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在中國人的認知裡,為何總是談性色變?魯迅曾經也對此有過關注

“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國人的想象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魯迅幾十年前的話,看起來並不過時。在外國的自由開放之風剛剛傳入中國的時候,傳統的中國人對此嗤之以鼻安,認為他們有傷風化,不符合傳統之習俗,雖然說當時社會已經有了極大的變化,但人們的觀念還是有著傳統社會的影子。因此,中國人還有一個標籤就是“傳統”。


在中國人的認知裡,為何總是談性色變?魯迅曾經也對此有過關注


先有“中國大媽”潑糞性學家,再有大學性教育課的一道普通考題引發軒然大波,不知是國人的接受能力相當有限,還是說中國人對此本就有一些偏頗的看法,尤其是在很多人的心中,一個女人穿得少,這絕對就是不良女子,是被許多人牴觸的。當然在今天的大城市中,這也許已經見怪不怪,但是在一些小城市或者城鄉社會之中,這依然是一個禁忌的話題。


在中國人的認知裡,為何總是談性色變?魯迅曾經也對此有過關注


在古代社會的時期,女性基本上不會拋頭露面的,可以說在家裡相夫教子就是他們一輩子的職責,他們能做的就是好好對待他們的孩子和夫君,剩下的就沒有什麼需要關心的。傳統社會之中,女性的地位受到時代的限制,她們總是被當時的社會束縛。尤其在儒學思想的引導下,三綱五常的要求使得他們要時刻遵守禮制,如果有什麼不當的行為,可能就會受到當時時代的貶斥。可能有些人也聽過,一些女子被別人在大街上碰了手,回到家之後感覺自己受了侮辱,已經是不潔之身,想要選擇自殺。可見古人的時代裡,對女性的一種壓迫。

而在今天,男性和女性之間仍然存在著嚴格的分界線。可能不少人小時候,都有過被老師強制男生只能和男生坐一起,女生要和女生坐一起,以防早戀發生。這在教育領域裡面應該也算是一件常出現的情況,早戀的問題一直是父母所困擾的,不少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不好好學習,因為這些雜事而耽誤,所以對此頗為關注。其實早戀也無非是因為孩子對於雙方的好奇,因為不健全的教育知識傳授,才導致他們出現了早戀的情況。


在中國人的認知裡,為何總是談性色變?魯迅曾經也對此有過關注


此前在對學生的輔導中,給家長髮了一條“對孩子有針對性的輔導”,結果父母的注意力就在“性”這個詞上,認為是要給孩子傳授什麼不健康的知識。確實父母可能對此頗為芥蒂,害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不良影響,但不知道這種緊張的環境給孩子很大的壓力,父母的事事小心反而會給孩子一定的不健康的心理,好像這個區域就是個禁區,反而會更有好奇心,尤其是正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們,父母不讓做的事情,反而偏更有興趣。


在中國人的認知裡,為何總是談性色變?魯迅曾經也對此有過關注


在初高中的生物課本里,已經有了對人體組織的介紹,但小編上學的時候,老師是不講的,也許老師自己對於這些東西也不好意思。反而造成了班級裡的孩子拿著這些知識點開玩笑。而反觀外國的一些學校,也許認識到孩子缺失了這方面的知識,反而會對他們之後的成長是不利的,甚至是影響他們之後的人生軌跡,所以就儘可能的正確引導孩子的價值觀,幫助他們正確認識這個世界,從這一點來說,應該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在中國人的認知裡,為何總是談性色變?魯迅曾經也對此有過關注


雖然說今天的學校也有不少可設了相關知識的課程,但很多家長在見到課本之後就對此提出了反駁,認為這是對自己孩子的一種誤導。除了引導孩子之外,還需要幫助引導父母的教育,讓他們覺著這不僅僅是需要逃避的東西,而是需要重視的地方,如果孩子缺失了這方面的教育,在心理上是不健康的。雖然在一時來看,起到了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對他們以後的人生著想,避免他們為此做出一些錯誤的行為。


在中國人的認知裡,為何總是談性色變?魯迅曾經也對此有過關注


其實,家長們也不需要“談性色變”,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認識,反而能讓他們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這對於他們的人際關係處理以及學習上都是會很有幫助的。家長們也需要走出自己的禁忌區,給予孩子一些正確的指導,雖然說現在很多家長還是認為以學習為重,但現實生活中不少的例子給我們證實了社會發展是需要一個健康心理的人,如果對一些問題存在過激認識的話,對於他們的行為以及人際關係都是不益的。而讓孩子有了健康的認識之後,如果碰上什麼事情,也可以積極做出應對,而不是無能為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