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體驗中傳遞能量,《激盪》如何體現湖南衛視劇場特點?

文|周煜媛

做出一部好劇,需要情懷,也需要工匠精神。

体验中传递能量,《激荡》如何体现湖南卫视剧场特点?

用一段故事去傳遞一份溫暖,承載一份情懷,表達一份思考。對於影視劇來說,這是其功能性作用發揮的最大體現方式,最關鍵的一點就在於如何講好故事。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批優秀的電視劇作品湧現,這其中,湖南衛視金鷹劇場播出的《激盪》有何不同?是否具有獨特的價值?答案無疑是肯定的。

從整體上來看,《激盪》將視角聚焦於宏大社會背景下,劇情時間跨度很大,以小人物微觀的奮鬥歷程與生存狀態,小中見大折射改革開放的社會鉅變,也讓人在時代洪流中更深刻地感知人生百態和溫暖世事。

實際上,作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優秀電視劇百日展播活動”的展播劇,《激盪》除了有大的格局立意,還在多個層面體現用心,所展現的很多內容都十分值得關注

▍在生活中展開時代圖譜

從題材主旨來看,立於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區間,按照時間線推進,用企業的發展軌跡記錄時代,這是作品的基礎要素。但與同類型劇相比,《激盪》的生活質感和氛圍明顯更加濃郁一些,讓“小人物的奮鬥史”更加真實可觸。

該劇真正採用家庭(情感)、創業作為核心的雙線敘事展開——以家庭的維度展現社會的變遷,從商業的視角呈現國家的發展。而且,劇中的雙線敘事除了指注重家庭和事業兩部分的比重,更重要的在於兩者之間能夠緊密銜接,相互依託。

体验中传递能量,《激荡》如何体现湖南卫视剧场特点?

人物一切行為選擇的動力都來於生活,也落於生活。在主線上,因為家境貧寒,陸江濤迫切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供妹妹上大學,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從收廢品到倒騰認購券,工地打工,再到後來創業……在他的身上,正體現了一代底層人奮力向上的內心獨白和身影。

由於掙錢心切,再加上涉世未深,陸江濤不斷碰壁,但他不忘初心,守住了底線,勇氣和銳氣反而越挫越強。從連鎖超市到江海集團,他與大哥陸海波一步一步紮實走下來,成為“創業潮”中的弄潮兒。這些也是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創業的大環境,抓住時機,敢於嘗試,成為我國民營企業發展的真實寫照。

隨著時間的推進,人們的物質生活愈加富足,每個人開始盡力在家庭和事業中找到平衡,江海集團也作為一家民營企業深度參與進國家的發展中來,觀眾則跟著角色親歷了眾多節點事件。

体验中传递能量,《激荡》如何体现湖南卫视剧场特点?

從“中國加入WTO”“非典”到“中國製造走出國門”“一帶一路”倡議等,就像劇中陸江濤說的,企業發展要“跟著國家的大戰略走,跟著時代一起跳舞”,不僅親歷時代變遷,更要成為其中的推動力量,參與繪製一幅社會發展的圖譜。

《激盪》試圖通過還原一代人的人生歷程,打開時代記憶的相冊,讓國家與個人關係得到一種深度呼應的呈現,以細膩的切口,喚起更廣泛觀眾的內心共鳴,從而在感同身受中體會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其實,大主線牽引,大格局觀架構,以細節和情感填充,這看似常規的操作恰恰最需要用心,也最需要沉下去做,最終是否能做到位,其實就決定了能不能贏得觀眾。

▍人物的光芒最讓人回味

人物形象是一部劇的靈魂。對於大多數觀眾而言,情節橋段容易變得模糊,但一個最平凡的普通人的形象,他的掙扎、不甘等諸多細膩的情感體現著人性和生活最真實的一面,往往最讓人難以忘懷。

劇中,海波和江濤兄弟倆截然相反的性格、事業認知和處事方式,常常能碰撞出很多的看點,釋放出可以讓人不斷咂摸的戲劇張力。

体验中传递能量,《激荡》如何体现湖南卫视剧场特点?

陸江濤一直不安分,敢闖敢幹,渴望擺脫貧窮,但他在各種“折騰”的過程中卻毫無主角光環的眷顧,幾乎沒有幸運可言,反而處處碰壁,每一步的改變都來自結結實實的奮鬥;作為兄長的陸海波則是一個典型的大哥形象,為護弟弟和妹妹的周全,他的任何選擇都第一考慮是否穩妥,或許是天性使然,但更多的是出於責任感的要求。

這樣的身份設定,既符合現實邏輯,也符合藝術表達,同時還能起到對當時社會環境微觀折射的作用。

同樣地,在溫泉、林霞、思齊等這些其他人物身上,既有時代環境的痕跡,也有著身為社會普通大眾很多共通的特徵,說是優點、不足也好,說是個性、成長也好,總之真實感強,是引起觀眾廣泛共鳴的基礎。

作品要表現的是真正的普通人。作為設定時代下社會的一分子,他們身上都有獨特的閃光點,但也都需要歲月的打磨,經歷成長過程中各種歷練。但是,《激盪》顯然沒有隻停留在這個層面,它還有對人物更深度的探討和追問。

体验中传递能量,《激荡》如何体现湖南卫视剧场特点?

其一,作為作品中筆墨著重的角色,一定有其價值所在,一定會在最關鍵的、最基礎層面上,有高於常態的部分。就像陸江濤,亦正亦邪,不是傳統的正派主角形象,但不論何時,責任和家庭一定在他心中最重要的位置,而這種提亮和高光是一種精神價值出口的細緻引導。

其二,陸江濤身上也細膩詮釋了角色弧光。劇中我們看到陸江濤的創業之路艱辛,面對各種利益誘惑,他需要不斷進行內心的自我對抗,甚至差點走向迷失,還原了底層人物打拼中經歷的心靈秘史,展現出實用主義的一面。

“其實每個人面前都有一條溝,誰也不能越過去,那就是人的底線。”在一系列經歷之後,陸江濤最終能清醒審視自我,找回初心,真實的轉變讓人物更有張力。這種自我間的對比處理非常貼近生活,沒有刻意為之的感覺,更為難能可貴。因為小人物越真實,他們身上的那種光芒和美好越是讓人動容。

▍體驗感,或許更有力量

綜觀全劇,正如湖南衛視金鷹劇場一直以來的特點——以體驗感打動人,將不斷髮展變遷中的時代蘊味和社會價值細膩呈現,作為新中國砥礪奮進70年間的鮮活註腳,也將人物的純粹和質樸、精神和信仰潤物無聲般地留在觀眾的心裡。

体验中传递能量,《激荡》如何体现湖南卫视剧场特点?

如前所說,作為一部影視作品,《激盪》選擇以生活底色濃厚的方式,在飽滿鮮活的人物群像中,從民營企業的視角近距離觸摸國家經濟不斷增強的環境肌理,表現社會的進步、群體的發展。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也至關重要,那就是藝術的邏輯細節。這就像沙子一樣,是建築堅實的基礎。《激盪》中將這點在角色身上進行強化,人物性格、想法和行為、結果的一致性,讓故事的真實感和感染力躍然人心。

比如,劇中的大哥陸海波,將簡單樸素的想法堅持一生——“不管做什麼事情,一日三餐最重要”“在超市設立美食專區,回饋社會”“股民買股票,我們要對得起他們的信任”……而在發現劉毅與顧亦雄的罪惡行為後,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他也毫不為所動,“我要的每一分錢,都是乾乾淨淨的”,冒著生命危險,決然告知於眾。

不管是對家人還是對他人,在陸海波心裡,情義大於利益。而在這種質樸的言行中,又將家庭責任感、社會責任感這些觀點和思想化於微處,細緻動人,也啟發觀眾反觀、對照自身,獲得精神的感召。

在整個過程中,家國情懷不言自明,一直飽含其中。或者說,這種讓人沉浸下去的體驗感帶來的精神震撼和能量往往是更有力的。

回望過去,為的是更

關注當下。藉助電視劇作品作出有厚度、有溫度、有銳度的價值表達,進行有營養的內容輸出,這一點也正是湖南衛視對於金鷹獨播劇場的價值定位。

不那麼完美的主角、生活中諸多令人糾結的問題,以及面臨變局時是該攻還是守的選擇……這部劇帶給觀眾的有好奇、感動,有疑問、揪心,更有純真、美好,只要一旦開始走進故事,便會一直惦念著人物的選擇以及劇情的走向,一部劇的“威力”也得到了更好的釋放。

体验中传递能量,《激荡》如何体现湖南卫视剧场特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