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因為生氣,所以打罵孩子。為何不學會處理自己的憤怒呢?

硃砂丄172cm


之前在迪士尼排隊“彈簧狗轉轉轉”項目時,遇上前面一位媽媽正在教訓孩子。原來,孩子太喜歡這個項目,剛玩過2遍,現在還想玩第3遍、第4遍。孩子的媽媽玩一遍就頭暈,無奈孩子喜歡,硬著頭皮陪玩了2遍,到孩子要求繼續玩、怎麼說都沒用的時候,媽媽終於發火了。身體本就沒那麼舒服的媽媽,對著孩子一頓痛斥,孩子也哇哇大哭。

作為父母,我們的初心肯定是對孩子溫柔以待,可是,面對精力和情緒的雙重挑戰,我們的著急和焦慮會瞬間爆發, 繼而情緒失控。

通常,大人對孩子生氣發火,可以分為兩種。

第一種:其他原因導致自己不爽,正巧孩子的行為成了導火索,你就誤以為,因為孩子,所以生氣。

第一種生氣,錯本不在孩子,我們需要去盡力避免。否則,家裡某個人的不良情緒,可能會產生連鎖反應,帶來全家人的不安寧。

舉個例子:寧寧爸爸工作上不順心,回家之後看什麼都不順眼,抱怨這抱怨那,導致寧寧媽媽也很不爽,憋著一肚子氣。這時候,寧寧恰好刷牙不小心把衣服弄溼了,寧寧媽媽就爆發了,情緒全都宣洩到了孩子身上。

第二種:單純是孩子的行為導致你生氣

孩子確實做的不對,導致你生氣。這種情況下,家長也不需要來壓制自己的情緒,但也不能一上來就對孩子又打又罵。正確的做法是:

  • 表達自己的情緒

接受自己生氣的事實,無需自責或內疚。同時,要讓孩子知道,我對他此時此刻的行為不滿。我們需要把情緒表達出來,可以這樣說“你這樣做,我非常生氣!”

  • 溫和堅定地說明原因

想要糾正孩子的行為,必須要讓孩子知道哪些行為是錯的,是讓父母生氣的。這樣的表達都是OK的:

“我已經重複好幾遍了,媽媽玩“彈簧狗轉轉轉”很不舒服,但是你還小又需要媽媽陪同才可以玩,所以我們今天只能到此為止了。”

“媽媽說過,陽臺玩水時不能把水弄到客廳地板上來,地板被水泡過會壞的,可你還是這麼做!”

  • 指出解決辦法

給孩子指出解決辦法,是糾正孩子行為相當有效的方法。

孩子一定還要繼續玩彈簧狗轉轉時,你可以說,“如果你很想玩,我們可以和爸爸商量,找個週末讓爸爸再陪你來玩一趟,這樣你就可以想玩幾次就玩幾次了。“

地板被弄溼了,你可以說,“現在還來得及補救,我們一起來把地板擦乾。但是下一次你玩水時,記得關上陽臺門,這樣水就不會進來了。”

  • 如已失控,冷靜之後再溝通

如果最後還是沒忍住打罵了孩子,當天自己冷靜之後,要及時和孩子交流,告訴他你愛他,為自己的情緒失控說聲對不起,並聊一聊你情緒失控的原因,一起討論看今後如何避免。

以上我個人的一些看法,僅供參考。如果能夠幫助到您,我會很開心!

隨手關注@貝爾佳說,為您持續帶來前沿的教育理念和育兒知識,謝謝大家!


貝爾佳說


如果是孩子惹你生氣了,你憤怒的本意是想讓孩子變好,實際上你打罵他們時說的話根本沒有聽到孩子們的心裡去,除了把他們弄哭,起到的教育意義一點沒有,還會讓自己陷入歇斯底里的狀態,我相信你的根本目的並不是這樣的。

不管是為了自己還是孩子,學我們都要學著管理自己的情緒,當孩子們“犯錯誤”時,告訴自己叫喊憤怒打罵孩子,不僅對孩子起不到教育作用,已經被證實的了:充滿暴戾的媽媽,更容易讓孩子人格缺失。

當然也不是說什麼都要忍氣吞聲,因為一味容忍,內心卻是煎熬,只會熬成內傷,甚至醞釀著一場更大的爆發。

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讓自己不要急躁喊叫,因為那樣不僅解決不了實際問題,還會讓事態往更壞的方向發展,不要勉強自己,讓自己冷靜,告訴自己不完美也沒有關係,讓自己平靜下來,學會好好照顧自己,學會對自己好,每天早睡早起,讓自己放鬆,每天毫無內疚和負罪感的睡去,每天愉悅歡喜地醒來。保持平常心,錢財是生活的工具,降低自己的慾望,知足常樂,這樣會讓我們隨時都很和善,這樣對孩子和身邊的人就會有耐心。

還有一點就是不要把自己無法完成的事,不要寄期望於身邊的人去做,也不要試圖去改變別人,那樣只會讓自己陷入失望的負面情緒中,讓自己內心堅強,出現問題時告訴自己是我的錯不是別人的問題,這樣就不會讓自己滿腹怨氣。

當你對孩子發脾氣的次數變少了,陪伴孩子時有耐心傾聽他們的聲音,你會發現孩子子們願意和你溝通,他們也會慢慢變好,溫暖的家庭裡往往養出善良溫暖的孩子。

時刻讓自己的情緒保持平靜輕鬆,就會對孩子和身邊的人有耐心,那麼你會收穫更多的善意和機會,生活也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希望能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