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張居正為什麼死後會被抄家?他跟皇帝有哪些過節?

重慶人是我遊戲解說


張居正死後被抄家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貪汙腐敗:張居正貪汙的黃金有2400多兩,白銀更是多達10萬7千7百餘兩!

2.濫用職權:除了朝廷給他準備的肅靜迴避等儀仗隊,更讓人無法接受的事,他竟然私通外將戚繼光,讓他從軍隊裡調了一班鳥銃手,動用新式武器保鏢,明朝最忌諱的莫過於內臣和邊將勾結,對此我都沒說什麼。怎麼能說我之後對他進行打擊呢?而且他還騎乘了32個人抬的轎子,裡面有廚房,衛生間,休息室會客室!

3.和朝廷官員的關係:由於新政損害了不少上層的利益,剛開始受到了很大的阻力,大權在握的張居正只能用鐵腕推進改革,因此得罪了一些官員.

4.對待官員的態度十分傲慢:張居正回家沿途經過的區域,地方官出城幾十裡到郊區跪拜迎接,甚至當地的藩王宴請他的時候,張居正也都堂而皇之地坐在正席。而按照當時的禮儀,即使公、侯見到藩王,也應該行臣子之禮。

與皇帝的過節為:萬曆皇帝繼位時才九歲,李太后把小皇帝託付給了張居正,“先生有師保之責,與諸臣異,其為我朝夕納誨,以輔臺德,用終先帝憑几之誼”。張居正做為內閣首輔和小皇帝的老師,他也自感責任重大,於是對萬曆皇帝的要求也非常嚴格。

而馮保作為李太后監視小皇帝的眼線,一有風吹草動便跑去告狀,之後李太后便拿張居正嚇唬他,“使張先生聞,奈何?”。有次萬曆皇帝和兩個小太監孫海、客用偷偷出去遊玩被發現,太后“使保捕海、用,杖而逐之”,還差點兒就讓他弟弟潞王取代他當皇帝,把小皇帝嚇的跪了好幾個小時。

可以說,小皇帝最開始是非常害怕李太后、馮保和張居正組成的權力鐵三角的,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怕就逐漸變成了恨。等張居正一死,掌權後的萬曆皇帝就像被壓制很久的彈簧出現了報復性的反彈。








古今次位面


嘉慶帝繼位後,抄了大貪官和珅的家。明神宗親政後,抄了死去的首輔大臣兼恩師張居正的家。

張居正不是貪官,為什麼也被抄家了呢?

我是三少,為你答疑解惑。

少年的張居正,天質聰慧

梁啟超先生說,張居正是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

這位天才的大政治家,公元1525年出生在人傑地靈的湖北江陵縣,一位秀才的家裡。

江陵縣,就是現在的荊州市。他的乳名叫“白圭”,是他的曾祖父給起的名字,寓意著將來他能夠光宗耀祖。

在他的少年時期,有兩個人對小白圭的影響非常大。

一個是荊州知府李士翱。

小白圭自幼聰穎過人,1536年,12歲的白圭參加童試,得到了荊州知府李士翱的垂青。知府大人替他改名為“居正”,並囑咐要從小立大志,長大後盡忠報國。

小小的巨正當然不太明白盡忠和報國的真正含義,但他知道,把書念好才可以按照李大人說的話去做。

一年後,張巨正參加鄉試,遇到了自己人生第二位特別的老師,他就是湖廣巡撫顧璘。

本來,張居正這次考的不錯,是可以上榜的。但是,顧璘想在他年少氣盛的時候,給他增加困難,多加磨礪。所以,顧璘刻意在那年的舉人榜上,刷下了張居正的名字。

三年後,張居正順利通過了鄉試,這位從小聞名荊州府的小神童,成為了一名少年舉人。那年,顧璘對他說:

“希望你樹立遠大的抱負,不要只做一個少年成名的舉人。”

這一次大人的話,張居正有了更深的感悟。不要只做個少年成名的舉人,成了他前進的動力!他沒有在神童和舉人的光環下怠慢,而是以一頭紮了進去。

1547年,23歲的張居正中二甲第九名進士,授庶吉士,入翰林院學習,開始一步一步走上了政治舞臺。

明朝初期,為了加強君主的專制,特別設立了內閣。這個內閣就相當於皇帝的秘書廳,首席內閣學士,就稱為首輔。

當時的朝廷,為了這個內閣的權力,一些人明爭暗奪,搞得烏煙瘴氣。

1549年,冷眼旁觀的張居正寫一篇《論時政疏》,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可是,當時的皇帝明世宗卻把這位才子寫的文章,束之高閣,根本就沒有當會事。

第二年,鬱悶的張居正以病假為由,回到了故鄉。

在故鄉的山水中游覽,他忘卻了朝廷的紛擾,也忘卻了自己的不快樂。三年的遊山玩水,這個看是在遊玩的青年,一邊遊玩,一邊卻陷入沉思。

田賦不均,貧民失業,民苦於兼併!

他的耳邊,又想起了顧璘說的話 “不要只做個少年舉人”!

1557年,張居正回到了翰林院。

10年後,張居正進入內閣,參與朝政。

入閣後的張居正,在真正的執政的時候,做了很多利於國家的好事。

鞏固國防,整頓史治,改善財政,實行稅賦改革等等。這些舉措雖然不盡完美,卻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積極地推動歷史向前發展。

所以,在中國歷史中,張居正是被歌頌的。

1582年6月20日,為國事日夜操勞的張居正病逝。

4天后,明神宗下令抄家,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張家被抄,家人有的死,有的被流放,結局甚是悽慘。

改革,動了很多人的奶酪。

歷史上,誰誰誰被抄家,無外乎就是得罪了人,無論是真有罪,還是假有罪。

那張居正得罪誰了呢?

當然是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

你看,張居正本來是靠學問一路升上仕途的,他的骨子裡難免會有些書生氣。在他大刀闊斧地改革的時候,對於阻攔新政者,一直是嚴肅處理。

政績是有了,政敵卻不少,更為重要的是動了很多人的奶酪。

尤其是在他去世的時候,有些改革正在進行,改革不徹底,很多不完善。人亡政息,張居正的新政,是他們重點攻擊的對象。他生前得罪了大量的朝臣,死後牆倒,眾人推!

眾人的力量,是無窮的!

萬曆六年,張居正用了大約2年的時間,對全國的土地進行清丈。

簡單地說,就是把土地擁有者的土地,整個重新丈量,重新登記,杜絕漏報少報。這個改革無疑會給國家的財政收入,帶來積極的意義。

毋庸置疑,張居正的這個改革,給自己找了天大的麻煩!

我們想想,土地在誰手中?誰會有土地?

當然是地主官僚,皇親國戚!那些老百姓又不會有什麼土地!

張居正此舉無疑是挖了這些人的肉肉!

我相信,被清算土地的人沒有一個不恨張居正的!土地越多的人,越是恨他。所以,張巨正一死,朝臣便開始了群起報復,上折彈劾。

那些恨他的人,你一句我一句,有冤的喊冤,有仇的報仇。加上一些吃瓜的群眾,在一旁看熱鬧,或者是起鬨。

張居正,一個已經死去的人,怎麼鬥得贏呢?

最大的吃瓜人

在這些吃瓜群眾裡面,有一個特殊的人,他就是明神宗朱翊鈞。

張居正除了是首輔大臣,還有另一個身份,他還是皇帝的老師。

張居正作為小皇帝的老師,十分嚴厲。

有一次小皇帝唸錯一個字,老師立即糾正他的發音,本來這是很正常的一種教學方式。但是,漸漸長大的小皇帝,卻認為這個大臣不給自己面子,傷了他皇帝的自尊。

後來,無聊的小皇帝又愛上了喝酒,喜歡上這種飄飄欲仙的感覺。老師多次勸他,你越是不讓我喝,逆反心理的皇帝偏要喝。

結果,有一次喝得不知東南西北的時候,皇帝命人把太監馮保的養子再次痛打了一頓,馮保告訴了皇太后,皇太后告訴了老師張居正。

老師很生氣,楊言要學習東漢的霍光,廢掉這沒有志氣的皇帝。

當然,這只是老師虛張聲勢,小皇帝明神宗卻被嚇的要死,趕緊哭著磕頭認罪。

從此,在小皇帝的心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傷,在日漸成熟的皇帝心裡,漸漸滋生出仇恨的種子。

慢慢地,這位嚴師,隨著改革的政績越大,他的威信越高,權力越來越大,幾乎到了攝政的地步。

這個時候,已經長大卻還沒有親政的皇帝,心裡更沒有底了!他感覺自己被架空了!

朝臣們只知道張居正,皇帝的意見,可有可無。日積月累,這種情況讓萬曆小皇帝非常的不滿,他對老師的感情,也就發生了質的變化。

張居正死後,明神宗為之輟朝,並賜諡號“文忠”,贈“上柱國”。他的葬禮辦的很是奢華,在另一個世界裡的張居正,仍然享受在世間的一切富貴。

然而,幾乎就在下葬的同時,朝廷掀起了一鼓彈劾張居正的暴風!

翻開成堆的奏摺,皇帝發現了許多指控張居正的文件:貪汙受賄,沉溺女色,打擊同黨等等。

年輕的皇帝根本沒有仔細想想,這些事情的真實性!

他突然感到極端的失望,他沒想到對自己要求嚴厲的老師,卻是個言行不一,虛偽的人。老師的形象在萬曆皇帝心中崩塌,再想一想他對自己的種種教育,就覺得特別可笑。

那麼多年,他心裡對老師的累積的不滿,就這樣被點燃,傾刻爆發!

於是,下令抄了張居正的家。

據說,還真的抄出了很多銀子。

三少說:

生前風光無限的張居正,絕對不會想到,自己一手扶持的皇帝,居然在自己死後無情地抄了他的家。

世事的無常啊!

就其原因,張巨正犯了個大錯誤。

在皇帝面前,他永遠的皇帝的大臣。

作為老師,張居正的身份,首先是大臣,其次才是老師。

作為大臣,張居正的身份,首先是大臣,其次還是大臣。


三少yun


萬曆十五年,朱翊鈞獨坐深宮突然降諭工部,詢問首輔張居正在京的住宅作何處理。《神宗實錄》沒有下文,但這個細節表明萬曆開始反思對張居正的清算了。這時,萬曆首輔張居正已經去世五年了。

(萬曆皇帝)

張居正彌留之際

張居正身死九個月之後,萬曆下旨詔奪了張居正上柱國、太師的稱號與官職,並又奪了“文忠”諡號。不久憲次妃王室上疏告狀說“金寶萬計,盡入居正府”,萬曆十二年四月張居正被抄家。按照明朝的法律只有謀反、叛逆、奸黨才能被抄家,按照當時的公論,張居正沒有違背其中任何一條,但是憤怒的神宗依然下了抄家的命令。

(張居正)

在這中間,是什麼原因讓曾今關係很好的君臣到如今不死不休的地步呢?在張居正身死前的一段時間,神宗與張居正的關係依然非常要好,夏天張居正的病有所好轉,神宗便立馬下諭說:

朕數日不見先生,聞調理將痊可,茲賜銀八十兩、蟒衣一襲,用示眷念,先生其欽承之。月初新涼,可進閣矣

當張居正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上書求退時,萬曆依然想留住他口中的張先生。六月十八日張居正彌留之際,神宗還專門派內監去看望他,張居正最後說出的幾句話是向朝廷推薦人才,之後便再沒有說話。此前張居正病重,神宗給了他自己的手敕:

諭太師張太嶽,朕自沖齡登極,賴先生啟沃佐理,心無所不盡,迄今十載,四海昇平,朕垂拱受成,先生真足以光先帝遺命

此時這份君臣的感情足以名垂史冊。然而9個月後,這對感情曾今如此深厚的群臣竟然反目成仇。

張居正被抄家

張居正被抄家的原因是官員集團的報復和被輿論誤導的萬曆皇帝的憤怒。張居正死後,即使是與張居正有過節並對他偏見頗深的王世貞也不得不說張居正是:

業惟戡亂,勳表救時,在唐贊皇,復為元之。

但是張居正的改革畢竟得罪的官員太多了,無論是驛站還是考成法都直接傷害了官員的利益,再加上張居正“寧用循吏”的做法,使得他與官員們之間的關係更是雪上加霜。並且張居正的經濟改革也間接地使官員們失去了額外的那份不法收入,本來俸祿就極低的官員更是對他懷恨在心。此外還有被張居正減除太多利益的皇親國戚。

所以張居正死後沒多久,對張居正所舉薦的官員的彈劾就一個接著一個,而這只是文官們製造聲勢的開始。先是潘晟的辭職,後來是對內監馮保的攻擊。並且在這期間跟張居正敵對的官員大肆地製造輿論。開始真正理政的萬曆聽到這些風言風語自然難以接受,張居正對萬曆有著非常嚴苛的要求,萬曆卻發現自己所謂的“張先生”竟然如此表裡不一,此時沒有跟文官集團真正打過交道的朱翊鈞並沒有太高的洞察力

於是萬曆憤怒了,在一封封的奏疏中,他先從詔奪張居正的稱號開始,這時的他畢竟沒有理解一個人的複雜。於是之後憲次妃的告狀則成了導火索,萬曆從來沒有想到那個教他儉樸、插手他的私生活的張居正的生活竟然如此奢侈。他覺得自己被欺騙了,並且一些被惡意上奏的言論讓他覺得張居正當國這十年他自己的威信已經受到了極大的破壞,尤其是伊尹與太甲的例子讓他尤其憤怒,如果張居正是伊尹,那他自己不就是無道的太甲了嗎

還是那句話,這時的朱翊鈞畢竟不明白一個人的複雜

於是他越來越相信張居正是輿論中所謂的“擅權的禽獸”。這與張居正與李貴妃和馮保對他早年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終於,張居正被抄了家。在這期間有一段非常著名的文字,他是左諭德于慎行寫的:

江陵殫精華智,勤勞於國家;陰禍機深,結怨於上下。當其柄政,舉朝爭頌其功而不敢言其過;今日既敗,舉朝爭索其罪而不敢言其功,皆非情實也。

輿論與聖意如此,導致大小官員開始了對張居正家人的瘋狂審訊。張居正的兒子張敬修,不堪迫害在獄中自殺,臨死前他寫了一封血書,其中有:

竊先公以甘盤舊眷,簡在密勿,其十年輔理之功,唯期奠天下於磐石,既不求譽,亦不恤毀,致有今日之禍……尤可痛者,吾有六歲孤兒,煢乾在抱,知亦不能存活也。

當張敬修的死訊與血書傳到朝野的時候,舉朝譁然,時任首輔的申時行帶領六部大臣連忙上書為張居正求情。

張居正的家人自殺的自殺,充軍的充軍。到崇禎七年,張居正的兒子張懋修八十歲了,在整理完父親的文集後,他也悲涼的去世了。

當張居正死後,萬曆十五年,已經明白了這群文官們的萬曆皇帝開始反思,他開始明白在這場被輿論衝昏頭腦的清算中太多的事實已經不可見了,再加上其他原因,從萬曆十五年開始,朱翊鈞二十多年不再上朝。


坦坦蕩蕩的尚格


張居正去世以後,朝中大臣紛紛上書,指責張居正的各種錯誤。於是萬曆皇帝上書對張居正進行嚴查。奪去了萬曆皇帝曾經賜給張居正的各種璽書、四代誥命,甚至還一度準備對張居正進行開棺鞭屍。

雖然最終沒有開棺鞭屍,但是查抄了張居正的所有家產,把張居正的所有親屬加以流放。有的餓死,有的病死,遭遇都極其悲慘。對張居正所提拔起來的那些官員,都紛紛給予奪官、降職、處死等各種處罰。

(張居正)

那麼,萬曆皇帝究竟為什麼要這樣對待張居正呢?

顯然,這是由於萬曆和張居正有非常多的矛盾,他們之間有不少過節。那麼,他們之間,究竟有什麼樣的過節呢?

萬曆皇帝和張居正之間的過節,確實非常多。由於萬曆皇帝只是一個小皇帝,實際上也就是一個小孩兒。一個小孩子,顯然什麼事兒都不會做。所有的事情,都只能是張居正來做。這樣一來,萬曆皇帝必然和張居正之間,要產生權力之爭的矛盾。

也就是說,這個小皇帝他自己想做主,自己想表態。但是張居正又不肯同意他的那些表態。因為他的那些說法,都是不成熟的。可能只要別人在他面前攛掇一句,他就會表一個態。尤其是進入青春期以後,他會更加逆反,這是所有孩子的共同特徵。如果這個孩子是皇帝,他的逆反會更加強,更加不會聽張居正的話。

所以說,在萬曆皇帝成長過程中,他和張居正之間發生的矛盾,肯定是不少的。

除了這一點以外,萬曆皇帝的母親李太后,也加速了萬曆皇帝和張居正之間的矛盾。為什麼說他加速了萬曆皇帝和張居正之間的矛盾呢?因為萬曆皇帝這個人有些貪玩好耍,不好學習。這一點,也符合所有小皇帝的性格。如果這個孩子只是一個皇子,甚至太子還沒有確定。那麼這些皇子肯定會積極向上,認真學習,努力奮鬥。目的就是要用自己優異的表現,來征服皇帝,讓皇帝立他為太子。

(萬曆皇帝)

但假如這個孩子已經是小皇帝了。她已經獲知,她具有無邊的權力。那樣一來,他肯定就覺得自己不用再爭奪了。不用再爭奪了,他也就不想積極進步了。所以就更容易貪玩好耍。

同時,小皇帝身邊的那一大幫人,他們為了自己的前途,也會積極迎合小皇帝,討好小皇帝。小皇帝想玩了,他們就會積極地配合他去玩。總之,小皇帝是很不容易把精力放在學習上的。

萬曆皇帝恰恰是這樣一個貪玩好耍的皇帝。萬曆皇帝的母親李太后,當年完全管不住他。管不到他,就用張居正來嚇唬他。說,你要不好好學習,我就把張居正喊來,讓張居正收拾你!而實際上,他也是這樣做的,好多次都把張居正喊來,讓張居勸說萬曆皇帝。

張居正只是一個大臣,他所謂收拾,其實也就是跪在地上,反覆不斷地求情,喋喋不休地說。用古代那些成功的皇帝,來激勵萬曆皇帝。

張居正這樣喋喋不休的說,肯定讓幼小的萬曆皇帝非常討厭張居正。

這樣一來,張居正和萬曆皇帝的矛盾越來越多。

儘管如此,在萬曆皇帝已經成年,準備親政的時候,張居正卻在這個時候去世了。張居正既然已經去世,他其實也就不存在和萬曆皇帝之間的權力之爭了。就算之前他非常憤恨張居正,但是張居正已經去世,這種憎恨應該就消失了。而且,如果這時候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的話,則顯得他作為一個當皇帝的人,非常小氣。總之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似乎是沒有必要的。

但說沒有必要,可萬曆皇帝卻清算了張居正。我認為,萬曆皇帝這樣做,必然有他不得不這樣做的理由。

(李太后)

那麼張居正在已經去世的情況下,萬曆皇帝還要清算他,目的何在呢?

要理解萬曆皇帝的這種行為,我們得回過頭去看看,歷史上有一個人和他的情況是非常相似的。這個人就是漢宣帝,漢宣帝在當時的權臣霍光去世以後,他殺掉了霍光的一家人。他為什麼會殺掉霍光一家人呢?原因就在於,霍光的一家人當時已經把持朝政,把整個朝廷都控制起來了。同時,由於漢宣帝對他們把持朝政這件事表示不滿,因此他們蠢蠢欲動,想要對漢宣帝不利。而漢宣帝也借這個機會,把他們一網打盡。

萬曆皇帝和漢宣帝所面臨的情況是差不多的。雖然張居正的子孫後代、張居正提拔的那些官員,形成了一個比較龐大的勢力。雖然張居正的確已經去世了,但實際上由於這些人的存在,萬曆皇帝不會活得很痛快。

萬曆皇帝當然不願意生活在張居正的陰影裡,他當然想要自己做主。但如果是一個一個地打擊,顯然是不太容易的。如果先打擊張居正,把張居正的影響消弭到最小,再收拾張居正的家人及追隨者們,顯然就容易得多了。

顯然,萬曆皇帝的做法,依然是權力之爭。


張生全精彩歷史


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明神宗因夜與宦官張鯨遊玩時行為不檢,遭到李太后訓斥,張居正為皇帝寫了罪已詔,由此埋下日後的禍根。

張居正晚年權傾一時,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裡。父親去世,他可以不守孝,以喪服辦公。這在當時,可說是大不敬的事情。但是,張居正不以為然,居然還廷杖、貶斥甚至流放反對其遵旨“奪情”之人。


可是,一年之後,張居正又請假回原籍安葬父親,一走三個月。張居正帶隨從和護衛還鄉,地方大員郊迎郊送,送盡賻儀和奠金。江陵城更是傾城出動,葬禮空前盛大。

張居正回京之時,皇帝和兩宮太后,居然都要派員郊迎,其禮數,已不是所謂的恩寵概念。皇帝嘴上不說,心裡則是不悅的。當然,神宗皇帝最受不了的,就是張居正晚年的幹部任用,其升貶官員,多憑個人好惡,不例循舊制,甚至根本不徵求皇上意見。

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張居正病卒。然後,沒過幾天,便有御史雷士幀等七名言官彈劾潘晟。潘晟者,乃張居正生前所薦之官。由此,清算張居正的鬥爭開始了。


最後,萬曆神宗皇帝,一個尊張居正為師的人,終於給張居正加上了眾多罪狀:“誣衊親藩、鉗制言官、蔽塞朕聰、專權亂政、罔上負恩、謀國不忠”等。於是,萬曆神宗皇帝下詔,查抄張居正之家,削盡其宮秩,錄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還差點刻棺戮屍,其子其弟等,全部發配“煙瘴地面”。

史料記載,萬曆神宗皇帝清算張居正的事情是相當慘無人性的。張居正共有六子一女。即:敬修、嗣修、懋修、簡修、允修和靜修。長子敬修自縊而死。嗣修、懋修被髮配到人煙稀少、瘴氣充溢之地而死。還有一子張允修,幾次尋死末成,幾近瘋狂。


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禮部侍郎羅喻義等人上書為張居正鳴冤,崇禎恢復了二個蔭職及誥命,並恢復了張居正之子張敬修的官職。

張居正一生功過兼有之,但作為一個封建士大夫,能任勞任怨地工作,敢於整頓松馳的政治秩序,能使國富民豐,邊疆安全,也稱得上是一個正直的好官。


峰迴路轉說歷史


張居正死後被清算抄家,是他生前改革得罪了太多的權勢人物,不是跟萬曆有什麼過節;

在張居正權勢正盛那會,他們選擇隱忍,但他們時時刻刻盯著張居正準備反撲,只要一有點風吹草動,他們立馬蜂擁而上、落井下石。

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已經長大,他要跟過去切割,展示自己是實權皇帝。再者萬曆皇帝看到這麼多官員反對張居正,在萬曆看來,張居正的對錯已經不重要了,那些反對張居正官員們的團結,比死去的張居正要重要,那些反對者並把張居正改革的弊端誇大了說,因為張居正已經死了,萬曆皇帝最終只能犧牲張居正的家族,進行抄家,團結官僚集團;有些反對者還建議開棺鞭屍,但被萬曆皇帝拒絕,同時警告那些反對者,事情不要做的太絕。

改革就是得罪人的事,尤其在古代封建社會,那些反對者的報復是殘忍、血腥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成功改革,最後卻被被五馬分屍,被秦惠王把頭借了去,團結貴族勢力了。張居正的改革也是非常成功的,徹底扭轉了國庫虧空的局面,張居正死時,國庫有萬兩白銀,這是張居正的功績,但張居正怎麼也沒想到在死後,自己傾力培養的小皇帝抄了自己的家。


可以說張居正死後被抄家,那是改革的副作用,並不是說張居正跟小皇帝有什麼過節。改革成功了,得益的是大明朝,改革完了,萬曆皇帝為了團結更多的官員,只能抄了張居正的家。這就跟曹操要糧官作弊,之後官兵們不滿伙食,曹操再把錯推到糧官頭上,借糧官的頭一用是一個道理。

張居正的改革為什麼這麼遭人恨?!因為他觸犯了太多權勢人物的利益了。張居正的改革其實是打的一套組合拳,這麼打下來,幾乎很難作弊少交稅或者不交稅。張居正改革的核心跟王安石變法一個目的,就是理財。王安石變法所有的改革措施全靠舊官僚去執行也就是反對者去執行,那還不往歪了執行。改革的成效沒有收到,最終失敗告終;而張居正執行一條鞭法的同時,也執行了內閣管理言官制度和考成法。這是改革的主要內容。一條鞭法其實就是稅收貨幣化,那個內閣管理言官制度就是在京的言官們權下放到地方去監督地方改革的情況,不要他們再隨意指點江山了。考成法就是內閣把每個官員的任務給記錄下來,完成了去內閣報備下,完不成降級。其實有點想今天的量化考核制度。這樣官員們為了保住官位,也會盡力去完成。這樣原來的偷漏稅辦法,就不好使了。中央收上來的稅收就增加了。張居正改革本質上沒有增加稅收,只是屬於中央的稅收,原來收不上來的給收上來。可這都為那些反對者不容,他們早將那部分屬於國家的稅收看成自己的了。張居正改革的重要內容,就是那些反對者迫不及待的給廢除的那些,就是考成法和內閣管理言官制度,至於一條鞭法是不重要的,沒有廢除。


萬曆皇帝其實是張居正教育長大的,萬曆皇帝還是很感激這位張先生的;可是身為帝王,大明朝官員的團結遠比張居正一個人重要,最後萬曆皇帝只能用抄了張居正的家來安慰、團結那些反對者,沒有開棺鞭屍,是因為張居正有功於大明朝,沒有什麼錯。一些個人生活上的小問題,只是被反對者大而化之說給萬曆皇帝聽,萬曆皇帝只是對這些話一時氣憤而已,坐在皇位上的萬曆皇帝還是清楚張居正的功過的。


在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就下旨給張居正平反,因為張居正確實是對明朝有功的。


過去即歷史


眾所周知,張居正是大明萬曆朝內閣首輔,說他是擎天白玉柱也不誇張!在位期間為大明王朝做出了許多貢獻。但他死後,卻被萬曆皇帝抄家,生前的榮譽也被剝奪,甚至差點被掘墳鞭屍。。。有人說是因為張居正對萬曆皇帝的影響太大了,他一直活在張居正的陰影下,這是在對張居正的打擊報復!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萬曆皇帝其實有他的3個理由,下面我們以萬曆皇帝的視角來講說一下~

萬曆皇帝:我雖然身為皇帝,但繼位年幼,孤兒寡母的,一切事物,都仰仗著張居正先生的幫助。他作為我的老師和我的臣下,我是很敬重他的!至於後來我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秉公辦理的,並沒有打擊報復的嫌疑,更不是我的本意!他之所以有此後果,都是他咎由自取的!

第一,他貪汙腐敗

根據後來司法部門查抄出來的統計如下:黃金有2400多兩,白銀更是多達10萬7千7百餘兩!把黃金做成器具規避貪汙的,摺合有3700餘兩,做成金首飾的有90多兩,把銀子打成銀器的有5200餘兩,銀首飾摺合10000兩以上,用好玉做成的帶子就有16條之多,這還是拿的出手的,古董之類的等等我就不列出來了!

二,他濫用公權

張居正為國為民操勞,常年奔勞於多地,國家配給交通工具是應該的,沒有問題!對於這方面,歷史書上都是有記載的!公元1578年,張居正老爸死了,回他老家辦後事,這一次出行,他就違反了朝廷規定的國法,雖然他這次回去,是經過我的批准和問詢,我也是有責任在裡面,但我只是叫他回去而不是叫他回去講排場!對於此次出行,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有詳細的記載。

三,任由輿論發酵

我年小父皇就去世了,我們孤兒寡母上來後,張居正對我母子倆多加幫助,我們是很感恩的!但是,正因為我媽媽是寡婦,正所謂寡婦門前是非多,說他和我媽媽之間有關係,"有一腿",甚至坊間都傳聞兩人都有孩子了等無稽之談!這種嚴重損壞我皇家名聲的事件,這是最為致命的!可他張居正作為內閣首輔,不加以制止,反而讓流言蜚語滿天飛,甚至還有了“黑心宰相臥龍床”的說法!對我和我的家庭造成很大困擾,即使到了今天還在到處猜測!這種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行為我是絕對無法容忍的!是要治罪的!但鑑於他生前有功勞,我也沒說什麼,也是死後才算的!因此,我還是有恩於他的!



夢想窮遊的那個仔


張居正是明後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派代表人物,在任萬曆年間首輔的時間裡,對明朝存在的各種弊病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創立的"一條鞭法"鞏固了明朝的統治,使明朝中後期國家實力有了較大的提升,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名相"之一。

張居正生前的功績給明朝煥發出了強大的活力,作為萬曆皇帝的老師,他鞠躬盡瘁,極力輔佐皇帝處理政事,被授予了太師、太傅等高位。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位高權重的人,死後卻遭到清算被抄家,到底是為什麼呢?

一、管束太過,積怨太深

張居正作為託孤大臣,在朝堂有著極大的威信,他輔佐萬曆皇帝治理朝堂時,皇帝尚且年幼,為了穩定朝局,神宗母子對其言聽計從,凡事都要經過他的首肯同意,這在年幼的萬曆皇帝心裡埋下了陰暗的種子。萬曆皇帝從小就尊敬張居正一個老師,但是張居正沒想到的是他的過於插手朝堂,事無鉅細反倒讓萬曆皇帝心裡開始厭惡並且憎恨。

張居正作為萬曆皇帝的老師,從小就對萬曆皇帝極為嚴格,如果哪次沒有按時完成功課,輕則責備,重則打罵,這在年幼的萬曆皇帝心裡形成了一道揮之不去的陰影,萬曆皇帝一直活在這陰影之中,清算只是時間問題。

二、破除陰影,極端報復

如果說張居正作為老師管教學生是理所當然,那麼管教的方法則讓萬曆皇帝極端憤怒,萬曆皇帝作為一國之君,張居正時時在他耳邊說要厲行節儉,萬曆皇帝也聽了他的話做到了厲行節儉,在朝堂上無法賞賜物品給大臣們,自己很沒面子。

但是千不該萬不該張居正自己生活卻非常奢侈,據歷史記載,張居正父親過世的時候,回鄉葬父的儀式非常奢侈,乘坐的大轎都有32頂,非常壯觀,宛如一個宮殿在地面移動。

三、萬曆貪財,手段劇烈

萬曆皇帝性子貪財,他本就厭惡馮保太監和張居正已久,當宮裡為其弟無操辦婚禮的錢財時,他帥先想到了查抄太監馮保,於是採取了雷霆手段抄了馮保的家,抄出了錢財無數,於是更堅定了對張居正抄家的決心,終於在朝堂上決定對張居正進行抄家時,竟然無一人反對,張居正是悲哀的。

結論

張居正變法讓明朝煥發出強大的勃勃生機,在朝堂上輔佐萬曆皇帝鞠躬盡瘁,但也葬送了一家及子孫後代的命運,他本意雖好,奈何方式方法出了問題,太過自信,結局是悲慘的。


絕塵的時光


崇禎帝朱由檢曾這樣評價張居正:“思陵之季,撫髀思江陵,而後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時之相一也”,從崇禎皇帝的評價,我們可以看出張居正是一位治國能臣,那麼這樣一位治國能臣,為何死後卻被抄家,萬曆皇帝跟張居正到底有哪些過節?

隆慶六年(1572年)隆慶皇帝在乾清宮駕崩,年僅10歲的朱翊鈞繼位,也就是後來的萬曆皇帝,由於小萬曆的年紀較小,萬曆的生母李太后,便給萬曆皇帝找了一個老師,這個老師就是張居正。

張居正在教導萬曆皇帝的時候很嚴厲,比如有一次小萬曆皇帝在背《論語》,不小心將“色勃如也”的“勃”字讀成“背”字,張居正一聽小萬曆背錯了,直接大聲怒斥小萬曆,頓時把小萬曆嚇得瑟瑟發抖。

另一方面小萬曆皇帝是一個很有想法的小屁孩,但對朝政大事有自己的想法,然而這些想法大多數都是不成熟的,也因為這事,萬曆多次被張居正訓斥,張居正的做法是對的,畢竟一國之君,所做的任何決定都需要慎之又慎,決定不能憑著自己的不切實際的想法胡來。

可惜小萬曆畢竟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屁孩,並不理解張居正的做法,而小萬曆的身邊太監和大臣,又沒有張居正的底氣,為了自己的前途,只會一個勁的貶低張居正和歌頌小萬曆,長時間這樣下去,就會形成一種反差,也會讓小萬曆對張居正更加痛恨。

再則小萬曆的生母李太后,為了能讓兒子好好讀書,將來當個明君,每當小萬曆不想讀書時,李太后就會嚇唬小萬曆說:“你不讀書,我叫張居正來收拾你”。

張居正所謂的收拾小萬曆,無非就是怒斥和勸說小萬曆要認真讀書,本意也是為了小萬曆好,但小萬曆畢竟處於青春叛逆期,這個時候根本聽不進張居正的任何勸說,相反只會更討厭張居正的行為。

正是由於青春期的叛逆,在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親政時,才會下令查抄張居正,哪怕是張居正死了,萬曆皇帝這樣的舉動,無非就是發洩一下自己的情緒罷了,同時也是為了樹立自己的威嚴。

可惜萬曆皇帝卻選錯了辦法,萬曆皇帝對自己的恩師都如此針對,其他官員又怎麼敢對萬曆皇帝直言不諱,萬曆皇帝這樣的行為,最終只會讓明朝逐步走向了衰落,也難怪乾隆皇帝說:“明朝實則亡於神宗”。


歷史鑑說


從歷史經驗來講,改革者動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必然遭記恨,一旦失勢肯定被清算。

君不見商鞅輔佐秦孝公變法,為秦國霸業奠定基礎,孝公死後商鞅依然被繼位的秦惠文王車裂,全家被殺。而且秦惠文王並不是昏庸之主,他清楚商鞅的功勞,殺商鞅後還是繼續施行商鞅制定的強國措施。殺商鞅是為了穩固朝局,平息眾怒。

同樣,張居正也是如此。

他的變法為明朝續命,使行將就木的大明王朝起死回生。行變法改革必定要打破現有制度,肯定會得罪現有制度的擁護者,這些人肯定是當前制度的得利者,而且靠著這些成為權貴。要動他們肯定需要絕對的權利,要有強硬手腕,不然制定的措施無法執行。

張居正的權利來源於皇帝年幼,他是皇帝的老師,太后又非常寵信,而且與宮中大太監馮保關係匪淺,結為死黨。二人聯手,又有太后信任,文臣與宦官的聯盟幾乎架空君權,他在世時地位穩固無人可動。

這樣一來必定得罪很多人,

  • 變法改革遭忌損害舊實際利益,得罪權貴。
  • 地位猶如漢代霍光,皇帝擔憂被廢,心中自然不喜歡。
  • 而且作為帝師,在太后支持下對幼年皇帝管教頗嚴,皇帝感覺君權旁落,得罪皇帝。
  • 把持朝政,左右朝局,受到有野心又未能上位人的嫉妒。明朝第一起學生彈劾老師的奏章就是張居正的學生弄出來的。

當時就有人出對聯諷刺張居正“張居正居正不正,黑心宰相臥龍床”。

張居正死後那些記恨張居正的人有仇報仇,有怨報怨,群起攻之。皇帝被張居正管教多年,好不容易可以放手大幹了,既可以證明自己能行,又能打擊報復張居正,所以有人彈劾便順勢清算張居正後人,整個張家被查封,死的死散的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