膀掙扎著,不過一會就精疲力盡了,然後就服服帖帖的躺下了。

有的需要去角落樹林間尋找,有的則要奔跑者追趕,有的則要守株待兔靜靜地埋伏等待。夥伴們捕累了,就會聚在一起。比比看誰捕捉到的蜻蜓多,顏色好看,捕捉到的“鐵頭蜻蜓”“棒子蜻蜓”等稀有物種多。最有趣的是,大家比賽放飛蜻蜓,看著自己放飛的蜻蜓飛得越來越高越來越遠,就自然地開懷笑了起來,好像那放飛的不是蜻蜓而是自己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