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每一個老分宜,也許都會記得當年分宜的三位“嫡子”:分宜水泥廠、分宜啤酒廠、分宜驅動橋廠。近60年的風雨中,在改制的分叉口,三家出生相同的企業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在各自經歷波折後,結局也是千差萬別。而在這三家企業中,1963年建立的

分宜水泥廠最具戲劇性。曾幾何時,這個昔日分宜最大的明星企業,和鐵坑鐵礦、分宜小鋼廠,奠定了分宜初期工業時代形象,成為分宜近現代工業文明的標誌。然而由於長時間待在政府庇佑的“舒適區”,喪失了進取野心的它陷入虧損的泥潭。就在它家道中落難以為繼時,當時中國最大的水泥企業——海螺集團帶它走出困境,成為分宜第一納稅大戶。如果說,它的前半生是掌上明珠變成落難千金的故事,那麼,它的後半生則是改頭換面的華麗逆襲……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分宜海螺公司廠前區辦公樓。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曾紅極一時,躺在政府庇佑的“舒適區”


“想發家,就打石(方言sha)。”“石材石材,有石就有財。”1963年3月,一家機立窯水泥企業在礦產資源豐富,被稱為新餘天工文化發源地——湖澤鎮建立(當時是湖澤鄉),這家企業就是分宜水泥廠。作為當時贛西最大的水泥廠,分宜水泥廠在宜春、贛西區域乃至江西省名聲顯赫,其產品遠銷樟樹、豐城、撫州等地。在計劃經濟時代,買水泥需要政府派計劃憑票購買,在政府的關照下,分宜水泥廠衣食無憂、順風順水。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老廠全貌。

那時,高大威武的廠房、隆隆的機器運轉聲,甚至連廠房上空時常飄起的濃煙與灰塵,帶給大家的是工人老大哥特有的自豪感。上世紀九十年代,想要進分宜水泥廠上班還得先有一個城鎮戶口。當時,鄉政府上班的“牙幾”(分宜方言,男孩子)還入不了水泥廠“女幾”(分宜方言,女孩子、姑娘)的眼。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排隊等候運載水泥的貨車。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弊端初顯,行業步入慘烈紅海


在工業化初期,水泥廠為地方工業發展的標配,由於入門門檻低,水泥廠曾一度遍地開花,水泥行業從誘人的紅利行業逐步步入“虛火過旺”的紅海。同樣讓人詬病的是,隨著現代工業文明進步和城市發展,大部分水泥廠生產工藝落後的弊端逐步暴露,市場競爭力日益下降,其大量排放的粉塵,已逐步成為城鎮的汙染源之一。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1992年開始,在中國經濟轉軌的特殊時期,作為計劃經濟的產物,和很多老國企一樣,分宜水泥廠有著生產工藝落後、底子薄、技術薄弱、員工包袱重的弊病。面對市場經濟浪潮的衝擊,分宜水泥廠從“水土不服”變得難以為繼。當時分宜水泥廠產能30萬噸/年,實際年產量只有20多萬噸/年,卻養著1000多號員工。一位分宜水泥廠的老工人如此回憶道:那時工資100多塊錢一個月,同一個車間裡經常看到這樣的景象:有老實人拼命做事,也有閒散人靠著打牌賭博的打發時間,大家都吃大鍋飯,幹不幹、幹好幹壞一個樣。過於自信的國企工人沒有絲毫憂患意識,甚至還有人放話:“三年不生產,工資照樣發。”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然而分宜水泥廠卻並沒有這份“三年不生產,工資照樣發”的“豪氣”。事實上,上世紀90年代末期,分宜水泥廠開始走下坡路,吃大鍋飯的員工不會探究,廠子如何從紅極一時的“明星”已經變成一個被政府硬撐起來的“稻草人”,他們只記得,廠裡有時工資都發不出。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水泥巨頭崛起,開始了版圖擴張之路


“企業再不改制,只能等死了。”在分宜水泥廠岌岌可危的時候,2000年的一天,分宜水泥廠最後一任廠長周小林邀請了同是武漢工大校友——當時安徽海螺集團公司的副總前來考察,並提出希望安徽海螺集團公司能收購分宜水泥廠的想法。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安徽海螺集團是一個什麼樣的企業呢?40年前,安徽鳳陽小崗村十八戶農民秘密按下了十八個手印,揭開了中國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序幕,打響了中國農業改革第一聲驚雷。同樣在安徽,90年代的市場經濟轉軌初期,當別的國有企業還扭扭捏捏、左顧右盼時,一個身處皖南山區,負債率高達90%的國有企業開始了敢為人先、大刀闊斧的改制之路,成為之後中國國有工礦企業成功改制的樣本,它是我國水泥行業最早採用新型幹法生產工藝的大型水泥企業之一。1978年國家建委批准,原上海勝利水泥廠擴建工程移交給安徽省負責建設,同年10月安徽省建委批准成立的安徽省寧國水泥廠。它就是海螺集團的發源地。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建國初期的寧國水泥廠。

改制後的海螺集團憑藉著生產經營管理和資本運作兩張牌,在市場經濟環境中茁壯成長。1997年,海螺集團成功在香港上市,成為當時中國第一家在香港H股上市的水泥企業。在大部分水泥廠還在沿用上世紀50、60年代的生產工藝,哀嘆逝去的美好時代而顧影自憐時,海螺人早已搶佔市場經濟轉軌的“風口期”,靠著其敢闖敢拼的“蠻勁”和“實巴”打下了一片水泥江山,引領了中國水泥業的發展。上市融資,員工持股,讓員工為自己幹……當大多數國有企業還在權衡改制的利弊而四處觀望時,海螺集團就已經深諳資本運作和股權管理之道,完成了從一個年產能僅150萬噸縣級水泥企業到中國第一、世界第二水泥巨頭的重點一躍。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海螺集團寧國水泥廠鳥瞰。

在安徽省內立足之後,海螺集團開始了漫長的省外版圖擴張之路。在海螺集團的華東版圖上,江西是至關重要的戰場之一。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海螺集團總部圖片。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舉全縣之力” 的承諾,打動海螺集團落戶


同學情誼並不是海螺收購分宜水泥廠的通行證。據瞭解,當時江西水泥市場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其封閉的地方保護主義投資環境讓海螺集團頗為頭疼。為了阻止海螺水泥“入侵”,當時個別地方政府還採取了如鐵路封路、加收水泥復產費等措施。然而,江西屢屢碰壁的情況在分宜卻出現了例外,海螺集團受到了分宜政府春天般的“溫暖款待”。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海螺集團安全環保部部長、原江西市場部負責人周惟宣全程參與了這一次收購,據回憶:2000年的一天,在他從宜春回南昌的路上,突然接到集團領導的電話,派他到分宜水泥廠 “看一下”。“看完”之後,下午就在新餘召開了座談會。會上,各方就海螺集團收購分宜水泥廠一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當時宜春、分宜、新餘整個贛西地區,沒有一條高質量水泥生產線,市場前景可觀。然而從建設條件來說,無論礦山的品味還是儲量,分宜水泥廠都不是最優的選擇。當時周邊礦石儲量只有2~3千萬噸,遠遠達不到8千萬噸,即在江西贛西地區建立一個大型水泥廠的儲量要求。同樣,除海螺之外,萬年青等本地贛企也意欲收購分宜水泥廠這個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以打開贛西市場……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全力以赴掃平一切障礙,舉全縣之力支持海螺集團收購分宜水泥廠。”會上,新餘、分宜兩級政府的表態讓海螺集團動了心。事實證明,政府的“舉全縣之力”讓這次收購得以“平滑性升級”,避免了動盪。“家裡的事你們自己解決,圍牆外的事我們來辦。”據周惟宣回憶,由於建廠房,周邊百姓需搬遷,為了解決其安置問題,縣政府將當時唯一一家政府招待所抵押給銀行。同時,政府承擔了分宜水泥廠的所有債務,由於應收賬款龐大,甚至還專門成立一支由公檢法系統組成的“要債小組”。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分宜海螺成立,分宜“三子”分道揚鑣


2001年7月,北京申奧成功,舉國歡騰。就在一個月後,中國最大的水泥企業——海螺集團在歷時一年之後正式收購了分宜水泥廠。直至今天,周惟宣回想起這段經歷來仍感慨萬千:“是縣委縣政府的誠意打動了海螺,是分宜政府開放的思維挽救了分宜水泥廠,而作為海螺集團在江西的第一家子公司,分宜海螺的作用無可替代,它是海螺集團打破江西水泥工業保守思維壁壘的第一站。”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分宜海螺收購分宜水泥廠初期廠貌圖。

葛衛平自1989年開始在分宜水泥廠工作,在宣佈海螺正式收購的大會上,他就坐在第一排。在周圍一片喜慶的氛圍中,他顯得有一些忐忑不安,改制後,1000名員工僅留下300餘名,全廠上下不乏充斥著“周小林賣了廠”的聲音。當時的葛衛平沒有想到,改制後分宜海螺不僅沒有倒閉,反而成為今天支撐分宜財政收入將近六分之一的中流砥柱型企業。隨著企業越做越好,當初被罵為“賣廠”的周小林變成了大家口中“挽救廠子的大英雄”。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國企改制潮終於退去,當年很多國有企業早已不復存在,改制成功的更是鳳毛麟角。曾經名噪一時的分宜“三子”,各自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分宜啤酒廠由於改制不成功,改制後三年就倒閉了;分宜驅動橋改制成民企。而分宜水泥廠則成為分宜國企改制的成功範本。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吹響分宜國企改革的第一聲號角,改變分宜工業格局


分宜水泥廠的變革軌跡,正是一個新工業時代下的國企成功改制的縮影。如果說,它38年的前半生待在政府操辦的“舒適區”中無需作為,那麼,從改制後的那一刻開始,它的後半生必須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在新的體制機制下奮起直追,在殘酷的市場中闖出一條血路。周小林沒有料到,這個當時全省引進的最大工業項目會成為改變分宜工業格局的“引線”,開啟了分宜工業由政府主導的上半場轉向市場為主導,企業資源共享、借力共贏的下半場,引燃了分宜工業的活力。2003年8月20日的《江西日報》上,一篇名為《“海螺”吹醒分宜經濟》的文章中如此評價:海螺進駐分宜不僅吹響了分宜國企改革的第一聲號角,更為分宜人帶來了全新的理念,深遠地影響了分宜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分宜海螺廠區。

海螺的入駐讓當時僅有30萬人口的分宜縣,以財政收入1.41億元躋身全省21個財政億元縣行列。時至今日,不少分宜人都認為海螺集團收購分宜水泥廠是分宜現代工業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一條不起眼的生產線,刷新海螺盈利記錄


改制,意味著利益重構的開始。玲瓏初開,百子待落,無論是管理層還是普通員工,身處局中之人都在重新確立自己的新角色。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一線收塵器改造。

海螺帶來了資金,也帶來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水泥生產工藝。2003年,2500t/d新型幹法熟料生產線項目上馬,以更為節能環保的旋窯代替立窯,這條僅2500噸產能規模的生產線對於海螺集團來說並不算大,但它卻非常“爭氣”,在經歷短暫的磨合期後,很快便拿出了年利潤超一億的成績單。

2500噸熟料生產線實現一個億利潤是什麼樣的概念呢?曾有人如此類比,在同行業中,宜春上高和萍鄉上慄兩個水泥廠的規模加起來是分宜海螺水泥廠的2.5倍,其總利潤與分宜海螺相當。而這條不起眼是小規模生產線也成為海螺集團最賺錢的明星生產線,在集團內部會上頻頻被提及。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冷卻器本體吊裝。

從一線職工到一名管理人員,從分宜水泥廠到分宜海螺,葛衛平深有感觸:原先在水泥廠上班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一下班就得洗澡。技改後,葛衛平才知道原來一個“生產灰”的企業可以做到無粉塵排放,一個水泥企業可以建造花園式廠房和生態果園,而新的工作環境也讓已是而立之年葛衛平重新燃起希望:老廠那種老實人吃虧,幹不幹都一樣的境況得到顛覆,變成以制度管人,能者上庸者下的現代化管理體制……更讓他振奮的是,自己還分到公司的股份,成為分宜海螺的股東之一。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分宜海螺生活區。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分宜海螺生活區。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分宜海螺員工在職工之家的責任田中勞作。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新生產線投產,成為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在行業形勢大好的時候,2006年,分宜海螺開始快馬加鞭,為了滿足生產需要,2007年12月,分宜海螺又新建一條日產2500噸的熟料生產線,並同步規劃9兆瓦餘熱發電裝置……

不是在修路、修橋,就是在建大樓……2009年,國務院出臺 “四萬億計劃”,佔重頭的基礎建設投資引發水泥“盛宴”,作為水泥原料的主要供應者,海螺水泥成為最大受益者之一。分宜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總經理韓邦華還記得當時的景象:工業用電量激增,全國拉閘限電,等著裝運分宜海螺水泥的貨車在廠外排隊等候。由於分宜海螺的品牌優勢,公司水泥賣到井岡山、永新,很多人找到當地政府,希望能走個後門代理海螺的水泥……

2011年,分宜海螺水泥稅收達到了峰值——1.7億元,並連續多年納稅上億元,成分宜縣第一納稅大戶。除了水泥生產線外,分宜海螺還在著力打造產業鏈延伸佈局,計劃生產建築所用的砂石等原材料,以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分宜海螺二線PH鍋爐。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分宜海螺熟料生產二線。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從未“踏空”過的“幸運兒”


分宜的工業企業中,分宜海螺是氣質獨特的那一個。

有人說海螺很幸運,似乎在任何一個變革的風口都未錯失機會,無論是90年代初期的企業改制,還是1997年的H股上市,亦或是2000年前後版圖擴張,以及中央啟動“四萬億計劃”……從未“踏空”過的海螺集團也成為業界無法複製的發展模式。甚至在 “一帶一路”發展方略還未提出之時,海螺集團已經提前在緬甸、印尼、巴基斯坦等沿線國家佈局設點……這些有著先見之明的利好“疊加”,讓海螺集團成為水泥“巨人”。據統計,2017年,全球水泥年產量50億噸,中國佔了一半,而在這25億噸的產量中,海螺集團利潤280億元,將近佔了國內整個水泥行業的半壁江山。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海螺公司紅旗設備。

有人說,相比於海螺集團相對激進的擴張策略,海螺人的性格更為“保守頑固”。分宜海螺的管理極其嚴苛,原先在分宜水泥廠那種司空見慣的批張條子就便宜幾塊錢的事,在分宜海螺從未出現。因此,行內人戲稱分宜海螺為“鐵公雞”。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分宜海螺100萬噸水泥微粉粉磨項目開工儀式。

有人說,分宜海螺是贛西水泥人才培養的黃埔軍校。分宜海螺人有技術、有能力,為水泥行業輸送了大批有口皆碑的工匠型管理人才,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分宜海螺公司中參與海外支援的員工超過20人……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部分榮譽證書。

有人說,分宜海螺有胸懷,敢於讓員工做企業主人,共享企業改革發展的成果。分宜海螺共400多員工,其中持股員工103人,佔比四分之一。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我與分宜海螺:我的人生轉折點


“到分宜海螺是我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談起自己對於分宜海螺的感情,韓邦華如此回答,然而,把分宜海螺作為人生轉折點的又何止他一人呢?

每一個產業的顛覆和重構的背後,都起伏著無數個個體生命的悲喜交加;行業的每一輪跌宕,企業的每一次轉舵,都包含著無數被時代裹挾的個體命運。幸運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有著無限可能的時代,這個時代總有人突破自我勇於探索,以超前的眼光引領時代的節奏,掌握生活和命運的主動權,為跟隨他的後人開拓道路……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分宜海螺廠區。

“這個時代從不辜負人,它只是磨鍊我們,磨鍊每一個試圖改變自己命運的平凡人。”

這是海螺的新時代,亦是分宜海螺人的新時代。

分宜水泥廠:從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到分宜第一納稅大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