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的科幻電影為什麼拍不出《星際穿越》《銀翼殺手2049》《頭號玩家》等等這種大作,到底差在哪裡?

Adoptionist


中國科幻電影拍不出《星際穿越》,《銀翼殺手2049》,《頭號玩家》等這種大作主要這四個方面存在差距:

1、電影技術與製作方面具有較大差距

美國科幻電影製作團隊,具有豐富的經驗以及所擁有的成熟團隊是其它國家無法比擬和超越的!我國的科幻題材電影其實才成型比較晚,沒有先進的特效和高超的後期技術。所以中國很難做到像好萊塢那種全程炸裂特效的效果出來,更沒有能力作出空前逼真的大場面效果來!

2、科幻電影必須有雄厚的資金作支持

不得不說這方面美國電影公司也是大費周章,有時候為了一部電影的呈現效果,甚至不惜投入大資金去改造大自然,以求達到光怪陸離的科幻場景效果!而我國電影成本投資不大,花錢主要用來請明星,並不考慮拍攝場景的真實性及使用價值性,花錢做特效還不如拿去拍一部愛情片更切合實際。

3、思想思維方面具有較大差異

這點也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美國人的思維思想比較超前,想象力豐富,民主主義情懷,英雄主義情懷等等,讓他們選擇了科幻奇幻,超級英雄等的大片!然後相對於我國的保守,喜歡墨守成規,不願意冒險進取等等!

4、編劇導演的素養要高

放眼國內,很多無良導演只是為了拍電影圈錢,根本不管電影的內容和質量,甚至都不去管電影的邏輯問題,只為了能讓觀眾看著爽。








美日影視


我認為原因有這些,科幻電影是一個特殊的類型。它比拍一般的電影有著更多的要求和更嚴格的製作流程。而總結起來其實就是一個字:錢!確實如此,說通俗點就是風險太大!為什麼呢?我來簡單概括下。

第一,製作科幻電影首先需要的是素材,也就是劇本,這種劇本素材不能全靠想象,但是也不能缺想像。科幻就是科學的幻想。我們之前缺少的就是這些,嚴謹的科學知識和對未來幻想似乎一直不是我們拿手的。不過現在有所改觀,科幻題材的小說開始火熱,好的故事慢慢的會出現。

第二,科幻電影的發展環境也不是很成熟。縱觀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總的發展也沒有多少年,近年來才有越來越多的片子輸出國外,而美國好萊塢電影,獅門、福克斯、環球等等,他們的電影發展早,無數的電影作品的競爭,帶來了豐富的製作經驗和想象空間!他們科幻電影的崛起是靠無數犧牲品和長時間摸索出來的。這是經驗上的缺少!

中國電影的製作一直缺乏經驗,例如一個太空鏡頭,可能都很難製造出來,道具、空間、設備讓我們沒有經驗。而模仿卻缺乏吸引眼球的能力,所以大場面、武術、槍戰、神話才是我們的特長。況且我們一直是個“懷舊感恩”的民族!也是我們的優點。可是好萊塢一套成熟的流水線操作加上硬實力的特效公司加持和巨大的客戶人群,讓他們有恃無恐。可是科幻電影讓我們不敢大放手腳,一個失敗可能虧得傾家蕩產。這是風險

第三,科幻電影除了畫面,音效也是最重要的。《星際穿越》可以邀請整個樂團製作電影原聲,這是財大氣粗,做出來的音樂質量特別高,我們的底氣還不足。科幻電影的回報率在國內不夠高。

第四,導演,大部分導演們都是想著怎麼圈錢,能用心製作的又缺少投資,郭帆的流浪地球就是一個例子。後期渲染想要製作精良需要非常多的時間,投資人可等不了。

總的來說,這一切都是需要很大精力和很長的時間,我們還需要時間


科幻迷簡左


科幻題材電影素有"吸金王"之稱,每年數量不到5%的科幻電影卻能拿下全球票房三分之一,

以科幻大片為主的美國好萊塢,更是成為全球吸金聚寶盆。而為何我國在科幻電影上卻總是拍不出大作?

像《流浪地球》之類的開山之作其實在製作過程中也屢次面臨難產的困境。究竟是什麼原因阻礙中國科幻電影的發展,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中國科幻電影未形成產業化體系和工業化生產模式!

好萊塢的科幻電影以工業化生產模式運作,各個環節緊緊相扣,大量技術人群,特效公司扎堆其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為科幻片的精良製作提供了紮實的產業基礎。

從題材的選用到演員的組成都十分講究,最為關鍵的科幻電影后期特效製作中更是捨得投入巨資進行系統性設計,細節性磨合,每一幀都把精彩絕妙的創意運用其中,和演員的精彩演出絲絲入縫,每一部經典科幻片其實就是一個高質量的電影工業產品。

2)中國電影人太缺少劉慈欣所說的“科幻情懷”!

劉慈欣認為,中國科幻電影現在最不缺的就是錢,也不缺技術,最缺的一個東西就是科幻的情懷。或者換句話說就是對科幻的認識。

我認為這句話不僅完全正確,而且指明瞭中國科幻電影的未來發展方向。科幻電影是建立在軟文化基礎之上,美國作為一個文化大熔爐,首先把很多的民族文化融入進去,然後用科學的發展思想作為催化劑在這個熔爐中發酵,從小孩到老人,從黑人到白人,從走卒販夫到國家總統都有科幻情結,科幻電影取得巨大成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3)中國電影人缺少科幻“工匠”精神!

急功近利的票房文化,驅趕著很多中國電影粗製濫造,扭曲的追星文化孕育出大量顏值控和小鮮肉明星,

試問那位觀眾在科幻鉅製中看到明星可以靠顏值來贏得全球觀眾的一致喜愛,靠的只有紮實的演技和紮實的後期特效製作。

卡梅隆、斯皮爾伯格、艾默裡奇、諾蘭、艾布拉姆斯、呂克·貝松這些科幻電影界的“巨擎”、“定海神針”其實都是“科幻工匠”。

為了一個心目中的科幻夢想,籌劃個三五年甚至十來年都大有人在,

而要中國導演和明星們像斯皮爾伯格、卡梅隆那樣為了一個科幻情結籌劃個三五年的事情他們是絕對不會幹的。

花三五年籌劃一部電影,那會讓他們錯過多少個“黃金檔”吶?太不划算了,苦點快錢才是“明白人”乾的事。

只有中國科幻電影何時有了“工匠文化”的深厚土壤,我們何時才能製作出我們的科幻鉅製!







奇聞奇趣奇事


每年都有很多影迷期待讓他們趨之若鶩美國科幻大片。國人每每都會在問,為什麼中國拍不出如此卓越的科幻片呢?中國科幻電影到底差在哪?

原因一:投資小,技術受限

科幻電影要“燒錢”!

好的特效,中國沒有,得燒錢!好的音樂,也不便宜,得燒錢!好的佈景,得燒錢!好的演員,最燒錢!例如《銀翼殺手2049》的成本是1.5億,《全球風暴》的成本是1.4億,都是一大筆投資。

電影市場從之前的劇本找錢發展到現在錢找劇本,影視業大佬們曾認為資本對於中國影視產業的快速發展功不可沒。一方面沒錯,一方面對技術層面的投資確實少的可憐,造就了一大批五毛特效爛片。視覺層面的技術難以達到文本創作層面的描述,《三體》的一次次跳票就是最直接的提現。也可以說視覺層面我們的特效團隊幾乎沒有這個方面的經驗,《流浪地球》的預告片裡也有提到。

原因二:編劇人才缺乏

國內,缺乏創意的主導型科幻片從業人員。

科幻電影從製作上,首先需要的就是素材,也就是劇本和故事書。科幻就是科學和幻想。科學是需要理論實際和現實經驗的,這就很依賴這個國家民族的科學素養,而我們還缺少那種元素;而科學幻想是在科學知識的基礎上才能產生的。這也就導致科幻小說的匱乏,嚴謹的科學知識和對未來幻想似乎一直不是我們拿手的,這是素材的缺乏,也就是編劇人缺乏導致而成的!

原因三:起步晚,底氣不足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周星在發言中談到,“從事影視專業的研究者,中國的科幻影像儘管做了很多努力,也有許多人認為,2014年、2015年是科幻電影的元年,但中國科幻電影和西方的科幻電影相比,還有極大的距離。”

科幻作品對於人類突破現實的存在和思維有巨大的作用。按照英國研究者對於著名的科幻文學作品的研究,科幻作品70%左右的設想在當初匪夷所思,但是後來都變成了現實,比如潛艇、導彈。



小磊哥聊影視


我覺得之所以拍不出超越美國的科幻大片,主要有以下幾點

1.經費不足。大家都知道,科幻電影都是由特效製作的,而特效是好多工作人員一幀一幀的處理的圖像,每秒至少需要24幀才會讓人有連貫性。所以製作特效成本是非常高的。哪一部電影同樣投資十幾億,為什麼還是差距還這麼大?中國也拍過十幾億經費的電影。不過據統計中國電影的投資70%都給了演員,而美國演員只佔40%,所以經費的不足,造成特效的效果不太理想,或者更喜歡往少特效的路線發展。

2.版權保護問題。中國電影市場是非常大的,但是對電影版權的保護並沒有美國人做得好。甚至電影還沒有在影院播完,朋友圈裡的鏈接已經有了。所以即使市場很大,可有效的市場並不多。美國的電影只要沒有公開版權,你在網上是搜不到的。但是我們卻可以隨意的看。所以沒有了版權保護,經費預算也被嚴格的限制了。

3.美國人對未來科技的痴狂。他們對未來科技的嚮往幾乎達到了瘋狂的地步,所以也有很多電影都是建立在未被證實卻提出假想的推理中。和如今的科技擦邊。而我們對於未來科技的嚮往並沒有那麼強烈,導演自然沒有那麼多靈感,也拍不出具有靈魂的科技大片。



壹剪媒娛樂


中國科幻電影拍不出《星際穿越》,《銀翼殺手2049》,《頭號玩家》等這種大作主要這四個方面存在差距:

1、電影技術與製作方面具有較大差距

美國科幻電影製作團隊,具有豐富的經驗以及所擁有的成熟團隊是其它國家無法比擬和超越的!我國的科幻題材電影其實才成型比較晚,沒有先進的特效和高超的後期技術。所以中國很難做到像好萊塢那種全程炸裂特效的效果出來,更沒有能力作出空前逼真的大場面效果來!

2、科幻電影必須有雄厚的資金作支持

不得不說這方面美國電影公司也是大費周章,有時候為了一部電影的呈現效果,甚至不惜投入大資金去改造大自然,以求達到光怪陸離的科幻場景效果!而我國電影成本投資不大,花錢主要用來請明星,並不考慮拍攝場景的真實性及使用價值性,花錢做特效還不如拿去拍一部愛情片更切合實際。

3、思想思維方面具有較大差異

這點也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美國人的思維思想比較超前,想象力豐富,民主主義情懷,英雄主義情懷等等,讓他們選擇了科幻奇幻,超級英雄等的大片!然後相對於我國的保守,喜歡墨守成規,不願意冒險進取等等!

4、編劇導演的素養要高

放眼國內,很多無良導演只是為了拍電影圈錢,根本不管電影的內容和質量,甚至都不去管電影的邏輯問題,只為了能讓觀眾看著爽。


傷心的陌路


大家好,我是紅酒,一個專注於影視剪輯的女孩子。

我回答了題主的問題,但是我不承認題主的問題。因為我認為中國也有好的科幻片,例如去年上映的《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去年很熱的“春節檔”影片,很少看電影的我,聽了介紹,週末也不由自主走進了電影院。從網上評論看,《流浪地球》不但獲得了很多觀眾的讚賞,還引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問題。電影中涉及的科學知識非常多,且高度融入劇情。從這個角度看,一部好的科幻電影真的能開啟觀眾、尤其是孩子們的想象力與求知慾。

看了劇情介紹,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尋找新家園。然而宇宙之路危機四伏,為了拯救地球,為了人類能在漫長的2500年後抵達新的家園,流浪地球時代的年輕人挺身而出,展開爭分奪秒的生死之戰。地球逃離計劃得以實施,地球成了一個交通工具。

具體做法,是先進入“剎車時代”,讓地球停止自轉。然後是“逃逸時代”,全功率開動安裝在全球的發動機,逃離太陽系。然後進入“流浪時代I”,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然後是“流浪時代II”進行漫長的減速。最後是新太陽時代,即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恆星的衛星。

坐在電影院,帶上3D眼鏡,一種震撼難以適應的場景,讓人驚心動魄。因為年齡大,接觸科幻的機會也不多,理解很困難。自己覺得這該是年輕人看的電影。耐心坐下後,對自己無知的大腦來說,這些劇情有些應接不暇,但是不斷變幻的屏幕上的色調和色彩讓我這個攝影愛好者激動起來。於是掏出相機,也不管劇中什麼情節了,只迷上了其中的畫面設計和色彩搭配,抓拍了一些場景分享一下。由於攝影水平有限,鑑賞能力缺乏,只能盲目喜歡和大家分享一下,不敢妄加評論。正好近期正在閱讀《藝術中的色彩》(約翰•蓋奇著 黃諶暘譯)一書,根據瞭解情況結合實際感受,得到了一些淺薄的認知,同時在微信裡看見有人發的“從《流浪地球》看攝影中的視覺色彩設計”一文,也頗有感悟。

該影片的主打色彩是藍色、橙色和紅色。雖然色彩的感受和意義隨著歷史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改變,但從攝影的視覺心理和色彩心理分析,目前認知偏差不大。不同的色彩帶來了不一樣的氛圍、情緒和感受。藍色和它的冷色調在影片中主要用在了空間站、裝載車、暗無天日的地下城、寒冷的地球表面,用以表達壓抑、悲涼和嚴謹的工作氛圍。橙色是歡快活潑的光輝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溫暖的色,在影片中太陽、木星、和火石以及木星的爆炸活動都使用了該色調,表達一種激情、振奮和希望。紅色是激情奔放、吉祥、緊張、奮鬥、悲壯的象徵,是激情高潮和情緒的調動劑。影片中全球開始展開飽和式營救的場景中處處都用紅色表達著一種絕境時刻的集體主義悲壯感。另外,在影片中根據劇情需要還摻雜了一些其他代表著恐怖、詭異的色彩。也不時用多種色彩摻雜表示複雜的場景和心理感受。比如在藍色主調的空間站內悲涼壓抑的狀態下,航天員拿出一張紅色的照片點綴,讓人的心裡充滿了希望和溫暖。





紅酒愛剪輯


大家好,我來說說我的觀點

其實拍科幻片有幾個很重要的條件

1,當然是劇本,不可否認中國好的科幻片也有,但少,像《流浪地球》我個人認為是中國目前最好的科幻片,它的題材新穎,雖然故事情節也是常規套路但是題材夠新,所以拍出來效果不錯。這就歸功於劇本好。但說實話,中國的好的科幻劇本真的少,也可能是製作困難或者編劇賺的錢少,就導致了一些即使有想象力的也不會太下功夫去寫個好的劇本

2,電影成本。一部好的科幻片是需要大量特效技術運用到後期製作上的,這就導致了需要很多資金。而在中國大家都知道,一部電影大部分的錢都是用來給演員發片酬的。說到這裡我就打個比方,之前我說《流浪地球》好,那如果吳京不是投資方,不是0片酬出演,也跟其他演員一樣拿片酬,那少了他幾千萬的投資,另外還要拿走幾千萬,一來一去電影製作就少了一個多億,我估計電影出來的質量會差很多,至少特效會差不少。所以錢很重要。

3,演員演技。中國其實好演員很多的,但有時候投資方卻會考慮用當紅明星去演,不管他是不是適合這個角色,演技好不好。我不是說全部的當紅流量演技都不好,但至少得找合適的人。舉例《上海堡壘》,網絡上罵了那麼久我也不再說什麼了。不過可以體現出電影質量演員確實很重要。

4,創造力。這個就跟國情有關了。個人覺得中國人模仿能力世界第一,但創造力卻確實不如一些歐美國家。我身為中國人不應該這樣說,但我認為是事實。你看新聞裡發明什麼,創造了什麼大部分都是外國人,得諾貝爾獎的也基本上都是外國人,說明人家願意去鑽研而不管收入有多少,而中國很現實的就是哪裡賺錢哪裡人多投入多。就想近幾年,網紅越來越多,因為賺錢。而科學家卻不見得增速這麼快,至少袁隆平的收入應該沒有某些知名網紅多。電影電影方面也一樣,在一個方面投入的研究多了,這個總會越做越好

總結一下大概就這些,僅代表個人觀點。不過近幾年中國電影質量越來越好,觀眾也不再盲目追星,而是更看重電影本身,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不管這個明星是否喜歡。這是個好事兒,希望中國電影越來越好。


darklibra


說到底還是一個市場環境問題,中國一直以來對於科幻的觀念意識不夠強,不能去深度挖掘。中國自古以來都是歷史文化底蘊很深的國家,比如對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等文化名著傳承在每個國人的認知裡。而美國擁有漫威,DC等的科幻漫畫非常就行,催生髮展科幻電影。

另外一個就是中國的電影技術不夠發達,早期的機器俠,未來戰士、唐吉坷德等都是打著科幻、3d的名號,劇情是科幻,但是特效技術卻是天差地別的。而美國有迪士尼,工業光魔等著名的特效製作公司。所以說有發達和完美的特效技術是科幻電影必不可少的因素。

不過隨著中國電影人對技術的追求,對讓中國電影走向全球的信念,隨著流浪地球等第一批真正的中國科幻電影的爆火,相信中國科幻電影會一步一步崛起!






麵包電影


中國電影人拍不出“銀翼殺手”“星際穿越”的這類科幻片不是特技不好拍不出,也不是沒有響應的科學顧問,也不是中國人缺乏想象力,而是缺乏相應的小說,和小說改編成的劇本!

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孩子被課內和課外繁重的作業限制了該有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要知道孩子們可是祖國的未來,是一個國家科幻創作領域的基石,學習固然沒錯,家長和學校要成績也無可厚非,問題是早早的拔苗助長好嗎?其實孩子的想象力非常豐富的,只不過想象力和創造力被現實繁重的學習任務限制著,長大後也就沒啥想象力和創造力

2,由於基礎教育的問題使得中國科幻領域作者作者比例少的可憐!有一個統計:美國3億多人口,科幻領域的作者就有上萬人,每年出版的數量也有上千種;而再來看中國的,泱泱大國十幾億人口,科幻領域作者也就區區幾百人,而原創的科幻小說,或跟科幻粘的上邊的有一百種就算很高了。

3,有寫作就會有版權的問題,目前有個奇怪的現象,當某影片熱映總會有些人跳出來聲明被“被侵權”了,先不說這個跳出來的人是出來蹭熱度還是真有其事,總之從側面也反映出完善版權問題刻不容緩,只有規範版權創作領域才會健康發展。

4,目前影視領域中真正意義上的科幻片除了流浪地球,上海堡壘基本沒有,不是拍不了,而是沒小說改編出的劇本拍出來沒人看。而且中國人過於現實,有些國人他們在看待科幻片時的感受就兩個字“幼稚”而看玄幻,武俠,穿越等影視題材時又手舞足蹈的說“好精彩”從中可以發現中國人活在當下活在過去還沒有走到未來,過於保守墨守成規。影視創作者也是知道這一特點,於是乎就跟風的拍攝,玄幻好一窩蜂拍玄幻,武俠好又一窩蜂拍武俠……那個賺錢拍哪個。而且演員的片酬非常的高,高得離譜,上千萬的片酬都存在,試想一部投資上千萬過億的影片,流量明星就拿走非常大的份額,還有什麼資金做特效,觀眾看科幻片也是衝著特效去的,一部特效不怎麼樣的影片觀眾會買賬嗎,觀眾已經沒那麼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