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青州市沿革

青州市沿革

青州市是山東省轄縣級市,濰坊市代管。位於濰坊市境西部。全市總面積1569平方千米,總人口90萬人(2007年末)。轄4個街道、8個鎮:王府街道、益都街道、雲門山街道、黃樓街道、彌河鎮、王墳鎮、廟子鎮、邵莊鎮、高柳鎮、何官鎮、東夏鎮、譚坊鎮。市政府駐王府街道,距濰坊市區58千米。

西南部為魯西隆起區,東北部屬華北凹陷區的濟陽凹陷,西南部為低山丘嶺區,東北部屬平原。彌河、淄河、北陽河縱橫境內。年均氣溫12.7℃,平均降水量640—860毫米。境內石灰岩、鐵礦、黃沙資源儲量豐富。膠濟鐵路、益羊鐵路、青臨鐵路和濟(南)青(島)高速公路、榮(成)蘭(州)公路、膠(州)王(村)公路縱橫交錯。名勝古蹟有山東省五大風景名勝區之一的雲門山風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駝山石窟造像,以及玲瓏山北魏鄭道昭題刻、仰天寺、範公亭、偶園、真教寺、萬年橋、松林書院、衡王府石坊等元、明建築。

青州之名起源較早。據《尚書·禹貢》載∶“海岱惟青州”,是古九州之一。據《周禮》記載∶“正東曰青州”。按古代五行學說,東方屬木,其色為青,青州在中華大地的東方故名。

1986年3月1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益都縣,設立青州市,於3月30日正式掛牌。

1991年12月30日,撤銷石河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彌河鎮;撤銷孫旺鄉、釣魚臺鄉,將該兩鄉的行政區域劃歸王墳鎮;撤銷上莊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廟子鎮;撤銷觀音溝鄉、蓮花盆鄉,將該兩鄉的行政區域劃歸五里鎮;撤銷石家車馬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普通鄉;撤銷蘇聞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高柳鎮;撤銷陽河鄉,將其所轄的張高、雙河、石家莊、大孫、張家河、呂村郇6個自然村劃歸何官鄉,其餘村莊劃歸朱良鎮;撤銷徐集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口埠鎮;撤銷大王鄉,將其所轄的西季、於林、馬家園3個自然村劃歸東夏鎮,侯廟、麻灣兩個自然村劃歸楊家莊鄉,其餘村莊劃歸王母宮鄉;撤銷蘇屯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東夏鎮;撤銷宋池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譚坊鎮;撤銷趙坡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鄭母鎮;將楊集鄉的東富旺、西富旺、南富旺、北富旺4個自然村劃歸廟子鎮。

1992年6月15日,將口埠鎮的蔡家、牛家、小宋、小胡、於集等5個村劃歸王母宮鄉管轄。1993年10月26日,撤銷王母宮鄉,設立王母宮鎮;撤銷黃樓鄉,設立黃樓鎮;撤銷東壩鄉,設立東壩鎮;撤銷普通鄉,設立普通鎮。

1993年10月26日,撤銷益都鎮,以原益都鎮的行政區域分別設立青州市益都、王府、昭德3個街道辦事處,作為青州市政府的派出機關。新設3個街道辦事處的駐地及管轄範圍以青政發[1993]呈字93號為準。

1994年6月9日,撤銷楊集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廟子鎮管轄;撤銷楊家莊鄉、何官鄉、邵莊鄉,設立楊家莊鎮、何官鎮、邵莊鎮。1994年9月29日,將益都街道辦事處的任七里村劃歸王母宮鎮管轄(本次調整是實際沒有實施,還是後來又將該村劃回益都街道,待查實)。

1997年,青州市面積1596平方千米,人口89萬人。轄3個街道、19個鎮、1個鄉:王府街道、昭德街道、益都街道、口埠鎮、文登鎮、王母宮鎮、王墳鎮、五里鎮、東壩鎮、東夏鎮、東高鎮、朱良鎮、何官鎮、邵莊鎮、楊家莊鎮、廟子鎮、鄭母鎮、彌河鎮、高柳鎮、黃樓鎮、普通鎮、譚坊鎮、雲峽河回族鄉。市政府駐王府街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青州市總人口894468人,其中:王府街道69853人,益都街道50564人,昭德街道53113人,彌河鎮52545人,王墳鎮50225人,五里鎮50141人,廟子鎮39783人,文登鎮15389人,邵莊鎮24321人,普通鎮28780人,東高鎮30742人,王母宮鎮38976人,高柳鎮33373人,朱良鎮38280人,何官鎮33206人,口埠鎮41515人,東夏鎮49449人,楊家莊鎮17847人,譚坊鎮52660人,鄭母鎮42656人,黃樓鎮39047人,東壩鎮27602人,雲峽河回族鄉14401人。

2000年,撤銷楊家莊鎮,馬家莊、小劉家莊、大劉家莊、潘家廟、大陳家、楊家莊6個村併入東壩鎮,其餘15個村併入東夏鎮。

2002年底,全市總面積1569平方千米,轄3個街道、17個鎮、1個鄉,1052個行政村。年底全市總人口89.8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36萬人。

2003年,全市總面積1569平方千米,轄21個鄉鎮、街道辦事處,1052個行政村。年底全市總人口89.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0.9萬人。

2005年經魯函民字[2005]22號文件批覆,撤銷王母宮鎮,設立王母宮街道;撤銷東壩鎮,設立東壩街道;撤銷雲峽河回族鄉,設立雲門山街道。至此,全市轄6個街道、15個鎮,即王府街道、益都街道、昭德街道、王母宮街道、東壩街道、雲門山街道、彌河鎮、王墳鎮、五里鎮、廟子鎮、邵莊鎮、普通鎮、東高鎮、高柳鎮、朱良鎮、何官鎮、口埠鎮、東夏鎮、譚坊鎮、鄭母鎮、黃樓鎮;山東青州經濟開發區。

2007年,(一)撤銷東壩街道,將原東壩街道大部分行政區域(東環路以東)的23個行政村,23006人,26.97平方千米,整體併入黃樓鎮,組建新的黃樓鎮。新的黃樓鎮總人口63896人,73個行政村(79個自然村),面積78.77平方千米。鎮政府駐原黃樓鎮黃樓村。(二)撤銷昭德街道,將原昭德街道52893人,25個社區,10.1平方千米,整建制併入雲門山街道;將原東壩街道小部分行政區域(東環路以西)的13個行政村,9432人,9.03平方千米,劃歸雲門山街道;組建新的雲門山街道。新組建的雲門山街道總人口82783人,轄25個社區、43個行政村(47個自然村),面積55.76平方千米。辦事處駐澇窪村。

2007年,青州市對全市的行政區劃進行重新調整,將19個鎮、街道,整合為12個鎮、街道。具體調整情況如下:撤銷五里鎮,將原五里鎮的行政區域劃歸王府街道管轄,街道工作機關駐原五里鎮工作機關駐地;撤銷東高鎮,將原東高鎮的行政區域劃歸益都街道管轄,街道工作機關駐原東高鎮工作機關駐地;撤銷朱良鎮,將原朱良鎮的行政區域併入高柳鎮,鎮工作機關駐原朱良鎮工作機關駐地;撤銷普通鎮,將原普通鎮的行政區域併入邵莊鎮,鎮工作機關駐地不變;撤銷口埠鎮,將原口埠鎮的行政區域併入何官鎮,鎮工作機關駐地不變;撤銷鄭母鎮,將原鄭母鎮的行政區域併入譚坊鎮,鎮工作機關駐地不變;撤銷王母宮街道,將原王母宮街道的大崔家、小崔家、孫家莊、大王莊、孟家爐、小田、冷門、董家等8個村,東夏鎮的東侯廟、西侯廟、麻灣、西坡、東坡、張家樓、彭家灣、王崗、沙店、南於、大尹、李家莊、大趙務、巨彌、寨裡等15個村併入黃樓鎮,鎮工作機關駐地不變;將王母宮街道的徐七里、王七聯、裴橋、柳溝、東郎、西郎、姜家、王母宮、十八里、寺古、雙廟、張孟口、南四、辛莊、侯古、房古、於古、義和、孟古、李官莊、範王、趙家、東李、張裴、胡橋、姜廟、韓家、蔡家、牛家、胡集、懶柳樹、凌馬、馬氏村、朱劉馬等34個村併入東夏鎮,東夏鎮工作機關駐原王母宮街道工作機關駐地。原雲門山街道、王墳鎮、廟子鎮、彌河鎮4個行政區域不變。其中面積最大的王墳鎮達229.6平方千米,人口最多的王府街道達11多萬人。

2010年,撤銷黃樓鎮,設立黃樓街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