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失眠、焦躁易怒,可能是心血管神經症

經常有患者以心慌、胸悶、心前區疼痛、失眠、焦躁易怒來門診就診或者電話諮詢。仔細詢問病史發現心前區疼痛部位不固定且與勞力活動無關,但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症狀較為明顯。有的患者因各種不適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情緒焦躁不安影響家庭和諧和人際交往,經心臟超聲甚至冠脈造影檢查未見明顯異常。

究竟是什麼疾病在作祟呢?

冠心病?心肌病?還是······

心血管神經症不容忽視。

失眠、焦躁易怒,可能是心血管神經症

帶您認識心血管神經症

心血管神經症大多發生於中、青年,20-50歲較為多見,女性多於男性,尤其多見於圍絕經期婦女,臨床上無器質性心臟病的證據。該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神經類型、環境、性格相關。該病患者神經類型常為抑鬱、焦慮、憂愁型,當精神上受到外界環境刺激,或工作緊張、壓力較大,難以適應時可能導致發病。由於老百姓缺乏對心臟病的認識,常常對疑似心臟病的症狀產生過度憂慮而誘發該病。


失眠、焦躁易怒,可能是心血管神經症

近些年來我們認識到心血管疾病可以和精神心理問題共存,互為因果,互相影響。精神心理問題可以導致血管內皮功能異常、促進炎性反應及血小板聚集、誘發凝血功能異常、促發心律失常、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發展、不良行為增加(包括吸菸、缺乏體育鍛煉、治療依從性差等)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增加。

如何識別心血管神經症?

心血管神經症的表現多樣,而且症狀多變。多表現為如下症狀:

1.心悸:自覺心臟搏動增強,心慌程度輕重不一,常在緊張或疲勞時加重。

2.呼吸困難:胸悶,呼吸不暢,常感覺空氣不夠需要打開窗戶或者深呼吸來減輕不適,急診患者常訴:大夫,我缺氧,您給我吸點氧吧。

3.心前區痛:疼痛部位不固定,多為心前區;疼痛發作與勞力活動無關,多發生於休息時;疼痛常為針刺樣、牽拉樣或刀割樣;疼痛持續時間長短不一,一般較長;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

4.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症狀:失眠、多夢、焦慮、食慾不振、頭暈、耳鳴多汗、雙手震顫、尿頻、大便次數增多或便秘等。

失眠、焦躁易怒,可能是心血管神經症

注意:該病患者體格檢查往往缺乏有意義的陽性體徵。可有心率增快、心音增強、血壓輕度升高、腱反射活躍等。心臟相關輔助檢查無明顯異常。

根據心血管神經症的臨床表現,一般不難診斷。由於心血管疾病常常合併有精神心理問題。所以當出現上述症狀一仍需要到心血管科就診,排除器質性心臟病。

失眠、焦躁易怒,可能是心血管神經症

明確診斷的心血管神經症以心理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患者自身要正確認識疾病,調整心態,消除疑慮,作息規律,適當進行文娛、旅遊和體育活動,並且與家人溝通,取得家人的理解與幫助。如果合併高血壓、高脂血症等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要積極治療。焦慮抑鬱症狀明顯的患者也要調整心態,積極配合治療,在診斷明確的基礎上適當選用抗焦慮或抗抑鬱藥物,不過度憂慮,過度自我懷疑,正視疾病,規範就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