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禹州此人传奇:70多年前遭劫,60多年前因祸得福!

禹州此人传奇:70多年前遭劫,60多年前因祸得福!

禹州此人传奇:70多年前遭劫,60多年前因祸得福!‖老家许昌

文·图‖张延伟

在禹州市无梁镇白马寺村,曾有这么一个富户,户主叫宁中亭,解放前曾因积极帮助共产党、八路军做事被国民党抄了家,解放初又因此因祸得福,在阶级成分划分时使全家人获益。这里面到底有何曲折的故事?近日,笔者就此进行了一番深入探访。

禹州此人传奇:70多年前遭劫,60多年前因祸得福!

宁中亭支持共产党

仲春的一个周末,暖阳高照,杏花盛开,白马寺村笼罩在一片粉红色的“花海”里。村口,有几位老人正在“晒暖儿”,笔者刚一说出来意,他们就一个个打开了话匣子,争先恐后地讲述起他们所了解的宁中亭其人其事。

宁家兄弟三人,老大叫宁全中,老三叫宁长恩,宁中亭排行老二。他们家种有近百亩地,在人们眼里虽算不上地主,也称得上是显赫一方的“大户”人家了。

在这个家里,老三宁长恩英年早逝,老大宁全中无儿无女且为人吝啬。据说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遇到大“年馑儿”几乎颗粒无收,宁家粮食充盈却和大家一样吃黑面(红薯面),有人私下骂宁全中“死鳖货”,他则回道:“我就是死鳖能咋着,你是活鳖你蹦蹦!”令人哭笑不得。

而老二宁中亭则是个另类,他读过私塾,在外求学接触过进步思想,对共产党有着正确的认识,对当时的地下党、八路军暗中给予一定支持。

1944年4月,日军发动河南战役。国民党军队37天连失许昌、郑州、洛阳等38座城市。为开辟河南、控制中原,中共中央发出向河南敌后进军的命令,9月份组成由皮定均任司令员、徐子荣任政委的“抗日先遣队”挺进豫西,开辟抗日根据地。

1945年3月,豫西抗日先遣队派出以张才千为司令员的第四支队进入禹县(今禹州)北部山区,在禹(县)密(县)交界处的荟萃山成立中共河南(豫西)区党委第四地委、四专署和四分区。4月份,根据四地委、四分区的指示,沈甸之率密禹独立团进入浅井、扒村、麻地川一带活动,并派李浩带人到无梁一带开辟工作。

李浩先是驻扎在无梁西部刘家寨办公,迅速在周边发展地下党员和积极分子,成立了游击队,以刘家寨为中心发动群众英勇抗击敌伪顽及土匪等,恢复和发展地下党组织,巩固和建立抗日基层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等。后因刘家寨被白沙国民党匪兵盯上,李浩等人便转移至东部群山环绕的白马寺村继续开展活动。宁中亭安排李浩及其部下20余人全都在自己家里吃住。

吃住问题得到解决,李浩等人很快在白马寺村站稳脚跟,并根据上级安排在方圆村里开展“倒地”运动。宁中亭积极配合,其家中一大部分土地都原价返还到贫民手里。根据宁中亭的实际表现,李浩举荐他当了“倒地委员(类似于后来的农会干部)”,对他寄予较高期望。

下图:欢迎共产党队伍进家(苗红召绘图)。

禹州此人传奇:70多年前遭劫,60多年前因祸得福!

宁家大院攻守相宜

李浩等人当时选择驻扎在宁家,除了宁中亭思想进步的原因外,在选址上应该也是经过一番考虑的。

笔者在宁中亭的曾孙宁华伟的带领下走进宁家大院。院子依着两丈多高的土崖而建,分为前后两个院落,前院的土崖表层自下而上全部用红石裱砌了一遍,看起来既结实又干净。偌大的院子除一拉溜6条窑洞和前后院中间那幢3间石墙灰瓦房保存完整外,其余的已被宁家后人悉数扒掉,翻盖成几栋混凝土平房和存放农具、柴草的简易库房。

下图:宁家后院一角。

禹州此人传奇:70多年前遭劫,60多年前因祸得福!

最令人称奇的是那些窑洞。依着前后顺序依次作为牲口棚、磨坊、粮库、灶屋等使用,而且大洞之中套有小洞。

下图:洞洞相连。

禹州此人传奇:70多年前遭劫,60多年前因祸得福!

其中一条窑洞靠里部分还建有地窖。地窖口呈圆形,被一块镶嵌有铁环的青石板盖着。

下图:窑洞内的地窖入口。

禹州此人传奇:70多年前遭劫,60多年前因祸得福!

地窖里方方正正,足有一间房子大小,全部用青石板兑砌分隔而成,底部用“三七”土夯实,坚固又防潮,既可囤放粮食又能藏人或金银细软。

下图:地窖内景。

禹州此人传奇:70多年前遭劫,60多年前因祸得福!

特别是窑洞上方还有天洞,天洞后墙是打麦场,设有暗门,遇到紧急情况,可打开暗门顺打麦场一路逃往西山。后院两条窑洞又与前院窑洞相通,同样可借势翻墙而出……的确是一处进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

下图:窑洞和天洞。

禹州此人传奇:70多年前遭劫,60多年前因祸得福!

今年83岁的高石磙老人回忆说,1945年8月份的一天半夜里,李浩带领队伍翻过白马寺北面的僧弘岭,到新郑观音寺去攻打太清观,当时还动员村里的青壮年参与配合抬担架、搬云梯等工作。

下图:精神矍铄的高石磙老人。

禹州此人传奇:70多年前遭劫,60多年前因祸得福!

队伍到达目的地时正值凌晨,驻守太清观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做梦也没想到此时会有人来攻打他们,结果在睡眼惺忪中仓促应战,许多人还没出被窝就成了“瓮中之鳖”,李浩的队伍没费多大力气就拿下了太清观,而且缴获不少枪支弹药。次日早上,李浩等人踩着晨露胜利而归,当时已十来岁的高石磙亲眼所见他们个个肩扛弹药、身背双枪。

下图:李浩带人攻打太清观(苗红召绘图)。

禹州此人传奇:70多年前遭劫,60多年前因祸得福!

宁中亭的跌宕人生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在中原地区调兵遣将,围剿豫西抗日根据地,抢夺抗战胜利果实。面对新形势,1945年10月,党中央命河南军区部队撤离豫西,各级党政军机关也随之一同撤出,禹县再次沦为国民党统治区。

于是国民党及其地方匪兵开始“反攻倒算”,疯狂报复、大肆抓捕以前同情支持共产党的民主进步人士和曾经参与过人民政府基层政权的农会干部等。宁中亭自然也就成为他们的“眼中钉”之一。

当年11月份,号称十三县“剿共总司令”的杨德亲自带领兵马来到白马寺村捉拿所谓的“赤化分子”宁中亭。杨德是和无梁搭界的长葛后河镇赵楼村人,据说原来以卖豆腐为生,日军攻陷许昌后,国民党第五行政督察专员谢某仓皇西逃途中和杨德一见如故,被杨德好吃好喝伺候。日本投降后谢某官复原职,就举荐杨德当了许昌所辖十三县的“剿共总司令”。

杨德带兵于中午时分赶到白马寺村,穿过宁家的荆棘门进入前院,见前院无人遂往后院赶。此时衣着朴素的宁中亭刚好吃过饭从后院出来,有位当兵的问他是谁,认不认识宁中亭。宁中亭灵机一动说自己是本村村民,来宁家借耙耙地哩。那当兵的用枪托朝他背上戳了一下,骂道:“赶紧滚!”

宁中亭也顾不得其它,赶紧拔腿往外跑。当时他家大门外砌有两个水塘,雨季用来储水,旱季用来沤粪,水塘连着从西边山坡延砌下来的下水道,有十多米长,一尺半宽窄。宁中亭便借院内慌乱之机钻进下水道躲了起来。

杨德等人遍寻宁中亭不见,便把老大宁全中和宁中亭的儿子宁聚同抓了起来,逼问宁中亭的去处,二人也说不出所以然来;遂又追问家中粮食、钱财藏匿之处。叔侄俩经受不住拷打,供出了窑洞里伪装得天衣无缝的隐蔽地窖。于是,杨德在方圆村里征用了六七十辆牛车、马车等,从村口一直排到宁家院子,整整用了两天时间,将宁家的一应家当、金银细软等收拾了个干干净净,甚至连一根顶门杠都不放过。

宁全中和宁聚同叔侄俩也被带走拘禁起来。后来宁家又卖了几十亩地,凑了不少“袁大头”,托熟人找杨德求情。杨德原本就是借“剿共”之名搜缴宁家钱财,眼见目的已经达到,就做了个顺水人情,把人放了。

再说宁中亭遭此劫难,身心受到严重刺激,从此变得疯疯癫癫,整天蓬头垢面地在村里村外四处游荡,却不忘把担任“倒地委员”时颁发的标牌带在身上。只要一听到哪里有锣鼓家什响声,他就急忙赶过去,一手举着标牌,一手握拳振臂高呼:“穷人对,赶社会!穷人对,赶社会!……”仿佛又回到了参加“倒地”运动的年月,令人唏嘘不已。

下图:宁家大院窑洞上方天洞后侧的打麦场直通西山。

禹州此人传奇:70多年前遭劫,60多年前因祸得福!

1950年下半年,全国范围开始农村阶级成分划分,宁家虽然仍种有一些田地,但早就不干剥削穷苦百姓的营生,再加上李浩等共产党人在他家驻扎以及遭杨德抄家一事人人皆知,最终被划作“下中农”成分,全家人也由此躲过了后来的许多劫难,其后代子孙也少受“地主”“富农”类歧视。这不能不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宁中亭活了68岁,于1963年冬月里无疾而终。而他以及围绕着他发生的传奇故事,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下图:院外一侧。

禹州此人传奇:70多年前遭劫,60多年前因祸得福!

【作者简介】张延伟,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禹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文字散见于各级报刊和网络媒体。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