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寶寶喜歡“自摸”怎麼辦?再尷尬也要看完這篇

有一種尷尬是寶寶當著你的面專心致志地摸“小雞雞”“小可愛”。

讓人崩潰的是,寶寶換尿布時摸,吃奶時摸,洗澡時摸,睡覺時也摸。

寶寶喜歡“自摸”怎麼辦?再尷尬也要看完這篇

大多數寶媽的第一反應是拍開寶寶的手,然後又尷尬又著急的思考:寶寶才這麼小,怎麼就學會“自慰”了?太不正常了吧,會不會是性早熟了?

甚至有的寶媽已經開始擔憂,孩子這麼小就有這種“性”行為,會不會對發育造成影響。

事實上,家長們太過憂慮了。

有一個很多人不知道的小秘密就是,大多數寶寶都會有這種“自慰”行為。

雖然看上去這種“成人性動作”讓人很尷尬,但孩子只是偶爾摸摸,是一種正常現象,不會影響發育,也跟性早熟無關。

寶寶為什麼會“自慰”

一般來說,嬰幼兒出現這種偶爾性“自慰”的行為,通常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1.探索身體

1~3歲的寶寶,正處於自我意識開始階段,他們會通過各種方式去探索新鮮事物。比如模仿大人說話、用嘴巴去咬各種東西、到處摸索。

摸自己的生殖器,其實只是其中一種。在寶寶眼裡,這就和吃手、吃腳是一樣的。

一般來說,寶寶的這種行為,在7歲左右會自動消失,不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

所以,寶媽們坦然面對就好。

寶寶喜歡“自摸”怎麼辦?再尷尬也要看完這篇

2.獲得滿足感

另一個原因是,寶寶在摸自己的生殖器的時候,由於生殖器的神經非常豐富,觸摸以後會帶來刺激感。

對於寶寶來說,這是一種很舒服的感覺,能獲得一定的滿足感,所以寶寶就會不斷嘗試去觸碰。

這也跟“性”行為無關,就跟我們大人喜歡挖鼻屎一樣,覺得很爽,就這麼幹了。

當然,上面這兩種原因,只能解釋寶寶偶爾摸摸生殖器的原因。也不是所有寶寶摸生殖器都是因為這個。

注意

如果寶寶頻繁、過度摩擦生殖器,寶媽要警惕是否寶寶私處有疾病。

寶寶喜歡“自摸”怎麼辦?再尷尬也要看完這篇

孩子出現這幾種情況,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去就醫。

當然也不排除其他的因素,一旦寶媽發現寶寶過度摩擦生殖器,要及時觀察孩子生殖器和肛門附近有無異常。自己無法判斷,及時帶孩子就醫。

寶寶愛摸生殖器,家長做點啥

排除寶寶由於病理性原因抓摸私處,也有寶媽會頭疼的想:難道不是因為生病,寶寶摸小雞雞、小可愛就不管了嗎?

管當然是要管,但不能過於“刻意”,太過刻意的干預反而可能引起反效果。

如果家長粗暴制止,比如一把拍開孩子的手,開始罵寶寶“羞不羞”“知不知恥”“這樣很丟人”之類的話語,可能會讓寶寶產生心理恐懼,甚至會誤導寶寶對於性認知。

除此之外,家長反覆強調孩子不要這樣做,也是不對的。

大部分愛摸生殖器的孩子正處於認知階段,反覆強調=反覆提醒,孩子反而會更想這樣做。

比起刻意干預,家長可以採用這幾個方法,引導孩子減少觸摸生殖器。

1.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當寶媽發現寶寶摸自己的生殖器,給寶寶手裡塞個玩具讓他玩,或者用聲音吸引他。

詢問寶寶“要不要玩個遊戲”“想不想聽故事”之類的。

寶寶喜歡“自摸”怎麼辦?再尷尬也要看完這篇

如果寶寶沒有被轉移注意力,寶媽可以自然的抱起寶寶,帶他去看電視、看繪本之類的。

總之,不要讓寶寶覺得,你很在意他在摸生殖器這件事,而是讓他的注意力自然而然被其他東西所吸引。

2.適時進行性教育

3歲以下的寶寶,通常還沒有羞恥心和性別認知這種概念。家長不妨在寶寶摸生殖器的時候,適時進行性教育。

比如在洗澡的時候,同性的家長帶孩子一起洗。孩子要是摸自己的生殖器,就告訴他:這是他的秘密,只能自己看、摸,並且只能在自己房間裡這樣。在外面不能摸,更不讓其他人摸和看。

寶寶可能還會問為什麼,家長要有耐心,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幫助他們進一步瞭解自己的身體。

寶寶喜歡“自摸”怎麼辦?再尷尬也要看完這篇

如果家長自己也解釋不清楚,可以帶孩子看一些繪本瞭解。

另外提個醒,很多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時候,可能會相互接觸撫摸。

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時,一定要告訴孩子,不可以讓別人看和摸自己私處的同時,自己也不要摸和看其他人的。

3.警惕寶寶弄傷自己

家長平時要幫寶寶洗乾淨小手,以免寶寶在摸生殖器的時候,手上有細菌,感染生殖器。

但有的寶寶比較貪玩,可能會用小玩具等摩擦自己的生殖器,女寶也可能往自己的下體塞東西。

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制止,告訴寶寶,這樣會讓他受傷、流血,讓孩子意識到這種行為會給自己帶來疼痛。

老實說,看到孩子摸自己的生殖器,確實是一件讓老母親十分尷尬的事情。

但家長們不要被自己對於“自慰”的理解而侷限。

尊重孩子的每一次成長,給孩子正面性的教育,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身心健康、活蹦亂跳的小天使。

十月菌育兒優質種草:

【寶寶成長手冊新手寶媽必備新生兒嬰幼兒護理書籍】適合0-3歲寶寶。選取了育兒過程中新生寶寶最常見的疾病護理問題,比如溼疹、過敏、黃疸等,從心中有數—從容應對—推薦用藥—十月菌囑四個部分,以通俗易懂的短句和生動幽默的漫畫,輕鬆科學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