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下沉到一線 戰“疫”在前沿

—市直(中省)單位聯點包乾甦仙區社區工作隊紀實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謝程鵾

把初心寫在行動上,把使命落在崗位上。疫情期間,市直(中省)單位聯點包乾甦仙區社區,各級黨組織迅速進入“戰時”狀態夯基壘臺,共產黨員緊急奔赴防控戰場,下沉一線、攻堅克難,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築起一道道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

衝鋒在前的“突擊隊”

小區和居民點是疫情防控最基礎、最基層、最有效的前沿陣地,點多線長面廣,基層幹群長期堅守,力量捉襟見肘。面對嚴峻複雜的防疫形勢,市委發出動員令:按照“應下盡下、就近就便”的原則,市、區、街道各級黨員幹部下沉社區、編入網格。

截至2月26日,市機關企事業各單位有50支工作隊2182名黨員幹部職工下沉甦仙區社區一線,全面充實一線防控力量,強化人員和車輛管控,堅決阻斷疫情傳播,成為基層戰“疫”的生力軍。

同時,建立“單位+社區+網格+樓棟+居民”防控模式,幫助社區做到健康狀況全摸排、密切接觸者全管控、居家服務全幫辦,具體承擔疫情宣傳、信息登記、值班值守、體溫量測、代購服務、巡邏勸導、心理諮詢、消毒保潔等疫情防控任務,將小區打造成一個個“防疫共同體”。

把戰鬥堡壘建在疫情防控最前線!市委明確要求,各級黨員幹部下沉一線,無論職務高低,一律聽從社區調遣,當“幫工”不當“監工”,去“幹活”不去“派活”,當“戰鬥員”不當“指揮員”。於是,“我負責人員排查”“我負責服務點值守”“我負責宣傳勸導”……一時間,社區微信群內下沉幹部承諾認領任務的話語刷爆了屏。

防控一線的“急先鋒”

一個社區就是一個作戰單元。黨員幹部下沉社區,以社區為戰場、小區為陣地、樓棟為堡壘,迅速轉換角色,變身防疫“急先鋒”。

鐵路小區是蘇仙嶺街道立交橋社區所轄小區之一,沒有物業管理、沒有人防物防技防,三分之一居民是老人,三分之一是租戶,且不清楚現有多少居民在家。

2月16日,蘇萬風景區管理處工作隊組織黨員30餘人開始協助社區網格員在小區排查,並一一列出諮詢事項相關條目,保證每戶按規定核實各項信息。

“首先試圖通過電話與居民聯繫,但很多電話打不通,或者沒人接,或電話號碼不對,有的家裡就沒有登記電話。”黨員彭卓玲說,一開始打出100多個電話,但收效甚微。

現代工具沒用,就使出“敲門行動”,用兩天時間,進行“地毯式”摸排,每天上午從8點半開始,一直持續到晚上,挨家挨戶上門調查登記,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奔走了兩天,完成343戶居民的巡查,大家感覺“兩天下來手指都敲得又紅又腫又疼。”

管住大路,“掐”住小路。南塔街道龍骨井社區2582戶8651人,屬典型的城中村,沒有院牆和大門,以私房為主,租戶多、老人多。老宿舍既無圍牆也無物業,人員可隨意進出。接到住宅小區實行排查管控指令,市檢察院工作隊、甦仙區檢察院工作隊與街道、社區連夜設置數百米藍色圍擋,社區出入口從15個壓縮到7個,築起防疫“鐵壁”。

“黨員幹部下沉社區,就像是‘及時雨’,不僅提高了社區工作效率,也為社區減壓減負。”白鹿洞社區黨支部書記劉紅梅說。

非常時期的“主心骨”

大事難事看擔當,危險時刻顯本色。甦仙區各級臨時黨支部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數千名黨員在“疫”線亮身份、領任務,實現疫情防控網格化、精細化,成為居民在非常時期的“主心骨”。

共克時艱,同舟共濟。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和動員能力,為抗疫一線及時送上“糧草”,解一線單位燃眉之急,各工作隊紛紛籌資捐物解囊相助。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市直(中省)單位聯點包乾甦仙區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組共籌資149萬餘元,捐贈物資物品摺合人民幣41萬餘元。

市委辦工作隊幫助社區建立防疫義務巡邏隊,擔負摸底調查、封閉道路、宣傳引導、人員隔離、卡口執勤等任務,始終奮戰在社區戰“疫”第一線,受到社區群眾的交口稱讚。

市委組織部工作隊將社區防疫工作與基層治理相結合,開展社區黨支部和黨員隊伍大整頓、轄區居民疫情大排查、重點人員大管控、防疫知識大宣傳、環境衛生大整治行動,有效推進社區防疫工作。

市檢察院、市住房保障服務中心工作隊為社區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空巢家庭、殘疾人等困難群體送去溫暖,免費發放米、油等生活急需物資。同時,聯繫單位食堂幫助商家銷售滯銷大米,解決商戶的燃眉之急。

市總工會、市委巡察辦工作隊實行黨員多跑腿、居民少出門,推進社區團購和“無接觸式”配送,由工作人員負責給困難群體統一買菜送菜。每天,他們都會通過發微信、打電話等方式收集居民需求,幫助購買日常必需品送上門。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生態環境局、教育局、林業局、湘南學院、郴州技師學院等工作隊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推動復工復產復學工作,實現兩不誤、兩促進。

市發改委、審計局、科技局、統計局、青山壠灌區水電管理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工作隊針對包乾社區環境複雜、入戶排查難度大、值班值守力量弱的現狀,採取“分區分類分棟施策”的方法開展入戶排查和值班值守工作。

市農業農村局、農經站工作隊探索城區蔬菜銷售新模式,開展統一收購菜農囤積蔬菜、分裝打包後無接觸式銷售至居民小區,併為居家隔離居民免費配送新鮮蔬菜。

市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交通建設質量安全監督站工作隊組織動員群眾一手抓抗疫、一手抓春耕生產,確保生產抗疫齊頭並進。

率先垂範的“排頭兵”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責任。廣大黨員幹部把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試金石和磨刀石,用堅守交出答卷。

特殊時期,特殊辦法。社區設置一個服務點、一頂賬篷、一張桌子、一個登記本子、一個測溫儀器、一個值守專班,對外來人員進行排查登記,確保“外防輸入,內防感染”措施到時到位。

“值守一班6個小時,交班的時候感到站得腿抽筋。遇到不聽勸的居民,說到嘴幹,但為早點控制疫情,我們必須堅持。”有孕在身仍在防疫一線的團市委書記熊娟說道。

自古忠孝兩難全。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黨組書記、局長袁少雄原本打算利用春節假期好好陪陪臥病在床的岳父,誰知這一次失約竟成永別。他強忍住悲痛和淚水,趕往老家簡單料理岳父的後事,翌日便悄悄返回抗疫一線。

市審計局副局長曹世香和市水利局副局長唐甲良夫妻分別擔任工作隊長,家中年過八旬的老人突患腦梗住院,她辦理好住院手續後,立即打電話給侄女幫忙護理婆婆,夫妻二人又回到抗疫一線。

夫妻雙雙抗“疫”傳佳話。市委編辦李瓊、郴州職業技術學院李軍雄、市地震局曹軍、市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黃冰玉、蘇仙嶺萬華巖風景名勝區吳昌軍、市不動產中心黎春華和他們的愛人也都是“執子之手、共抗疫情”的“夫妻檔”。

輕傷不下“火線”。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鄧革佑、檢察院許剛、市委黨史研究室李嗣亮年前剛做手術,市地震局副局長王幹才患腦幹出血,目前未完全恢復卻仍主動到一線參加防控點執勤。

巾幗展英姿。市住房保障服務中心王淑玲、市會展局何芳萍、市扶貧辦劉迎紅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被群眾稱為疫線的鏗鏘玫瑰;市委編辦吳玲懷孕三個月仍請纓值守,被譽為戰疫中的“孕鬥士”。

“疫情不退我不退”。省勞動模範、市環境衛生服務中心原紀委書記曹海清,市人民檢察院民行科袁志敏、劉仁忠,市生態環境局張建民退休不退崗,用行動詮釋退休黨員幹部的擔當。

戰疫不離父子兵。市檢察院科長李忠衛、法警支隊副支隊長羅智誠及其子女也先後加入到了抗疫的行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