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衡水市多措並舉確保農村納汙坑塘“脫胎換骨”

衡水市多措並舉確保農村納汙坑塘“脫胎換骨”

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新聞發佈會現場。實習記者 李珊珊 攝

長城網衡水訊(實習記者李珊珊)10月23日,記者從衡水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2019年初,衡水市政府將“全市範圍內消除農村納汙坑塘”確定為本年度的二十項民生實事之一,衡水市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紮實推進,確保了“動態”清零。截至目前,該市1534個需要清理垃圾的坑塘、178個需要治理水體的坑塘已全部完成治理,坑塘水質達到了要求標準,改變了坑塘周邊髒、亂、差的現象。

2018年,衡水市成功入選國務院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明顯的城市。坑塘整治工作開展以來,由衡水市水領辦牽頭,制定了《衡水市納汙坑塘再排查再整治實施方案》,明確了坑塘治理的基本任務目標。在2018年全面排查的基礎上,衡水市將各縣市區摸排出的7978個坑塘,全部設立坑塘明細表,一坑一策進行科學施治。建成並落實“坑長制”,將坑塘分包到“坑塘長”名下,及時督促和整改,確保每一個坑塘達到治理標準。

據衡水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紀文水介紹,衡水市在農村納汙坑塘整治工作的實踐中探索總結出四種模式。一是項目拉動模式,利用坑塘土地性質優勢,抓好項目的謀劃和包裝,積極爭取資金支持,推動坑塘治理。二是市場經營模式,通過與企業簽訂合同,由企業墊資進行坑塘治理,墊資企業享有土地優先開發權,在零投入的情況下,推動坑塘治理。三是出租轉讓模式,將坑塘組織統一清理後,將其承包到戶,既盤活了集體經濟,又節省了清理費用。四是鎮村共建模式,村“兩委”組織黨員群眾出義務工或半義務工進行集中整治。

與此同時,衡水市還對部分坑塘進行了改造提升,打造了157個景觀、景點,建成89個魚塘,有近百個正在改造提升中,衡水市原來髒亂差的廢舊坑塘成為了清澈潔淨、充滿靈氣的水岸景觀,為美麗鄉村增添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