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美國向中東持續增兵及伊朗說用一枚導彈可摧毀美軍艦隊?

齊林居


美國持續向中東增兵 伊朗稱用“一枚導彈摧毀”美軍艦隊


“林肯”號航母戰鬥群9日通過蘇伊士運河

5月5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宣佈,為因應伊朗威脅,將向中東地區緊急派遣一個航母戰鬥群和多架轟炸機。9日,“林肯”號(CVN-72)航母戰鬥群已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紅海海域,隨時可到達打擊伊朗目標的戰位。美軍中央司令部(CENTCOM)發言人海軍上校比爾.厄爾班在接受中東媒體採訪時稱,作為CENTCOM的一部分,“林肯”號目前正在捍衛美國國防與利益。他還透露,空軍的轟炸機特遣部隊也已開始在中東執行任務。

5月10日,中央司令部表示,4架隸屬第20遠征轟炸中隊的B-52“同溫層堡壘”戰略轟炸機,已於8日晚間進駐卡塔爾烏代德基地(Al Udaid)。駐紮在烏代德空軍基地的美軍專門拍下照片後,將這一動態發到CENTCOM網站,並配上文字寫道:“B-52轟炸機到了,第20遠征轟炸中隊的B-52轟炸機停放在航道上,2019年5月8日。”

美軍B-52戰略轟炸機8日飛抵烏代德基地

美國空軍聲稱,還有同款的多架飛機於8日降落在“西南亞”一處秘密地點,這些轟炸機來自其位於本土路易斯安那州日常部署的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據美聯社分析,本次B-52很可能也駐防阿聯酋的宰夫拉基地(Al Dhafra)。

同時應中央司令部請求,10日,美國代理國防部長帕特里克.沙納漢下令,進一步將“阿靈頓”號(LPD-24)兩棲船塢登陸艦和一個“愛國者”導彈連調動到海灣地區,以強化對德黑蘭政權的威懾。

2018年2月26日,美軍“愛國者”導彈連隊在以色列參加聯合軍演。

去年年底,五角大樓從巴林、科威特及約旦撤走了多個“愛國者”導彈連。“阿靈頓”號登陸艦則比原定時間提前駛往中東地區,以替換計劃離開的“麥克亨利堡”號兩棲船塢登陸艦(LSD-43)。“就像「林肯」號航母那樣,美國很早就計劃把「阿靈頓」號兩棲船塢登陸艦調動到中東,但現在將加快速度。五角大樓以安全措施為由不願詳細說明調動的時間表和確切位置。”美聯社說。

今年1月6日,“麥克亨利堡”號曾進入黑海海域,向俄國宣示武力存在。它是2018年11月5日俄羅斯在刻赤海峽攔截3艘烏克蘭艦船以後,第一艘進抵該地區的美軍戰艦。

10日,美國媒體引述代理防長沙納漢的話說:“非常重要的是,伊朗清楚地知道,針對美國利益發起的任何攻擊都會得到對應的回應。”一名美國高級防務官員補充道:“我們在中東地區的存在是為了打擊恐怖主義並實現安全。”但他沒有確定即將在中東地區重新駐紮的“愛國者”導彈數量。

美國稱沙特的煉油廠或成為伊朗襲擊目標

而特朗普總統在談到美軍增兵中東地區時,他說:“我們掌握著你們不想知道的信息,伊朗當時發出很強烈的威脅,我們只是想……,我們必須保證我們國家和很多其他地方的安全。”

5日,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表聲明,稱此舉是對“一些令人不安的、不斷升級的跡象和警告”的回應。博爾頓在聲明中說:“作為對一系列日益增長的警告信號和警報的回應,美國正在美國中央司令部管轄地區(中東)部署美國「亞伯拉罕.林肯」號航母打擊群和轟炸機作戰群,以向伊朗政權發出明確無誤的信號,即任何對美國或我們盟友利益的攻擊都將遭到無情的武力回應。”

西方觀察家指出,“在這些聲明與立場的背後,美國繼續在(中東)地區集結空軍與海軍力量,作為抵抗「嚴重而緊迫的」”伊朗威脅所採取的行動。”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情報顯示,伊朗計劃對美國駐伊拉克和敘利亞部隊發動襲擊,並準備從也門向曼德海峽發動攻擊。2016年,也門的什葉派叛軍—胡塞武裝攜帶有據信由德黑蘭提供的反艦巡航導彈,襲擊了在連接紅海及亞丁灣的海上戰略通道—曼德海峽附近作戰的美國軍艦。

伊朗核電站

作為對美國石油禁令、軍事行動的重大響應之一,5月8日,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透過電視直播的全國演說宣佈,德黑蘭將暫停履行作為核協議一部分而實施的某些禁令。

同一天,正在倫敦訪問的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有意淡化了伊朗的聲明, 稱這是模稜兩可的。他說:“我們必須等等看伊朗的實際行動是什麼。他們發表過很多聲明,威脅說要採取什麼行動,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全世界震驚。我們會看看他們究竟會做什麼。美國將靜觀其變。”

但就在伊朗總統公佈他將停止遵守伊核協議的部分內容幾個小時後,美國總統特朗普立刻提出了對伊朗鋼、鐵、鋁、銅行業的產品出口實施最新制裁。

伊朗舉行反美示威

反觀伊朗內部,則在不斷醞釀更為強大的反美風暴。10日,一名伊朗資深神職人士發出警告說,“用一枚導彈”就可以“摧毀”一支美國海軍艦隊。阿亞圖拉優素福.塔巴塔巴伊-內賈德在中部城市伊斯法罕發表了上述言論。

塔巴塔巴伊-內賈德是伊朗最高領袖賽義德.哈梅內伊在伊斯法罕的代表。他說:“用一枚導彈就可以摧毀他們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艦隊。”這名阿亞圖拉還暗示,危機時期,哈梅內伊本人將取代魯哈尼政府,親自處置軍國大事。他說:“如果他們企圖採取任何舉動,就將……(遭受)數十枚導彈的打擊,因為屆時(伊朗政府)官員無權決定採取謹慎行動。相反,我們敬愛的領袖(哈梅內伊)將掌管相關事務。”

出於對美國大舉集結軍事力量的直接反制,以及可能出現武裝衝突的考慮,當前在波斯灣水域警戒的伊朗革命衛隊艦隻搭載了短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其中,“波斯灣”和“霍爾木茲”反艦彈道導彈被外界視為伊朗版“航母殺手”。

伊朗艦艇試射導彈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曾在2014年8月發佈報告稱,德黑蘭缺乏有效使用反艦彈道導彈系統的能力。原因是:伊朗缺乏確保瞄準海上目標所需的高精度傳感器和通信基礎設施。“即便是具備末端制導能力的彈道導彈,也需要情報、監視和偵察系統支持。”此外,憑該國反艦彈道導彈的速度特性,將很難突破“宙斯盾”導彈防禦系統。報告結論是,“如果粗暴地對疑似美國艦船活動區域發動攻擊,伊朗很可能沒有足夠導彈可用。”

但是,雖然伊朗導彈在某種程度上兼具“精神武器”的價值,若考慮到波斯灣及霍爾木茲海峽水域的淺水環境和密集的油輪航線,還有伊朗正好扼制海峽出口的優越地理位置,偵察效率、準確度、射程等技術水準處於進步中的伊朗導彈,仍是美軍航母最畏懼的“頭號大敵”。

5月10日早些時候,革命衛隊負責政治事務的副司令亞杜拉.賈瓦尼代表強硬派堅決拒絕與華盛頓進行談判,並否認會遭受美國襲擊的可能性,他對塔斯尼姆通訊社說:“不會與美國人舉行會談,美國人也不敢對我們採取軍事行動。我們的國家……認為,美國不可靠。”

事實上,華盛頓的一系列極限施壓令德黑蘭當局深感屈辱和受挫。美國從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伊朗核協議中撤出;加強了對德黑蘭的全面制裁;撤銷允許一些國家購買伊朗石油的豁免,旨在將其原油出口減少到零;並把革命衛隊定為“恐怖組織”。

特朗普簽署對伊朗新禁令

據CNN報導,特朗普總統此前給瑞士留下一個特殊的電話號碼,稱伊朗方面如果有意的話,可以通過這個號碼聯繫他。而特朗普一面敦促會談,一面又揚言不能排除軍事對抗。

9日,“我想與伊朗見面,我希望看到他們給我打電話。”特朗普在白宮告訴記者。當被問及美國與伊朗軍事對抗的風險時,他回答道:“我想你可以這麼說,對吧?我不想拒絕,但希望,不會發生這種情況。我們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戰艦,武裝完畢,我們不想做任何事情。”

5月9日,蓬佩奧國務卿在歐洲聲稱,伊朗或其同盟對美國利益發起的“任何攻擊”都將受到“迅速且堅定的回應。”“在過去幾周裡,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採取了一系列威脅性行動,並發表了系列威脅性聲明,這些都助長了局勢的升級。”他說:“德黑蘭政權應當瞭解,他們或其任何身份的代理人針對美國利益或公民發動的任何形式的攻擊都將得到美國迅速而果斷的回應。我們在這一點上的剋制不應被伊朗誤認為是缺乏決心。”

讓特朗普國家安全團隊鷹派尤其不能釋懷的是,他們認為德黑蘭利用其在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也門等地方的代理人武裝或其它方式,在中東消滅了許多美軍士兵。

伊朗革命衛隊演練兩棲特種作戰

2019年4月3日,一美國高官首次公開指責伊朗導致608名美軍官兵在伊拉克境內戰死。國務院伊朗問題特別代表布賴恩.胡克說:“我今天可以宣佈,基於解密的偵察情報,伊朗應為伊拉克境內死亡的608名美軍官兵負責。” 這一數字約為2003年至2011年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陣亡官兵總數的17%。

5月9日,蓬佩奧再次指出:“40多年來,伊朗殺害美國士兵、攻擊美國設施並劫持美國人質,這些做法不斷提醒著我們,我們必須要捍衛自己。”而賈瓦尼10日的講話,被看成是伊朗強硬派對蓬佩奧日前威脅性言論的回擊。他說:“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致力於通過向該地區派遣航空母艦來征服伊朗人民,並致力於以此迫使伊朗政權接受談判。”

從歐洲方面,華盛頓的盟友們特別擔心時下的美國-伊朗緊張局勢會上升成一場戰爭。“任何人都不應對這種形勢掉以輕心。衝突風險—尤其是無意的升級舉動所引發的衝突風險—無疑增加了。美伊雙方均有強硬派人物認為一場直接軍事衝突不可避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長期以來一直支持實現伊朗政權更迭,他可能支持採取軍事行動。”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在5月10日的一篇文章中評論道。

美軍駐卡塔爾烏代德空軍基地俯瞰圖

而且,歐洲把特朗普政府一年前退出的伊核協議視為地區穩定的基石,德國安全問題專家奧利弗.邁爾說:“伊核協議本該是一塊基石,使各方能共同創造出處理地區衝突的基礎。前提是,美國重返協議。”但德黑蘭對歐洲的剋制並不太領情。

5月12日,伊朗外交部長助理阿巴斯.阿拉格齊稱,德黑蘭將給予歐洲人兩個月的寬限期,希望對方能在寬限期結束之前切實履行伊朗核協議所規定的義務,在該期限結束之時,伊朗將開始採取部分措施,以暫停履行部分伊核協議的條款。他所指的即是伊朗將回歸高水平的軸濃縮活動。

雖然歐洲安全界有人呼籲,“歐洲應該向華盛頓發出強烈信號:歐洲人無意毫無保留地支持衝突路線。此舉也是為了表明,歐洲方面不會支持背離國際法的—即使是經由北約的—軍事行動。”但阿拉格齊說:“歐洲人應該立即採取根本性的、有效的行動,以啟動新的結算機制,允許德黑蘭規避美國旨在完全停止其石油出口活動的制裁,並保障所有領域的信貸額度,包括受到制裁的領域。”

對於美國,這位伊朗外交官則說:“問題的解決不可能通過調解或是電話聯繫來實現。”美國總統特朗普手頭一直都持有德黑蘭最高層的電話號碼。

美軍最新派往中東的“阿靈頓”號兩棲船塢登陸艦

12日,伊朗外交關係戰略委員會主席卡邁勒.哈拉齊在巴黎發出聲明稱,歐洲國家能夠通過在德黑蘭指定的寬限期內執行新的金融機制,以防止伊核協議的崩潰。他還聲言,伊朗人民對歐洲感到非常失望,“一方面是由於它對美國總統政策的從屬性,另一方面也是由於歐洲在履行義務方面的糟糕表現。”

英國外相傑里米.亨特則提醒德黑蘭不要去違反核協議。他說:“我們敦促伊朗人在撕毀協議之前要謹言慎行,深思熟慮。因為這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當然也不符合他們的利益,因為一旦他們擁有核武器,他們的鄰國也會這樣做。”

當前,美國的智庫不覺得特朗普有興趣在中東地區再打一場戰爭,“他一直抨擊美國在中東的軍事投資,而且他的直覺是把美軍撤出該地區。特朗普政府對外公佈的立場是,它希望對伊朗施加更大壓力,以迫使其返回談判桌,就核問題和其它涉及德黑蘭地區行為的議題達成一份全面協議。”

奉行“美國第一”戰略思維的特朗普總統,在內心把中東看作是一個陷進去後便不容易脫身的“泥潭”。“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可能樂見美國攻打伊朗,但他不願獨自打這場仗。同樣,特朗普支持以色列打擊伊朗核計劃,但他會設法避免出現將美國拖入另一個泥潭的局面。”

進入中東戰區的“林肯”號航母

但是,歐洲卻憂心忡忡,因為畢竟幾乎每一位現代美國總統都保有自己的戰爭記錄。“據說歷史上每一位「體面的」美國總統都發動過軍事衝突。特朗普似乎也想這樣做。無論如何,在與伊朗的爭端中,他點燃了局勢升級的下一個階段。”德國新聞電視頻道在5月11日略帶調侃的講道。而“當前局勢極易爆發。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導致伊朗核計劃受到的限制減少。這些政策導致華盛頓與盟友分道揚鑣,還對美國的制裁體系構成重大考驗。”

不管怎樣,美軍的攻擊態度是明確的。面對伊朗的導彈襲擊危險,負責中東作戰的美國海軍第五艦隊司令官詹姆斯.馬洛伊中將宣稱,一旦有必要,他將毫不猶豫的命令“林肯”號航母戰鬥群深入伊朗沿岸附近的全球戰略水道—霍爾木茲海峽。“如果我需要讓它進入海峽,我會這樣做。”他說。


齊林居


顯然,伊朗軍方高官放出這樣的狼話“用1枚導彈就可以摧毀美軍的一個艦隊”,無非就是可能會動用核武器來回擊美軍的進攻。

的確,美國在宣佈5月2日讓伊朗出口石油歸零沒有達到既定目標的情況下,美國總統特郎普顯然是“面子上過不去”了。

為了實現這個美國人提出的伊朗石油出口歸零的目標,看來特郎普只有最後的選項:用軍事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了。於是,這些天來,美國急速加大了在中東地區的軍事部暑速度、力度和強度。連日來,就連美國的新聞媒體也紛紛報道稱“美國正投送大量火力攻擊伊朗”,除了已經出發到達地中海的美軍“林肯”號航母戰鬥群外,另有4架B-52戰略轟炸機、4艘驅逐艦等從8日開始也陸續部署到了中東地區。

很顯然,在不到10天的時間裡,美軍已經完成了對伊朗實施軍事打擊的部署,只要特朗普一聲令下,美軍對伊朗的“飽和式攻擊”就會即刻發生(見下圖):

面對美國的軍事極限施壓,伊朗方面也沒有示弱,而是對美國給予了強硬的回擊。

先是5月8日上午,伊朗外交部副部長邀請英、法、德、中、俄等5國駐伊朗大使去了伊朗外交部,向5國大使遞交了一份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決定暫停執行其在核協議內的部分承諾信函。在外界看來,這是伊朗要重啟濃縮油項目。

緊接著在5月11日(前天),伊朗海軍司令明確威脅美國:“美國海軍在波斯灣地區的存在將成為歷史”。

就在5月12日(昨天),伊朗軍方高官又放狠話:“伊朗只要用1枚導彈就可以摧毀美海軍的一個艦隊”。

伊朗方面以上這些強硬的態度和回擊,無非就是一個可能,如果美軍實施軍事打擊伊朗,那後果就可能是核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