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胸腹痞脹、噁心泛嘔、氣喘痰鳴皆由肺,如何理解“肺為嬌髒”?

肺在人體諸髒之中位置最高,故有“肺者,五藏六府之蓋”(《靈樞·九 針論》)的說法。肺臟之體清虛靈透,其外合於皮毛,上開竅於鼻,喉為其門 戶,主司呼吸而有宣發肅降之能。外邪侵襲人體,常藉皮毛、口鼻而入,肺 髒首當其衝。它之所以不為邪所傷者,賴肺氣宣發衛氣以為屏障。然而或 因肺氣稍弱,或由邪毒甚烈,疾病之起往往首先犯肺,因此便有“肺為嬌髒”之稱。

胸腹痞脹、噁心泛嘔、氣喘痰鳴皆由肺,如何理解“肺為嬌髒”?

肺臟病變,亦可以虛實為統。虛者,無非是陰、陽、氣、血的不足,但一 般習慣上多論其氣虛、陰虛,而忽諸血虛、陽虛。實證則較繁雜,六淫之邪、 四時之氣,乃至於五臟六腑失調皆可令肺氣壅滯而為病。

肺氣虛 指肺臟機能衰減。由於肺主一身之氣,故其機能低下是人身 氣虛的基本病機,也往往影響並涉及到其它方面的病變。如宗氣是由水谷 精氣與吸入的自然界清氣合成於肺,並貯於胸中,因此肺虛者宗氣亦不 足,多能見到呼吸氣促,動輒氣短心悸,全身乏力,胸中憋悶等證。又如衛氣 是由肺主宣發而敷布於肌表,肺虛者肌腠不固,多有經常傷風感冒,自汗畏 風,肌膚凜然灑淅等證。肺氣虛者,不能肅降以通調水道,則水津不布,凝而 為痰,因此常見咳嗽、痰涎清稀等症。所以肺氣虛主要以本髒功能低下,再 加上宗氣不足、衛氣虛等臨床表現為特徵。近年來有些學者提出肺陽虛證 的說法,認為肺氣虛是肺陽虛之始,陽虛乃氣虛之甚。因此,肺陽虛必然同 時兼有短氣神疲、咳喘無力、自汗畏寒、浮腫少尿、面色晄白、反覆感冒等 症。嚴重者因宗氣虛衰,心肺陽弱,無以運血,尚可伴有胸膺悶痛、心悸怔 忡、四肢不溫、口唇青紫等寒凝血脈之證。

肺主清肅而喜柔潤,久咳不已,肺津漸傷;熱邪內迫,損陰尤甚,遂成肺 陰虛證。常見咳嗽無痰或少痰,口咽乾燥,形體消瘦,聲音嘶啞,舌紅少津, 脈細數等症。甚者亦可見到五心煩熱,盜汗,午後潮熱,顴紅似妝,痰中帶 血等陰虛火旺證。

胸腹痞脹、噁心泛嘔、氣喘痰鳴皆由肺,如何理解“肺為嬌髒”?

肺病的實證多由外邪犯肺而起,常見的有風寒束肺、風熱犯肺、寒飲客肺、痰熱壅肺,燥邪傷肺、痰溼阻肺等。

風寒束肺和風熱犯肺二證都是由風寒或風熱之邪侵襲人體而起,臨床 表現以咳嗽為主,兼見風寒或風熱表證。如風寒束肺證見咳嗽痰多,痰涎 清稀色白,鼻塞流清涕,微微惡寒發熱,無汗口不渴,舌苔自,脈浮緊等。風熱犯肺則正相反,其痰黃而稠,鼻流濁涕,身熱不惡寒,汗出而畏風,口乾咽 痛,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所謂一白一黃、一清一濁、一寒一熱,唯以此 為辨。

寒飲客肺與痰熱壅肺均以痰飲咳喘為主,前者屬寒而後者因熱,因此 臨床表現亦以寒熱區分。寒飲客肺證常見咳喘不已,痰色白呈泡沫狀,惡 寒肢冷,胸中憋悶,甚則張口抬肩,哮聲如鳴,舌苔白滑,脈遲緩兼滑等。痰熱壅肺則表現為咳喘痰多,色黃粘稠,喘息氣粗,壯熱口渴,煩躁不安,甚或 咳吐膿血腥臭痰,胸痛,咯血盈碗。它如大便秘結、小便短赤、咽喉腫痛等 熱象亦多有之。

胸腹痞脹、噁心泛嘔、氣喘痰鳴皆由肺,如何理解“肺為嬌髒”?

燥邪傷肺與痰溼阻肺臨證表現頗具反差,前者秋令時節居多,後者四 時皆有;前者症狀表現為一個“幹”字,後者則表現為一個“溼”字。燥邪傷肺 的咳嗽是乾咳少痰,痰粘而不易咯出;痰溼阻肺則痰多如沫,色白易出,張 口即來。此外,燥邪傷肺則有一系列乾燥津虧的臨證特點,如口乾鼻乾嚥 幹,皮膚乾枯不潤,舌苔乾燥少津,脈細數等等。痰溼阻肺則具有痰溼內阻 的證侯特點,如胸腹痞脹,噁心泛嘔,氣喘痰鳴,舌苔白膩,脈滑等等。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不可盲目試用,具體情況還需辯證。
⊙圖文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需要諮詢的讀者,請關注我以後再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