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高考結束了,有些高三學生紛紛把書撕得粉碎從樓上拋下,老師都勸不住,你怎麼看?

安然笑生


很高興能夠參與回答這個問題。現在高考結束後,高三學生撕書慶祝的新聞非常多,這是他們認為的一種解壓方式也是宣告高中三年生活徹底結束的標誌,但這種方式是不可取的。

對於現在愈來愈多的“撕書”現象,我們更應該從裡面發覺很多現代教育的問題,只有從根本上解決才能讓尊重知識回到正軌上來。

先分析下原因:

  • 學生壓力無處發洩。一個孩子,從小學到中學,整整12年,孩子們每天都在學習生活中度過,這需要怎樣的毅力與堅持, 人所共知,當今社會,最累的就是孩子們了。高考結束,在他們的思想中這種生活不會再來,迎接他們的是美好的大學時光,巨大的壓力選擇了這種方法釋放。

  • 應試教育下對知識的麻木。書本是教育的載體,撕書狂歡反映了對教育的“恨”。高考結束,“翻身農奴把歌唱”,這些“勞動的枷鎖”終於可以扔了。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將學生淹沒在了題山書海里,他們對知識已經麻木,感受不到知識帶來的愉悅。

  • 學生思想不成熟。學生思想都是單純的積極的,也是禁不住誘惑引導的。在巨大壓力下,有人撕書其他就會模仿,滾雪球效應越聚越多。

對此,我們該怎麼辦?

  • 加強思想引導。對於高考壓力,學校及家長聽該積極主動的去面對這個問題,將壓力往好的方面引導,雖然高考結束,但高考只是“敲門磚”,大學才是豐富自己的草原,巨大壓力下的學生轉入大學相對放鬆的學習環境後,是繼續鞭策自己還是放縱自己,這就需要正確的引導。

  • 尊重知識,感恩社會。看過一篇報道,西藏地區學生高考畢業後向學校奉獻哈達表達對其培養的敬意,這是對知識的尊重,也是對社會的感恩。現代學生心情浮躁,讓其學會感恩是很有必要的。

  • 畢業要有儀式感。現在很多學校已經開始實行畢業晚會之類的正式告別方式,富有儀式感的活動能夠增加學生的認同與歸屬感,這是很好的方法。

  • 完善教育改革體系。實行素質教育一直是我們社會共同努力的方向,現代教育披著素質教育的外衣實行應試教育的本質,這個需要國家社會各方面相互協調,我們的路還很長。

“撕書”這種方式現在正朝著儀式化、風俗化的方向演化,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學生們內心對儀式的渴望,對壓力的瞬間宣洩,但從長遠來看,卻並不是優秀的傳統。要想從根本上杜絕學生撕書,還是要建立一種良好的教育環境,學生們不再因為禁令而不撕書,而是因為尊重知識而珍惜書。

阿滿育兒


這是一種宣洩和釋放,在中國人眼裡,12年的寒窗苦讀,就是為了超越所謂的那道線,所以中國的畢業生,浪費了大好青春,換來的是,不會做事,只會考試。在大學的四年裡更是如此,只重學分,不重能力。之所以大學生就業難,關鍵問題根源在於企業發展理念,時間就是生產力,用人單位更多的希望應聘者能在極短時間內進入角色,甚至有一定社會經驗者優先,因為他們不需要花更多的時間過度就可以將能力轉化為財富。而中國的教育模式恰恰相反。中國落後的不僅僅是尖端科技,更重要的是各種領域的發展觀念,就好比現在的蘋果和華為,華為硬件做的再比蘋果好,沒有優秀的操作系統,也是白搭。其實這是個蝴蝶效應,教育模式先進了,人的綜合能力就會提高,人的能力提高了,生產力就發達,生產力發達,各種領域各種高科技產物就會技高一籌。


用戶4150731776580


中國教育的現狀造成的,寒窗苦讀十二年,只為一紙錄取通知書。話費十二年,練就了考試好本領,其他綜合能力比國際上低的多。

苦苦熬了十二年,一朝解放,肯定會發洩一下,腦子裡有沒有一個鏡頭,一群人因為興奮,往天上扔帽子?

發洩一下很正常,但是把書死的粉碎從樓上跑下去就不應該了,危險不說,還給環衛造成影響,可以發洩,但是行為不可取。


o百變書生o


不理智,這是跟風的一種表現,為什麼要撕書?如果只是為了發洩,可以喊出來,書沒有錯。可以捐贈可以賣,而且書本紙張很貴,可以回收再利用。個人覺得書是無辜的,更何況撕書和砍樹沒兩樣。撕書的心裡有三種:

1.學習不好的撕書想發洩終於可以不學了,要它何用?

2.學習優秀的撕書想終於可以進去理想大學,要它何用?

3.學習中游的撕書是在跟風,要它何用?

人生的轉折點就在於高考,但是撕書實在不能提倡,更應該制止!課本雖說可以定性為“考試用書”。但是想想它層給我帶來過“喜怒哀樂”,何不留個念想呢?如果能捐贈給偏遠山區就更好咯。


藍色理信


最初的撕書可能是一種被中學教育壓抑了六年的渲洩,過來形成了一種風氣:撕書是中學畢業的標誌。確實可以理解中學生!很多人經歷三年高中之後,再補習一年都不願意了,主要這書不是人讀的,是神讀的。說句不客氣的話,中學有很多知識真的是沒有用,主要是用於高考選拔賽之用一一沒有這些複雜難懂的知識,沒有辦法弄出高考區分度,誰去上北大清華?誰也願意當備胎。比如中學物理,如果學了大學的高等數學去學習中學物理,三年的物理只是大約三個月可以學的非常好。但是中學必須要折磨每個學生,目的就是為了區分度。因此撕書是一種情緒的渲洩,沒有什麼好指責和阻攔的。因為那些書他也不用了!撕了那些書也無所謂。


km妙手空空


我們學校沒有這種現象,因為樓道全部用玻璃封起來了,設計師夠狠!


耕讀小棧


大家好,我是高考大仙兒語文。作為一名教育領域的原創作者,在這裡我想簡單的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所幫助。

首先這是一種宣洩和釋放,在中國人眼裡,12年的寒窗苦讀,就是為了超越所謂的那道線,所以中國的畢業生,浪費了大好青春,換來的是,不會做事,只會考試。在大學的四年裡更是如此,只重學分,不重能力。

其次之所以大學生就業難,關鍵問題根源在於企業發展理念,時間就是生產力,用人單位更多的希望應聘者能在極短時間內進入角色,甚至有一定社會經驗者優先,因為他們不需要花更多的時間過度就可以將能力轉化為財富。而中國的教育模式恰恰相反。中國落後的不僅僅是尖端科技,更重要的是各種領域的發展觀念。

最後就好比現在的蘋果和華為,華為硬件做的再比蘋果好,沒有優秀的操作系統,也是白搭。其實這是個蝴蝶效應,教育模式先進了,人的綜合能力就會提高,人的能力提高了,生產力就發達,生產力發達,各種領域各種高科技產物就會技高一籌。


高考大仙兒語文


在國內很多的影視劇中,學生高考結束後把書本撕得粉碎,拋灑出教室,鏡頭中漫天洋洋灑灑的碎紙片,這一幕似乎已經成了必選動作。

無數的導演和編劇都彷彿想用這一幕情景來表現學生高考結束後的興奮,巨大壓抑下的釋放以及對幾年來痛苦學習歷程的反抗,可能還表達出對教育現狀的不滿,等等。這極具“儀式感”的一幕,彷彿還要宣告學生一段重要人生經歷的結束,以及另一段人生歷程的開啟。

但!估計文學作品真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我在現實生活中從來沒有親眼見過這樣“壯觀”的情景,在我的腦中它也只停留在這些影視劇中。

高考沒結束,書本還有些用,臨陣磨槍,不亮也光,還可以再看一看。高考結束,學生們匆匆走出考場,哪有時間回學校撕書,幹這麼無聊的事。當時最重要的事是儘快享受人生中最為“漫長”,最為輕鬆愉快的假期。對大部分高考生來說,這樣的假期,人生中可能只能經歷一次,一定要珍惜。有許許多多要乾的事,“撕書”可不當緊。

但!沒有見過,不代表不存在。孤陋寡聞不是否定事實的理由。誰有這樣的照片或視頻,希望可以共同欣賞。


七天侃侃


年年撕書,沒創意,老師應給他們一個無害的發洩方式,而把那些書籍保存下來,作為人生的紀念,總之,老師們引導及媒體宣傳都有問題。


素心明月


那一年高考完,我就把所有學習資料打包送到舊書書攤當廢紙賣了,書攤是賣舊書和各類學習資料的。等到放榜,差四分才上中專線,於是馬上又到書攤,發現我的書還在,又重贖買回來,再復讀一年,還好第二年高考,終於上了個第二批本科。

無論如何,高考好了,不要把書亂撕亂扔,就是考上滿意的大學,也要好好把課本收藏,說不定以後還有用。

不相信不愛書的人會讀好書。

考上大學的學生,也不要以為以後可以放鬆了,四年大學很快就會過去的,要好好珍惜這幾年的時光,不要有應付的想法。現在大學環境都不錯,大學有二個地方要珍惜,一個是圖書館,一個是操場。

當畢業走上社會時,才不後悔幾年時間沒好好珍惜。現在很多大學生不珍惜時間,只是玩手機玩遊戲,學習考試只是應付,太可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