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祕密警察

一座大廈的傾塌,往往是從一條小小的裂縫開始。

今日推薦第79屆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竊聽風暴》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本片的男主維斯勒,是一個典型的德國男人,嚴謹細緻,不苟言笑。無牽無掛的獨身生活,讓他十分適合做一名為國效力的秘密警察。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維斯勒業務熟練,尤其擅長監聽和審訊,還在特工學院兼任教授。

如果不是職業生涯的最後一次任務,這顆稱職的螺絲釘,或許會兢兢業業一輩子。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所有的一切,只源於開頭那場平淡無奇的舞臺劇。一場表演下來,隻手遮天的文化部部長,看上了在舞臺上表演的女演員。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而擁有敏銳直覺的維斯勒,盯上了女演員的丈夫,一名有反動嫌疑的新銳作家。兩人不謀而合,開始了秘密監聽。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那個時候,恐怕維斯勒自己都不願意承認,他早已被女演員的美麗打動。更沒想到的是,竊聽任務執行到一半,維斯勒的人性開始復甦。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他竟然選擇犧牲自己的仕途,去保護這群作家。不僅杜撰竊聽報告,還在最危急當口,幫這群“叛國”作家躲過一劫。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維斯勒的下場可想而知,被國家貶職,成為一名拆信員。直到政治變天,柏林牆被推倒,他才從暗無天日的地下室中解救出來。但仍然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靠送報維持生計。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故事發生在1984年的東德,對歷史稍有了解,就會知道這不是一個隨意挑選的年份。

在那個背景下,前民主德國有85000名秘密警察和數十萬名"線民",埋伏在社會各個角落的。

而維斯勒不過是其中的一名。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由此看來,片中人人自危的緊張氛圍,並非導演故意誇大。想想看,整個社會都籠罩在國家安全局的高壓統治之下。所有人都謹小慎微,連吃飯時開的一個玩笑,都有可能惹來殺身之禍。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用維斯勒頂頭上司的話來說,就是:“國家把你培養地這麼優秀,不是讓你開國家的玩笑,甚至是出賣國家。你要做的,是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然而,維斯勒偏偏出賣了他口中所謂的國家。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在竊聽作家夫婦的過程中,他親耳聽到這群自由人士的信仰和吶喊,內心得到前所未有的極大觸動。

趁兩人都不在家時,順走了一本詩集。躺在沙發上,一邊讀詩,一邊獨享愜意時光。

隔著竊聽器,聽到作家彈奏出的、飽含情感的鋼琴聲時,會忍不住流下熱淚。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在得知另一位作家自殺的隱情後,決定縱容他們密謀寫反動文章。

沒幾天,一篇揭發東德真實自殺人數的文章,出現在了西德的一本雜誌上。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國安局瞬間爆發了,埋了這麼多眼線,居然還有漏網之魚。於是,頭號嫌疑犯作家,以及監聽他的維斯勒,一併被視為了國家的的眼中釘。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連同作家的妻子,美麗又堅強舞臺劇演員,被文化部部長蹂躪摧殘後,還要被逼著背叛丈夫。

到最後,精神恍惚之下,一場意外車禍奪去了她短暫的生命。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說到底,電影是為了表現前民主德國的人們,對自由民主的追求與嚮往。

文中的主角本應是那對作家夫婦,但僅僅是這樣,作品的震撼力必然會大大降低。

把鏡頭對向維斯勒的做法,顯得十分高明。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在夫妻兩人之間,維斯勒彷彿一個上帝,在事情的節骨點,掌控著命運的走向。利用安裝在門鈴上的電線,他讓作家知道了妻子和文藝部長約會的秘密。而後,他又設計一場酒館偶遇,說服了女演員,讓她回到了作家的身邊。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電影中有一個鏡頭,竊聽器那頭,作家夫婦幸福地擁抱在一起。維斯勒在耳機這頭,也側著身體,環抱著手臂,像是在安撫著自己的愛人。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他完全被他們吸引了,感動了。沉浸在幸福氛圍中的維斯勒,沒發現另外一名接班的特工來了。

直到同事提醒他,他才馬上坐正身子,嚴肅地說:“你又遲到了5分鐘。”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當晚,他找來一個妓女,來宣洩自己的感情和性慾。甚至幼稚得要妓女配多陪他一會……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維斯勒不知道背叛國家的結果嗎?他當然知道。

頂頭上司不止一次對他說過,竊聽計劃成功的話,他們都會得到提升的。與此同時,也暗示了失敗的嚴重後果。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哪怕如此,他還是拼盡全力,去保護這對夫婦。當看到心愛的女演員,被車撞出幾米開外時,他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感情。不顧自己特工的身份,像個孩子一樣瘋狂地衝上去,跪在女演員面前。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女演員奄奄一息:“我太懦弱了,我永遠無法彌補我的過錯。”

維斯勒痛不欲生:“別說話了,你不會死,我已經把打字機轉移了。”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而此時,作家從樓跑了下來,抱起愛人,失聲痛哭。而維斯勒,卻像影子一樣躲到一旁,只能在心中為觸摸不到的愛人,默默流淚。

總之,一個殺手動了情的故事,浪漫又悽美。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導演兼編劇多納士馬爾克,前後籌備了9年,於33歲才推出這部處女作。

初試啼聲,便一舉成名。拍攝過程中,多納士馬爾克受到許多前東德人的幫助。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電影中的機關大樓屬於實地拍攝,但唯一被拒絕的實拍地點,是前東德監獄博物館的館長。

館長說,這個劇本不符合史實。因為整個東德歷史,像維斯勒這樣“良心發現”的秘密警察,對不起,一個都沒有。

事實遠比電影更冷酷無情。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就像導演說的,在那個動亂不堪的年代,你是有選擇的。

然而,事實卻是,沒有人選擇善良。

電影的結局太溫情。

柏林牆被推倒的兩年後,作家得知自己當年也被監視過,十分意外。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跑去國安局查看檔案,發現了幾大本杜撰的監聽記錄。震驚之餘,他被署名HGW XX/7的特工深深感動。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原來,在最動亂、最危險的關頭,他之所以能逃過一劫,全因為有一個陌生人,在背後默默幫助他,支持他。而他竟然一無所知。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看著拿著報紙,走在大街上的維斯勒,遲到多年的感動和感謝,卻不知如何說出口。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再兩年後,維斯勒路過一家書店。書店的櫥窗上貼著一張大大的作家的畫報,那是一本獻給好人的書。


豆瓣9.1分《竊聽風暴》:千萬別請文藝青年做秘密警察


而那個好人,正是他本人。

因為書的扉頁上,寫著獻給HGW XX/7。

終於,一個動亂時期的好人,得到了最溫情,最浪漫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