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漢武帝晚年,逼死太子和皇后衛子夫,他最後可有後悔?

不才講史


因為巫蠱之禍,漢武帝逼死了太子和衛子夫,從他們的家庭關係來說,無論這個結果出於什麼原因,漢武帝都非常後悔,畢竟眼睜睜看著親人慘死;從帝王政權的統治而言,劉據起兵,衛子夫動用璽印私放囚犯,漢武帝非常無奈,卻不得不反擊制裁。

巫蠱事變

公元前91年,江充借巫蠱事件在漢武帝面前誣陷太子,說在太子宮內,挖到好多木偶和帛書,上面盡寫大逆不道之言,武帝不為所動,江充為繼續誣告太子跑去向少傅石德徵求意見,石德害怕受巫蠱案牽連遂把相關情況密告太子,並且建議太子先下手為強,太子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殺死江充及其追隨者。江充的餘黨黃門侍郎蘇文向漢武帝進讒言說太子謀反,漢武帝派去長安的使者,在沒有搞清楚事態進展的情況下,直接陳述了太子調用皇后御用車馬、兵士,私動長樂宮武器,緊急調動衛士,在皇宮大肆搜捕江充黨羽,致使京城長安大亂,皇宮一片血雨腥風,漢武帝錯以為太子劉據想要登基造反,所以敕令進行武力鎮壓!太子劉據驚慌失措,緊急武裝長安市民,並和前來鎮壓的丞相劉屈犛的軍隊進行了五天五夜的鏖戰,最後太子兵敗,帶著兩個兒子逃走。

衛子夫及太子之死

  • 因為在巫蠱事變中,衛子夫作為大漢的皇后,她出於對太子的偏袒私自幫助劉據,公然拿出後宮印璽調用車馬武器,大力支持太子劉據起兵誅殺奸臣江充,甚至還積極的迎戰漢武帝派出的軍隊,所以太子兵敗漢武帝回宮後,首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皇后衛子夫的事情。畢竟漢武帝和衛子夫已經有48年的夫妻情分,但因為這件事含有敏感的政治成分,衛子夫作為皇后協助太子起兵於國於法都當問罪,所以漢武帝很為難,但即便如此他也沒有下令追究皇后責任,甚至連廢后的命令也沒有下達,只是派人收繳了皇后印璽,衛子夫內心既慚愧又害怕,遂以三尺白綾上吊自殺,漢武帝一時生氣,於是下令處死太子同黨及府內嬪妃門客等眾人。
  • 太子劉據出長安,向東一直逃亡到河南靈寶泉鳩裡,寄居在一個賣草鞋的人家,當年八月,湖縣官吏帶兵圍捕了太子,太子無奈上吊自縊,他的兩個兒子也在反抗官兵的過程中被殺死,自此巫蠱事變以太子全家慘死告終。據史書記載,漢武帝時期因為巫蠱事件,先後有兩位皇后被殺,兩位丞相遭受腰斬,而太子劉據和兩位公主、皇孫也都遭遇不幸,受這件事牽連前前後後有10萬多人慘死。

漢武帝思念太子

漢武帝感覺到巫蠱事件的危害,出於疑慮遂派人暗中調查,直到公元前90年九月,武帝才算查明真想,原來太子和皇后都是無辜的,這些都是江充策劃的巫蠱冤案,漢武帝非常痛心,便下令誅殺江充家族,而後命人建造了“思子臺”,以表達對太子劉據的思念之情,並在河南靈寶泉鳩裡建築“歸來望思臺”,以紀念太子及二位孫兒的蒙難之痛,思子臺建成之日,武帝親自登臺祭奠,他一邊老淚橫流埋怨自己不分青紅皂白冤枉兒子致使太子一家慘死,一邊心生悲痛思念自己朝昔相伴的皇后以及曾經承歡繞膝的兒孫,在狂野寂寥的風中,漢武帝非常的後悔,卻只能默默吞嚥自己一手釀成的苦果。

既然太子造反的事情是被誣告的,那麼漢武帝自然不會放過當初參與太子案的所有人物,但凡造成太子死亡的大臣都受到了嚴厲的懲處,而那些靠著太子的死謀取利益升官發財的人,基本上都被滅族以示對太子的懷念。與此同時,為了紀念死去的衛子夫,漢武帝不但保留了她皇后的身份,而且還給她追加了“衛思後”的諡號,之後漢武帝的後宮再也沒有產生新皇后,這足以說明衛子夫在漢武帝心目中的位置,其要遠超此前亡故的陳阿嬌皇后。

任安之死

話說太子劉據在長安起兵的時候,因為手裡面沒有兵權,所以只能假傳聖旨赦免囚徒,以此抵禦官兵。而這時候,駐紮在長安城北有一支軍隊,太子劉據曾到達這裡面見護北軍使者任安,並給他頒發了符節,命令他儘快發兵剷除奸臣保衛長安。按照正常的程序,在特定時期下,接到兵符之後軍隊理應服從調遣,可是任安拿著太子劉據的符節返回軍營後,卻閉門不出,他出於自保不想摻加皇家內部事物的考慮,於是既不幫助太子守衛長安,也沒有響應漢武帝的命令出兵鎮壓謀反,他這個時候就像牆頭草一樣,在太子危難的時候沒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而且是在太子出示兵符的情況下沒有堅決的服從命令,所以太子的兵敗自殺從某種程度上跟任安的消極怠工有很大的關係。當太子死後查明瞭事情原委,漢武帝就急於處理那些在太子事件中起推波助瀾或者漁翁得利的人物,而這時候有人就把曾經太子求助任安而無果的事情彙報給了漢武帝,漢武帝正是悲痛的時候,自然要拿任安出氣,他對於任安當時模稜兩可的態度非常生氣,並且一致認為任安也是造成太子慘死的重要原因,所以一氣之下判任安下獄待斬,於是也就有了後世裡任安向好友司馬遷求助跟漢武帝祈求諒解,而司馬遷良思很久回覆“報任安書”說明不予說情的書信,任安當然後來也被漢武帝殺了,這是後話。從任安這個事情也可以間接看出,漢武帝在處理衛子夫和太子事情上的後悔程度,因為錯殺了自己最心愛的人,所以待事情真相大白後,漢武帝只能用殺戮的辦法為衛子夫和太子報仇,這些都是漢武帝為了給曾經自己做錯的事進行悔改的表現。

  • 總體而言,晚年的漢武帝一味的沉浸在巫蠱之禍的陰影中,以至於在65歲的高齡痛失皇后和太子,那種心情可想而知有多麼難過了,所以彼時的漢武帝一定很後悔。

陽光初起時


漢武帝晚年逼死太子劉據和皇后衛子夫並不是他的本意,他的本意只是鑑於衛氏外戚有一家獨大和驕橫之事,漢武帝想借巫蠱事件對衛氏一族進行敲打,誰曾想被有心之人藉此打擊,結果導致巫蠱之禍發生。

巫蠱之禍牽連甚廣,不僅導致太子劉據和皇后衛子夫的無奈自殺,也導致衛氏外戚一族以及劉姓皇族的許多人被屠戮,比如衛青之子衛伉、漢武帝女兒諸邑公主、陽石公主等。太子的自殺、衛氏一族的覆滅不僅讓漢武帝多年來的心血毀於一旦,也讓帝國內部出現空虛,對此漢武帝很是懊悔,比如他為太子劉據建思子宮,下輪臺罪己詔,開始改變策略實行休養生息等。

即是後悔,自然也要為自己死去的兒子一個交代,除了以上之外,對於當時參與巫蠱之禍陷害的臣子和幫兇,漢武帝也開始著手清理,比如將江充滿門抄斬、將蘇文活活燒死等,對於太子僅留的一個子嗣劉病已,漢武帝命人將其錄入皇家族譜,承認其宗室地位,不過這些竊以為亡羊補牢,為時已晚,但對漢武帝而言算是給了一個交代,減輕了自己的負罪感。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是的,他後悔了。

他當時就有些後悔。


巫蠱案後,劉據倉促起兵,繼而出逃。

劉據流亡期間,壺關三老來勸武帝,武帝有所悔悟。但並未公開赦免,這導致圍捕太子的人索之甚急,使得太子不願受辱而自殺。

兩年後,劉徹對巫蠱事真相有所察覺,瞭解到太子只是因為惶恐而自保,但無法訴之於口。

正好守皇陵的郎官田千秋在此時上書為太子鳴冤:“作兒子的擅自動用父親的軍隊,其罪應受鞭笞。天子的兒子誤殺了人,又有什麼罪呢!我夢見一位白髮老翁,教我上此奏章。”於是漢武帝霍然醒悟,召見田千秋,對他說:“我們父子之間的事,別人難以插言,只有你知道其間的不實之處。這是高祖皇帝的神靈派您來指教於我,您應當擔任我的輔佐大臣。”於是拜田千秋為大鴻臚。

武帝升田千秋的官,就是一種態度。


武帝處死巫蠱案的始作俑者江充,又在宮中建思子宮,還在太子藏匿過的湖縣建歸來望思之臺。這一切,都在無聲地表明一位老父親的悔恨。

更有力的證明是武帝后來把劉據的孫子劉病已從獄中接出來,上了族譜,養於掖庭。這從行動上表明瞭自己對前事的否決。


錢多多讀文史


武帝晚年,對死亡畏懼而追求方術,導致巫蠱之禍的爆發;當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被告發用巫蠱之術謀害皇帝時,漢武帝勃然大怒,令寵臣江充徹查此事;江充順勢誣陷太子劉據,致使劉據和衛子夫皇后自殺。

這一場使得雙方元氣大傷,太子劉據被滅門,除了後來的漢宣帝劉病已僥倖逃脫外,太子劉據被滅門;而漢武帝,失去了精心培育的繼承人,導致了後面的霍氏外戚專權,給自己的政績留下了汙點。

巫蠱之禍發生後的第二年,即徵和三年(公元前90年),官民們以"巫蠱害人罪‘’相互告發引對方的,經過調查發現多為不實。這時,武帝始知太子劉據是因被江充逼迫,於惶恐不安的狀態下,才起兵誅殺江充的,並無反意;恰逢田千秋此時上奏為太子劉據鳴冤,他說:“兒子擅用父親的軍隊其罪應受鞭打。太子誤殺了人,又有什麼罪呢?我夢中一位白髮老翁教我上此奏章。”!

漢武帝如醍醐灌頂、霍然醒悟,立即召見田千秋——他是為高祖守陵的人,對田說:“我們父子之間外人難以插言,只有你知道其間的不實之處。這是高祖皇帝的神靈派您來指教於我,您應當擔任我的輔佐大臣。”!立即任命田千秋為大鴻臚,並下令將江充滿門抄斬,將蘇文燒死在橫橋之上。曾在泉鳩裡對太子兵刃相加的人,後也遭滿門抄斬。武帝醒悟太晚,懲罰江充家人、蘇文、對太子兵刃相加的人,顯然是悔改的表現。

武帝憐惜溫文爾雅的太子劉據求見自己不得,又無其它機會自證清白,身為皇帝的兒子卻最終無辜遭害,便下令特修了一座‘’思子宮",還在湖縣(太子殉難處)建了一座"歸來望思之臺‘’,天下的黎民百姓聽說這件事後,都很悲傷。

巫蠱之禍水落石出後,漢武帝追悔莫及、痛徹心扉,便轉手報復當初參與謀害劉據的人以慰心靈,當初領兵鎮在太子起兵的丞相劉屈氂等相關人物被以各種理由被殺或自殺,牽連甚廣。

後元元年(公元前88年),參與鎮壓太子的馬通,與親近江充的兄長侍中僕射馬何羅,因江充被滅族而心懷恐懼,合謀持刀入武帝臥室行刺,為金日磾發覺搏拘,一律被處死。

巫蠱之禍過程和漢武帝“悔悟”後的追責、報復過程,導致了西漢大量政治上層人物被殺,從而使國本動搖,從某個角度來說,巫蠱之禍實為西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巫蠱之亂髮生於國家的首都,前前後後有將近四十萬人收到牽連,一時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終日,統治者的威信和聲譽受到很大的挑戰。

戾太子劉據自殺讓漢武帝培養多年的接班人計劃落空了,朝中格局有了改變,大臣也多受誅連,從而導致後來的外戚霍光專權。


巫蠱之禍後兩年,漢武帝下達《輪臺罪己詔》,開始反思並調整其執政方針和策略,減少軍事行動而將注意力更多轉向與民休息上。


希望星晨58298869


漢武帝的晚年,就不能歷史上的巫蠱之禍,這個事件的影響對於大漢朝的統治階層是巨大的,因為它牽連甚廣,上至皇后、太子、丞相,下至普通百姓,幾萬人喪命其中。整個漢朝人人自危,甚至很多史學家將巫蠱之禍視為西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什麼樣的事情能逼得皇太子和皇后自殺呢?這還要從漢武帝的信奉巫術說起,劉徹晚年有人上書說丞相公孫賀埋木偶人詛咒他。結果漢武帝派人捉拿公孫賀父子,並坐實了罪名。公孫賀的另一層身份是皇后衛子夫的姐夫,結果非但沒有保住命,還被滅了族,受牽連著還有陽石公主和皇后衛子夫所生的另一個女兒諸邑公主以及衛青的長子衛伉。衛氏家族家族在大漢的勢力一下子受到了巨大的打擊。

但是誰都沒有想到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漢武帝的使者江充因為和太子有隔閡,怕太子登基之後收拾自己,於是設計陷害太子,江充揚言:“在太子宮中找出的木頭人最多,還有寫在絲帛上的文字,內容大逆不道,應當奏聞陛下。”太子不得已起兵自保,結果兵敗自殺。而後漢武帝劉徹收回衛子夫皇后的印章,皇后衛子夫自殺。

這個事件致使大批的無辜人士受到牽連送命,但是隨著皇太子和皇后的自殺,事情並沒有結束。後來忠臣上書漢武帝,力證太子絕無謀反之心,漢武帝一下子悔恨不已,便轉手報復當初參與謀害劉據的人,丞相劉屈氂等相關人物被以各種理由被殺或自殺,大批的人被牽連誅殺。

據不完全統計,巫蠱之亂導致前後將近四十萬人受到牽連,大漢帝國失去帝國的接班人,兩位丞相先後被殺,母儀天下的衛子夫也因此自盡。儘管後來劉徹“輪臺罪已詔”悔過,但是這件事對於漢朝政治階層的影響太大了。如此造成了後來的“巫蠱之禍”,太子劉據和皇后衛子夫先後因此而死,株連者高達數萬人。

晚年軍事上的失利和兒子妻子的去世,最終使得漢武帝下定決心反省,於是有了“罪己詔”,史稱“輪臺罪己詔”。這份詔書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份罪己詔,漢武帝深刻的反省了自己在軍事上用兵而造成百姓負擔的錯誤,也言明世界上沒有仙人,都是方士胡言亂語。

在認錯的基礎上,漢武帝開始注重農業,給予百姓休養生息。雖然他不久之後就去世了,但他的繼承者漢昭帝和漢宣帝忠誠的執行了漢武帝的休養生息政策,於是有了“昭宣中興”。

歷史上犯錯誤的皇帝不少,但是如漢武帝這般勇於承認錯誤,並落到實處改正的帝王少之又少。漢武帝一份罪己詔,就已經值得我們尊敬了!






草莓駱駝影視


當刁蠻任性、恣意妄為的阿嬌皇后因妒忌衛子夫受到漢武帝的寵愛,使用“巫蠱之術”謀害衛子夫並詛咒漢武帝。漢武帝得知此事後,將其皇后廢掉,幽禁於長生宮內。


第二年衛子夫“不負眾望”的給29歲的漢武帝生下了第一個兒子劉據,衛子夫是“母憑子貴”,又恰逢機緣。不然衛子夫也沒有機會坐上皇后的位子。


坐上皇后的位子對衛子夫和衛家家族來說是悲劇的開始。



而劉據由於是漢武帝的第一個兒子,小時候,漢武帝還是很喜歡這個兒子的。

那麼,從什麼時候開始,漢武帝對劉據有了不滿呢?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表示首先是劉據不像漢武帝,“初,上年二十九乃生戾太子,甚愛之。及長,性仁恕溫謹,上嫌其材能少,不類己”。大意是劉據性格太仁厚軟弱,能力也一般,被漢武帝嫌棄了。

太子性格太過仁厚,對舅舅衛青和皇后衛子夫依賴太深,漢武帝崇尚武力,認為太子的這種性格不利於漢室江山的發展。便有了換太子的想法。


在漢武帝晚年得病期間,漢武帝對懂醫術的江充非常的信賴,寵信、也言聽計從。


由於江充和太子有過節,江充怕漢武帝死後,太子續位,會對他不利。因此先想著剷除太子。漢武帝的生病迷糊給了江充極好的機會,被江充鑽了空子,製造了第二次“巫蠱之災”。你讓魚死,我就先讓網破,於是想先下手為強,除掉太子,免貽後患。


逼得太子和衛子夫先後自殺身死。在衛子夫自殺後,從漢武帝對衛子夫死後簡單下葬的處理中,可以看到漢武帝對衛子夫的無情。所以歷來有無情最是帝王家一說。

通過“巫蠱之禍”,漢武帝將太子勢力與衛家勢力,連根拔起,徹底掃除了後顧之憂。直接間接殺死了十幾萬人。

次年,漢武帝猛然驚覺,太子是無辜的,其他人也都是冤死的。修築了“思子宮”悼念太子以及其他親人。這種所謂的親情在皇權政治爭鬥下的什麼都不是。


龍家小金



武帝劉徹逼死太子和皇后衛子夫,他晚年非常後悔,可謂是痛徹心扉。

武帝劉徹晚年精神衰弱,常做噩夢,夢見很多小木人要追殺自己,於是懷疑有人詛咒他,江充看到武帝已經年老,因自己與太子素來不和,怕武帝去世後自己失勢會遭到太子打擊,於是上書說皇上得病是因為有人在搞巫蠱詛咒。

於是武帝任命江充為使者,查辦搞巫蠱的人。江充指揮胡族巫師到處掘地,讓胡巫觀察被鬼汙染的地方,做好標記。只有掘出木偶人,就逮捕那裡的人,把鐵燒紅來夾烤被審問的人,強迫他認罪。老百屈打成招互相誣告,官吏就把被誣告的人判為大逆不道之罪,因此被殺的前後共有好幾萬人。

完事後,江充又對武帝說宮中也有蠱毒之氣,於是進入禁宮,到處挖掘搜查,先查辦後宮中不受寵愛的嬪妃,一直查到衛皇后所居椒房殿,蘇文協助江充,在太子府中埋小木人栽贓嫁禍太子,因為漢武帝病在甘泉宮,太子無法得到聯絡,擔心重演趙高與胡亥處死扶蘇的事件,逼迫造反燒死胡巫,殺死江充。

武帝清醒後為了糾正錯誤,追查害死太子的相關勢力,主持調查巫蠱事件的江充、協助江充在太子宮中“挖出”桐木人構陷太子的蘇文等都受到嚴厲懲處。武帝下旨夷江充三族,燒死了蘇文。然後修建了“思子宮”,於太子被害處作“歸來望思之臺”,以寄哀思。

由於巫蠱之禍牽連者達數十萬人,其背後的原因與各種勢力縱橫交錯,錯綜複雜,曾經在打擊丞相公孫賀事件中得到好處繼任為丞相的劉屈氂最後也成了他報復的對象,成為巫蠱之禍的犧牲品。

劉屈氂在江充逼反太子後,逃出相府,到甘泉宮報告了武帝,武帝命令劉屈氂進行平叛。劉屈髦不遺餘力的對太子劉琚進行了血腥鎮壓,太子逃亡後對太子進行了追殺,不但殺死太子劉琚,還殺光了劉琚的兒孫。

徵和三年(前90年),劉屈氂暗中勾結貳師將軍李廣利準備立昌邑王劉髆為太子,其夫人卻被內者令郭穣密告有詛咒漢武帝的行為,武帝下詔徹查之下劉屈氂和李廣利的陰謀徹底敗露,劉屈氂本人被漢武帝裝在運食物的車上示眾,然後押往長安東市腰斬。


貳師將軍李廣利在攻打匈奴獲勝班師的路上,漢武帝突然下令滅他三族,他逼迫帶著數萬漢家兒郎,反衝匈奴,直至全軍覆沒投降匈奴,後被匈奴單于處死。

自太子劉琚死後,武帝終生痛苦,一直在寂寞與懊悔中生活,臨終前,還下了罪己詔,詳述自己的系列錯誤與罪過,算是對自己良心的一個交代。


謝金澎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晚年犯了一個嚴重的政治錯誤,因為小人的挑撥離唆,逼死了太子劉據,以及被後世稱為一代賢后的衛子夫。

這兩個不但是他的血脈至親,而且也是大漢帝國最為權勢的人,前者是他與衛皇后的皇長子,也是未來的一國之君。後者是與他攜手走過48年風風雨雨的妻子,可是劉徹就這樣將他們殺死了,那麼他最後可有後悔?

劉據是劉徹悉了載培的帝國繼承人,為了能夠讓太子成為合格的一國之君,漢武帝可謂是傾注了大量的人力與精力。好在太子也是比較爭氣,為人處事也越來越有明君範,如果沒有巫蠱之亂,也許在劉徹百年之後,劉據會順理成章榮登大寶,如果那時衛子夫還健康地活著,那麼就是皇太后。可真相往往是殘酷的。

聽信小人之言的漢武帝,與妻子拔刀相向,最後兒子在逃亡途中,自殺名志,衛皇后也以一丈白綾結束了自己的性命。這場皇權之爭,最後的贏家是劉徹,可他卻輸了兩位至親之人。

待到後面真相被揭開時,劉徹後悔不已,不但下了罪己詔,還建了一個思子臺,專門悼念冤死的劉據。種種表現,足可以看出漢武帝對於兒子的死,內心還是有一絲悔意的。

至於衛皇后,劉徹的態度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派人沒收她的皇后印章,得知她自殺後,也沒她舉辦皇后應該享有的葬禮。

只是讓兩個人抬著一口薄薄的棺材,來收斂衛皇后屍體,將她埋葬在一個小亭子裡。往後的歲月裡,劉徹繼續過著美女環繞的生活,將衛子拋諸在九霄雲外,如此涼薄之人,是不會後悔的。


紅顏逸聞


哪有不後悔的,人之常情吧!



在古代當時的對科學認知不足,當然相較於一位帝王也是如此,作為一位帝國的掌權者,把西漢的領土開括將近一倍,可惜垂垂老矣,已不是當年的年輕的時候了,漢武帝晚年相信巫蠱之術,相信能夠長生,誰不想長生不老,人不是聖人都有犯錯的時候,普通人還好犯錯了,還會有人提醒你,但作為一位強勢的漢武帝,誰會去說那?如果說了他會信嗎?



劉據是漢武帝和衛子夫的第一個兒子,中年得子當時的漢武帝非常開心,立劉據為太子,立衛子夫為皇后,而且對太子的教育非常關心,可見他對自己的兒子非常疼愛的。

太子劉據的性格比較溫和與漢武帝強勢的性格相比格格不入,可以說太子和漢武帝風格是不一樣的。雖然風格不一樣,但漢武帝還是比較疼愛他的。皇帝不可能只有一個兒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太子也得不到過多的寵愛。

因為太子與當時的權臣不和,權臣知道如果太子登基後肯定沒自己的好事了,在知道太子不在受寵,於是故意設計陷害太子,因為漢武帝晚年相信巫蠱之術,權臣利用這點陷害劉據謀反,最終逼死劉據。


總結:歷史上有個很多父子成仇,子殺父死的事件,都給後世引以為戒,缺少了信任交流多了猜忌,總之把握好這個度,減少自己的貪念這樣的悲劇就不會重演了。


諸事不順的羊


漢武帝是西漢的一個著名皇帝,其文治武功成就極高,在政治上加強專制和中央集權,在文化上,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特別是在軍事上,他擊敗匈奴,讓漢朝消除了匈奴多年來對漢朝的威脅,其開闢西南夷、開絲綢之路。這些都是得到後世肯定的。同時漢武帝還和秦始皇並稱為秦皇漢武,可見漢武帝的成就地位。

但就是這樣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在他年老時,還是因年老而昏,最終發生了著名的巫蠱事件,此次事件牽連極廣,不僅被牽連的大臣、皇親很多,就連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亦難倖免而自殺。

那漢武帝晚年,因巫蠱事件,而導致太子劉據、皇后衛子夫自殺,漢武帝最後可有後悔?

漢武帝最後是後悔的,畢竟巫蠱事件之事,漢武帝因年老而昏庸,又寵信江寵等人,而江寵又和太子有嫌隙,江寵為恐太子將來繼位,會對自己不僅,於是他就構陷太子。

因為當時漢武帝年老,又是在寵信江寵之時,再加上江寵又以漢武帝所痛恨的巫蠱之事構陷太子,所以漢武帝就由不信到懷疑,再到深信不移。

而漢武帝之所以最後會信江寵構陷太子的巫蠱事件,雖然太子劉據是他的兒子,但是歷來皇權之爭都是殘酷無情的,即便是父子,也會有猜忌的。

再加上漢武帝一生成就極高,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其為九五之尊、君臨天下,這樣的身份和成就都是因為他是皇帝、有權利。像這樣的皇帝,多數是對皇權極其看重,也多會懷疑太子、或和太子關係有不和睦的。比如唐太宗、唐玄宗等。

在這些因素下,漢武帝就信了太子劉據有了二心,結果就導致太子、皇后自殺而死。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巫蠱事件過去一段時間後,漢武帝想想巫蠱之事就開始清醒,對巫蠱之事的冤案有所察覺,並且他還知道太子雖輕兵,卻並非有二心,只是害怕自保,是小人逼他太甚。

後來看守高帝廟的田千秋就為太子鳴冤上書,他此居正和漢武帝心意,也更加確信太子是冤枉的。

太子劉據既然是冤枉的,那漢武帝自然會後悔的,畢竟太子劉據為太子多年。漢武帝外出時,都是劉據處理政事,並且還得到朝臣的認可,頗有賢名,而主要的是漢武帝曾對劉據寄以厚望,漢武帝是在劉據身上付出巨大精力和心血的。

然而漢武帝裡就算對劉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精力,但後來還是因為他自己的昏庸,導致太子劉據被冤死,這怎麼不讓漢武帝后悔呢!

後來漢武帝想到他愛子劉據被構陷無辜慘死,心中除了後悔,還有的就是痛恨,他痛恨參加構陷劉據的人,於是漢武帝就嚴懲陷害太子的人,當時主要的人物江寵雖然已經死了,但是漢武帝因為心中氣憤,於是就恢復了從漢文帝時就廢除了近百年的夷族之刑,夷江寵三族。

除了江寵外,其他的幾個在無辜事件中立功的人,也就成了構陷、害死太子的人。比如功勞大的莽通被處死。當時和太子動手立功被封為北地太守的人後來也被族滅。當時其他的幾個因和太子打鬥而獲封侯的,最後不是自殺、就是被賊殺,要麼是被漢武帝誅殺,等等。

同時因為劉據之死,讓年老的漢武帝晚年喪子。其心中自然是悲痛、後悔的。於是他就修建了思子宮又修了一座歸來望思臺,以此來寄哀思,望而思之,期魂歸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