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有事商量,不怒不怨

有事商量,不怒不怨

我的闺蜜要来我们这里工作几天,我邀请她到我家来住。她发给我单位发给她们的信息,推辞了我的邀请。虽然推辞,却对他信息里几句话,感受颇深。

有几件事……交代清楚:1.17号下午四点……集合……;2.之后我们商量住宿问题,今天预定……内部的招待所一个三人间11个标间,……安排一个三人间,其他标间;3.……;4.……;5.……;6.天干物燥,保持心情;有事商量,不怒不怨;为了工作,互相理解

这句有事商量,不怒不怨让我想起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

新小区在入住一年后物业开始启用新的设施。在启用新设施时,有的业主觉得很麻烦,不想启用。有律师查了物业法规,觉得本楼道过半以上不同意不可以不启用。于是发起了一场不启用的“运动”——大家新建群在群里声明自己的态度,争取达到半数以上。然而,毕竟,大家对启用新设施有不同意见。有人觉得很好,应该启用;有人觉得启用后麻烦,以后还受制于物业,便坚决不同意启用。于是,在物业通知群里,大家讨论热烈:有人号召退物业群,给物业通知“制造”障碍,有人打市长公开电话,有人联系媒体曝光,还有人以实际行阻止设施的实施:看住设施不让使用。

终于有人遇到了自己的麻烦。有一住高层的女子下班之后需要回家给孩子喂奶,却受到同楼几户业主的阻碍,好像在说你同意启用就是与不同意启用的为敌。后来,这家男主人对此事很是生气,在群里声明自己的观点。启不启用,都是个人意愿,希望某些人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而影响其他人的生活。

还有人,和物业的工作人员发生了冲突:楼房管家小姑娘委屈的哭了起来:我是工作人员,不是奴隶,希望大家能相互尊重!

事至此,“维权”的因为没有达到过半的人数而感觉楼上不团结;不参与的依然悄无声息。打过的市长公开电话不能解决问题,联系的媒体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来。一部分人,声明着“维权到底”!另一部分人却对此行为怒而不言。

不知何时,一场所谓的维权形成了又怒又怨的局面。

反观很多维权,大多形成又怒又怨的局面。有人提议有人附合,但也有人对不参与者怒视,仿佛不站在一起就是对立面。上次那个因为回家奶孩子被阻的家属,出来说话的时候首先声明了一下:我不是物业的卧底,我只是普通的业主……

“对方”的人在我们的队伍里,那是非常大的“大忌”,被定义为“汉奸”是常用的词语,对于反对者或者中立者更是被标注在对立面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便形成了怒怨的强大群体情绪,一旦有触发,冲动事件就自然发生了。

大约八年前,因为一起案件接待过一位北京的律师。从进我办公室开始,一直很彬彬有礼。一边拿出法律依据,一边分析案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觉得是不是……?说实话,我也是那时方考司法考试的。其实,考试不是目的,只是想在那个律师彬彬有礼的对话里自己可以做到彬彬有礼的回复——一个正常的对话,需要在一个层次上的交流。

前几天参加一个茶道学习。首先要求和对方要有眼神上的交流,然后微笑,无论多么陌生的情感,都在这一视一笑里相融。

不预先设定立场,也不先入为主的采取敌对情况,不把解决问题演变为“战斗”,尊重别人的选择也审视自己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强迫别人接受,和管理者交流理性表达观点,不同意见要有倾听的耐心。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们往往被情绪所控制,有时候真的口不择言。看到同学单位发的这句话“有事商量,不怒不怨”的话,竟然有些豁然开朗的感觉。

或许,“不怒不怨”才是解决问最好的方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