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邪惡少女”


“邪惡少女”| 潘東籬

“邪惡少女”| 潘東籬

巨大昆蟲的口器里長出兩個妖嬈少女。

水管從頭顱鑽出,

烏賊掛在樹上,

空中懸浮著注射器針頭或者無名生物,

女孩坐在切開的蘋果上。

“邪惡少女”| 潘東籬

還有,火腿腸還是氧氣瓶?

建築群——哥特式,沉船,一堆樂器。

“邪惡少女”| 潘東籬

白色棺材,已破舊開裂,

銅件鏽損,滿爬著墨黑的老鼠……

那個殺勁!

她,從筆尖流出源源不斷的奇思異想。

“邪惡少女”| 潘東籬

細節飽滿:昆蟲鼓脹的腹部紋路,水管的各種接頭,切開的蘋果已有鏽色,下垂,浮腫的眼瞼,精巧的鼻子,櫻桃小口的唇紋,卻是個禿頭!(聯想起很多畫家在女子頭髮上大做文章,這位倒好,省了。) 細節充斥著黑色因素,陰沉,頹廢,有時甚至掠過噁心的邊緣,畫面卻異常精緻、粉嫩、乾淨、漂亮! 厲害。

“邪惡少女”| 潘東籬

“邪惡少女”,用南京話講,就是“邪頭”。——徐樂樂

早年,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們就知道有一個厲害角色——潘東籬。

當時大家都在出版社兒童讀物行當討生活,還在中央美院就讀的潘東籬偶爾在兒童讀物中出現,雖未謀面,就已經有些仰視了。

“邪惡少女”| 潘東籬

1990年,潘東籬美院畢業回到南京,分配在市群藝館。1994年,在某次省展上見到她的一組黑白木刻,很圓渾結實的造型,身上刻滿各種款式的花紋,背景刀法也很豐富、老辣,一副氣定神閒的模樣。 驚歎之聲還未落音,就聽說她,與丈夫一起出國了。不禁暗生一絲遺憾:一個天才畫家可能就此難得再見了——那個時代,出國是令人羨慕的事,奔向世界,奔向自由與富足,前程大好,自然是一去不復返了。

“邪惡少女”| 潘東籬

咦,不久,又聽說回來了。後來得知,這夫妻二人還真是一心想畫自己的畫,估摸著掙的薪水能夠回國過“小康”日子,便與1999年辭職回國,算是“海歸”中回國較早的了。

這下真自由了,在家畫畫,再也沒進入任何“體制”。

“邪惡少女”| 潘東籬

不過,正因為她幾乎不參加任何“體制”內畫展,我們與她仍然難得一見。要不是南京幾個女畫家自娛自樂發起的“三月畫會”,隔一年或者兩年舉辦一次畫展,邀請潘東籬參加,我們都不能算真正“認識”。不過每次辦展,我個人的一個極大興趣點,就在於看看年輕的姑娘們又有什麼新花樣出現。 每一次,潘東籬都不負眾望,讓人驚喜,而且,邪惡“少女”之心不改!

“邪惡少女”| 潘東籬

少女——在這裡與“裝嫩”不搭界。

女性畫家,或者說大多數女性畫家的缺點和優點都是感性佔上風,關注自己內心超過關注自己在畫史、歷史上的位置。

“邪惡少女”| 潘東籬

而“少女”更像是不管不顧,遠離“社會化”各種時髦畫風的“汙染”,自發的獨特視角甚至具備了某種私密的性質。(同時,被社會認可的幾率也會減少——順便說一句,對潘東籬這位“資深宅女”的狀態,我比她本人還要心不甘,情不願。) “邪惡”在這裡更是讚美。

“邪惡少女”| 潘東籬

培根的恐怖嚎叫,弗洛伊德的醜陋胖女,達利的油頭滑腦,畢加索的某些女人像只能用惡毒來形容——相比之下,博西的地獄群魔都算是小夜曲了。端看你是不是真邪。端看你是不是骨子裡邪。 正因為具有如此強大的底蘊,畫起美女來不用說……小菜一碟。

“邪惡少女”| 潘東籬

因為給劉心武的紅樓夢新解之書作插圖,她的金陵十二釵顯然大受歡迎,前前後後畫了有三、四種版本:水彩、油畫、電腦繪畫等等。

“邪惡少女”| 潘東籬

除了,唉,主要角色寶釵、黛玉稍弱一些,其餘人物皆美得攝人心脾,美得有力度,柔弱也柔弱得兇險!我也畫過金陵十二釵,不甚滿意,一直想著重畫,所以特別關注她畫中的芭蕉、石頭、眼飾、道具……都自成一套,天衣無縫。佩服。由此我很想策劃一次紅樓夢畫展——想想就很好玩,如果李津、周京新願意畫一套金陵十二釵,會是什麼模樣?而我,很願意—— 做潘東離的陪襯。

作品欣賞

“邪惡少女”| 潘東籬


“邪惡少女”| 潘東籬


“邪惡少女”| 潘東籬


“邪惡少女”| 潘東籬


“邪惡少女”| 潘東籬


“邪惡少女”| 潘東籬


“邪惡少女”| 潘東籬

藝術家簡介

“邪惡少女”| 潘東籬

潘東籬

潘東離

1969年生,199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

曾在江蘇省版畫院研修,後去海外一家出版社任編輯數年。

現居中國南京,職業畫家。

“邪惡少女”| 潘東籬


“邪惡少女”| 潘東籬

更多美文,敬請關注!

  • 畫幾個不正經的老頭,好評竟超過大師 | 徐樂樂“閒聊古人”
  • “拙稚樸趣、鄉情畫語”木刻版畫 |“現代版畫家”吳昊
  • 賈寬的“夢中大千”:草木清風,做個好夢,逍遙自在
  • “漫談”現代年輕人:幹啥啥不行,吃啥啥都剩,無聊第一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