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生魚爛身病遠不止你看到的這麼簡單

每年春季都是生魚爛身病高發期,爛身病是養殖過程中常見疾病,不同規格的生魚都會發生。另外此病潛伏期長,傳染性強,是比較難治癒的疾病,爆發時很可能會導致全軍覆沒。據“蟲見愁”瞭解,在溫棚養殖中同蓋一個棚的兩個相鄰的魚塘,一旦一塘發病,另一塘也有發病風險。

生魚爛身病遠不止你看到的這麼簡單

生魚爛身病的流行季節為每年的4—11月,6-8月是發病高峰期;發病水溫為23℃-32℃,最適的發病水溫為25℃_28℃。這個季節生魚的爛身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因素:

1、細菌感染

諸如諾卡氏菌,愛德華菌引起的爛身,生魚感染細菌後,除內臟會出現大量結節外,也常見體表出現斑點狀潰瘍,使皮膚損傷,如果治療不及時,或者治療時不注意水體殺菌,體表傷口癒合慢,則容易繼發感染絲囊黴菌而爆發爛身病。

2、機械損傷

養殖過程中的拉網、捕撈、分塘等操作不當,造成體表機械損傷,從而引發感染導致爛身,另外,過高的放養密度也是機械損傷的誘因。

生魚爛身病遠不止你看到的這麼簡單

3、寄生蟲

當寄生蟲寄生在魚體時,這些寄生蟲感染初期,一般無明顯病症,隨著病情的發展,病灶開始充血發紅,甚至出現皮膚損傷,形成爛身。由於不同種類的寄生蟲對藥物敏感性的差異很大,如果不能正確診斷,及時選用有效藥物進行殺蟲處理,則傷口很難痊癒,進而引發細菌繼發感染而引起爛身。

4、不合理的用藥

當發生爛身時,養殖朋友們往往選擇刺激性較大的消毒劑、殺蟲劑,會導致魚體脫粘,降低魚體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從而給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提供機會。

生魚爛身病遠不止你看到的這麼簡單

綜合上述原因,在生魚爛身病防治過程中,應遵守三個原則:

1、避免人為操作造成的爛身問題,注重魚類免疫力的恢復,可內服幸福100,抗菌抗病毒,提高魚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

2、改善池塘水質環境

發病池塘一般水質差、毒素多。發現發病情況,第一步應做淨水、改底和培菌肥水工作,改善水體環境。

3、合理用藥,避免使用抗生素,刺激性的藥物,有諾卡氏病的,進行藥敏試驗,合理選擇敏感藥物。合理的驅蟲防蟲,建議生魚放苗後,每個月定期拌料內服樂暢桉樹精油,是從澳大利亞多苞桉葉子中提取的純植物驅蟲劑,打破了傳統殺蟲的理念,是以驅蟲代替殺蟲,以預防代替治療,樂暢穿透性強,可以直接作用於寄生蟲的細胞膜,破壞寄生蟲的組織,使營養物質透出,切斷了寄生蟲的營養來源,就能很好的將寄生蟲控制在萌芽狀態,減少生魚爛身的發病率。樂暢桉樹精油是綠色、安全的,不會影響魚的攝食和生長,不破壞水質,可放心使用。

“蟲見愁”提醒大家生魚爛身治療起來十分困難,常常花了不少錢,治很長時間都沒有好的療效,費事費力又費錢,還不一定有效果,所以一定要提前做好預防,防範於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