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五味與五臟六腑——鹹走血、影響中焦,苦走骨,影響三焦通達

黃帝曰:“五味入於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酸,令人癃;...鹹走血,多食之,令人渇;...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甘走肉,多食之,令人心”——《黃帝內經·靈樞·五味論》

五味與五臟六腑——鹹走血、影響中焦,苦走骨,影響三焦通達

肝走筋,影響上中焦

肝主筋,是說全身筋膜的馳張收縮活動與肝有關。中醫學認為,者肝有病變,肝血不足,筋膜失養,可引起肢體麻木,運動不利,關節活動不靈或肢體屈伸不利,筋脈拘急,手足震顫等症。因此,筋病不宜多吃酸。

“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這是說明適量的酸可以養肝,但味過於酸,則肝氣過盛而克伐脾臟,造成肝強脾弱,日久而脾氣乃絕。

根據五味相調、相勝的規律,酸能勝辛,甘能和酸,如不能吃辛辣的人,加點酸,就能減輕辛辣的味道,如炒辣椒加醋,又如做酸梅湯,加點溏,既減輕了酸味,又美味可口。

鹹走血,影響中焦

吃多了鹹食會口渇,中醫認為鹹味入胃後,氣味行於中焦,輸注於血脈,與血相合,使血液濃稠,需要胃中的津液不斷地補充調和,這樣胃中的津液就不足,影響咽部的津液輸布,使得咽部和舌根部均感到乾燥,而出現口渇的現象。

五味與五臟六腑——鹹走血、影響中焦,苦走骨,影響三焦通達

辛走氣,影響上焦

香辛類食物行於上焦,主要是影響肺,上焦的功能是將來自中焦的水谷精微佈散到體表,過食蔥、姜、蒜、韭菜之類的辛味就會燻蒸於上焦,使營衛之氣受到影響,如果辛味久留於胃中,就會出現內心空虛的感覺。

辛味常與衛陽之氣同行,所以辛味入胃以後促使衛陽之氣外達而汗出,辛味也隨汗而排洩。這就是辛味走氣的道理,香辛味的食物一般都有宣發肺氣的功效。所以對於感冒時宣肺有好處,但是平時吃多了可能會傷到肺氣。

苦走骨,影響三焦通達

《黃帝內經》認為,五味當中苦味是最重的,其他氣味都不能勝過苦味,當苦味進入體內後,三焦的通路都受其影響而氣機阻閉不通利,三焦不通,胃內食物不得通調、輸散,胃氣因而上逆形成嘔吐,苦味食物是去心火的良藥,現在許多老人喜歡經常吃一些苦瓜等苦味食物,其實也要根據身體的需要來調劑。

五味與五臟六腑——鹹走血、影響中焦,苦走骨,影響三焦通達

甘走肉,決定肌肉健康

甘入脾,脾主肌肉,甘味入胃後,膩礙胃中氣機,使胃氣不能達於上焦,而經常與食物一同停留在胃中,所以甘味能使人胃裡發生柔潤作用。

甘味可以入脾,脾主肌肉,如果甘味攝取不足,肌肉就會萎縮,如果甘味攝取過量,人就會虛胖,肌肉無力。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圖文內容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