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进出口规模连续19个月居全国综保区首位 优化营商环境 成都高新综保区“修炼”竞争力

本报记者 党鹏 成都报道

日前,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发布了《2019中国进口排行榜》。其中,在中国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进口排行榜中,成都高新区位居全国第一。在纳入统计的全国46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成都高新区的进口规模为279亿美元,占全国总进口额的1.3%,占46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出口额的30%。

不仅如此。作为承载成都高新区进出口主要平台的综保区,其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实现进出口总额高达3115亿元(不含双流园区),已与2018年全年持平,进出口规模连续19个月居全国综保区首位。

支撑成都高新综保区的主要产业是电子信息。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引进富士康科技集团(以下简称“富士康”)、英特尔、京东方、德州仪器、深天马、戴尔、联想等重大产业化项目,聚集3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今年,该区已招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生态圈项目48个,总投资377亿元,其中富士康投资100亿元的智能穿戴产品制造基地也即将投产。

“聚焦电子信息产业,成都高新区积极从全球吸引顶尖产业资源,参与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分工,融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国际化营商环境是企业等市场主体发展的土壤,我们将不断推动建设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外贸进出口总额稳步增长,并实现外贸优化升级。”

深度聚焦电子信息产业

目前,富士康的智能穿戴产品制造基地,正在紧张地进行生产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这里将成为富士康继iPad生产基地之外,自身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大投资项目。

今年4月26日,成都高新区与富士康签订项目投资协议,预计建成面积10万平方米。“该项目有助于推动成都进一步参与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分工,助力成都加快建成产业特色鲜明、区域边界清晰、体制机制专业、功能配套完善、区域识别突出的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2010年富士康在成都投资建厂以来,该集团与成都的合作不断深入,产品线不断扩大,从以平板电脑制造为主的企业,逐步扩展成为笔记本电脑组装、3C科技整合服务等业务的龙头企业。2018年,富士康成都园区营收超1000亿元,员工总数突破10万人。

富士康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智能穿戴制造基地项目落地成都高新区,是基于对成都和成都高新区发展潜力和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设的持续看好,以及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高度认可。

在成都高新区,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的企业不止富士康。2003年,自英特尔落户成都高新区,该基地已成为其全球三大芯片封装测试中心之一。2014年,英特尔公司宣布启动“骏马”项目,投资16亿美元对英特尔成都工厂的晶圆预处理、封装及测试业务进行全面升级。

此外,在2017年,芯源、友尼森等一批晶圆制造、封装测试集成电路企业在成都高新综保区增加投资实施扩产项目;2018年,世界500强企业日本出光电子全球第三个生产基地项目落户成都高新综保区,就近为京东方、深天马等新型显示龙头企业提供上游材料配套,并预计在2020年一季度实现商用生产。

由此,汇聚于成都高新综保区的大批电子信息加工制造类企业,在促进区内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拉动了外贸进出口增长。今年1~9月,成都高新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2406.75亿元,同比增长16.81%;其中综合保税区规模以上企业就实现产值1991.25亿元,增长22.87%。此外,综保区预计今年进出口总额将突破3500亿元。

“成都高新区正在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设,按照招商作战图招引产业链关键节点的重大项目,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在功能区聚集。”成都高新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围绕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精准匹配政策,体系化地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

功能拓展提升企业竞争力

“成都高新综保区重点集聚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制造、晶圆制造及芯片封装测试、电子元器件、精密机械加工等产业,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单一,‘两头在外’的业务模式让园内企业的产能受限。”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毫不讳言地表示,“在此背景下,我们一直与海关探讨如何进行综保区的功能拓展,提高园区的抗风险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成都海关的协助下,鸿富锦、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索尔思”)、安科锐3家企业已获批在成都高新综保区内开展保税维修业务。其中,在今年1~10月,鸿富锦开展平板电脑保税维修业务进出区211万台,货值3.5亿美元,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iPad维修基地。鸿富锦相关负责人称,由于综保区维修业务拓展,原来只能维修本企业产品扩大到可以维修非本企业外销产品,增强了企业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以前我们开展国内产品的维修业务时,需先将产品转运出境,再以‘修理物品’贸易方式进口并维修,修完以后流程要逆向再走一遍。而现在采用‘保税维修’方式,可以直接将国内产品运到综保区内维修。”索尔思物流部经理陈玉芝介绍说。

保税维修业务只是成都高新综保区转型升级的探索之一,在支持区内企业研发设计、委托加工等方面,成都高新综保区也在尝试。

健进制药是一家世界一流的无菌注射剂研发与制造企业,2012年首次获美国FDA认证,其生产的无菌注射剂连续7年出口美国市场。“2015年以前,受制于‘两头在外’政策,我们产能一直无法释放。在试点开展委托加工业务后,企业打破了只能承接境外加工业务的限制,可以利用剩余产能承接境内区外委托加工业务。”该公司公共事务副总监龚伟介绍,目前健进制药已承接3家国内排名全球制药前10强企业的药品加工业务,进出口总额比试点当年增长两倍多。

记者注意到,今年初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21项具体任务举措,要求着力培育综合保税区在产业配套、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综合竞争新优势,推动综合保税区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成都高新综保区在五个中心的建设上做了诸多探索,并为全国其他综保区的建设提供了可分享的经验。”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此为园区企业提供了内生动力,推动产能的效益最大化。

创新驱动优化国际营商环境

通关效率是衡量一座城市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关时间和成本,已成为世界银行国际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有关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的主要指标。为此,成都高新综保区与成都海关建立了长效联系机制,协调推进通关便利化,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成都高新综保区高新园区现有3个园区,其中A区为仓储物流区块,B、C区为生产加工区块。为实现各区块间货物频繁便捷流转,成都高新综保区创新开展“区区流转”项目,突破地理条件限制,解决了3个各自独立围网、独立卡口区块之间货物快速流转的问题,将3个区块变为一个有机整体,有力保障了企业享受优惠政策、顺利开展生产经营。

在“区区流转”模式下,企业操作环节由10个减为6个,时间节约30~60分钟,每辆运输车费用节约100元,降低了企业成本。“综保区还实施了‘先出区后报关’‘自报自缴’‘分送集报’等改革措施,企业通关时间大幅缩短。”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对物流模式进行改革,大幅缩短货车在园区待检区停留时间,非查验报关业务平均耗时压缩至1小时内,非报关业务平均耗时压缩至10分钟,企业单次费用下降幅度达80%。

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营商环境优,是成都高新综保区发展的土壤,“我们将持续夯土施肥,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局共组织举办减税降费专家论坛暨金融服务专场沙龙、企业服务全要素保障座谈会等活动31次,从产业生态、要素保障、创新动能等关键环节,为企业提供人才、用工、能源、金融、物流、知识产权等多维度、全方位的企业服务。

“我们目前投资7000万元,对园区内的生活、生产配套设施进行建设和改造。”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由此将推动老旧工业园区向新型产业社区的升级、转换。“我们将加快产业配套建设,力促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和产业功能区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能级显著提升,促进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助力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