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在百年難遇的肺炎疫情中,淺析中國人所展現出的,"仁"字哲學

泱泱華夏,五千年文明傳承,數千年文化積澱,早就融入到了中國人的骨血裡。


如今,武漢疫情——人類史上少有的大災難來臨之際,中國人獨有的風骨和操守,淋漓地展露於世人面前。


14億人口,

於和平時期,各安一隅;於危難時刻,眾志成城。


這樣的魄力和風骨,從中國獨有的傳統文化中可見一斑。


因為,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古老文化裡,蘊含著大量的、古樸的、簡單的哲學思維。其中,"仁"是儒家的核心。


而這次疫情中,撐起國人風骨的文化之源,當"仁"不讓。


在百年難遇的肺炎疫情中,淺析中國人所展現出的,


01 儒家思想:何為仁?


要談"仁",先要講儒學。


儒學,源於周朝,起於春秋時期的孔孟,興於漢代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治決策。


傳承兩千五百多年,到如今,國人的舉止言行中,無不體現出儒家的思想觀。


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那麼到底何為"仁"?


首先,從造字法來理解"仁":


在百年難遇的肺炎疫情中,淺析中國人所展現出的,

"仁"是會意字,從甲骨文中看,左邊是一個人,右邊是個重文符號,代表另一個人,意思一目瞭然,表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仁"。


引申的意思就是:二人親如一人,視人如視己。也就是說愛別人如同愛自己一樣。


其次,是先哲們對"仁"的直接解答。

《論語》中一段對話是這樣的: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孔子的弟子樊遲問仁到底是什麼?孔子的回答十分明確"愛人。"就是愛護他人,關心他人,幫助他人。


那麼要愛到什麼程度呢?


《韓非子.解老》告訴我們:"仁者,謂其心中欣然而愛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惡人之有禍也。"


就是說發自內心歡喜地愛別人,為別人的開心而開心,為別人的難過而難過。


這種愛,不是愛給別人看的做秀,而是發自肺腑的,真的歡喜,才叫"仁"。


唐代的韓愈主張:"博愛之謂仁。"這就規定了"仁"的範圍之廣大。


"仁"的對象雖然要廣博,但也有限制。孔子曾說:"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能成為"仁"的,就是要只做好事,不做壞事。一言一行都要謹慎。哪怕你做了一千件好事,就做了一件壞事,這也不能叫"仁"。


在這場席捲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肺炎疫情中,中國人上到領導人,下到普通百姓,都盡到自己的職責,將"仁"字發揮得淋漓盡致。


疫情之初,國家立即命令封城,而且緊急蓋起火神、雷神醫院,迅疾調動大批物資馳援武漢,這就是愛百姓如愛己的"大愛無疆"。


醫務工作者,逆流而上,勇擔重任,用軍人的素質奮戰在第一線,這也是"愛人"無限。


百姓平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閉門躲避疫情,這更是"小愛無痕"。


"仁者,人也。"以人為本,有人的地方就有仁,就有愛,這是武漢疫情的核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


在百年難遇的肺炎疫情中,淺析中國人所展現出的,


02 仁與愛的哲學思辨


愛分好多種,生活中,對子女的無原則的溺愛,對明星的盲目崇拜,對權力的愛,對金錢的痴迷,都會成為一種喪失底線原則的瘋狂,這些愛,都不是仁愛。


我們所說的仁愛,要以"仁"為根,愛為枝葉的。所以,知道"仁"與"愛"的關係極其重要。


關係一:

朱熹說:"仁為愛體,愛為人用。"


意思是說:"仁是愛的根本,愛是仁的發用。"更通俗易懂的說法就是,"仁是根,愛是苗",有了根的愛,也就是有了仁做為基礎,那這樣的愛是道德底線之愛。


沒有仁為根的愛,如同一種四處飄散的情緒,控制不了,會肆意氾濫。比如,對子女無底線的溺愛,就會毫無底線原則。


所以,有無"仁"做根本,是區分道德之愛和非道德之愛的標準。


關係二:朱熹認為,仁是未發的狀態,愛是已發的狀態。


好比仁是剛剛種下的種子,而他在醞釀之後,破土而出是時刻,就是愛的發出的狀態。


當道德行為發生時,"仁慈"之心已發出來,呈現出來了,就是愛。


如現在奮戰在疫情一線上的志願者們,明知道又被感染的風險,仍然上前線,"不計生死,不論報酬。"這就是屬於愛已發,而仁在心。


在百年難遇的肺炎疫情中,淺析中國人所展現出的,


關係三:

程顥、程頤有言:"愛自是情,仁自是性,豈可專以愛為仁?"


就是說,愛是情感,仁是本性,怎能把愛等同於仁呢?


比如,當疫情時期,一個賣假口罩的罪犯也感染了肺炎,我們可以對他動"仁心",先治療再審判,但卻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愛他。


這就是仁和愛的根本區別。


總之,仁就是根,愛就像是萌芽。從愛父母、到愛護百姓、愛惜萬物,就像是從仁擴展到了萬物。


如今,大災席捲全世界,中國不僅發仁心之根,積極拯救黎民百姓於水火,還發用愛之枝葉,向全世界共享醫療成果和物資支援。


此仁愛內外齊發的大國氣度,可為萬世之表率。


03 行仁之方


我們知道什麼是仁了,也知道仁和愛的區別,那麼怎麼樣才能做到仁呢?


方1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所謂有仁愛之心的人,如果自己要立身世間,那麼就要讓別人先立身,自己要達到什麼高度,先要讓別人先達到那個高度。能推己及人,這就是踐行仁的方法。


中國的疫情,讓14億中國人瞬間停工、停學、停產,同樣的,如今疫情在世界蔓延,他國也是一樣,中國能第一時間站出來,將自己的經驗、教訓公佈出來,這種仁心和態度,就是推己及人的當仁不讓。


當然,在我們用"仁"心思維去對待全世界時候,全世界返給我們的幫助和高度評價,同樣令人刮目。這是"求仁得仁"。


方2:

元代許衡曾言:"仁者必克己,克己則公,公則仁,仁則愛"


仁義的人對自己都很嚴格,嚴格要求自己才會有公平的心,公平後才會仁的品格,有仁義的品格後,愛心才會產生。


還是武漢肺炎疫情,在災難面前,李文亮醫生首先在朋友圈公佈了懷疑是SARS病毒的情況,但卻遭到了拘留和道歉的處分。


當權者,如果第一時間,不是考慮自己的官職和影響,而是嚴格調查,事情也許不會那麼糟。


因為不嚴格,所以不公正,所以沒有仁性的體現,大愛之情,也就無從談起了。


血的教訓,當引以為戒。子曰:"克己復禮,天下歸仁。"


方3仲弓問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這是處處為人著想,換位思考。這即是一種具體的愛人的方式。


就像現在的美國,前幾日,不知出於何種原因和考慮,竟然限制中國記者在美國的數量。


不知是心虛,還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總之,對中國這種限制,就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他們不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好,中國可以限制美國的記者的數量,滋味品一品,早點兒懂得"與人為善"的道理也好。


所以,"仁"他們是缺乏的,如果有仁愛之心,就該好好查一查,美國的近期流感,死了那麼多的人,到底是新冠肺炎,還是普通流感,而不是不敢面對世界,不敢面對質疑。


相較而言,中國在疫情確定的第一時間,向全世界公佈詳情,這才是對自己和他人都負責的正確輸出方式。


在百年難遇的肺炎疫情中,淺析中國人所展現出的,


04結語


仁,字形簡單,哲理深厚。


其實,原始素樸的仁道精神,就是與人和平相處,不算計,不打壓,不挑釁,不爭鬥,利益面前互敬互讓,片刻之間不違仁,以禮相待,以仁相處。


程顥、程頤說:"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莫非己者。"天地萬物與我等同。


中國人,就是用這樣的思維,對待自己的親人、朋友、國家和鄰國的。


所以,中國主張,"道不遠人,人無異國。"


所以,中國人:

居家,呵護兒女,敬老愛妻;

居外,君子之交,鄰里和諧;

對國,披肝瀝膽、同舟共濟;

對外,同氣連枝、肝膽相照。


"仁心愛意"貫徹始終,這是中國人,這是中國,一個滲透了五千年文化骨血的國度!


在百年難遇的肺炎疫情中,淺析中國人所展現出的,


注:本文參考《論語》《韓非子》《朱文公集》《河南程氏遺書》《仁》等經典書目。


作者簡介:碧霄,既是讀書種子,亦是散淡閒人;曾經行醫著文,亦曾教書育人。


本文為一家之言,有感而發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