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別什麼事都聽別人的,想做獨立的人,你得有自己的認知

如果你關注過最近的熱點,會發現不停的有翻轉,每次都覺得應該沒有然後了,結果然後又出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想了解一件事。結果搜出兩個相反觀點,每個都論據充足。本來想全面瞭解一下,結果把自己弄得認知失調。

之前我就經歷過一次,最開始聽說人要挑戰舒適區。覺得有道理經常做自己熟悉的事怎麼有進步,後來又有一篇說要深耕自己的領域,不要挑戰舒適區。

講的也有道理呀,人能做好一件事已經很厲害。整天挑戰舒適區的人,可能練一個舒適區都沒有。

其實很煩,寫作的人為了顛覆讀者認知,讓你看的時候刺激認知,故意把一個理念極端化。也可以理解,講的太平常的內容,那裡能激起讀者興趣。

講的是有道理,可是對讀者帶來認知失調,就是對一件事有兩個相反觀點,不知道該信誰時帶來的認知痛苦。

有太多這樣的案例,看的時候都有道理,認知可以有很多種,但是你行動的時候卻只能選一個,怎麼辦?

別什麼事都聽別人的,想做獨立的人,你得有自己的認知

我這裡分享一下怎麼解決,後面還要很多內容,不能說太多,經常被說文章字數太長了。沒辦法想把一件事講清楚,靠幾個金句是不嚴謹的。

這個可以用系統的眼光看,就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階段。如果你還是尋找主要的領域,這個時候就是初級階段,當然是要專注,因為你還沒有舒適區的事。

當你在一個領域,或者階段有了經驗,做事對你來說已經沒有挑戰了。這個時候說明你要進階了,自然就需要挑戰舒適區。

再說一點,想進步就是要在,自己不舒服的地方刻意練習。

怎麼才有這樣的見解呢?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建立自己的認知系統。

認知是你看這個世界的一種視角。

認知升級這個詞被來回的翻炒,對我們個人而言,到底什麼是認知?

認知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改變?

別什麼事都聽別人的,想做獨立的人,你得有自己的認知

1

到底什麼是認知?

天天聽到有人討論認知,已經變成了時髦的詞了。好像有了認知,就做上了上升的電梯一樣。

我想說認知我們每個人都有,只是有的人沒意識到。就好像聽到有人討論認知,才去瞭解這個詞一樣。但是在此之前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不知道並不代表沒有,它一直存在哪裡。

以前拍照剛到中國,被人說拍照會吸走靈魂。很多人都很恐懼拍照,經過很長時間的普及大家才接受。這個過程就是認知升級,從開始的不理解到後來明白接受。認知簡單點講就是,我們每個人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認知沒有絕對的對錯,但是每個認知會帶來不同的行為。

認知不等於知識,知識本身不屬於個人,只有和個人的經驗認知聯繫起來的時候才屬於你。認知也不等於理解,如果以為懂了很多道理,卻從不去行動,這並不是認知。

認知是可以指導你行為的,它是在對一個事物產生理解,之後明白知道該如何行動的行為看法。

別什麼事都聽別人的,想做獨立的人,你得有自己的認知

2

認知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改變?

認知對我們很重要,但是又很難被講清楚怎麼用。甚至認知很難直接對你產生好處,它在底層思維的表現。

擁有高認知可以為你多提供一個視角,認知最大的好處為你提供不同的視角。我們遇到事很少是單一個人因素,中間需要跟其他人合作行動。合作中需要換位思考,這個換位的目的就是讓你多個視角去看問題。

我是做外貿業務的,開始做的時候看到別人經常送禮。帶客戶去吃飯喝酒唱歌,我自己不喜歡這樣的應酬。又擔心如果自己不這樣,是不是就很難接到客戶。後來跟客戶接觸匯中,發現他們也不喜歡這樣的應酬。他們更在意的是品質和交期,這些做好了已經幫他們大忙了。

跟客戶一起最重要的是做事,其他都是小道。事做不好,小道在好都沒用。認知可以幫我看到本質問題,不受別人行為影響。

認知是對價值和方法的判斷,想法影響行為方式的選擇。開始寫作的時候不知道寫什麼類型好,今天看到寫八卦熱點。後面看到寫小說很厲害,有版權還可以出書。有很多出路擺在那裡,怎麼選擇就看個人的認知了。

最後我在想有沒有能長久的類型,對大家都有幫助的類型。最好我選的是思考,就是要找到長時間有價值的內容去寫。今天看和幾年後看都有啟發,選擇有價值的內容展示給讀者。

認知就是對一件事的看法,能看多遠怎麼取捨。都是基於認知思考後的結果。

認知可以幫助我們冷靜的面對失敗,我經常說活著除了前進還幹嘛?

反正也沒有其他事做,每個人都會經歷失敗。有的人可能會失望,沮喪不想在繼續前進了。這也是自我的一個認知,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繼續前進。並不是勉強自己行動,而是對做事失敗成功都要有積極心態的認知。

認知是非常理性客觀的,只有保持認知升級,才能獲得更多更大的舞臺。

別什麼事都聽別人的,想做獨立的人,你得有自己的認知

3

認知假象,沒有停止的虛假努力

現在知識付費大熱,有很多人的學習熱情被喚醒。

同樣被喚醒的還有,認知假象,就是以為自己認知覺醒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同學非常勤奮的學習。每次看到某某厲害的老師開課都要買,看到關於個人成長有關的都想買下來。看到有優惠的課程,和書籍都忍不住下單。

他們非常努力,甚至努力到焦慮。買了很多書從來沒看完過,買了很多課也沒聽完過。大量的學習導致,自己的生活質量都下降了。

我以前就是這樣,收人大部分都投進去了。美名其曰投資自己,從來沒看具體學習的成果。沒有對自己的生活工作有實質的改變,只是看上去“努力勤奮”。

沒有改變結果,都說明認知沒有真的改變。如果只是用同樣的方式行動,自己的環境也沒變。就想得到不同的結果,這就是認知陷阱。無論行動過程如何辛苦,講的多有道理。沒有實踐的檢驗,即便得到真理,給你也沒關係。

如果一個人的成功和失敗,都是依靠外面環境的影響。不是自己有意識的行動,對結果也沒一理性的判斷,而是被情緒左右。無論他是否成功,都只是認知假象。

認知是在自己理解之後的,自然行為選擇。而不是看別人做什麼賺錢,自己跟著做。

別什麼事都聽別人的,想做獨立的人,你得有自己的認知

4

如何建立自己的認知系統?

認知升級說起來簡單,好像聽到一種新的思維就學會了一樣。只有打造出自己的認知系統,才能不斷的校正自己的認知行動。在這個過程中,進行迭代調整才能建立屬於自己完整的認知系統。

認知系統說起來也很簡單,一共三個步驟:

第一步,選擇被驗證過的認知去學習。學習是不可確實的,問題是選擇什麼樣的認知。自己需要什麼認知,有沒有被科學驗證過。大家時間都挺緊的,在選擇學什麼的時候就要把好關。要理性思考對比,所學的是不是自己需要的。比如,元認知思維,各種學習寫作技巧。只有被驗證過的認知,自己學會了用處才更大一些。

第二步,用行動,去驗證認知。這個是我經常說的一句,就是對真理保持警惕。就算是被人說是真理,自己也要去使用一下試試。知識在你使用之前都是別人的,只有自己在行動中去驗證。

並且自己從行動中獲得新的體驗,最好形成了屬於自己的認知。這個時候認知的驗證,過程才真正結束。

別什麼事都聽別人的,想做獨立的人,你得有自己的認知

第三步,用踐行的結果,調整迭代認知。認知開始學到時候是別人的,在運用的過程中對認知有不同理解。這個理解重新塑造認知,每一次反饋,都是新的迭代。我們一生都是,從無到充滿的過程。

一路使用別人的,調整,完善,加深,在使用的過程中,把別人的認知慢慢變成自己的。形成屬於自己認知的標緻,就是有自己經驗行動去驗證過,不在別人怎麼說自己跟著說,而是真正的有屬於個人的理解。

認知永遠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階段。不用羨慕別人現在有多厲害,也不必看到不如自己的就洋洋得意。認知成長屬於個人,不比較只要前進。認知提升了,自己看世界的格局眼光都會變大。

認知不只是一帆風順的,也有很多是從失敗中獲取。我們的目標不會變,就是不斷的提升自己。明白自己的侷限,不排斥新的知識,同時又不迷信知識。

我的定位就是思考,希望用我的思考過程,幫助你過的心的啟發。

探究的樂趣很高級。

我思,故我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