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中國貿易數據穩中向好 出口未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

中國貿易數據穩中向好 出口未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

繼美國代表團上週結束來華磋商之後,中美正緊鑼密鼓地醞釀著下一輪經貿磋商。

在10日的商務部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中美兩國元首在近日的通話中就妥善處理雙邊經貿問題達成重要共識。目前,雙方工作團隊正就下一步磋商的相關安排保持溝通。

此前,商務部表示,中方已接受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邀請,同意在適當時候赴美磋商。

從之前的貿易摩擦一度升級,到美方派出強大陣容與中方面對面磋商,再到中方接受邀請,同意在適當時候赴美磋商,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兩週內,兩國兩次坐在一起真誠溝通,共商解決方案,朝著問題的最終解決又邁進一步。

商務部日前發佈專欄文章《中美貿易惠及兩國人民》,文章提到,中美雙邊貿易存在不平衡,這一問題需要歷史地、全面地看待。歸根結底,雙邊貿易不平衡是由雙方的經濟結構、產業競爭力和國際分工決定的,是市場運行的結果。中國從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需要雙方共同努力。

中國海關總署發佈的4月貿易數據顯示,中國進出口數據穩中向好並超出市場預期。其中,中國對美國4月貿易順差達到221.9億美元,比3月份擴大43.8%。對歐美出口大幅回升,顯示出中國外貿整體上未受到貿易戰影響。

海關總署綜合統計司司長黃頌平表示,世界經濟持續復甦、國內經濟穩中向好,外貿發展內生動力增強,帶動中國進出口延續穩中向好態勢,前4個月保持較快增長。

在大豆和鋼材的進出口數據上,隨著外貿環境的波動,相關數據也發生變化。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4月中國進口大豆同比下降13.7%。鋼材出口方面,前4個月中國出口鋼材累計為2162萬噸,數量同比大幅下降20.1%。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說,大豆進口年初以來跌幅擴大,說明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已開始顯現。但整體上,中國對美國、歐盟、日本、東盟等的出口增速都保持較快增長。據此,連平認為,當前中美貿易摩擦沒有對中國的出口造成實質性影響。

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外貿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商務部表示,今年中國還將主動擴大進口,將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同時降低部分其他產品進口關稅,努力增加人民群眾需求比較集中的特色優勢產品進口。“中國製造”給全球消費者帶來了諸多實惠,“中國市場”為全球經濟發展創造了巨大空間,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表示,長期以來,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美國將眾多低端製造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而把研發中心和高端製造業、高端服務業留在本國。這種經濟結構使美國穩居全球價值鏈高端,成為全球利潤分配中的最大獲利者,同時也必然會催生美國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物美價廉商品的旺盛需求,很多貿易逆差由此產生。

他認為,認清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產生的根源就可以知道,解決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問題其實很簡單:美國應根據國內需求調整產業結構,多生產本國人民需要的產品以減少進口;同時,放開對中國等國家的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擴大出口。不理智地強迫別的國家與自己打貿易戰,並非解決貿易逆差問題的有效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