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黄冈影像科医生:“最多一天做了524个CT检查”

“最多一天做了524个CT检查”

黄冈日报记者童婷 通讯员何幸运

忙!忙!忙!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刻,黄冈市中心医院影像科显得格外繁忙。医院3台CT机同时运转,影像科20多名医技人员加班加点。2019年大学毕业才分到科室的年轻技师简佳放弃回家过年,除夕和初一都坚守工作岗位,只通过电话给远在咸宁的父母拜年。

“最多的一天我们做了524个CT检查。”影像科主任樊斌说。

往年春节期间,樊斌会提前将工作和家事安排得有条不紊,今年他也按惯例提前将春节期间科室医技人员进行合理排班,让忙碌一年的大家能轮流休息几天,和家人欢度春节。他自己也准备回英山老家,与80多岁的父母一起吃个团年饭,陪他们过一个祥和的春节。

然而这一切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打破。

所有疑似发热患者,最初都是通过CT来诊断。从1月19日开始,到医院进行CT检查的疑似发热患者多起来。面对疫情,1月20日,樊斌迅速对影像科排班进行第二次调整,充实了影像科春节期间医技值班人员,让已安排轮休的医技人员放弃假期,回来上班。

随着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1月23日,樊斌决定,影像科主任和4个副主任、高年资医生全部取消春节休假。这是樊斌对影像科的第三次排班,这一次除了值班人员外,他特地增设了二线班和三线班,以确保患者人数增多时,医技人员能够真正“召之即来”。

1月21日,做CT检查420个;

1月22日,做CT检查448个;

1月23日,做CT检查524个;

1月24日,做CT检查400个……

这一串串数字记录着影像科医技人员的艰辛与付出,见证了在重大疫情面前市中心医院这个三甲医院的责任与担当。

守护生命,永不停歇。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黄冈市中心医院影像科的医技人员正坚守在CT检查一线忙碌着……


黄冈影像科医生:“最多一天做了524个CT检查”

湘鄂医生联手救治患者

黄冈日报记者童婷

1月28日10时整,黄冈市惠民医院隔离病房的患者汪明(化名)突然胸闷、气促加重。

这是一位70岁的爹爹,此前因发热、咳嗽住进这里。

此时,离 7 时 40 分衡阳市中心医院ICU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刘军和他的另外17名同事进入黄冈市惠民医院才2个小时。

短短2个小时,来自湖南衡阳的这支医疗团队已经穿上隔离服,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医师查房、提出诊疗计划;护理查房、输液、日常护理均有条不紊地进行。之后,这个团队将有12名医生、48名护士参与惠民医院的治疗工作。

病情不等人。衡阳医生团队与黄冈市中医医院医生团队迅速投入对患者的救治中。

刘军介绍,常规治疗患者的这种症状,医学上有两种方法:要么吸氧,严重的就用高流量氧疗或者机械通气治疗。

考虑到患者之前病情一直比较平稳,刘军团队立即给老人上了监护仪。心电血氧监护显示:患者血氧饱和度只有80%左右(正常人应该是 100%),偏低。“快!马上给予吸氧!”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30分钟后,患者症状依然没有明显缓解。

怎么办?两个团队马上决定:改用高流量氧疗治疗。

正常时候,普通病人通过吸氧,就可以让血氧饱和度回归正常;而肺炎患者由于缺氧更为严重,用高流量氧疗诊疗效果更佳。

20分钟左右,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到95%。老人表示,胸不那么闷了,气促症状明显好转。大家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这时候,市中医医院本部打来电话,有个疑似肺炎患者情况紧急,请刘军医生立即过去会诊。

10分钟后,当刘军出现在市中医医院时,那个病人的情形很危险,气管已经插管,上了呼吸机,血氧饱和度很不稳定。

刘军与市中医医院重症科主任龚长志初步判断,患者是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患者。他们一起详细制订了下一步治疗方案。

这一忙,又是1个小时过去了。脱下隔离服,刘军的衣服湿透了,午饭也没顾上吃,此时时针指向13时30分。

黄冈市惠民医院和龙王山老年公寓作为城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医院,目前收治了部分疑似患者。

湘鄂医生一家亲。来自湖南衡阳和株洲两市的部分医疗专家,1月28日分别进入黄冈市惠民医院和龙王山老年公寓参与诊疗工作,用实际行动为黄冈抗击疫情带来浓浓暖意。

责编:彭刚 叶涵莹|初审:李奕漫|终审:钱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