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古道大字典JS001-靈白古道:越王此處別西施

古道大字典JS001-靈白古道:越王此處別西施

編號

JS001

靈白古道

靈白古道是從靈巖山寺到白馬澗風景區的古山道。

古道信息完整,蘇州、上海等周圍城市當天往返可走完此線,於是很多人選擇週末來這裡走一圈,躲避城市的喧囂,釋放辦公室的壓力。

站在靈巖寺邊上,遠眺蘇州城區,感覺城市遠在山下,不由耳旁風生。

古道大字典

地理位置

古道大字典JS001-靈白古道:越王此處別西施

人文歷史

古道大字典JS001-靈白古道:越王此處別西施

歷史名人中均有登靈巖山者,如南朝梁簡文帝、唐朝大詩人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李商穩等,宋范仲淹、宋釋園照等,明朝文徵明、唐寅、高啟等,清之康熙、乾隆二帝,歷史家畢沅以及現代田漢、鄧拓等,他們都有有詩文流傳於世。茲錄五首如後:梁簡文帝登琴臺詩:蕪階踐昔徑,復想鳴琴遊。音容萬能膠春罷,高名千載留。弱枝生古樹,舊石染新流。由來迭相歡,逝川終不收。

古道大字典JS001-靈白古道:越王此處別西施

而白馬澗的歷史文化底蘊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春秋戰國時乃吳王的養馬之地,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之處,如今尚有飲馬池、謝越嶺等遺址。龍池風景區內人文景觀眾多,通往龍池的小道為古御道,道兩側有清乾隆當年的行宮遺址、明朝文學家趙宧光題刻的千尺雪、壽星石,明末清初大書畫家徐枋的澗上草堂及洗心泉,還有云谷飛瀑、乾隆御碑、尋馬亭、水濱步道、天工石韻、十里木棧、游泳池等,做到人文與自然相結合,歷史與現代相結合。2002年,生物學家在龍池裡發現了有5.5億年曆史的活化石--桃花水母,龍池的自然價值不言而喻。

特色

靈巖山寺

古道大字典JS001-靈白古道:越王此處別西施

靈巖山寺是我國著名的佛教淨土宗道場之一。同時,也是國內外馳名的明勝古蹟和風景遊覽勝地。地處太湖之濱,毗鄰木瀆鎮,距蘇州市西南方十五公里,山高海拔二百二十公尺。居高臨下,湖光山色,蔚為壯觀。因為以前多其四石,猶如靈芝壯,故山名靈巖;南列峭壁如城,又名石城山;又因山勢右轉似象回顧狀,故又名象山。

靈巖山,本是春秋時代吳王夫差館娃宮的舊址,也是越國獻西施的地方。現今尚存吳王遺蹟和古蹟有:吳王井、梳妝檯、玩花池、玩月池、響廊、琴臺、西施洞、智積井、長壽亭、方亭等。清聖祖康熙和清高宗乾隆二帝南巡時,在山頂築有行宮,清咸豐十年焚於兵火。

靈巖山寺開創後,高僧輩出。晉、唐間的住持已無可考,自宋以後,如宋之園照、慈受、佛海,元之石湖、清之弘儲等,均為著名高僧。至民國十五年,淨宗十三祖印光法師卓錫靈巖,遠紹廬山東林,力闡淨土宗。解放後,認真執行黨和人民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對靈巖山寺加以保護。僧眾淨業和農林生產,並行不懈。靈巖淨土道場之名,聞於中外。靈巖山寺名勝古蹟很多。明朝詩人王鏊曾在山頂題字刻石"吳中勝蹟"。

白馬澗風景區

古道大字典JS001-靈白古道:越王此處別西施

白馬澗生態園位於蘇州高新區楓橋街道西部,是蘇州西部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佔地7平方公里,是整個高新區的一塊原生態“綠肺”。

白馬澗龍池景區離市中心16公里,區域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經濟發達,由國內著名的北京土人景觀規劃設計院規劃設計,高標準、高起點、和諧統一,內分六個功能區(四個自然風景區和兩個大眾休閒區)。規劃定位為蘇州城區內的自然生態型休閒度假區,突出生態園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特點。

古道行記

從蘇州站出站後,直接到南廣場坐公交69路。靈白線的起點靈巖山景區,在木瀆古鎮附近。69路公交車坐到嚴家花園站,走幾步就是靈巖山風景區了,公交行程約1小時。

沿路的標識很清楚,有小木牌標明“登山方向”,應該是不會走錯的了。從山腳到靈巖寺的路上,一直是石階或小石板路,應該是沒有太大難度的。

路過靈巖寺,看到有文字宣傳讓大家少燒香,一柱香表達心意即可。

站在靈巖寺邊上,遠眺蘇州城區,感覺城市遠在山下,不由耳旁風生。

古道大字典JS001-靈白古道:越王此處別西施

過了靈巖山,剩下的路就是土路了。不過,爬山的樂趣也在於此……山間的路有散碎的石子路,有兩旁生滿荊棘的黑土路、沿著巨石而上的陡坡、表面砂礫的黃色下坡,更有需要拉著繩索、扶著樹幹、拽著樹枝才能下去的山嶺……也許正因為這樣,徒步才趣味橫生。城市的柏油馬路太單調了,車子太多太擁擠了。

古道大字典JS001-靈白古道:越王此處別西施

到了白馬澗風景區,有很美的湖,但是人工的景色卻顯得沒有山間的小水泡那麼迷人了。

白馬澗景區門口有回市區的公交,隨便搭了一輛,然後到市區找一個能換乘69路公交的站,下車換乘69路,就又可以回到火車站南廣場啦。

關於我們

古道大字典JS001-靈白古道:越王此處別西施

古道網

古道網,是以“古道保護與發展協會”為依託的垂直資訊類門戶網站。古道網號召並組織古道相關的政府、學術機構、愛好者共同發現、修繕、保護古道;幫助並引導人們真實瞭解古道歷史,傳播古道文化;同時古道網整合古道相關的商業、旅遊、文化、戶外活動資源,尋找古道與現代社會的共融點,通過別具一格的古道遊、戶外賽事等形式。

古道大字典

古道大字典是古道網依建立的古道資料庫。其中收集整合了所有現存古道資料及信息,提供用戶精確精準的古道歷史人文資料。旨在保護已經或正在消失的古道,發揚古道文化。

古道保護與發展協會

古道保護與發展協會(APPDA)專注於古道內容的深度考察及歸類整理,形成系統性的古道大詞典、古道大地圖,收集古道歷史文物,建立古道博物館,以供研究查閱及展示古道歷史風貌。提供主題性古道文化研究與諮詢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