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保護得了大熊貓,為什麼保護不了白鰭豚?

保護得了大熊貓,為什麼保護不了白鰭豚?

白鱀豚,“鱀”音 jì;在媒體常寫作“白鰭豚”或“白暨豚”。它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小型淡水鯨,僅產於長江中下游的水系,有 “水中大熊貓”之稱。

從20世紀後期以來,受到人類活動的嚴重侵害,導致數量銳減,在 1988 年被列為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可是剩餘種群仍不斷消亡,被認為是第一個由於人為因素而走向滅絕的鯨豚類動物。

據資料顯示,自 1980 年起,唯一長期人工飼養的雄性白鱀豚“淇淇”成為相關研究資料的重要來源,2002 年7月14日,“淇淇”死後再無確切的白鱀豚活體記錄。

2006 年11月6日-12月13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與瑞士白鱀豚保護基金會,聯合開展“2006長江淡水豚類考察”,中、日、美、加拿大、英、德和瑞士七國的鯨類專家,對宜昌到上海的長江干流進行了為期六週的科考,未發現任何白鱀豚,認定其功能性滅絕。

2018 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發布,暫未確認白鱀豚滅絕,保持原定評級“極危”。

保護得了大熊貓,為什麼保護不了白鰭豚?

以上是在百科上查到的一些白鱀豚的簡單資料。看到上面的內容,在很多人眼中,也許都會有這樣一個問題,白鱀豚如此珍貴,怎麼不能像大熊貓一樣保護起來呢?要知道白鱀豚甚至可能已經滅絕了。

對於這個問題,表面的原因可能是,你看,大熊貓很可愛啊,幾乎所有人都喜歡那種憨態可掬的樣子。然而真相可能更加冰冷,這其實是一個經濟上的原因。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說到這個問題,大熊貓一般只是躲在很偏僻的山區吃竹子,不怎麼妨礙人類社會的生產。所以,保護大熊貓可以做到位。

但是白鱀豚就不一樣了,它要是想好好生存以及保護,那人類就得讓路。就必須提高長江的水質。還有在長江上航行的時候,要謹慎再謹慎,為了保護,可能沒法自由暢通航行的。

許多人也許會說,在水族館或者專業保護區保護不就行啦?可要做到這個也是極其困難的,有興趣的話,可以查下資料,看看白鱀豚“淇淇”的人工飼養和繁育的過程,何等的複雜。最後還是沒有在人工狀態下成功繁殖!畢竟是淡水鯨豚,也只有長江這樣的浩大水域,才能生出這樣的精靈。

說白了,要是白鱀豚好好在長江活著,可能會耽誤人類世界的GDP。這和現代文明是互相排斥的。所以,它沒法得到像大熊貓一樣徹底的保護。

看到這裡,大熊貓和白鱀豚,一個算是喜劇,一個算是悲劇。這不是因為它們有什麼錯誤或者成功,只是因為它們的生態位不同。白鱀豚的位置正好擋住了,當下發展經濟的道路而已。

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對白鱀豚的處境有所瞭解;二是從另一個方向說明擋住發展趨勢可能就是滅亡的開始。

希望以上對你有所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